Thursday, March 3, 2011

全球770億美元藥品專利到期 (立普妥Lipitor: 130億)

國企如何分一杯專利藥催生利潤的羹

來源 醫藥經濟報 2011-3-4有實力成功搶仿的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自有獨到之處,但仿製品成功上市並佔領較高的市場份額就絕非易事,更多的企業或倒在搶仿的前夜,或迷失在激烈市場競爭的路上。更重要的是,國內藥企有時一擁而上,數十家企業為一個品種爭得頭破血流,再好的產品、再大的市場也給攪亂了,而原先的專利廠家影響猶存——眾多企業同台競爭,搶到嘴裏的又有多少?世界首個年銷售額超過130億美元、連續數年蟬聯全球醫藥市場領軍品種的藥品立普妥,即將於今年專利期滿——面對這樣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對擅長仿製藥生產的中國醫藥企業來說,怎能不怦然心動!更何況今年乃至今後幾年,類似於立普妥這樣專利即將期滿、銷售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重磅級專利藥為數不少。這是一種無比巨大的誘惑,但也可能是一個充滿危險的陷阱。據有關資料,2011~2015年全球將有價值770億美元的藥品專利到期,這意味著那些技術領先者、專於特色品種的國內藥企有望在這場盛宴中分得一杯羹;未來10年內,美國新醫改將消耗約1萬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價格低廉的仿製藥,這意味著國內藥企的產品面臨難得的進入規範市場的機會。"770""1萬億"兩個資料疊加在一起,強烈刺激著國內藥企的神經: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幾年前這樣的機會出現過,有的企業抓住成了勝利者,也有的企業空歡喜一場。曾創造了年銷售額70億美元記錄的辛伐他汀2003年與2006年分別在歐洲、美國專利到期,海正藥業抓住辛伐他汀(simvastatin)專利到期前的機會,在全球率先仿製成功,公司收入當年增加100%以上,利潤飆升200%以上,帶動了該公司他汀類原料藥呈爆發式增長,海正藥業由此堅定了特色原料藥發展戰略,也奠定了在這一領域的先發優勢與領先地位。無獨有偶,同樣以特色原料藥著稱的華海藥業2007年奈韋拉平(Nevirapine)片新藥申請獲得FDA批准,成為我國第一家製劑通過FDA認證的企業,奈韋拉平(Nevirapine)的美國專利將於201111月期滿,華海的好日子就要來了。但誘惑本身充滿著危險,盛宴極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剩宴"。有實力成功搶仿的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自有獨到之處,但要產品成功上市並佔領較高的市場份額就難上加難了,更多的企業或倒在搶仿的前夜,或迷失在激烈市場競爭的路上。如今的仿製藥與專利藥,無論是技術標準、工藝要求還是性能參數、品質指標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國內仿製藥的部分指標基於國情甚至還高出一些。盛宴可能變"剩宴",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內藥企總是一窩蜂地一擁而上,數十家企業為一個品種爭得頭破血流,再好的產品、再大的市場也給攪亂了,而原先的專利廠家影響猶存——眾多企業同台競爭,搶到嘴裏的又有多少?全球到期專利藥當然是前途無量的大市場,但能否吃、如何吃、吃什麼,醫藥企業還是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慎重決策。"條條大路通羅馬",中國醫藥企業的成功之路並非只有仿製,踏踏實實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是正道,即便是有心耕耘仿製藥,重點也在做好二次開發上。

