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5, 2012

中國護士缺口: 268.8萬人

廣州護士缺口近3萬廣州醫學院開招護理學博士  20120515來源:南方日報  一個醫院連續"出走"7位護士長?這是廣州某二甲醫院的真實寫照。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護士缺口達268.8萬人;而廣州,護士缺口就將近3萬人。護士節剛過,在莊嚴的燃燭、授帽儀式後,"護士荒"仍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尷尬現實。記者調查發現,高壓力、低收入是造成護士流失的重要原因。這讓不少人開始關注如今的護理教育問題。記者昨日從廣州醫學院護理學院了解到,近年來為了更好鍛鍊護士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提升全面素質,學院醫學人文課程的比重一增再增;而今年,該學院開始招收護理學博士研究生,將依託這一平臺著力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護士。

護士年流失率高達15%"5·12"護士節剛過,在廣州某大醫院兒科工作1年的護士小燕(化名)便開始思考著另謀出路,"最多時一天要扎80多次針!做什麼都要一路小跑,非常累人。"工作高強度之餘還有心理重壓。"一個小孩來看病,三四個家長跟在後面。"小燕無奈地說,"家長們都瞪大眼睛在一旁看著,扎得不好就說我們!"這種"監視"讓她有點發怵。"事實上,想法如小燕一樣的護士不在少數。護士集體辭職、醫院招不到人的現象屢見不鮮,成為如今困擾醫院的一大難題。"聽說很多醫院每年護士的流失率都超過15%。"小燕說。累垮、高壓、報酬不見漲……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日前接受採訪時直言,護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體現,是導致護士流失率高企的一大原因。比如在薪酬方面,一些剛入職的護士每月只有一千多元工資,還得經常加班。然而據相關人士透露,藥品、檢查和消耗品的費用佔據了總收費比例的70%80%,而醫護人員服務收費所佔比例卻不到10%。護士去了哪?小燕說,要麼做藥品生意或者文職,"有的結婚當家庭主婦,還有的去了工作更輕鬆的單位"。

護士容粧要求學習如何微笑在醫患關係複雜的今天,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呼籲,讓大家對護患關係傾注更多關注,"護士每天有70%80%的時間與病人接觸,他們的態度直接影響了患者"。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如今的護理學教育,能否與醫院需求接軌,培養出來的護士能否滿足患者、社會的需求?廣州醫學院護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盧穗華很早關注到這一點,"如今的護理學院教育和過去已大大不同。培養出來的護士也不僅是做一些配合醫生的護理工作,而需要了解病人心理、護理禮儀等。"在廣州醫學院護理學院電梯,大螢幕在來回播放護士容粧要求的內容。"護士的頭髮必須塞到燕尾帽裏,她們必須穿平底鞋,她們的微笑不能太過,牙齒露得不能太多,這些都有嚴格要求。"盧穗華說,此外,護理學院包括護理心理學、倫理學等醫學護理人文方面課程比重,在這幾年一增再增。"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士在醫治病痛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希望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愛心和責任感。"盧穗華說。此外,準護士們還被要求參加必要的體驗和實踐活動。據盧穗華介紹,早在上世紀90年代,學校就開始組織學生參加社區健康援助活動,專門成立志願者協會,幫助社區老人按摩等。最近,廣醫護理學院還和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合作,讓學生前往呼研所,幫病人排隊、拿藥,體驗病人的感受。"這都是為學生在畢業後走向崗位時,能更好處理護患關係而打好基礎。"盧穗華說,不僅如此,考慮到學生們在實踐中面臨的壓力,學校還提供了必要的心理疏導。

護理為何需要"博士"?一個事實是,隨著社會發展,病人對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今年,為了培養頂尖的護理學專業人才,廣州醫學院計劃招收9名碩博研究生,深造的碩博生將從事護理專業教育和研究等工作。而很多人認為護理是門"手藝",何必要讀博?"如果你還以為護士的工作僅僅是配合醫生做簡單的日常護理,這個觀念已經落伍了。"盧穗華說,事實上,在全國不少大醫院,資深護理人才已單獨出門診,"一些高學歷的資深護士不再做基礎的擦身、打針等活,都開了專門門診,或者去培訓其他護理人員。同時,一些與護理相關的研究項目也越做越多,越做越深入"。記者調查發現,在廣州,省人民醫院、中山一院、南方醫院都有護理專業人才所開的門診,每年前往諮詢的病人數量直線上升。盧穗華還列出一組數據:護理學院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高達100%,大專生為98%。高學歷的護士很吃香。正因有此需求,廣州醫學院護理學院從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到博士的鏈條已全面打通。如今不少已在工作一線的護士也表示有進修和自我提升的需求。因此,她常深入醫院開展培訓。一個現實是,廣州至今還沒有一所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這也制約了護理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發展,專家呼籲建立一所專業高職院校,與醫學本科院校錯位發展,以更好滿足社會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

台灣泰博科技控告台灣訊映光電??

訊映:說明101514日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網站報導。鉅亨網  2012-05-15第三十四條 第261.傳播媒體名稱: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2.報導日期:101/05/143.報導內容:台灣泰博科技於201254在賓州東區地方法院,控告包括台灣訊映光電(OKBiotechCo.Ltd)在內的三家廠商…侵犯其所擁有之兩項血糖機與試片專利…2012510......,…….,泰博又對訊映光電提出商標侵權之訴。4.投資人提供訊息概要:5.公司對該等報導或提供訊息之說明:針對該媒體報導泰博科技控告本公司侵犯其所擁有之兩項血糖機與試片專利及商標權,截至目前為止,本公司尚未收到由法院正式發出之訴文,本公司已委由律師瞭解並研議後續可能之訴訟程序。6.因應措施:已委由律師瞭解並研議後續可能之訴訟程序,待收到法院正式訴文後,另行公告。7.其他應敘明事項:

泉盛提供技術 (IgE/ xolair) + 龍瑞藥業中國法規支援!!

泉盛攜手龍瑞藥業,大陸開發xolair生物相似藥2012-05-15【時報-台北電】泉盛(4159)經過四個月協商後,今日與香港晨興集團(morning side group)屬下的深圳龍瑞藥業有限公司(龍瑞藥業)簽訂新藥合作開發合約,共同於中國開發xolair生物相似藥。 香港晨興集團為亞洲最大生技創投集團之一,在大陸已垂直整合建構單株抗體藥物研發、生產、臨床前試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ind)申請、臨床試驗等研發能量,其中龍瑞藥業對申請藥物臨床試驗批件(ind)具實務經驗,並曾經成功取得sfda數項(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ind許可。 雙方同意,利用泉盛生技已建立之抗ige藥物技術平台,以及龍瑞藥業抗體藥物生產及中國新藥ind申請之經驗與實力,整合資源緊密合作,共同開發大陸市場xolair生物相似藥。 本項合作開發合約係由龍瑞藥業負責前期之抗體藥物生產、臨床前試驗,以及申請sfdaxolair生物相似藥ind,並由泉盛生技負責執行後續人體臨床試驗、新藥藥證申請、商化生產及銷售。 雙方簽訂本合約可加速xolair生物相似藥在大陸開發時程,快速提升xolair生物相似藥之開發價值,有助於泉盛生技抗體新藥在大陸市場之積極佈局。 xolair新藥全球2011年銷售值已超過十一億美元,為治療氣喘與過敏性疾病最有潛力之抗體新藥,中國大陸治療過敏藥物之需求快速增長,雙方共同開發xolair生物相似藥大陸市場,將可創造雙方極大之戰略價值。 泉盛生技在抗過敏新藥領域,正同步發展全球專利之anti-cεmx抗體新藥與xolair生物相似藥,以取得全球抗ige領域之領先地位。

蔡國洲…無所謂成功經驗 哲學!!

笨老闆蔡國洲打造聰明公司2012-05-1501:11旺報 不聰明的人,不會成為老闆,但自以為聰明的人,不會成為大老闆。一手在兩岸打造出眼鏡王國的金可國際董事長蔡國洲竟然說自己「笨」,過去的所謂成功,都是誤打誤撞成功的,他現在不會再像過去那麼衝動決策了。 談到1992年到江蘇丹設廠、1996年併購美國隱型眼鏡品牌海昌(Hydron)、2001年入主寶島眼鏡等3件「典型戰役」,一般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金可國際董事長蔡國洲「英明」、「有眼光」,但蔡國洲卻說,他是誤打誤撞,中間經歷許多風險。 蔡國洲表示,他不敢自稱「經營之神」。特別是看過許多歷史書後,他常自問:「所謂成功者,當初的決策真有那麼英明嗎?還是恰好遇到時機?運氣比別人好?」因此他也經常告誡弟弟們:「要知福惜福,否則老天說不準那天會給你們小小的懲罰。」 427,金可國際以每股198元(新台幣,下同)掛牌上櫃,盤中最高攻至230元,漲幅超過16%,收盤223.5元,漲幅12.88%,成交量有5288張,在台股大盤低迷的時刻,股價表現更顯突出。 不過,蔡國洲非常不想談過去的所謂「成功經驗」,因為那涉及當時大環境、當時用的人,「即使是當時用的人,現在可能也不能再用了,」他特別提及時空環境變動對企業決策影響甚劇。 針對過去的3個「成功案例」,蔡國洲誠實透露當年的決策內情,藉以佐證「老闆不是永遠英明」的道理。 

