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6, 2012

肺癌內視鏡微創手術 (Thoracoscopy for lung cancer resection)


 (Thoracoscopy for lung cancer resection)

標靶式腫瘤切除: 肺癌細針定位 (needle localization)


細針定位抓牢小腫瘤跑不掉2012/03/08聯合報】40歲李小姐健檢時,在胸部電腦斷層影像中意外發現0.3公分的肺部腫瘤,雖然腫瘤很小,但李小姐如驚弓之鳥,再加上她父親曾因肺癌接受手術,所以決定手術切除並確定診斷。近年來,隨電腦斷層技術發展及健檢普及,1公分以下甚至更小的腫瘤,在電腦斷層輔助檢查下,已多無所遁形。再加上微創胸腔鏡手術發展,肺腫瘤手術對於病人生理、心理造成的痛苦已經較過去減輕許多。不過,患者被診斷出肺部小腫瘤,經常猶豫是否開刀還是持續追蹤,一方面擔心腫瘤太小,開刀不易發現,甚至需臨時擴大手術範圍找尋;一方面患者認為,若是良性瘤,開刀豈不冤枉?傳統手術多利用肉眼、手指頭或器械檢查,若腫瘤小到看不到或摸不到,或腫瘤很小、所在部位很深,醫師可能持「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態度,進行較大範圍的肺部切除。但現在電腦斷層細針定位可改善上述問題,細針穿刺定位是在電腦斷層的導引下,將一支帶有倒鉤的針放置到腫瘤旁邊,便於醫師沿著針找到腫瘤確切位置,予以切除。此法能精確定位腫瘤,避免手術切到正常肺組織,使患者術後恢復更快,併發症發生率也明顯下降。細針定位法也常應用於乳房小腫瘤切除,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擔心和疑慮。由於手術中可將切下腫瘤立刻進行病理化驗,確定診斷,快速判斷腫瘤屬於良性、惡性,並做適當的後續處理,減少民眾等待化驗期間的憂慮。受到鳳飛飛罹癌病逝的消息影響,有家族史的李小姐決定接受手術,她接受電腦斷層細針定位後,立刻進行胸腔鏡腫瘤切除術,病理報告確定為良性血管瘤,術後3天即出院回復正常生活。患者當機立斷,也免去了擔心受怕之苦。

射頻腫瘤燒灼用於特定分期肝癌!!

RFA的治療方法和原理陳明志醫師2012/02/14射頻腫瘤燒灼(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ion簡稱RFA)是利用一治療探針(Needle Probe)置入腫瘤組織中,當電流由儀器治療探針經過身體組織和體表的電極片時,在探針周圍產生高射頻作用於腫瘤及附近細胞,並產生熱能,當溫度達到攝氏50-100時便可造成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射頻腫瘤燒灼可用於身體多處腫瘤的治療而且最常使用於肝臟腫瘤特別是國人罹患率高的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之治療。近年來世界文獻報告經皮穿刺使用射頻腫瘤燒灼,對於三公分以下的小肝癌,有很好的療效;其最佳治療效果可在低危險性下達到腫瘤完全壞死。在本院肝癌治療中,射頻腫瘤燒灼和各式治療方法一樣使用在整個肝癌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由主治醫師和團隊成員討論出臨床適合使用射頻腫瘤燒灼的患者,再經由介入性放射科醫師對腫瘤作實際影像及技術評估和說明之後,在安全有效的情形下施行。目前以肝細胞癌,以及大腸癌肝臟轉移腫瘤為主。一般而言,腫瘤大小,不大於4公分,數目小於4顆者,較適合為之。特別是肝細胞癌,效果會更好。約有90-95%的腫瘤,在半年至兩年的追蹤後,完全壞死,而轉移性大腸癌,約有52-93%的腫瘤完全壞死。射頻腫瘤燒灼的方法是由介入性放射科醫師在影像導引下(常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給予局部麻醉和靜脈鎮定/止痛劑(極少情形需要施行全身麻醉)後,將治療探針(Needle Probe)穿過皮膚,置入腫瘤組織中,接上儀器,利用高射頻產生熱能,讓溫度達到攝氏50-100將腫瘤細胞凝固壞死。一次燒灼約12(6-18)分鐘,可產生約3-5公分的壞死區。視腫瘤大小,決定燒灼的方式和時間。一般而言,與外科切除相同,治療範圍必須涵蓋腫瘤周圍的區域而達到徹底的治療而減少局部復發機會。術後追蹤腫瘤的治療效果,主要以電腦斷層CT和磁振照影MRI為主。

適應症(Indications)腫瘤病患或病情不適合手術治療。一個腫瘤小於5公分1-4個腫瘤,皆小於3公分。局部控制腫瘤疾病。經團隊討論評估適合接受治療。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s)重度肝功能異常。嚴重而無法矯正的凝血功能異常。難以控制的大量腹水。呼吸急促或無法配合。腫瘤太大或太多。

RFA的優點傷口小、不用開刀。治療時間短。可以將腫瘤組織完全殺死。併發症發生率低。短住院天數。簡單、安全、復發率低。可以與其他的治療相互配合(如肝動脈栓塞化學治療,酒精注射,手術,放射治療等)。適應症較多(如術後復發、肝腎功能不良、高危險性手術併發症的病人、少量腹水皆可用此法)。對於轉移性癌症治療效果比酒精注射更有效。療效接近外科手術切除。

RFA治療後注意事項檢查後病人需平躺4小時。假如沒有禁水問題應多喝水約1500-200cc/天。可能會有輕微頭痛發燒,暈或感覺沒力氣、呼吸困難、胸痛或呼吸時會感疼痛不適。

RFA的可能併發症致死率小於千分之二。疼痛,腹痛。輕度發燒。皮膚灼傷。肝功能異常。對鎮靜/止痛劑過敏。出血:需要輸血,血管栓塞或開刀治療者,約1%。燒灼穿刺路徑的腫瘤復發約1.5%。燒灼附近器官破損(心臟,肺臟,膽囊,腸胃道,腎/腎上腺,神經等)。肝臟血管/膽管損傷,造成肝功能異常。併發膿瘍,特別是在糖尿病的患者,小於1%。敗血症。神經性心臟及血管異常反應。

RFA治療後的追蹤一般是做完治療的一個月後,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為主,有時候也可以使用超音波追蹤;若是太早追蹤的話,檢查影像不容易區分殘存的腫瘤或治療後的變化。假如仍有殘存或復發的腫瘤仍可以接受另一次的治療或併用其他方式的治療(如肝動脈栓塞化學治療,酒精注射,放射線治療)。之後主治醫師會就整個肝臟及腫瘤疾病作完整的持續追蹤。提醒您:網頁上提供的醫療資訊只是通則,病人病情的診斷與治療需親自就診,以主治醫師看診時的判斷為主。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