60億元中國疫苗產業積極延伸佈局全球市場

疫苗監管體系通過WHO評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2011-03-03 31中國的國家疫苗監管體系正式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評估。受益於疫苗和抗癌藥物的共同利好刺激,當日醫藥板塊在弱市中收紅,漲幅居前。疫苗板塊領漲兩市,平均漲幅2.43%。豐原藥業(000153)漲停收盤,天壇生物、沃森生物、海王生物等涉足疫苗行業的股票,也有較強勢表現。國家疫苗監管體系正式通過WHO的評估,讓國產疫苗有機會"走出去",提供疫苗生產企業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業內人士稱,我國為疫苗生產大國,具有較齊全的生產品種,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有利條件。我國的疫苗市場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政府采購,免費向公民提供。第二類疫苗,為"有價苗",是由公民自費受種的其它疫苗。業內人士稱,國內疫苗生產企業市場規模較大。第一類疫苗2009年統計市場規模為20億元左右,隨著國家對醫療投入的不斷增加,疫苗普及也逐年增長,預計市場份額將不斷加大。第二類疫苗的流通渠道同一般的生物制品行業一樣,2009年市場規模在40億元左右,單價較高,平均毛利率可達60%。就我國現在的研發水平看,新疫苗研發仍集中在兒童疫苗上,處於價值鏈的下層。而美國上市的疫苗多以聯合苗、滅活苗、結合苗和基因技術苗為主,處於價值鏈的上端,富含金量,且許多在美國上市的預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在國內仍難覓蹤影,更不用說治療性疫苗。有分析師表示,國內疫苗生產水平還很有限,高端疫苗依然依賴進口,國產疫苗走出國門仍需要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支持。但國際市場平臺的建立,將進一步加快國產疫苗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腳步,我國在一兩年中有可能成為世界平價疫苗的主要供應國之一。分析人士稱,將看好與疫苗行業及其相關的上市公司。春季也是疫情爆發的季節,預計疫苗需求量將增加。

上海力聲特搶佔中國人工耳蝸市場

我國自主產權人工耳蝸將惠及近3000萬聽障人士 

20110303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3日專電(記者王存福)記者獲悉,由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領銜的研究團隊,歷時20年自主開發的人工耳蝸日前獲得了正式批文,此舉意味著中國近3000萬聽障人士的生活將被改變。3月3日是我國"愛耳日"。王正敏院士說,海南海藥通過增發控股51%的上海力聲特公司是國內唯一掌握人工耳蝸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打破了由澳大利亞的Cochlear公司、美國的Advanced Bionics公司和奧地利的MED-EL公司3家醫療器械巨頭壟斷全部市場的局面。王正敏介紹,人工耳蝸是一類人工倣生器官,其作用是替代人內耳中失去功能的聽覺毛細胞,將聲音信號轉變成符合人體生理功能的電信號,並傳遞到聽覺神經,使患者產生聽覺。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自1995年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迄今已完成了1200例左右,成功率接近100%。據統計,術後大多數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語言訓練,都能獲得大約80%的正常聽力。有多數患兒和正常孩子一樣,能夠走進校園與正常聽覺的同學共同學習與相處。據了解,我國聽力殘疾人口達到2780萬人,佔到世界聽力殘疾人口數量的20%左右,其中重度極重度聽力殘疾人口數量為600多萬人,0~6歲聽障兒童約13.7萬,且每年新增兒童病例超過3萬人。據分析,藥物亂用導致的基因突變是造成我國耳聾患者比例嚴重高于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王正敏表示,性能良好售價只有6萬元套的國產人工耳蝸將替代高價進口平均售價在20萬元套的洋耳蝸,將為中國聾啞人弱勢群體帶來福音。同時,王正敏院士為老中青三代,各開出了防聾"藥方"。他說,如果年輕時聽耳機沒有節制,傷害聽力,老年性耳聾出現的時間會更早,程度也會更嚴重;不反對挖耳,卻要注意衛生和安全,耳勺用前要消毒,入耳不能超過1.5厘米;人多的地方莫掏耳,以防意外碰撞,給脆弱的耳朵造成致命傷;老人防聾可每日小酌紅酒,喝些綠茶,可有效防衰抗聾,因為紅酒跟綠茶都含有抗氧化成分;如果孩子初生時不幸是先天性耳聾,除及早發現,佩戴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外,專業的康復和矯治必不可少。