丹陽設廠因盛情難卻 1991年數度擴廠後,訂單越接越多、但工人越來越難找。當時的蔡國洲每天一睜開眼,不是找錢,而是招工。在這種情況下,他到了江蘇丹陽,當時大陸最大的眼鏡代工基地,雖然當時丹陽工人源源不絕、工資只有台灣的1/10,但當地的環境真的差到讓人卻步。舉個例子,丹陽冬天冷到台幹都凍傷,跟客戶談生意,還要跟當地政府借辦公室,因為政府辦公室有暖氣,否則跟客戶談生意會冷到談不下去。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因為當地官員招商熱情,加上民風善良,蔡國洲頭一熱就決定第2年設廠。 果然,工廠啟用的半年內,預備的40萬美元就用完,追究原因完全出乎預料:當地的零件成本比台灣貴;工人不熟悉先進製程而造成的耗損比台灣高。蔡國洲咬緊牙根,補上40萬美元,工廠又撐了1年,業務才有起色。 當時,蔡國洲在台灣原本是做高價的光學鏡架,產品99%內銷,原本不需要到大陸設廠,但既然去了,就堅持做下去,並同時做外銷和內銷。 為了穩定丹陽廠,蔡國洲急調老三蔡國源到上海坐鎮,開展大陸內銷市場。而蔡國源才擔任台北某青商會長不到2個月,為此還必須辭職。 由於當時到大陸設廠的台灣眼鏡架廠商都是做低價的太陽眼鏡架,只有蔡國洲做高價光學鏡架,而當時東南亞70%的高價光學鏡架都被南韓廠商掌握。因此,當蔡國洲利用大陸廉價勞工生產,外銷東南亞時,同樣產品的報價比南韓低3成,很快就搶掉南韓廠商的訂單。 當年一頭熱到大陸設廠,被迫做內銷,現在竟產生一項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從1993年就開始做內銷,蔡國洲比其他外商更熟悉大陸經銷商的習慣、信用度,為後來行銷海昌隱型眼鏡鋪下很好的通路系統。 金可國際集團所屬「江蘇東方光學」(丹陽廠)代工的鏡架在大陸市占率,已經排到前2位,而丹陽廠的內外銷比例也由1993年的19,轉變為37 

收購海昌是騎虎難下 併購美國海昌隱型眼鏡更是一項「意外」。海昌是最早到大陸設廠的隱型眼鏡商,時間在1986年,但是在大陸市場犯下幾個戰略性錯誤。第一是在上海、西安、武漢分別設廠,未設中國總部,統一運籌,以致於發生3家工廠都把次級產品銷到另外2家的經銷區,形成同門相殘,把海昌的品牌弄壞。第二是採取5050的合資方式經營,美方無法掌握合資廠的決策。10年後的1996年,海昌想脫售大陸業務,有人找上蔡國洲。 礙於人情,蔡國洲心想只要把對方的出價「直接砍一個零」,對方就會知難而退,沒想到,才出價,對方就一口答應了。蔡國洲被迫只能拾起爛攤子。 收購大陸海昌業務後,蔡國洲派人到美國學技術,結果去了1個月,海昌的工程師每天只叫台灣技師自己看技術手冊,什麼技術都沒教。最後,蔡國洲只得叫2名台灣技師把設備、技術打包裝箱,運到丹陽廠。 然後,從1996年一直摸索到2000年,整整花了4年的時間,自製的隱型眼鏡才能上市,但剛開始能做的業務,仍然是幫美國海昌善後,為了維繫經銷商、挽回產品信譽,蔡國洲只能叫業務拿新品換回舊貨。 屋漏偏逢連夜雨,博士倫於1992年進入大陸市場,很快搶占80%的市占,海昌節節敗退。期間,蔡國洲曾經思考過是否放棄海昌品牌,另外自創品牌,但考慮到海昌曾是世界最大的隱型眼鏡品牌,在歐美仍有很大的知名度,因此才決定全力挽回海昌品牌。 2004年,蔡國洲決定死馬當活馬醫,一方面從台灣挖角行銷人才,一方面再投資購買全球最好的隱型眼鏡製造設備。做這項決定前,蔡國洲看到歐美已經開始推廣拋棄式的隱型眼鏡,這意謂著隱型眼鏡市場已經形成,前景看好。 為重塑海昌眼鏡的品牌形象,蔡國洲不惜砸錢請到台灣知名藝人擔任代言人,從SAYA(張惠妹的妹妹)、吳辰君,到SHE、蔡依林、羅志祥,代言價碼可觀。 

入主寶島眼鏡只為報恩 2001年決定入主寶島眼鏡時,更是遭致5個弟弟的一致反對。這是因為金可原來在台灣只做鏡架的生產及分銷,如果入主寶島眼鏡,等於直接跟上百家「客戶」搶生意,可能重創代工廠的出貨。但蔡國洲卻對弟弟們說:「過去20年,我們是靠寶島眼鏡起家,如果出事,最多就算回饋寶島眼鏡吧!」 最讓蔡國洲不忍的,還是寶島眼鏡的許多經理跟他同年,如果寶島眼鏡倒了,他們將面臨妻離子散的慘境。 最後,蔡國洲向弟弟分析可以入主寶島眼鏡的理由包括:寶島眼鏡體質健全,當時的困境起因於大股東個人理財失利;其次,寶島眼鏡充分分工,每個店都是獨立作業,現在總公司垮了,200多家分店馬上將變成200多家新眼鏡店,將打亂市場,收購寶島眼鏡可以穩定市場,其他非寶島的眼鏡店不會怪金可去搶生意。 

10多年過去了,寶島眼鏡依然雄據台灣市場。 三個「成功」的往事,經過蔡國洲的嘴重現,乍看似乎變得一文不值,但深思之後,會發現蔡國洲果然具有「創業者的霸氣」。即使最初的決策不完美,但他能堅持,又能看到問題並逐步調整,同時大膽起用專業人才改造,敢1年花1.5億人民幣在大陸打廣告、做行銷。

金可丹陽廠歐洲認證. 海昌台灣中科廠將循美日認證!!

台製比陸製貴20%  2012-05-1501:11旺報【本報訊】 2006年,金可國際引進美國私募基金時,原本計畫2008年或2009年到香港上市,但卻受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的阻撓而暫停。 後來,台灣發生政黨輪替,加上台灣櫃賣中心的遊說積極、輔導又認真,最後,蔡國洲決定回台上櫃。 從2006年在中科設立海昌生技至今,蔡國洲已經在台灣投資7億(新台幣,下同),年底還會追加投資到10億。 雖然海昌生產的隱型眼鏡清潔液,在大陸已經占有50%市場,隱型眼鏡已經占有超過30%市場,但金可國際仍然回台設廠,主要是考量到歐美日市場。 蔡國洲指出,丹陽廠的隱型眼鏡生產線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拿到歐洲的藥品認證,但至今卻遲遲拿不到美國和日本的認證。 回台設廠後,如果沒有意外,海昌隱型眼鏡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拿到美日的藥品認證。這就是台灣製造的優勢。 還有部分國際客戶不相信大陸製造的產品,希望金可能在台灣設廠生產,並願意為台製品多付1020%的價錢。 目前擔任台中磐石會副會長的蔡國洲,明年可望接任會長,他以自身的例子鼓勵大陸台商,如果不是需要太多工人的產業,真的可以考慮回台投資設廠。

張南驥…幹細胞通過「血腦屏障」修補大腦!!

幹細胞可長成胚胎 張南驥:基因潛力大台灣醒報(2012-05-15)【台灣醒報記者李書帆台北報導】「我父親60多歲時罹患糖尿病,常年需要使用純化的豬或牛的胰島素,直到改成基因工程合成的人類胰島素,才讓他不再過敏,得以活到87歲。」台灣幹細胞權威張南驥教授談到基因科技的發展表示,這對人類是一大福音,幹細胞在疾病治療和複製科技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張南驥教授為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教授、信望愛臍帶血基金會義務執行長、馬偕醫學院醫學系教授兼學務長、台灣幹細胞學會常務理事。身為國內幹細胞權威,他長年致力於公益活動,關懷弱勢族群,每年都會帶學生探訪偏遠離島蘭嶼鄉親等,推動免費的臍帶血儲存等。今年3月他也主持電台廣播節目,帶領學生進入生物醫學的領域;探索其中的奧秘。「上帝讓我們知道生命的複雜,人類跟動物最大的差別就是會問為什麼,這是一種莫大的特權和榮幸。」張南驥說。基因是天生就決定的,後天環境才是改變的最大因素。1987年發現人類胚胎(囊胚期)中的ICM幹細胞可以在體外培養,永遠分裂存活。他強調:「幹細胞將來可以應用在修復人類缺失的基因,現在的生殖技術甚至可以讓兩隻公老鼠也能繁殖自己的後代。」以台灣目前的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案例來看,大部份病患接受的臍帶血都不是自己的,因為他們出生之時並未將臍帶血保留下來,顯現出臍帶血的重要性。張南驥表示,自己的幹細胞一定要存在臍帶血儲存機構(例如基金會),將來若需要移植,就會派上用場。迄今骨髓移植常會失敗是因為產生了免疫排斥反應,若用自體幹細胞,就不會引起排斥反應;且可藉由正在積極發展中的細胞入髓(bone marrow homing)等技術,提供源源不絕的幹細胞。「嬰幼兒的基因要建檔,可以幫助未來疾病的診斷。幹細胞數量不需要多,進行儲存最重要。臍血幹細胞經過「血腦屏障」進入腦作修補也居然可行。美國Duke大學已經有不少應用自體臍帶血幹細胞成功改善腦性麻痺的案例。」張南驥說。以上內容是張南驥教授接受「醒報現場」訪問時所做的表示,本集「不一樣的幹細胞專家訪張南驥教授」節目由台灣醒報製作、林意玲主持,預定520日(日)中午13.00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播出。

上海外資搶進 高端商務醫療險!!

