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6, 2011

中國禾研科技與台鹽合作開發兩岸洗腎市場

台鹽跨足洗腎 首年貢獻億元營收

2011-03-05 工商時報  台鹽(1737)董事長洪璽曜昨(4)日宣布,與中國洗腎液最大銷售商禾研科技異業結盟,將由台鹽提供已荒廢的生技cGMP藥廠,廠房設備、純水,以及USP級醫藥用鹽;禾研負責透析設備生產、洗腎液研發與產製,將進軍龐大的中國與台灣洗腎市場。禾研科技董事長鄭文一透露,台鹽cGMP藥廠廠房需要6個月至1年時間整理,估計第1年透過台鹽產製的優質USP級醫藥用鹽,就可以貢獻台鹽每年1億元營收,毛利率估計在20~30%之間,第3年起應可席捲台灣800萬人次的洗腎液市場,預估對台鹽營收貢獻可達23億元之間,第5年起可以進軍中國更為龐大的洗腎液市場。鄭文一指出,因兩岸腎臟病患人數眾多,加上為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在中國實施醫療保險之後,此間市場商機預估至少上探510億元。洪璽曜強調,台鹽今年將以「三新二異」策略,開創百年新局,邁向世界第一等,其中,二異即是指與禾研科技異業結盟生產洗腎透析液、即將宣布異業結盟的氮化鋁電子產品,三新則是指今年即將新開發的3項商品。洪璽曜說,台鹽與禾研簽訂9年合約,預估可嘉惠台灣5.8萬位洗腎病患,讓台灣消費者可已有更優質、更廉價的透析洗腎液新選擇。鄭文一分析台灣洗腎液市場,目前有中國化學、信東與濟生3家藥廠,生產透析洗腎液,並分別委託東茂、信昌與FMC德國公司銷售,因台鹽cGMP藥廠廠房產能強大,加上台鹽生產的USP級醫藥用鹽成本具有競爭優勢,禾研希望整合3家業者,先爭取提供USP級醫藥用鹽商機,未來朝共同進軍中國市場目標前進,搶攻龐大的洗腎市場商機。禾研目前在南科設廠研發生產人工腎臟,鄭文一說,將與上游的石化、化纖進行整合,以台灣化纖產製優勢,台製人工腎臟也將在全球市場占有重要地位。

兩岸中草藥搭橋 廈門先行

搭橋專案促進兩岸中草藥交流 提升全球市場發展潛力

 2011/03/07 【台北訊】為提升兩岸中草藥產業在全球市場發展潛力,經濟部推動中草藥「搭橋專案」是繼「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後,對生技產業的重要措施。目前全球草藥產業市場每年以12%的速度成長,加上台灣中藥材九成以上來自大陸,而中藥製劑仍以內需市場為主,如能促進兩岸產業合作,台灣廠商可因為藥材品質提高與流通量增加,增添商機和利潤。台灣區製藥公會勝昌製藥技術長李威著表示,透過搭橋專案所篩選出來的大陸廠商,較具規模與公信力,以勝昌而言,在福建廈門已選擇3家企業共同合作,包括採購和代理台灣的保健食品銷往大陸;而台灣的濃縮製劑在大陸稱為配方顆粒,尚不普及,也可透過中醫院連鎖經營模式帶至大陸,讓大陸醫師了解台灣濃縮製劑的用藥方式。李威著希望未來能針對兩岸的藥品、保健品方面的法規的異同,應積極通過學術交流、人員互訪、展售會、共同舉辦學術研究會、開展合作研究以及兩岸中醫藥貿易等方式,不斷擴大和加深合作領域與內容,推動兩岸中醫藥事業的共同進步與商機。杏輝醫藥集團研發長蘇慕寰表示,認為台灣中草藥的競爭優勢在於管理制度較完善,可以協助對岸做市場管理,讓產業鏈活絡流通。在搭橋專案的協助下,兩岸的藥品的審核流程也相對寬鬆;未來希望兩岸能夠互認臨床試驗,中國市場的持續開拓也是重點,未來業務結合公司專利植提原料及專利新藥制劑,這部分將成為產品進軍國際舞台的利器。蘇慕寰認為,台灣在科學中藥製造上具有發展優勢,對中國廠商而言,則可結合台灣植物新藥開發的經驗,以及管理能力產生綜效,提高產品良率,共同開發植物藥新藥國際市場及擴大發展規模。希望藉由兩岸搭橋專案,就互惠部分讓兩岸彼此了解真正可以改善之處,如臨床試驗互認機制、法規規範的修訂、兩岸新藥互認機制等,製造雙贏。