中國中藥(人參相關藥品) 注射劑藥企: 集安益盛藥業

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02566.SZ)成立於200012月,總部位於吉林集安,前身為「集安製藥有限公司」,從事中成藥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產品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為主。公司訂定於深圳交易所掛牌交易。公司產品項目包括生脈注射液、振源膠囊、心悅膠囊、清開靈注射液(清熱解毒藥物)和桂附地黃膠囊(溫補腎陽藥物)等,除了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為主以外,還涵蓋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腫瘤、兒科疾病等。銷售市場集中在華東、中南等地區,比重分別為23%28%,其次為華北、西南等地區,前五大客戶為重慶市江岸醫藥(1.7%)、邵陽天一藥品(1.7%)、重慶醫藥()藥品分公司(1.6%)、河北同匯醫藥(1.4%)、北京普仁鴻醫藥銷售公司(1.2%)公司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為各種藥材(佔成本比重62%),主要包括鮮人參、人參果、五味子、麝香、膽酸、麥冬、氫氧化鋇、豬去氧膽酸、酒精等。其中以鮮人參的採購比重最大。年產能方面,公司針劑年產能為18588萬支,膠囊劑年產能為18240萬粒公司產品說明如下:生脈注射液(營收比重35%):從紅參、麥冬和五味子中提取出有效成分而製成的中藥注射劑(針劑),內地市場共有八家生產企業,公司市佔率排名第一,超過24%,其次為江蘇蘇中藥業集團(22%)、山西太行藥業(19%)、雅安三九藥業(16%)、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宜賓製藥(9%)、四川川大華西醫藥業(2.8%)、上海和黃藥業(2.6%)、常熟雷允上製藥(0.6%)。振源膠囊(營收比重30%):原料為人參果實,為公司獨家產品,內地市場尚無廠家生產同類產品。心悅膠囊(營收比重0.9%)原料為西洋參莖葉,為公司獨家產品,內地市場尚無廠家生產同類產品。清開靈注射液(清熱解毒藥物)(營收比重22%):清熱解毒藥物內地市場生產企業眾多,市佔超過1%的企業有16家,其中上海凱寶藥業以13%的市佔率排名第一。而同產品之生產企業則有10家,中國神威藥業集團排名第一,市佔率54%,其他競爭公司為廣州白雲山明興製藥、山西太行藥業、北京中醫藥大學藥廠。桂附地黃膠囊(溫補腎陽藥物)(營收比重2%):同產品競爭對手為貴州恒霸藥業,市佔率18%,公司則排名第一,市佔率高達80%以上。與公司同行業之上市公司包括:紫鑫藥業、沃華醫藥、益佰製藥、中匯醫藥、信邦製藥、華潤三九、康恩貝、亞寶藥業、馬應龍、片仔黃、雲南白藥等。

吉林益盛藥業

益盛藥業:先進的營銷管理模式

中國廣播網 2011-03-03近年來,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盛藥業")在準確把握國家醫改方向和中成藥銷售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大力加強自身的營銷管理體系建設。首先成立了以董事長、總經理、營銷總監為領導的營銷支持小組,支持和協助營銷部加強對各省級單位藥品的招投標工作,以適應公司主導產品全部進入醫保目錄的新形勢;其次在各區域市場部實行經理負責制,并對市場銷售人員實行商務專員和學術專員的職能分工,以專業化分工進一步加強學術推廣力度和服務營銷的深度。

專業、穩定的營銷隊伍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隊伍建設,益盛藥業已擁有了一支近千人的專業、穩定的職業化營銷隊伍。公司營銷隊伍的建設立足於公司當地招聘,并不斷完善合理有效的營銷管理制度,加大銷售人員的培訓力度和管理力度,提高現有銷售人員的業務技能,倡導"勤奮、務實、主動、創新、超越、激情"的工作理念,將公司營銷隊伍打造成為一支有競爭力的學習型、創新型的職業化團隊,使該團隊對公司企業文化具有較深的理解和認同,對公司長遠發展充滿信心,具有較高的忠誠度。

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 益盛藥業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30個省級市場部和174個地市級市場部,與國內1,018家商業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關系,通過上述商業公司的網絡使產品覆蓋全國30個省市2,700多家縣(區)級以上醫療單位和15,000多家鄉鎮衛生院和衛生所。益盛藥業通過專業化學術推廣,以及商務專員和學術專員的深度營銷,提高了醫院和醫生對公司以及公司藥品的信任度,有效地維護了公司、醫藥商業公司和醫院三者之間的關系,加之公司多年積累建設形成的專業、穩定的營銷隊伍,公司營銷優勢較為突出。