外資壽險密集進軍高端醫療險謀差異化生存  鉅亨網2012-05-15  510日,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推出"安聯安康至臻全球團體醫療保險",宣告發力團體高端醫療險業務。至此,總部位於上海的十余家主要外資保險公司均已先后推出了其高端理療保險項目,搶占新興富裕階層市場,成為外資險企破解壽險迷局,差異化生存的殺手?2009年,中央《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首次提出積極發展商業健康險,并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適應不同需要的健康險產品。在政策推動下,市場上面向富裕人群的高端醫療險產品紛紛出籠。尤其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人們對健康關注程度的不斷提高,富裕階層對優質、便捷和高效的醫療保健服務需求日益迫切。這對在華經營多年、市場份額不高、苦思破局良策的外資險企,無異於提供了一條充滿希望的征途。中德安聯人壽首席執行官陳良認為:"高端醫療險的關鍵不應是僅僅提高保障額度,更在於各種適合高端商務人士特點的便捷服務和增值服務,從解決醫療費用負擔的基本功能層面,上升到讓高端人士輕松就醫、規劃健康的層面上來。對於企業而言,高管是企業的重要財富,為其個人以及家人提供優質充足的保險保障作為員工福利的一部分,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員工的關注。因此,我對高端醫療保險的市場前景非常看好。"

高端醫療險市場巨大"高端醫療保險是爭奪高端客戶的有力產品之一。"某保險公司業務發展副總裁日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產生了一大批富裕人群,但中國現有的醫療體系無法滿足這個階層的醫療需求,因此保險公司適時推出高端醫療險,對於搶占高端客戶資源的制高點意義重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以上海市場為例,后WTO時代,來滬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越來越多。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在滬外國常住人口已達16.2萬余人;2010年國際旅遊入境人數為851.12萬人次。但是在醫療保險領域,大量的高端人才,往往被排除在上海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之外,又因為語言溝通、就醫習慣的差異性,其在滬就醫頻頻遇到障礙。"這些人的醫療保障需求一直是上海市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的空白點,換言之,也為上海高端醫療保險市場創造了巨大的需求。"一位資深保險觀察人士表示。據上海保險業一份業內交流數據顯示,在不考慮流動外籍人士以及周邊和其他地區慕名而來的高收入就醫人群的醫療消費能力的情況下,上海高端醫療服務市場容量已經在106億元以上。據2007年的統計,上海15家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高端醫療服務收入僅為19.4億元,74家公立醫院特需業務收入僅19.8億元。

外資謀差異化生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自2005年國內首款全球醫療保險產品后,先后有10余家保險公司推出類似或相近產品。但據上海保險同業交流的數據,截至2008年,市場上高端醫療險保費收入僅約2億元。某外資保險公司此前發布的《中國富裕人群調查報告》顯示,日前中國富裕人群最大財務需求是重疾保障(占93%)。"目前,高端醫療險服務的人數和市場需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在過去幾年的嘗試中,外資險企積累了符合本土化需求的服務經驗,在產品完善、醫療網絡構建、醫療資源整合上的磨合,為進一步發展高端醫療保險搭建了平臺。"一位外資保險公司產品副總裁表示。事實上,以上海為例,高端人群在醫療解決方案上仍存在諸多不便。如一些高端人群通過境外保險公司購買醫療保險,而境外購買的醫療保險產品在滬網絡醫院少、費用結算復雜、索賠手續煩瑣,在出現爭執時還存在適用法律問題等;如部分境外保險公司通過非法代理點銷售"地下保單",使得一些高端人士在需要醫療服務時需前往境外,影響了此類保險的口碑。"一位知名外資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全國有3000萬左右的人群需要高端醫療服務,與此相關的高端醫療險市場容量每年至少可達200億元。

沃森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SFDA 批准!

沃森生物疫苗获临床试验批件发布时间:2012/5/15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沃森生物(300142)发布公告,由沃森生物和其全资子公司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临床研究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公司于2012514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为:2012L00856。  沃森生物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标志着公司肺炎疫苗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后续将利用技术优势大力开发肺炎系列疫苗。公司表示,获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药品临床试验批件后,公司将按照国家临床试验的要求尽快组织实施该疫苗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成功后申请该产品生产批件。

中國王振義院士..用皮膚病藥治白血病(APL)!!!

:我要"改造"癌細胞20120515生命時報

名家介紹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內科血液學專家。

名家語錄有好心,沒有好的醫術,救不了病人;有好的醫術,但沒有好的心,可能還會害病人。我是從病人的身上獲得了力量,所以必須將自己的全部回輸給病人。2011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發給了王振義。此前,王振義早已是除諾貝爾醫學獎外,拿過所有醫學獎的"大滿貫"科學家:何梁何利獎、瑞士布魯巴赫腫瘤研究獎、法國臺爾杜加科學獎、美國血液學會海姆瓦賽曼獎、國際腫瘤學界最高獎——凱特林獎。今年3月,王振義又與他的學生、衛生部部長陳竺部長一起,獲得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會頒發的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這一卓越成就,代表了腫瘤治療領域的世界最高研究水平。無論在領獎臺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是在病房會診,耄耋之年的王振義總挂著一絲微笑,眼睛瞇成一條縫,如彎彎細月,語調不緊不慢:"40多年前,我就立志要攻克白血病。現在我只成功治療了其中一種,還有20多種沒有攻克。"

宣戰:35歲時向白血病發起進攻19241130,王振義在上海出生。自幼,祖母就是王振義最愛的長輩之一。但在他7歲時,祖母不幸患了傷寒,雖然請到當時滬上知名的醫生前來診治,但限于醫療水平,最終還是離世。從小就愛問為什麼的王振義開始思考:"為什麼這個病不能治?怎麼會得這個病?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一個個問號,在他心中凝成一種探求醫學知識的渴望,也化為一股從醫的萌動。1942年,王振義免試直升進入震旦大學,選擇了醫學專業。"這一方面是因為祖母逝世後,父親希望子女有一人能從醫。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當醫生可以幫很多人。"畢業後,王振義在上海廣慈醫院(今瑞金醫院前身)擔任住院醫師。1952年,院係調整,由大內科趨向專業化。他選擇了血液科。"當時我有些'貪小便宜',以為這是個簡單的科,在顯微鏡下看看細胞形態,就能診斷了。真幹起來,才知道這個病復雜得很。"王振義與白血病的交集,始于1959年。在那個大躍進年代,醫院專門騰出一個病房,收治白血病病人,希望在短期內有所斬獲。王振義被安排負責病房工作。年輕的王振義充滿治病救人的熱情,沒日沒夜地守在病房裏,還和團隊一起喊出口號:三年攻克白血病。隨後,病房陸陸續續收治了60余名患者。半年內,所有的患者都做了化療,都變成了光頭。他們眼神中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但無一人能逃脫死神的魔爪。他們臨死時的痛苦面容,使王振義的心如遭到電擊般劇痛。這是王振義第一次正面挑戰白血病,以完敗告終。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他對化療產生了質疑,並深刻意識到:對一名醫生而言,技術與愛心同等重要。有好心,沒有好的醫術,救不了病人;有好的醫術,但沒有好的心,可能還會害病人。

成功:用治皮膚病的藥治白血病  1978年後,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成為王振義的研究重點之一。這是白血病中最兇險的一種,盡管其發病率並不多,但死亡率高。通俗地說,該病的起因在于,患者體內本該正常發育成長的白細胞突然"不想長大",鬧起情緒、搞起罷工,導致出血、高熱等症狀,病人抵抗力大大降低,最終死亡。王振義決心要"改造"這些癌細胞,讓它們變"聽話"。王振義和研究團隊屢獲捷報,但成果僅限于動物實驗。一個小女孩的出現,迫使王振義將臨床運用提到了日程之上。1985年,5歲女孩小靜(化名)從浙江輾轉來到上海兒童醫院。她患的就是APL。經過一個星期的化療,小靜出現感染、出血,奄奄一息。悲痛欲絕的家人甚至買好了回家的船票。王振義詢問家長願不願試試他的新藥。很多醫生都勸他慎重。他卻非常堅持:"我想好了。不要管別人怎麼說,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用藥1天、2天……第7天,小靜的症狀明顯改善。1個月後,她臉色紅潤,病症完全緩解。這是世界上第一例口服全反式維甲酸而死裏逃生、成功治愈的APL病例。27年過去了,小靜已經長成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現在一家國際著名制藥公司,擔任藥物研發員。有人認為,這一例的成功就是"瞎貓碰到死耗子"。王振義卻因為這第一例,勇氣倍增。在他安排下,研究生黃萌珥開始騎著自行車,到全市各家醫院,尋找APL病人。每找到一例,他們就與主治醫生商量,試用誘導療法。王振義擔著天大的風險,又陸續治療了24例病患,病情緩解率超過九成。"要不是這24人個個命在旦夕,家屬肯讓我們治嗎?然而,哪怕只有一個人出了問題,試驗就完全可能被中斷,前功盡棄!王老師也會名譽掃地!我們都為他捏著一把汗!"跟隨王振義的一名醫生回憶起當年的經歷,至今"心有余悸"。而王振義倣佛穿上了"紅舞鞋",欲罷不休,越治越堅定。他明白:從1個成功病例到24個成功病例——這意味著他們已經找到一把鑰匙,能成功打開一個醫學史上從未開啟過的"鎖"。APL的治療歷史從此改寫。之後,王振義又發現聯合應用氧化砷,可使患者5年生存率上升到95%——昔日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白血病,終于能治愈了。

學習:每周接受年輕醫生"考試"2000年,一件事觸動了王振義,讓他辭去了最後一個具體的職務:博士生導師。那一年,他的一個研究生畢業論文中寫道,發現一種新的維甲酸,對急性白血病有誘導分化作用,並且從分子生物、基因水平角度進行了論證。這個結果受到醫院重視,但此後重復實驗卻得不到文章裏的數據。王振義百般思量,希望找出是哪兒出錯了。後來,血研所所長告訴他,是兩個基因的單詞拼接錯了。王振義覺得,分子生物學的東西自己完全不懂,不能再去教別人了。人們都說,王振義慧眼識才,大義讓賢,培養出一代代精英之才。如我國現任衛生部部長陳竺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教授,現任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沈志祥,"973"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上海第九屆十大傑出青年陳國強……王振義認為,"人貴有自知之明"。"人生的拋物線就是:發跡—鼎盛—衰落。當你的工作在頂峰時,就要開始考慮下來。"但無職一身輕的王振義,沒有停止學習。為了最大地發揮"余熱",他提出了"開卷考試":不是他考別人,而是讓年輕醫生來考他。"我們比以前知道得多了,但還沒有到最終。我只是在某個方面有點專長,別人好的地方我都要學習,我永遠是個學生。"每周,血液科裏的年輕醫生們會收集、整理臨床上無法解決的難題,由王振義來解答。他會用3天時間備課:先了解病人情況,從網上查閱國內外最新資料,然後做成多媒體課件,最後在"考場"上,匯報給年輕醫生。