ky馬光 收購中國醫藥通路加速佈局

搶攻2015 台廠登陸趕進度

2011-03-07 工商時報中國十二五規劃細節公布,生醫業積極卡位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3兆人民幣(含醫療器材)商機,其中因中國官方政策鼓勵醫藥流通業併購,創造生醫業者不少利基,佳醫、曜亞、ky馬光、杏昌被認為是最大贏家。台灣工銀生技創投投資協理羅敏菁認為,生醫產業今年將以原料藥和醫療通路最具成長爆發力,原料藥是因有國際轉單效應,加上各家公司各具利基,而醫療通路則是受惠中國醫療通路整併,還有8,500億人民幣醫改商機和十二五規劃生物製藥列入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利多。就初步統計,生醫族群近年積極布建通路,佳醫、曜亞、ky馬光、杏昌、大學光和預計回台上市的康聯都以醫療為主,而中化、中天和美吾華則偏向家用保健品,另外,太醫、邦特、合世、百略、華廣尋求和代理的合作,進軍中國市場。 IEK經理黃彥臻認為,中國醫藥發展的藍圖中,最受矚目的是中國官方政策鼓勵醫藥流通業併購、提高行業集中度。目前中國藥品批發企業16,000多家,年營業額突破2.5億人民幣的企業僅有69家,年營業額突破5億人民幣的企業不足30家,目前中國前3名醫藥流通企業為國藥控股、上海醫藥、九州通,合計市場占有率約為20%,遠低於美國前3大廠即占90%的比重(日本、歐洲前3大廠也約占60~70%)。為此,中國醫藥通路企業集中度將漸漸提升下,未來幾年將是台灣參與通路布局的黃金時期。 2年前即以收購博愛連鎖眼科通路而打進中國市場的佳醫,去年也宣布和國藥控股合資成立御佳,搶進洗腎事業。御佳9日即將在上海成立辦公室,做為進軍中國的灘頭堡,預計第2季和第3季間有機會在上海和北京先成立營運據點。御佳初期先鎖定大陸二甲、二乙約1萬家的二級醫院,也會透過收購來加速執照的取得。至於以鴨子划水方式進軍的ky馬光,原本的營運重心是在新加坡,該公司在新加坡設有連鎖診所、藥局和女性進度管理中心,今年則將積極進軍中國市場。ky馬光總經理黃傳勝指出,大陸目前醫療支出僅占GDP5.5%,相較於歐美國家的8~15%,未來成長性仍大,該公司布局調查已長達十年,2009年隨大陸國務院啟動醫改及開放社會資本參與後,已創造民營醫療服務業進入市場的良機,目前已與壽險、銀行和中國前5大醫療通路商洽談合作計畫,可能會以合資模式進行通路據點的收購,預計年中就可明朗。

科妍擬引進策略性大股東!

科妍現增董監事放棄認購達1/2,並洽特定人認購

2011/03/07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   (1786)科妍-公告本公司100年第1次現金增資董事及監察人放棄認購股數達得認購股數二分之一以上,並洽特定人認購事宜。1.事實發生日:100/03/04  2.董監事放棄認購原因:因董事及監察人整體投資策略考量及引進策略性投資人3.董監事姓名、放棄認購股數及其占得認購股數之比率:  董事長韓開程:放棄認購股數779,655股, 占得認購股數之比率:100%  董事韓台賢:放棄認購股數304,192股,占得認購股數之比率:84.69% 董事方國健:放棄認購股數26,730股,占得認購股數之比率:100%  監察人韓劉秀媛:放棄認購股數121,500股,占得認購股數之比率:100% 監察人亞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放棄認購股數373,162股,占得認購股數之比率:100%  4.特定人姓名及其認購股數:以上董事及監察人放棄認購股數部分,洽若干特定人認購之。

陳垣崇案: 劉江彬vs工程會

工程會:政府採購法興利防弊

【中央社】 2011.03.04 媒體報導,政府採購法防弊,恐引起創新寒蟬效應。工程會表示,政府採購法符合WTO政府採購協定(GPA)規定,兼具興利防弊,絕不致因訂有防弊規定,而造成創新寒蟬結果。媒體今天報導,磐安智慧財產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劉江彬投書「採購防弊恐讓創新寒蟬」,工程會作以上回應。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表示,政府採購法遵循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採購協定規定完成立法。為讓各機關辦理研究發展採購,能有較符合需求特性的彈性空間,政府採購法也明定可採限制性招標辦理研究發展,例如「屬專屬權利、獨家製造或供應,無其他合適之替代標的者」等,均可洽符合條件研發機構辦理。工程會指出,這些措施都具有鼓勵創新意義,也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不致於有「不切實際、產生創新寒蟬」情形。此外,劉江彬舉中研院院士陳垣崇個案為例,在國外是不會發生的,因為新創公司如果沒有技術發明者參與,成功機會相當渺小。工程會表示,政府採購法第15條規定:「機關承辦、監辦採購人員對於與採購有關之事項,涉及本人、配偶、三親等以內血親或姻親,或同財共居親屬之利益時,應行迴避」,陳垣崇案例是否適用及有無違反此規定,已由檢調機關偵辦,靜待司法調查。工程會指出,利益迴避規定,是近年來聯合國(UN)、WTO、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等國際組織極力宣揚反貪污的普世規範,採購法的規定符合世界潮流。

劉江彬: “台灣研發一流、智財二流、商化三流”論點?