恒瑞醫藥發展蛋白藥物

恒瑞醫藥欲擺脫腫瘤藥依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 2011-03-02恒瑞醫藥今日公布2010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44億元,同比增長23.61%。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公布2010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44億元,同比增長23.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24億元,同比增8.78%。年報指出,由於公司主打抗腫瘤藥品種,多年來過分依賴抗腫瘤藥,限制了公司的進一步發展。2010年進一步優化產品銷售結構,重點推廣碘氟醇、七氟烷、厄貝沙坦、順曲庫銨、電解質平衡液等產品,努力在新的領域形成又一批新的增長點。并在20108月成立生物研究所,專門從事發酵、蛋白藥物的開發。國際化方面,20107月,恒瑞醫藥伊立替康注射液接受了美國FDA官員的現場檢查,這也是我國醫藥行業腫瘤注射液首次接受FDA檢查。下一步公司計劃優選科技含量高、劑型獨特、仿制有較高技術壁壘的通用名藥申請更多制劑的FDA認證。公告透露,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美國研究機構的建設,引進海外人才和項目研究等各項工作。

中國默沙東利用疫苗建立公眾關係與企業形象

默沙東政企合作模式 20110302  東方早報   默沙東中國不僅產品降價支援醫改,還在衛生行政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中國-默沙東愛滋病合作專案(簡稱中默項目,英文C-MAP),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政府與國外私營企業合作的愛滋病綜合防治專案,也是中國政府探索政府與非政府機構之間、公共和私人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共同抗擊愛滋病的一個重要舉措。日前,默沙東中國對外透露,在與中國政府的合作下,中默專案自啟動至今,已為1400萬人提供了幫助,直接受益人達到600萬,覆蓋了中國愛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20055月,中國政府和默沙東正式簽署了一項政府-企業合作協定,開展集預防、治療、關懷、支援為一體的愛滋病綜合防治合作專案,即中默項目,默沙東為此項目投入305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中默項目是中國第一個大型的政府與企業合作的愛滋病防治專案,目的是支援中國政府通過國際合作,更好地開展愛滋病防治工作,並探索建立一個綜合的、有實效的、可評估的和可推廣的愛滋病防治模式。根據進展情況和所獲得的經驗,將依照專案目標和中國政府的防治重點,經雙方同意後向中國其他地區推廣。中國-默沙東愛滋病合作專案的聯合主席馮納璽表示:"通過提供與愛滋病相關的資訊,中默專案擴大了愛滋病宣傳教育和干預的覆蓋面,還為愛滋病感染者/病人及他們的家庭提供連續性的治療、關懷和支援服務。"中默專案的另一個成功之處還在於加強了地區機構和人員的建設,加強完善專案地區現有的基礎衛生部門力量,幫助提高醫生、護士和地區相關技術人員的知識水準和工作經驗。這不是默沙東第一次大規模參與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一直以來,默沙東借助其"政府與企業合作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合作模式在全球與許多政府部門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另一個例子是乙肝疫苗技術轉讓專案。據中國衛生部統計,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約有1.2億人,也就是說,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是乙肝病毒攜帶者。當時每年出生的2000萬新生兒中,近十分之一的嬰兒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為幫助中國大眾遠離肝炎,1989年默沙東向中國衛生部轉讓了乙肝疫苗技術, 將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基因工程重組乙肝疫苗技術轉讓中國,並指導和培訓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同時在北京、深圳組建當時世界領先的乙肝疫苗生產車間(現位於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和深圳康泰生物製品)。時至今日,這些車間和設備仍在高效運作。優質高效、高產低價的國產乙肝疫苗的出現,極大改善了中國的公共健康。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1992年以來,超過92%-93%新生兒接受了免費乙肝疫苗接種。2006年資料顯示,中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已經降至7.18%,大大低於1992年的9.75%5歲以下兒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更大幅下降,降至0.96%

原料藥發酵製程: 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

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探索科技成果產業化之路紀實

:經濟日報  : 2011-02-26成立於20061月的中國科學院湖州應用技術與產業化研究中心立足中科院研發優勢,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依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在創新實踐中打通了從"發現""產業"的創新價值鏈,促進了傳統生物產業的轉型升級。