力量:來自病人,必須全部回輸給病人電視臺制作了一套介紹王振義成就的專題片。有人在一次播放時,細細觀察了王振義:他的臉上沒有太多表情,像是在聽別人的故事,甚至一度讓人誤會"睡著了"。唯獨小靜出場時,他瞇起眼睛,露出一絲淺淺的笑。"我這一生中,病人是第一位,其他都是次要的。"他說。王振義的教學查房很有特色。他始終是微笑著望著病人的臉,聲音輕柔、徐緩,不斷地問為什麼。除了問病症,他還會和病人嘮家常:"你每天吃幾餐飯,每餐都吃點什麼?"血液科的大夫們記得,病房裏曾有一個維生素B12嚴重缺乏的患者,久久找不到症結。王振義和他聊了一會兒就發現,原來這人是個素食主義者,問題就在飲食質量上。"在人生最迷茫的時候,我就問問自己的心到底想做什麼?可以說,我的心從未受外界紛繁復雜的環境影響,每次都能堅定地回答'多看些病人,多治病。'我是從病人的身上獲得了力量,所以必須將自己的全部回輸給病人。"王振義說。針對如今醫患矛盾問題,王振義認為,醫患矛盾永遠存在,因為醫療過程非常復雜,不可能在千千萬萬的事中把所有的事都做好。要緩解這一矛盾,不妨採用治療APL的"誘導分化方法",讓那些變異的惡性細胞"棄邪歸正",也許社會就像身體一樣,跟著變好。

葡萄王益菌-康貝爾 8億年產值!!

《台股點金術》益菌直銷葡萄王金雞母  2012-5-15去年台灣發生塑化劑事件,葡萄王(1707)因為產品全部自製,幾乎可以說是唯一一家全身而退的生技保健食品廠,也因此為葡萄王帶來許多代工機會,去年葡萄王獲利4.73億元,每股繳出3.63元佳績,重返當初靠「康貝特」帶來的營運高峰。過去3年,葡萄王每年都穩健的成長10%以上,今年也打算每股配發3元現金股利,股利發放率超過8成,以昨天收盤價來計算,現金殖利率為6%,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標的。葡萄王今年首季稅前盈餘1.69億元,創下單季獲利新高,每股稅後盈餘1.17元,毛利率維持在82%的高檔,負債比則持續降至14%的低水位。葡萄王重要的轉投資葡眾,以直銷方式銷售保健食品,現在會員人數超過7萬人,而最有名的益菌產品—康貝爾,去年賣了8億元,是目前市場上最成功的益菌產品,而葡眾以直銷方式切入保健食品市場,獲利直線上升,對葡萄王的盈餘貢獻已經超過獲利的一半。而葡萄王去年下半年才擴建的2座發酵槽,在加入量產行列後,合計目前發酵產能已達270噸,產能也都呈現滿載,今年營運備受法人看好,估計今年每股獲利將有機會超過4.5元,股價可望超越去年高點56.5元。

深圳勇于創新、善于創新!!

深圳科研產業為什麼行  來源:深圳特區報時間:2012-05-15《光明日報》昨日頭版頭條刊發通訊——深圳科研產業為什麼行

深圳,我國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一座創新的城市。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迅速成為現代化的大都市,"深圳速度"聞名遐邇,創新、研發是深圳發展的靈魂。從國家權威部門的統計中看到,2011,深圳的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3.66%,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彈丸之地的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7933,幾乎佔據全國申請總量的近一半,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報告,2011年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前十位的內地企業中,深圳佔據半壁江山並囊括"前三名"。深圳為什麼行?這一問題一直縈繞著我們。近日,走進深圳,我們開始了"創新源"的探訪。

"這裏學歷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是深圳市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的結晶。走進這座現代化的大樓,在每一層樓裏,你都會被那些新奇的新技術、新發明所吸引。我們隨意走到5,科研人員向我們介紹了一種智能手臂,這是神經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視頻顯示,當一位小臂受損者接上這種智能手臂後,可以自如地端起水杯喝水,還可以撿起桌面的一枚硬幣。即使是兩臂齊根部缺失的人,裝上這種手臂也有很好的效果。科研人員表示,他們正在致力于這項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進行這項研究的團隊,大部分來自海外歸國學者。在這座大樓裏,各個樓層都有若幹個研究團隊在進行著不同方向的研究。現在這座大樓中的360多名中高級人才中,三分之二有海外經歷。其中不乏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中的頂尖人才。"在這裏學歷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先進技術研究院產業資源處的夏洪流這樣說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說,院裏的骨幹人員,有些是他到海外點名引進來的,個別人甚至還是和人才所在機構談判後才成功引入的。這是深圳市與中國科學院5年前的一項戰略部署。要借鑒發達國家頂尖科研機構的運作模式,建立一種新型的研發機構。這種機構要實現從科學發明、基礎研發到產業化的整體運營模式,著力推進科研+產業+資本的"三位一體"的集成創新組織模式,逐步從單獨科技單元發展到科研產業混合體。說起辦先進技術研究院的體會,樊建平很健談。他說:"先進技術研究院建立了一套以產業化為導向的評估激勵機制。在這裏引入的人才,要說做論文得獎都是一把好手,但我們更看重你把成果變成新產品,形成產業的能力。因此,全院上下形成了並不熱衷于各種報獎的氛圍,而是更加重視成果如何'接地氣',你要關注你的科研是否有市場,你的科研產品的經濟指標是否可行等等,我們就是要理直氣壯地培養出更多的'科技富翁'。"而從深圳方面看,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正是吸引像樊建平這樣的優秀人才的戰略舉措。"深圳受制于創新資源的匱乏,高校少,基礎研發薄弱。于是,深圳的創新必須補上這塊'短板',而組建新型研究院的做法,使我們可以擁有更高的起點。同時,深圳敢為人先的文化氛圍,使深圳敢于在體制機制變革中先試先行。"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蘇會軍說。  

華為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如果說中國革命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那麼,華為也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企業成長之路。這條路,也是華為在實踐中趟出的創新之路。企業是創新主體,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在深圳這片崇尚"追求成功、寬容失敗"的土地上,轟轟烈烈地大幹一番,奏響了一曲響亮的自主創新之歌。任何一位來到深圳華為總部的人,都會為展廳中陳列的產品所驚嘆。在電信領域長產業鏈中,從電信網絡到終端產品,每一環都有華為的身影。如今的華為,全球知名。而它的成長之路不過僅僅25年時間。那時的任正非帶領6個人,兩萬元開始創辦華為。現在,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應用于全球140多個國家,涉及全球三分之一人口。2011,華為銷售收入達2039億元,而海外市場佔了近七成。最能體現華為戰略思想的,是它的海外發展戰略。初生的華為,不能與歐美跨國公司正面競爭,但世界之大,也給了華為突破的機會——不能正面進攻就先迂回側翼。"國際形勢"本來就是這樣:太窮的沒有支付能力,賺不到錢。太有錢的看上的是歐美大公司,不會選擇你的產品。只有手頭緊,但未來經濟發展有潛力的國家才是最合適的目標。戰略思路一旦清晰,剩下的就靠"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堅持,6年的堅持,華為在海外才拿到了第一單生意,只有38美元。而正是不懈的堅持,讓他們一路"攻城略地",從非洲、亞洲向歐美市場挺進,目前全球最頂級的50家運營商中的45家都是華為的長期合作客戶。華為、中興、比亞迪等等,這些響亮的企業名字,都是在深圳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揚長避短,造就了深圳的企業創新能力。因為沒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所以深圳格外重視發揮企業的作用。注重完善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化為目的,以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依托,官、產、學、研、資、介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係建設。"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副主任劉錦如是說。最能印證深圳創新環境寬松的是民營企業。這一特別活躍的經濟組織,在深圳生存得如魚得水,幾乎擔當起創新主力軍的作用。一批以華為、中興、比亞迪、邁瑞等為代表的自主創新跨國經營企業,和以騰訊、朗科、金蝶、大族激光等為代表的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在這裏迅速崛起。

政府用心"頂層設計""提升研發層次,提升創新能級,推動技術創新向知識創新延伸,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拓展。"深圳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鄺兵對深圳的創新戰略給出了明確的定位。近年來,深圳加快布局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基本建成,運算能力全球第四、國內第二;啟動建設首個國家基因庫,建設華大基因研究院、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型研究機構。重點新建一批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深圳市在大部制改革中,設立了科技創新委,這是深圳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嘗試。在這一機構改革中,為了將深圳打造成為知識產權強市,又在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加設了知識產權局,積極推進知識產權發展戰略。2005,深圳市出臺了《深圳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知識產權強市的目標。2009,深圳市又出臺了《深圳市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推動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落實。同時,制定了《深圳經濟特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若幹規定》、《深圳經濟特區技術秘密保護條例》、《深圳市網際網路知識產權保護若幹規定》等一批地方法規和規章制度,使深圳市在知識產權政策法規體係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城市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能得到深度激發,特別是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突出,已成為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的典范。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作用下,深圳形成了很濃厚的知識產權氛圍。如今,深圳專利的"多產"和"高產"為深圳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並日漸成為促進深圳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飛速發展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市場開拓力的重要推手。這種氛圍也成為深圳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堅實基礎。

骨鬆anti-IL-20 Ab 台幣四億 技轉諾和諾德 (Novo Nordisk) !