落實黃金十年專利產業化的成敗關鍵

工商時報訪談~採購防弊 恐讓創新寒蟬  盤安智慧財產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劉江彬  兩年前我從政治大學退休,與幾位教授積極地協助臺灣政府將生技、農業研發成果推向產業化及國際化。這過程中有相當感受,一方面看到臺灣的研發能力及優勢,我們的中央研究院、工研院、生技中心、核能所等前端科技研究機構都有相當卓越的研發成果,但是愈往下游走,我們的智慧財產保護及管理愈走下坡。簡而言之,我們的研發品質一流、智慧財產保護二流、商業化三流,此種情況無疑與開發中國家沒有兩樣。最近適逢盤安基金會舉辦科技基本法十周年研討會,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改善我國研發創新及科技商業化的環境制度。與會的國內學者包括翁啟惠、朱敬一、張培仁等、國外專家學者如前日本特許廳廳長荒井壽光、美國華盛頓大學前技術移轉中心主任James Severson、美國史丹福大學技術移轉辦公室主任 Katharine Ku等,對於臺灣目前遭遇到的困境,提出修法與改善策略以及作法及建議,國外專家學者甚至認為臺灣目前有些作法可能違背WTO相關規定,例如境外實施的限制。臺灣在專利商業化有些缺失亟待解決,前一陣子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等人亦表示對政府有「三大怨言」,分別是「怕圖利他人」、「防弊大於興利」、「該聽進去的,很慢,要打壓的,很快」,這些不利因素,對於政府拼經濟及全球招商效果,皆會造成阻礙。特別在智慧財產商業化方面,由於相關法律的規定與保守解釋,導致授權的模式不夠彈性,讓境外實施有不必要的限制。此外,主管官員的防弊心態,不合知識濟時代的人事、會計及採購法規,未善用國際及兩岸技術市場及跨領域專利商業化人才的欠缺等,都是致命的障礙。反觀中國大陸在專利商業化非常積極,除善用大陸國內廣大市場外,允許技術交易所的成立、提供低利融資及減免稅率、鼓勵彈性的交易模式及國際合作,這些都有臺灣可資參考之處,也是兩岸合作的契機。目前針對科技基本法的解釋,與我當初參與推動法案之原始宗旨,實有不符之處。我們當初建議研發成果完全下放到學術單位,這是關鍵,一旦下放,應依市場原則處理,沒有國有財產法適用的空間。境外實施限制更無必要,研發成果在國外取得專利,本應想盡辦法在當地實施取得利益,以趕快佔有當地市場。我國政府的人事、會計及採購法之各種防弊措施,對創新研發是很大的障礙。以中研院陳垣崇院士的個案為例,在國外是不會發生的,因為新創公司如果沒有技術發明者之參與,成功機會相當渺小。只有專利發明的權利明確,才可協助研發人員積極創業。不要因政府採購不切實際的相關規定,讓執行計畫的單位產生寒蟬效應。否則,不僅沒有實際績效產生,反而為了回避法規相關規定,製造了不必要的灰色地帶。臺灣市場到底太小,研發成果商業化交易市場及戰場在國際及兩岸。政府應該瞭解,智慧財產領域理論與實務的專家一致認為,最近的將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智慧財產,會是美國專利及中國大陸專利。因此,對國際及大陸技術市場的開拓,應該大步邁進。研發成果產業化需要跨科技、法律及商管人才,目前這方面的人才極為欠缺,因為商業化是極為冗長的程式,除科技、法律、智慧財產、商業市場調查以外,還涉及智慧財產權鑒價、科技評估、商業模式的設計等不同專業,必須有一組具良好跨領域專業及國內外人脈的專業人才合作才能完成任務。這方面人才之培育,研發成果從創造、保護、管理、商品化及產業化完整價值鏈的發展,能否具體落實,端看臺灣能否盡速把上述缺失改正。更重要的是,要體認時間並不站在我們這一邊,政府要針對上述問題加緊腳步投入比重更高的人力及物力,建構良好的配套措施。