突破瓶頸  科研成果產業化 生物技術是繼資訊技術之後經濟發展新的推動力和增長點。工業生物技術是指在工業化的規模生產過程中,使用或部分使用的生物技術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然而,工業生物技術的轉移是產業化最大的瓶頸,從實驗室研究環境進入工業化生產環境,中間要通過工程化和中試放大,需要大量資金投入。4年多來,工業生物技術中心突破瓶頸,使上海生科院多項科研成果走向產業化。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解釋說,通過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這一載體,更多科技人員從實驗室走向了經濟發展前沿,積極地與企業、地方經濟聯合;企業獲得了急需的技術支援,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增加了效益;政府則"築巢引鳳",實現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並吸引了高端人才落戶。這是一個多贏的發展格局。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主任楊晟介紹了一個成果轉移轉化專案。基因組工程改良朵拉菌素是我國利用基因組工程構建和改良抗生素工業生產工程菌株的第一例,對利用基因操作技術提升我國抗生素大型企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與浙江海正藥業集團公司聯合申請了國家發改委"年產20噸朵拉菌素高技術產業化"專案,科研人員在自主構建朵拉菌素基因工程菌株的基礎上,與海正藥業通力合作,通過大量試驗,使朵拉菌素的發酵效價和組份純度完全達到大規模工業生產的要求。海正藥業在浙江富陽新建了生產基地,2010年投入生產,產品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年銷售收入達6億元,利稅總額1.8億元。

運用優勢  產業升級聚人才 4年多來,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建設了分子生物學、產品分離純化、發酵優化、分析檢測和酶工程5個實驗平臺,還有實驗室、中試車間和標準生產廠房,具備了從試管到工廠所需的完善條件。運用這些優勢,工業生物技術中心積極為企業研發和生產提供服務,並通過建立聯合研發機構和合作專案研發,先後與昇華拜克、九孚生化等企業聯合成立了6個研發實驗室和1個中試研發基地;與企業簽訂技術合作合同近30項,獲得合同經費3896.3萬元,合作企業遍佈"長三角"和河南、河北、湖南、安徽等9個省,已投產項目11項,年產值超億元。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還通過技術招商引資設立專業工廠、探索孵化創新型小企業等,參與建立了3個公司,為湖州的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以在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專利基礎上開發的重組酶法生產D-對羥基苯甘氨酸技術,吸引了生產該產品的洛陽鴻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前來合作,在湖州建設的生產廠預計今年底可投產,該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資助。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還幫助地方建設研發團隊、提升技術水準,為地方集聚人才與智力。4年多來,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以青年人才為核心,在當地招聘技術和支撐人員,培養和組建了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等6個專業技術團隊,初步培養起了一支本地技術力量。具體負責中科院在浙江省院地合作工作的中科院上海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王建宇介紹說,中科院每年還會將一定數量的創新崗位用於支援科技專家等骨幹到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工作,借助中科院35歲以下優秀青年人才計畫,在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建立擴展性的技術平臺,形成創新群體,推動青年人才在上海和湖州之間的雙向交流。

開闢新路  成果轉化互動    長期以來,如何在研發出高水準科研成果的同時,切實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提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率,一直困擾著以基礎研究為主的科研院所。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通過體制機制多方面的探索創新,從成果的應用出發,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將應用研發、成果轉化工作在研究所之外以一種新的組織模式開展起來,使之也能像科學研究一樣成果顯著,為化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提供了有效途徑。更為可貴的是,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在做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同時,還及時做出前瞻性部署,將工業生物技術的基礎研究凝煉為合成生物學這一前沿學科,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加以強化,建成了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工業生物技術中心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體制機制通道,實現了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的雙向良性互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兩條戰線"初現並軌效應,這是在建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價值鏈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經過4年多的探索創新,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人員、裝備、專案均已進入穩步發展期,產生了多方面效益,已經成為上海生科院和植生生態所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中科院生物技術轉移轉化的重要平臺、當地集聚人才打造新型科技創新隊伍的培育平臺。