成大研發骨鬆新藥技轉4億元2012/5/16|【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成功大學生化所教授張明熙,成功研發出阻斷介白素二十(Interleukin-20,IL-20)單株抗體,可提供骨質疏鬆症更好療效。研發成果也受國際藥廠青睞與技術轉移,技轉金額達四億元,寫下國內學術界技轉金額最高紀錄。這項研究成果備受國際矚目,刊登在國際期刊《實驗醫學期刊》上。這項研究並成功技轉,以接近台幣四億元的金額技轉給歐洲第二大藥廠諾和諾德,創下全台各大學技轉金額最高紀錄。成大校長黃煌煇表示,希望這項成果有助於醫療品質的改善。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這次技轉成果代表高等教育推動產學合作的開花結果,他也希望未來能見到產學合作更發光發熱。

泰宗: C型肝炎輔助治療劑TCM700C 2013年底申請上市

C肝植物新藥曙光 泰宗生技完成2期臨床  鉅亨網 2012-05-15華人健康網宣佈上市上櫃的泰宗生技,瞄準華人超過4千萬C肝病患商機,目前已完成美國FDA、台灣TFDA的二期臨床的TCM-700C(C型肝炎合併治療劑),並已與中國廠商簽訂技術授權意向書。受到全球回歸自然風氣的影響,以草本植物來源為基礎的藥物開發,逐漸引起製藥界的注意;國內泰宗生技公司與臺大醫院合作,針對C型肝炎患者,研發植物新藥,目前二期人體臨床實驗已完成,並獲得美國FDA植物新藥審查通過,預計將可在明年年底申請上市。曾獲得今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泰宗生技,15日登錄興櫃交易,舉辦法人說明會。董事長徐煥清指出,植物新藥主要是針對具有治療,或預防效果之植物藥物,包含了東方的中草藥及西方的民間草藥。因使用的習慣不同,中藥多是直接使用藥材,經過炮製加工做成飲片,再按照中醫理論診斷給予處方治療。而西方民間草藥多使用單方,並且使用的藥材不經炮製。目前所熟知的植物藥是指以植物藥材為原料,根據其適應症來開發有效成分,而且這些成分的化學結構及性質都經過鑑定分析,才能進入西方國家相關的新藥開發相關程序。徐煥清強調,公司為新藥研髮型生技公司,主要以開發預防及治療肝病的植物新藥,和可以減緩、改善、治療關節疾病的玻尿酸注射藥品為發展主軸。其中植物新藥「C型肝炎輔助治療劑TCM700C」,與臺大醫院合作,針對C型肝炎患者,目前已完成2期體臨床實驗,最快預計明年年底申請上市。除了「C型肝炎輔助治療劑TCM700C」新藥開發計畫外,泰宗生技亦將開發深層醱酵培養技術,生產高品質、標準化的藥用真菌類中草藥如冬蟲夏草、牛樟芝等菌絲體原料,並對其生物活性與保健效果進行科學驗證。

衛生署核准睫毛生長液!

睫毛生長藥水衛生署准上市2012/05/15中央社】睫毛生長液獲衛生署核准上市,用於改善睫毛稀疏,鎖定想要濃密捲翹睫毛的愛美女性;不過,需經醫師處方使用,且使用前列腺素眼藥的青光眼病患,不宜使用。美睫的市場需求有多高,從醫美機構去年5月的調查可見一斑,在3500多名民眾中,大約6成的人不滿意自己的捷毛,大約56的人社交場合使用假睫毛,1成的人天天用假睫毛,但在用假睫毛的人之中,只有2成喜歡戴假睫毛。美妝部落客常有滿腹的睫毛辛酸史,部落客小珊不戴假睫毛就覺得像沒穿衣服,曾經同付睫毛用7天而眼睛發炎;雪倫喜愛種睫毛,眼睛被刺激到快瞎了;Kelly種睫毛反而讓真睫毛變短變稀,最後諮詢醫師展開3個多月的睫毛生長療程。開業皮膚科醫師陳美齡指出,經衛生署核准的睫毛生長液含有前列腺素衍生物,可刺激睫毛生長,病患大約80%可將睫毛濃密程度提高1級,30%的人可以提高2級。副作用包括眼周發炎、色素沉澱、虹彩炎、過敏等,發生率小於4%此藥對於刺激睫毛生長液的療效,是意外發現,大約10年前即有臨床醫師發現,青光眼病患使用前列腺素藥物治療,睫毛變長,有的病人單眼用藥,結果睫毛一眼長、一眼短,還有病患因藥液沾到眼周皮膚,造成黑眼圈,部分醫師甚至教導病患將青光眼藥滴入睫毛膏使用。陳美齡說,不建議民眾將青光眼藥當成睫毛藥,畢竟成分不盡相同,劑量也不同;至於使用前列腺藥的青光眼病患不宜使用類似成分的睫毛生長藥水。

中國護理工作現況與挑戰!!

郭燕紅:今年是國際護士節100周年。護理工作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護理事業發展,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高護理服務水準。隨著深化醫改不斷推進,護理事業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和成效。主要體現在: 

一、護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護士隊伍數量增長迅速。根據2011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1年底,全國註冊護士總數為224.4萬人,比2005年增長了89.4萬,增長了66%,占全國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36%我國每千人口護士數從2005年的1.06提高到了1.66,是我國歷史上護士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 二是醫院醫護比例倒置得到扭轉。醫院醫護比例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1年的1:1.25,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醫護比達到1:1.42,二級醫院達到1:1.21,醫護比例倒置問題得到扭轉。 三是護士學歷結構不斷優化。我國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占總數的51.3%,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8.8%,與2005年相比,大專及以上護士的比例提高近20個百分點。 四是專業技術水準快速提升。通過大力開展重症監護、急診急救、血液淨化、腫瘤等領域的專科護士規範化培訓,加快專科護理骨幹培養,護士隊伍專業技術水準快速提升。迄今我國已有62名護士榮獲南丁格爾獎章。 