醫藥委外 降低營運成本但削減核心經驗知識

生物制藥外包經歷變革期

2011-03-04 來源:醫藥經濟報  現在,外包已經日益成為企業削減成本的代名詞,而在經濟危機迫使生物制藥公司對幾乎每一個預算專案進行評估時,外包的重要性更是如此。雖然經濟在逐漸回暖,企業的贏利能力有所改善,但是BioPlan Associates公司的《第八份生物制藥產品生產年度報告和調查》的初步資料表明,生物制藥公司將繼續關注如何降低成本的問題。將企業的重要職能進行外包轉移也許會影響到生產廠家的長遠競爭力。 BioPlan的研究發現,為了應對2011年的市場環境,1/10的生物制藥公司已經將工藝開發和生物制藥生產任務外包出去,以降低成本(見圖1)
 
 
這種外包的發生幾率是研究和開發(R&D)工作轉移率的近2(也就是說,7.2%4.6%的生物制藥公司分別會向國內和國外供應商外包生產活動)。所有這些活動都被認為是生物制藥公司的核心優勢,而當這些工作被外包時,它們往往會作為經驗知識外包出去,就像基礎設施搬遷那樣。
外包關鍵業務  BioPlan Associates報告中的外包資料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生產問題,為此,它通過對全球300多家生物制藥公司和合同生產組織(CMO)進行年度研究,對這些問題加以探討。這份報告提供了全球35個國家的生物制藥公司給出的綜合觀察和趨勢分析。它包括了產能的制約、擴建、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新趨勢和預算、下游純化、品質管制和控制、聘用問題、就業和培訓等。目前,行業服務提供商正在認識到這種變化,並已經開始增加它們所提供的服務種類。許多CMOs增加了罐裝/封裝能力,以及檢測和產品特性服務,另有一些CMOs則展現了更大的靈活性,它們在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系統中提供臨床生產。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一種持續發展的趨勢,服務提供商們通過在這些支援性服務中添加業務能力,以作出回應。在2011年的研究中,BioPlan Associates也對目前正在被外包出去的前23種生物制藥生產業務進行評價(見圖2)
 
 
調查顯示,大約有35%的受訪者會將罐裝/封裝業務外包出去,這並不奇怪。這一外包水準與去年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大約26%的受訪者表示會將毒性試驗外包出去。此外,2011,上游和下游業務分別有10.0%10.4%被外包,2010年相比大約上升了2個百分點。
未來趨勢  許多服務提供商堅持認為,外包可以為它們的客戶提高組織效率,服務提供商常常可以提供更好的品質和更高效的服務。這些服務並不只是面向重複、低價值的活動,或面向檢測或罐裝/封裝工作。2011年的研究在對外包趨勢進行測量時證實了這一點。當被問到在今後2年裏他們預計哪些活動會以"明顯高得多的層次"外包時,出人意料的是,受訪者表示,上游和下游業務將會比前幾年以更高的比例外包。而其他相對次要的業務增長速度則大致持平。比如,認為罐裝/封裝活動將以較高比例外包出去的受訪者比例2011年是24.6%,2010年時為24.8%。產品檢測以及其他檢驗分析等領域將繼續以兩位元數的速度增長。比如,2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會在未來2年內大幅提高產品特性試驗的外包業務。賽諾菲巴斯德負責大宗生產業務的副主任Tim Lee指出,應用於產品特性的分析試驗方法外包是一個大趨勢,因為為了儘快向市場推出產品,制藥公司用於內部試驗的實驗室承擔了滿負荷的生產試驗任務,此外,許多外包實驗室掌握著制藥行業內部不具備的專門知識。由於經濟復蘇緩慢以及不確定性因素繼續制約著人員的聘用,外包業務面臨的壓力至今仍未消除。BioPlan的研究還表明,許多合同生產組織和服務提供商一直面臨著來自客戶們的更大壓力:控制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服務,否則就將削減預算。這種壓力反過來迫使服務提供商開展更加精簡的業務,砍掉一些本來可能會提供給客戶的高附加值的服務。雖然合同生產行業將會繼續看到印度以及亞太其他地區新興的生物制藥合同生產提供商獲得發展,但美國和西歐提供商的經營業績也會得到適度改善。經濟的不確定性也使得短期合同更受歡迎,客戶們越來越期待著相應的工作在短期成本績效的基礎上完成,而不是做出長期承諾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價格下調和轉向更多交易型的短期業務有可能會損害長期合作關係,降低外包能夠給客戶們帶來潛在的戰略價值。只要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外包將繼續被當作削減成本的一個緩衝措施,聘用高層次的經營人才也許將會繼續被推遲。如果制藥公司的核心能力和在生產、工藝開發以及研發領域具有的經驗知識繼續被外包給外部提供商,那麼上述變化最終可能會導致對制藥公司的價值取向發生戰略性轉變。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