原料藥製程放大產學合作模式: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湖州市

建創新平臺助產業升級 中科院"院地合作"顯成效

2011022515:22  來源:新華網  以生產冬蟲夏草深層發酵技術產品及其膠囊製劑為主的浙江省湖州長興制藥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170名員工的中小企業。從2009年起,該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湖州應用技術與產業化研究中心合作開展新藥研發,截至目前已引進4個專案,全部採用國際先進的生物酶催化法,實現了效率高、品質好、污染小的多重目標。賈慶林: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聚焦兩會專題 新增信貸銳減破6000 地方GDP之和超全國總量3.5萬億元 地緣危機成油價破百推手 李書福:幸福感來自三個方面 高清:寶石是這樣挖出來的 600元成本賣6 富豪為何瘋搶 和訊網新聞中心誠聘編輯   "之所以敢放手引進專案,是因為對方轉讓給我們的技術都經過了小試、中試,可以直接批量生產。我們此次的雙方合作模式,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產品的研發風險由中心承擔,公司只需支付前期的研發費用,然後放量生產,將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成作為中心的收益,雙方利益共用。"湖州長興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談偉平說。這只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與浙江省湖州市開展"院地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20061月,雙方聯手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湖州應用技術與產業化研究中心,通過共建平臺進行研發合作、成果轉化、人才交流,有力地推動了湖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幾年來,中科院湖州中心逐步建成了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生物製造創新中心、營養與健康產業中心、現代農業生物中心等近20家創新載體。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王建宇表示,中科院湖州中心是一個"多方配合、優勢互補的創新載體",通過這一載體,更多的科研人員從實驗室走向了經濟發展前沿,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化;企業獲得了急需的技術支援,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增加了效益;地方政府則築巢引鳳,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帶動了新興產業發展,並吸引了高端人才落戶。以需求為導向搭建自主創新技術平臺,是中科院湖州中心的一項重要舉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是在植物、昆蟲、工業微生物等領域開展創新研究的機構,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如何與企業結合,從而讓技術"走出去"而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湖州市儘管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但在技術創新基礎薄弱、市場競爭激烈、環保問題突出等壓力下,正在積極尋求產業轉型升級。兩者一拍即合,合作成立了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這一技術中心很快形成了一個擁有37名技術人員的團隊,先後建立了分析檢測、工業生物菌株構建和篩選、發酵優化、分離純化、中試車間等5個實驗平臺。如今,已建起3500平方米的研發實驗室、600平方米的中試車間基礎以及1200平方米的標準生產廠房,擁有價值1000多萬元的研發及小規模生產設備,具備了從試管到工廠所需的完善硬體條件。平臺建設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成效很快凸顯:目前世界上效果最好、最有開發潛力的一種抗寄生蟲獸藥長期被國外所壟斷。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與浙江海正藥業(600267,股吧)集團公司聯合申請了國家發改委專案,利用基因組工程改良技術,在自主構建基因工程菌株的基礎上,使這種抗寄生蟲獸藥達到了大規模工業生產要求,並於2010年開始生產,產品完全可以替代進口,預計年銷售收入將達6億元。更為重要的是,平臺建設還開始發揮帶動湖州生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示範作用。中科院湖州中心主任王世傑介紹,中心開發的重組酶法生產D-對羥基苯甘氨酸技術,實現了技術招商引資,吸引了生產該產品的洛陽鴻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前來合作,在湖州成立了浙江中科鴻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預計今年底即可投產。而在湖州當地,2010年共有47家企業與中科院的39個院所共同簽訂了58個科技成果產業化專案,協定金額達764億元,預計年新增產值1418億元。 "以產業為導向、以平臺為支撐、以專案為抓手,中科院湖州中心讓科研院所的先進技術成果不再"裝訂成冊",而是進入平臺轉化為生產力。同時,也讓轉型升級壓力之下的地方企業如飲甘泉。"湖州市委書記孫文友在談到合作共建的成功經驗時說,"平臺如同一座橋樑,很好地發揮了研發中試、技術轉移、成果轉化、人才集聚的作用。"據介紹,"十二五"期間,中科院湖州中心將繼續推進成果轉化和本地產業化,實施固定化D-海因酶等5個成果轉化專案,力爭到"十二五"末帶動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