二、臨床護理技術水準不斷提高 一是護理服務理念逐步轉變。現代醫學模式和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對臨床護理理念產生了深刻影響,臨床護理工作不斷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保障患者安全和診療效果,滿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已經成為臨床護理發展的方向。 二是護理服務模式改革創新。在公立醫院改革中,各級各類醫院積極推行優質護理服務,將原來以處理醫囑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模式,轉變為以注重人文關懷為核心的責任制整體護理,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三是護理工作內涵日益豐富。護士更加注重運用專業技術知識,全面履行對患者的專業照顧、病情觀察、治療處置、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等護理職責。許多醫院還在門(急)診、手術室等部門積極開展優質護理,對出院患者開展定期隨訪和延伸服務。 四是護理技術水準明顯提高。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和高新技術在臨床診療工作中的運用,臨床護理專業技術水準顯著提高,護士在急危重症、疑難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護理服務領域日益拓展 一是醫院將護理服務不斷延伸。很多醫院加強對患者出院後的回訪和隨訪,在患者出院回到社區後,通過開展初期篩查、建立檔案、定期隨訪、康復指導等工作,為患者提供專業、及時的護理和康復指導,有效地減少疾病復發,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回歸。 二是社區護理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社區護士在家庭醫生團隊中,充分發揮社區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作用,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諮詢、康復護理和慢病管理等服務,為居民提供更加專業、方便、可及的醫療護理服務。 三是進一步加強護理型醫療機構的建設。為了合理分流大醫院需要長期醫療護理的患者,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連續性、協調性,衛生部頒佈實施《護理院基本標準(2011版)》,要求各地加強護理院的建設和規範管理,在老年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領域發揮作用。 當前,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改革護理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身心整體護理為核心內涵的優質護理服務在全國推進。截至20123月底,全國所有三級醫院和82%的二級醫院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明顯地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得到患者和社會的普遍認可。今年年初,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2012年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對2012年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提出具體要求。同時,為樹立先進典型,發揮示範作用,在各地完成檢查評價、考核推薦和社會公示的基礎上,衛生部、總後勤部衛生部在全國確定了123個病房為"全國第一批優質護理示範病房",並在"5.12"國際護士節紀念會議上予以表揚。 2011年底,衛生部頒佈實施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實現四個方面的工作目標: 一是建設一支數量規模適宜、素質能力優良、結構分佈合理的護士隊伍,爭取到2015年,全國護士隊伍數量達到286萬,大專以上護士比例超過60%; 二是全國所有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全面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的服務模式,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護理品質; 三是建立公立醫院護理管理制度框架,完善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實現護理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穩定和發展臨床護士隊伍; 四是擴大護理服務領域,探索建立長期護理服務模式,加快護理產業發展,面向社會提供高品質的護理服務。"十二五"期間,衛生部將緊緊圍繞規劃要求,突出重點、強化落實、統籌推進,促進護理事業適應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 鄧海華:下面回答問題,請大家就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護理工作以及大家關心的其他問題提問。 中國科學報記者:您好,我來自中國科學報。剛才郭司長講了,我們目前已經有224.4萬的護士隊伍,但是最近有媒體也報導說浙江省的護士離職率比較高,護士隊伍的穩定性問題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所以我想請問目前浙江省的這個情況以及衛生部怎樣穩定護士隊伍的一些措施。 郭燕紅:我也注意到了浙江省所調查的護士離職率的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媒體朋友的問題。 首先,護士這個職業是非常辛苦的,最近中國醫院協會也發佈了一個調查結果,全國的調查,九成護士認為護士的工作壓力大,護士工作非常辛苦。這是護士職業的特點所決定的,護理工作不僅面臨的工作壓力大,技術風險高,而且勞動強度大,精神壓力也大。同時,由於護士的工作是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所以護理工作對於執業者的專業知識、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也非常高。應該說,很多國家其實都存在著護士的離職率和護士的穩定性問題,而事實上,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通常用護士的離職率來衡量護士隊伍的穩定性和職業的滿足感。應該說,護士所從事的工作實踐性很強,而且他的培養週期也比較長,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的護士應該說是我們臨床非常寶貴的資源,所以無論是任何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們國家,都力圖用更好的政策和科學的管理,特別是人性化的管理,來穩定護士隊伍和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 應該說,我們國家非常重視護士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剛才已經跟大家介紹了,無論是"十一五"規劃綱要還是我們國家2008年頒佈實施的護士條例,還是我們已經發佈的"十二五"護理發展規劃綱要,都把穩定護士隊伍、發展護士隊伍當做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特別是在護士條例當中,強調了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都要為護士的職業營造更好的環境,比如說要保證護士獲得工資報酬,享受到一些福利待遇,同時還注重了非物化的激勵機制,比如說增加臨床一線護士的數量,加大對護士的表彰,加大對護士的培訓,提供護士職業發展的空間,來提高護士的專業化水準,所以應該說,對於護士隊伍的穩定,要從待遇保障、激勵機制、加大隊伍培訓和發展職業空間等多方面來考慮。同時也希望全社會能夠共同營造更好的職業氛圍,來吸引更為優秀的人才從事護理工作。 謝謝大家。 中國醫學論壇報記者:我一直比較關注抗菌藥物使用管理,今年14月份,我們也在全國的8個學術會議上作了一個問卷隨機調查,收到的問卷有200份左右,隨機調查中有一些結果還是很好的,有70%多的醫生都認為對合理使用抗菌素是有效的,這裏也有一些問題,這就是下面我要提出的。 第一個問題是,在我們的問卷裏有超過60%的醫生認為,在衛生部規定的指標裏,門診患者抗菌素使用率控制在20%,住院患者抗菌素使用率控制在60%,說很難達到。剛才講到的初步的成果裏第一項就是住院患者和門診患者的抗菌素使用率已經降下來了,能不能給我一個數字? 第二個問題是,咱們要加大對不合理用藥的整治力度,其中就有一個抗菌藥物使用的適宜性評估。對這個評估,我們的調查中也有些醫生給我們提供,這種評估醫院現在有很多,它是和處方點評聯繫在一起的,但是實際上僅僅通過藥師來進行評估顯然是不太全面的,對抗菌素使用的合理性和適宜性是不太全面的。在這方面,不知道下一步我們有什麼樣的進一步的措施? 第三個問題,在調查當中,也有1/4的醫生提到,在門診或者是住院患者裏,當告訴他們有些病不能使用抗生素的時候,3/4的患者表示理解,1/4的患者不理解,甚至會跟醫生發生衝突。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措施來解決? 謝謝。 王羽:第一個問題,門診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比例應小於20%,住院病人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比例應小於60%,有的醫生可能覺得實現不了,想問我一些資料,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把有關資料提供給你們。 我們去年開始的全國督導檢查,對4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進行了督導檢查,關於門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從2006年的27.8%下降至2011年的15%。當然,這是從受查醫院查出來的。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從2006年的80.5%下降到我們統計的2011年的58%。還有其他指標,比如清潔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比例,從2006年的99%下降到2011年的58%。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聯合使用率,從2006年的51.5%下降到去年的不足30%,等等。 當然,三級醫院限定50個品種,當時從全國情況來看,我們瞭解到,二級以上醫院,全國平均起來,大概每家醫院的使用數在100種左右,現在二級以上醫院我們要求是35種,三級醫院要求的是50種。今年又根據去年的情況,對綜合醫院是這麼要求,對專科醫院,像婦產、兒童、腫瘤、口腔,根據他們的特點,我們又進行了重新的規定。應該說,我們提出的要求,2011年也是經過專家論證、反復討論提出的,並且到地方去,這些醫院也已經實現了。這些實現的醫院,還都是涵蓋了所有的大型三甲醫院,承擔危急疑難重症的醫院。我自己也帶隊去了幾個省,也直接和醫生交談,覺得只要下決心、有力度,做應該可以做到。當然,可能在實施過程當中,或者由於一些習慣用藥,或者由於多年來形成的這樣一種習慣,實現起來有一些困難。衛生部也做了好多工作,像去年這麼大的力度,今年繼續加大力度,以部長令的形式來加強臨床應用管理,這也需要一個過程。 第二個問題提的,抗菌藥物適宜性評估問題,光通過藥品還不夠,肖教授是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的專家,有豐富的經驗,去年也參與了全國督導檢查,請他介紹一下情況。 肖永紅:關於我們這個指標能否達到的問題,應該說,從目前得到的資料看,全國都達到這個標準了,住院患者的使用率在60%以下,門診患者控制在20%以下。這個標準的制定並不是靠誰拍腦袋出來的,它一定是有科學調研的基礎。衛生部在2006年開始,就在全國兩三百家醫院做了非常好的一線調查,得出了我們應該控制住院患者在60%以下使用率,門診患者是在20%以下使用率。 第二,從國際上來看,我們這個標準相對來說還不是太高的,當然會慢慢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在發達地區或者做得比較好的國家,很多國家的住院患者抗菌藥使用率是在40%以下,門診的使用率不到10%,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患者抗菌藥使用率30%以下的平均水準,本身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應該講,衛生部在去年專項治理中所提出的標準應該不是非常難的,具有非常充足的科學基礎,依據這個基礎做出來的。個別的醫生會感覺到實現不了,主要可能是各個醫院在具體落實的時候沒有進行科學的分析,我們每個科室的抗菌藥使用比例本身就是不一樣的,比如精神科,它幾乎就不怎麼遇到抗菌藥的情況,大部分是精神患者,所以抗菌藥的比例不應該到60%,而相反,比如ICU、腫瘤科或者是一些做大型外科手術的科室,它的抗菌藥使用比例就會高一點。所以,醫院拿到這個任務以後,對不同的科室,應該按照具體的專業進行分解,進一步實現整個醫療機構住院患者抗菌藥使用比例在60%以下,門診患者在20%以下。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我們和王司長去檢查的時候,絕大部分的醫院都在這樣做,分解專業科室的指標,可能有的指標住院患者要求是70%,而有的科室要求它是30%以下,這樣就會實現總體目標。當然,個別醫院可能也沒有進行一線的調查,一刀切,各個科都這樣做。所以,你們在調查的時候可能會面臨一些專業人士說我們很難達到60%,就是我剛剛說的,可能會不會是ICU或者是腫瘤科,或是一些做大型手術比較多的外科科室。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衛生部在2012年的專項整治方案中也提出來每個醫院要做一線調查,根據一線調查的情況,設立每一個專業科室的分解任務指標,共同來實現整個住院患者使用率在60%以下,門診患者使用率在20%以下的目標。 王羽:我補充一句。去年我也到醫院去,有的醫院做工作做得很細,它先對全院各個科室,內、外、婦、兒等都做了調查評估以後,看哪個科用得多、哪個科用得少,然後分別下達指標,最後總的醫院平均起來達到這個指標。有些醫院採取比較簡單的方式,你下達任務,我一佈置就完了,所有科室都60%,這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它也沒有深入細緻的分析、評估,掌握臨床診療的一些基本規律和各科應用抗菌素的特點。衛生部不可能把任務分解到醫院內部各科室,所以醫院的工作要做細。我們在各地督導檢查以後,給各省、各醫院趕快指出了這一點,有些醫院工作不細,這應該糾正,這也影響臨床的診療工作。 肖永紅:關於第二個問題,藥師進行處方點評,這也是國際通行的辦法,不管是哪個國家,包括發達國家也好、發展中國家也好,它在進行抗菌藥合理使用的規範管理過程中間要進行處方點評,這是我們說的抗菌藥合理使用的兩大核心的辦法,一個就是王司長剛剛提到的精細評估,第二個就是處方點評。 實際上,我們現在臨床過程中的抗菌藥合理使用的評估也不是憑空的,它是有很多依據的,包括我們國家各個學科的一些指南和臨床路徑等等這些專業技術指南來進行工作的。第二個,他們得到的評估結果,如果專業性很強的話,他不會自己做決定,他會聽取感染科專家的意見,再進行處方討論,最後達成一致,這是對於一個具體的患者,有這樣一個過程。 應該講,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評估過程中還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除了他們以外,在醫院中間應該還有其他專業人員會積極參與這個過程,比如這次我們看到抗菌藥管理辦法中提到的感染科的醫生,還有是臨床微生物的專家,這些都是直接會提供技術支撐的專業人員,在醫院中,他們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同時,衛生部在制度層面上,還會制定一些技術的檔,比如在2004年頒佈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今年又出臺部長令,會進一步指導臨床實踐,在醫政司的指導下,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在制定我們國家的抗感染藥物臨床應用指南。這些原則或者指南出來以後,對於藥師的抗菌藥合理使用的評估會起到一個客觀的依據,我想,這個工作做得越細越好。 第三個問題,剛才記者提到關於患者的教育問題,這實際上也算我們醫藥系統的責任,當然也不光是醫藥系統的責任,實際上與在座的大眾媒體也是相關的,抗菌藥合理使用不僅僅是醫療機構的責任,也是全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所以我想,我們不僅僅需要醫療機構要對患者進行抗菌藥合理使用教育,我們國家的藥店也好,或者是相關部門,也都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另外,我也在這兒呼籲在座的專業或大眾媒體也積極參與到這個過程中,開展一些患者教育,減少不必要的由於抗菌藥不合理使用導致的一些糾紛,同時,提高我們國家公眾的科學素養,對於促進抗菌藥合理使用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王羽:我再補充一下。剛才說到的患者不理解,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正好反映了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以及細菌耐藥,像世界衛生組織說的,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的一個公共衛生問題,是全球面臨的挑戰,各國政府和社會空前關注和重視,也需要全社會的各個方面共同參與,需要醫護人員、需要社會群眾聯手共同應對這一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希望得到社會和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在醫務人員當中首先要加強宣傳、貫徹執行力度,也希望向社會廣泛宣傳,希望媒體的朋友們跟我們一道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青年報記者:第一個問題,最近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佈了通告,衛生部隨後又發佈了落實通告的通知,其中包括在二級以上醫院設立警務室,我想問一下,衛生部的總體想法是什麼?衛生部是不是還有更多措施來緩解醫患關係? 第二個問題,前兩天發佈的醫療滿意度調查,有2/3說滿意,也有10%的不滿意,大家各自的感受好象不太一樣,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個資料是怎麼來的? 第三個問題,近日有媒體報導,有調查顯示,中國醫生對薪酬不太滿意,衛生部對此何態度? 鄧海華: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這個通告。大家知道,醫療機構是廣大醫務人員履行救死扶傷職責、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一個重要場所,依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安部、衛生部430號聯合發佈了關於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禁止任何單位、任何個人以任何理由和手段擾亂醫療機構的正當秩序,侵害患者的合法權益,傷害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損害醫療機構的財產。我想,這個通告的印發是為了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它表明了政府對於維護醫療機構的正常診療秩序的態度和依法嚴厲打擊涉醫的違法犯罪行為的這種決心。當然,衛生部醫管司的領導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說到,這個通告不單是在為醫生說話,在通告的第二條、第四條,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嚴格執行醫療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診療技術規範,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醫療服務品質,保障醫療安全,優化服務流程,增進醫患溝通,積極預防、化解醫患矛盾,並且要按照醫療投訴管理的有關規定解決患者的投訴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一方面要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和化解醫患矛盾,通過客觀、公平、公正的途徑和辦法來調解已經形成的醫患糾紛。另一方面,我們要對於擾亂醫療機構正常診療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給予嚴厲的打擊,保護醫務人員和就診患者的人身安全。衛生部在落實通告精神的時候,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都要以貫徹落實這個通告為契機,加大醫療機構的安保投入,嚴格落實人防、技防、物防等各項安全措施,加強醫療機構的內部安全保衛工作,同時要加強與公安部門的溝通和聯繫,積極配合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涉醫的違法犯罪活動,對於犯罪分子給予一個有效的震懾,切實維護醫療機構的正常的診療秩序。 對於你說到的衛生部門要求協調公安機關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配備警務室的事,這是衛生部在貫徹落實兩部門通告時的一個具體的意見建議,具體怎麼設置,還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由當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機關進行具體的協商以後,由公安機關來決定。當然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媒體報導北京、武漢、長沙都已經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至於你說到的調解醫患矛盾、化解醫患糾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大家都知道,醫患矛盾是轉型期社會矛盾在衛生行業的集中體現,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醫療服務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有體制機制、醫療保障、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問題。要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最根本的還是要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解決好群眾的看病就醫問題。同時,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醫患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機制。 首先,要深化醫改逐步解決深層次的矛盾。通過深化醫改,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的覆蓋面和保障水準,加強和改善醫療服務能力,落實惠民利民便民措施,可以從體制機制上逐步消除醫患之間在經濟利益上的對立和衝突,使人民群眾能夠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這是預防和化解醫患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根本所在。 其次,要加強醫療品質安全管理,從源頭上防範醫療損害。醫療機構和廣大醫務人員要嚴格按照醫藥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臨床診療指南和技術操作規範開展醫療工作,要繼續在全國範圍內繼續開展"醫療品質萬裏行"、"三好一滿意"等專項活動,進一步加強醫療品質管制,努力提升服務品質和水準,加強醫患溝通,增進醫患互信,加強投訴管理,保障患者權益,從源頭上防範醫療損害和醫療糾紛的發生。這是預防和化解醫患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關鍵。 第三,積極推進醫療糾紛人民調解與醫療責任保險制度。20101月,司法部、衛生部、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成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專門組織1358家。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網路地市級以上全覆蓋,縣級覆蓋面達到73.8%20111月到10月期間,全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專門組織共調處醫療糾紛14976,其中,調處成功12218,調處成功率81.6%,調解滿意度在95%以上。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啟動了醫療責任保險工作,覆蓋238個地、市、州和90個省(市)直管區縣,參加醫療責任險的醫療機構數達10113家。各地要進一步推動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構建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位一體大調解機制,有效化解醫患糾紛;同時,要組織公立醫療機構統一參加醫療責任保險,鼓勵和支持其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加醫療責任保險,建立起完善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這是預防和化解醫患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制度創新。 第四,深化"平安醫院"創建,維護正常診療秩序。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以《通告》的貫徹執行為契機,加大醫療機構安保投入,嚴格落實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加強醫療機構內部安全保衛工作。加強與公安機關的聯繫和溝通,積極配合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活動,對犯罪分子形成有效震懾,切實維護正常的診療秩序。 第五,要加強衛生行業文化建設,弘揚新時期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同時,希望新聞媒體能夠支持和幫助醫療衛生部門,加強生命科學、醫學知識的宣傳報導,引導公眾科學認識疾病,正確看待醫療風險,理性維護合法權益;同時,呼籲新聞媒體在涉及醫院暴力、醫患糾紛、醫患關係的新聞報導時,能夠秉持媒體的社會責任,進行客觀、公正、科學、全面的報導,共同營造全社會尊重生命、尊重醫學科學、尊重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良好輿論氛圍。 你說到的關於滿意度調查的事,這是衛生部統計資訊中心委託北京大學社會科學調查中心開展的一個居民對於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的調查。今年23月份,包括最近這幾天,媒體都有一些報導。據我瞭解,它的調查方法、它的調查內容以及它調查的目的都是非常非常權威的、科學的、有說服力的,也是一個第三方的調查。具體的調查結果、調查的方法以及它得出的結論,媒體有一點點報導,但是非常不全面,我們今天也邀請到了組織參與這次調查的總負責人,北京大學的邱澤奇教授到了現場,我想請他來回答您所關心的問題。  邱澤奇: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也關心到最近幾天在媒體上大家對滿意度調查的關心和疑問,我對剛才中青報的這位朋友提出的問題做一個解答。 實際上,中青報在4月份有過一次關於滿意度調查的專題報導,而這個報導是採用對話的方式,實際上把這個調查的問題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但是在座各位還不是很瞭解,我做一個介紹。 所謂的2/3滿意、10%不滿意這個數字,是來自於2010年到2012年這個期間,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所組織的醫改滿意度專門調查的結果的一部分,2/3滿意是一個總體概念,10%不滿意也是一個總體概念。當然問到的具體是怎麼來的,我介紹一下我們的研究設計。 這是一個全國的按人口規模、比例的抽樣調查,是一個概率,簡單來講,叫一個抽樣概率調查。一提到概率抽樣調查,所有做調查和做資料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可外推的代表性調查,它涉及到全國90個區縣、360個分區、4792個家戶中的4792個人。也就是說,我們在全國的90個區縣的360個分區一共抽了4792個家戶,每個家戶中抽取一個人。這個人怎麼來的?中國人,是16歲以上的成人。這個樣本筐是怎麼來的?這個樣本筐就說到了北京大學從2006年開始的一項領域,也是我創建的一項調查,叫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如果大家看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的相關資料,建議大家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0920102011三個年度的綜合報告,當然這個調查的設計在2011年的報告中有詳細的介紹。這個設計比較好地代表了全國95%的人口,25個省、市、自治區,有6個省、市、自治區未包括在其中,主要是因為跟蹤調查的難度所致,在這裏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我們實際調查的有效問卷,在樣本中年滿16歲以上的樣本調研,我們調查到了3998個,這3998個中,我們一共有349個中心是完全面訪的,就是我一對一地去訪問的,另外有11個中心是通過電話來訪問的,這是關於資料的情況。 關於2/310%的問題,可能媒體朋友們忽略了一個細節。我們在中國的滿意度調查中,有一個我們自己的創新,我們把滿意度分解為三個層次的滿意度,第一個層次的滿意度是針對個體的,這是因為,在國外講到醫患關係、醫患滿意度,通常針對的是個體對個體之間的滿意度,就是患者對醫生之間的滿意和不滿意的問題,或者說患者和醫生之間的關係問題。但是在中國,由於我們的付費制度的原因,由於我們醫療制度的傳統等等,醫患之間的關係實際上變成了兩個方面的關係,就是醫方和患方之間的關係。大家知道,表達醫患不滿意的常常不是患者本人,而是跟患者親屬等相關的人。那麼,三個層次的結構,第一個層次叫醫護藥技,第二個層次叫醫療服務機構,第三個層次是叫醫療服務體系。從我們的調查中,把這三個體系分解成了18個指標,這18個指標分別針對個體、機構和制度。我們在調查的結果中發現,針對醫生個體,大概有75%左右的滿意度,涉及到診療時候的細節、診療方案的諮詢等等,也包括了檢查服務、檢查的態度和護士的態度,包括細節問題。第二個是涉及到機構的。第三個是涉及到醫藥衛生體系的,主要是涉及到了住院和報銷的問題。一共是18個問題,這18個問題,按照個體、機構和體系的排序,最滿意的是對個體的滿意,其次是對機構的滿意,再其次是對體系的不滿意。所以我們發現,在"不滿意"中,最不滿意的是三項費用,檢查費用、藥品費用、就醫總費用。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醫療服務體系的制度性問題,這個制度性問題,我自己有一個解釋,在中青報的訪談中我略做過解釋,在央視的電話訪談中我也略做過解釋,今天我可以把這個解釋延長一點點。醫療服務跟其他任何服務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它是一個風險服務,你沒有辦法看到服務提供本身品質如何去衡量、品質和價格之間的關係如何計算,這些是沒有公式的。正因為如此,患者對於價格的敏感性、對於費用的敏感性是受個人體驗和對費用的承擔能力多方面來影響的,而不簡單是一個絕對的高和低。 鄧海華:中青報記者的第三個問題,我看到這個報導,是丁香園網站自己做了個調查,當然我不知道他們調查是否像邱教授他們的調查這麼科學,但我還是願意簡單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記得陳竺部長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國的醫療總費用非常低,平均到每個人是200多美元。但是,我們一直在說,我們國家用僅占世界醫療資源的醫療總費用的3%,維護了世界總人口22%人口的健康,人均期望壽命也達到了74歲。為什麼這麼低的成本?陳竺部長說,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醫療技術和我們的設備不夠先進,而是因為我們國家醫生、護士的平均收入很低。不要說和發達國家比,和不少發展中國家同行的收入比,都是要少得多。當然,中國有中國的國情,所以衛生部在這個問題上還是高度重視的,一直在重視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特別是在醫改的過程中如何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發揮他們醫改主力軍的作用。在最近,417號召開的衛生系統2012年醫改工作部署會議上,陳竺部長在講話中再次提到了要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問題,講了三個方面:第一是要提高人員經費占業務支出的比例,保障醫務人員獲得與他的勞務價值相當的合理的收入,並且要向關鍵崗位、骨幹崗位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體現多勞多得、優技優酬,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第二方面是要為醫務人員創造良好的職業發展的空間,醫改正在進行的全科醫生制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科護士培訓、管理崗位培訓等這些制度性的建設,給醫務人員制定合理的培養、培訓的規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第三個方面就是剛才我提到的,要通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一方面加強我們的職業道德教育,弘揚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另一方面,宣傳我們醫務人員中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蹟,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當然也包括我剛才提到的,我們要通過第三方醫患糾紛調解機制和醫療責任保險等等方法來有效、切實地保護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保障醫務人員的工作,在這方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鳳凰衛視記者:第一個問題,我們想請您證實,衛生部要求從9月份開始禁止在嬰幼兒的食品中添加牛初乳,因為牛初乳已經是我們一段時間以來習慣而且認為是營養豐富的東西,那麼,出臺這樣一個禁止性的決定有什麼樣的背景? 第二,想請教北大的邱教授,在您介紹的滿意度調查中,對醫生的滿意度是75%,我想進一步問一下,對機構及醫藥衛生體系的滿意度大概是多少? 鄧海華:第一個問題,牛初乳是乳牛產崽後7天之內的乳汁,屬於生理異常乳,其物理性質、成分與常乳差別很大,產量低,工業化收集較困難,品質不穩定,不適合用於加工嬰幼兒配方食品。我國對嬰幼兒配方食品的原料採取嚴格的安全性評估制度,列入嬰幼兒配方食品相關標準後方准許使用。制定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的首要原則是安全性,牛初乳對嬰幼兒不是傳統食品,也不是必需食品。長期食用牛初乳對嬰幼兒健康影響的國內外科學研究較少,缺乏牛初乳作為嬰幼兒配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資料。目前,牛初乳未列入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及相關標準中。國際上也未允許牛初乳添加到嬰幼兒配方食品中。我國進口的牛初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澳大利亞將牛初乳作為補充類藥物管理,新西蘭規定添加牛初乳的膳食補充劑類食品不得用於0-4個月嬰兒。根據以上情況,從審慎原則考慮,經會同工業和資訊化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部門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衛生部作出了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生產的乳製品的規定。同時,為實施以上規定,設置201291為過渡期限。 第二個問題,邱教授可以繼續補充一下。 邱澤奇:我會由高到低的介紹剛才說衡量滿意度的18個指標。調查中滿意度最高的77%,是涉及到設備條件;取藥的便利程度也是77%;接下來是服務態度,76%左右,包括檢查的服務態度、藥房的服務態度、護士的服務態度;再接下來是75%,是就醫環境;再接下來是兩個便利程度,一個是掛號的便利程度,就診的便利程度,是74%;接下來是醫生的服務態度,也是74%;對患者的尊重,是73%;再接下來是檢查的便利程度,72%;技術水準滿意度是69%;對病的瞭解和解釋,是68%;治療方案的說明的滿意度是67%;投訴的便利程度是58%;檢查費用滿意度是33%,藥品費用滿意度是32%;對就醫總費用的滿意度只有31%。 整體而言,對人最是滿意,對能力稍稍有點不滿意;對機構,主要的不滿意是在投訴的便利程度上;最不滿意的是剛才說的檢查費用、藥品費用和就醫總費用,都是30%左右。

中國衛生部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大陸衛生部就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醫患矛盾等答問【中央網路報】 2012-05-15 鄧海華: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衛生部例行新聞發佈會。 陳竺部長近日簽署了衛生部第84號部長令,發佈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512,我們又將迎來國際護士節100周年,我們今天很高興邀請到衛生部醫政司王羽司長、郭燕紅副司長向大家通報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治理的有關情況,解讀第84號部長令,並且介紹我國護理工作的發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在發佈台就坐的還有全國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的肖永紅主任醫師。下面我們首先有請王羽司長介紹有關情況。 王羽: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與大家見面,有機會把有關情況向大家通報。 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保障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從2011年起,衛生部開展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近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訂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經以衛生部84號令形式發佈,自201281起施行。 

一、《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主要內容 《辦法》共659條,包括總則、組織機構和職責、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重點規定了以下內容: 一是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制度。以安全性、有效性、細菌耐藥情況和價格因素等4個方面作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的基本原則,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級管理。規定醫師、藥師要經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識和規範管理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取得相應級別抗菌藥物處方權和調劑資格。 二是明確了醫療機構抗菌藥物遴選、採購、臨床使用、監測和預警、幹預與退出全流程工作機制。衛生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建立國家級和省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藥監測網,動態監測、分析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形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品質管制與控制工作,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三是加大對不合理用藥現象的幹預力度,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醫療機構要及時掌握本機構及臨床各專業科室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評估抗菌藥物使用適宜性;對抗菌藥物使用趨勢進行分析,對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及時有效幹預。 四是明確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是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監督檢查的主體。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排名、公佈和誡勉談話制度,將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納入醫療機構考核指標體系。依法依規對醫療機構、醫師和藥師出現違反本辦法的相應情形給予相應處理。 衛生部將繼續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廣泛開展《辦法》的宣傳貫徹工作,促進落實各項規定;繼續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進一步加強合理用藥監測,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繼續開展全國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相關培訓。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微生物檢驗能力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水準。 

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成效 20114月,衛生部在全國組織開展為期3年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日前衛生部組織對全國43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進行了專項督導檢查顯示,醫療機構抗菌藥物管理和臨床應用水準明顯提升,成效初步顯現: 一是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醫療機構普遍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度,落實"院長是第一責任人"要求,層層落實工作目標;加強相關學科建設,完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技術支撐體系;建立抗菌藥物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 二是醫務人員用藥行為進一步規範,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水準不斷提高。門診、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明顯下降,使用強度有所降低,微生物送檢率逐步提高;清潔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下降明顯,品種選擇、用藥時機和療程合理率明顯提高,一代頭孢菌素使用比例明顯上升,三、四代頭孢菌素和?諾酮類抗菌藥物使用比例明顯下降。醫務人員抗菌藥物使用行為進一步規範。 三是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得到了一定控制。2011年上半年,公立醫院門診藥費同比下降0.5%,人均住院費用同比下降0.1%,住院藥費同比下降2.1%,公立醫院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控制初見成效。 

門診一般血液透析費 6月起調降

鉅亨網 2012-05-15中央健保局日前修訂支付標準,將門診一般血液透析費調降點數,預定自61起實施,此舉意謂著洗腎室得到的健保給付將減少,引起部分醫護不滿,不過健保局說明這是配合去年度的藥價調整,既然藥價降低、透析費用也要反應實際市場價格,才是合宜使用健保資源。健保局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李純馥表示,目前對於血液透析給付分為住院以門診,門診的部分又分為一般以及急重症2類。由於血液透析採取包裹給付,去年度藥價調查過後,原本整個血液透析的費用都應隨著藥價降低而調降,但經過與相關單位會商,最後只調降門診一般血液透析費,每次給付從4017點降為3912點。李純馥指出,歷來對健保給付的檢討中,的確有不少聲音認為洗腎佔去過高的健保資源,不過她強調任何費用調整都經過審慎討論,而且以另一種民眾在家洗腎的腹膜透析為例,早就隨著藥價調降而降低費用,因此血液透析費用也應合理反應其市場價格,重申調降給付不等同懲罰院所或患者。李純馥表示,要降低整體洗腎費用、要從降低洗腎人數做起,健保局現在對於初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也提供「慢性腎臟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藉由醫療團隊提供完整且正確的照護、監測腎功能、提供治療及衛教措施,以降低或延緩腎功能惡化。

Taiwan's exam candidates only sleep 6.4 hours per day

 2012/05/15    Taipei, May 15 (CNA) Candidates preparing to take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entrance exams study for long hours and only sleep 6.4 hours per day, which could affect their mental capacity and ability to lear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released Monday.   The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Taiwan Society of Sleep Medicine polled 600 students in their last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enior high school across Taiwan in April this year.   The survey found that 73 percent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sacrificing sleep to prepare for the exams and said sleep deprivation was impairing their memory and affecting their performance.   Those students, whose ages ranged between 10-17 years, slept 2.1 hours less than the standard 8.5-9.25 hours recommended by the American-based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aid Lin Chia-mo, president of the society.   Although sound sleep is the key to increasing a person's mental energy, it is a luxury for exam candidates in Taiwan to get seven hours of sleep a night, Lin said.   Trying to make up for the lost time by taking naps on weekends was also futile, he said, because that only leaves people more tired and keeps them awake at night, he said.   Lin Chih-cheng, dean of the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of Yuanpei University, offered tips to candidates and their parents to help them deal with the stress of preparing for an exam.   He said students should get to sleep 30 minutes earlier than normal and relax for about 60 minutes before going to bed to prepare their bodies for sleep. He also advised them not to take naps of more than 90 minutes on weekends or holidays.   Taking more Vitamin A, B, C, E in vegetables and fruits and exercising three times a week for at least 30 minutes at a time can also help students relax and leave them sharper mentally, he said.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