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0, 2014

iPhone搭載Healthbook 時 意味mHealth正面開戰…..!

醒醒吧,真正强大的健康应用不应该仅仅提供数据 2014/3/25 14:22:00  腾讯科技  谭思 我不想死,所以我经常锻炼,吃大量的蔬菜,并跟踪我做的几乎所有事情。我每天早上都测量体重。我可以告诉你我每一天行走的步数,每天晚上睡了多长时间的觉,以及我睡眠时的心率。但我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一些最重要的数据还是毫不知情,比如我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更糟的是,我对我的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健康也不太清楚。当然,我知道一些个别的统计数据,但不知道它们的综合意义。即使将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我也不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数字是令人困惑的。想想你的心跳。屏住呼吸,你应该能感觉到它的跳动速度。也许你知道你的静息心率,或你的最高心率,但你不知道你的心率的变化情况?心率变异性表示心跳与心跳间隔的时间序列,显示了心跳速率的变化程度。它实际上比你的脉搏数据更有意义。一个好的心率监视器可以根据心率变异性建议你应该如何锻炼。也就是说,它收集信息,并显示它们的意义,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仅仅提供数据。很多时候,我们每分钟测量心率,却不知道心率的变化更重要。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单独的指标上,如心率或步数,因为它们很容易测量。这意味着我们有时会误认为只要各项指标正常,我们就是健康的。身体指标只是健康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饮食,基因构成,疾病和环境都可能影响健康。这一切都重要,你需要知道它是如何交互作用的,以获取对健康真正有意义的信息。但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健康应用。也许,传闻中的、苹果公司研发的Healthbook会成为一个这样的应用。美国科技博客9to5Mac上周披露了苹果公司Healthbook应用的部分截图,据称该应用将搭载在下一代iPhone上。这些图片显示,苹果公司不仅计划进军可穿戴设备和健身健康监测领域,还希望能围绕Healthbook打造一个适用于各种可穿戴设备的"枢纽型"生态系统。据9to5Mac报道,Healthbook不仅将记录用户每天做了多少锻炼,睡了多少觉等指标,也能测量血压、血糖水平等等,功能似乎非常全面。当然,9to5Mac描绘的这幅图景可能最终被证明是假的。但作为一个思想实验,让我们假设它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一个健康应用仅仅是收集数据,而不能让它们变得有意义,那么它可能会成为一个数据大杂烩。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可以收集上述数据的设备。例如,智能手表Basis B1的腕带能够跟踪用户的心率。臂带型健康测量仪BodyMedia Fit不仅能检测运动动作,而且能检测皮肤温度和汗水,以检查用户的运动强度。心率检测仪Withings现在配置了一个血压计。即将推出的智能健康扫描仪Scanadu Scout能够跟踪用户四个生命体征:脉搏,体温,血压和呼吸。更有趣的是,尿液测试仪Scanaflo能够检测用户尿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的比重和pH值等等。然而,这些设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独立运作,各自为政。如果有一种设备能够将所有这些信息集成入一个数据中心,它当然是了不起的。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只有当信息是可操作的,它们才是有用的。仅仅收集数据,并将它们呈现在一个漂亮的应用程序中,这是不够的。除了可视化前端,我们还需要一个将数据转化为决策的后端。在黑暗时代,我们曾渴望一个"汇聚设备",将我们的MP3播放器、PDA 、照相机和移动电话集合在一起。现在,智能手机做到了这件事情,而且使这些器件的功能更加强大。例如,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可能远远多于你曾经用傻瓜相机拍摄的照片,因为相机与图像编辑器及互联网的结合使它变得更加有用。现在,将所有的健康和健身数据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应用程序Healthbook有机会做同样的事情。例如,它可以使你的心率数据更有用,因为它能检测睡眠状况对心率的影响,或显示运动对血压的近期和长期影响。健康和健身曾经是神秘的,那是医生和教练的管理领域。虽然有一些软件可以让它们更能让普通人接近,但要使它们变得可以让普通人理解,应用程序需要做的不仅是提供可视化数据,它应该提供见解,并积极帮助用户做出会影响健康的行为改变。也即是说,告诉我们该怎么办。总之,下一代健康跟踪应用将不是仅仅提供数据,而且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意义,并提供帮助我们采取行动的工具。(来源:《连线》杂志 翻译:腾讯科技 谭思)

山寨智能手錶 緊捉健康趨勢!

山寨風"勁吹 可穿戴行業急躁前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4-03-18 08:37:04每經記者 張業軍 發自廣州可穿戴設備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已形成了消費電子領域的一股新潮流。在巨大商機的引誘下,已略顯疲相的山寨廠商們聞風而動。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0年可穿戴設備概念剛興起時,進入這一領域的山寨廠商屈指可數,到了2012年,深圳華強北商城的智能手錶山寨廠商已有近20家,而在2013年,有名可查的山寨廠商已近百家。據美國信息諮詢HIS發布的穿戴式科技白皮書預計,2016年可穿戴式設備將達到3900~1.7億部的出貨量。業內多家市場調查機構的研判結果也展示了這一市場的誘人前景。由此迅速引發了"山寨復興"之勢。然而,因可穿戴品與手機品差異性較大,山寨廠商供應鏈不成熟,品"殘缺不堪"所引發的問題,也致使可穿戴品成了時下的投訴熱點之一。

可穿戴版的"小米試驗""坑爹的手錶,再也不買了。"廣州某酒店的職員王偉(化名)在微信朋友圈裏訴苦,聲稱原本應在20131111發貨的土曼手錶,春節過后才拿到貨,且質量與描述嚴重不符。據王偉介紹,土曼在只有設計圖,尚未明確品的技術可行性和成本的情況下,就在微信圈進行預訂,提前數月預收貨款,后續的設計、生根本沒譜,自2013922下單,到官方所稱的"已經定於20131111發布T-Watch工程機",許多用戶的品至今沒有到位。據記者了解20138月,由硬件極客汪偉創辦的土曼科技開始對外宣傳智能手錶T-Watch,並按照小米手機的營銷模式--網上預訂進行自我營銷。在正式開始預定前,公司通過微信及各種社交平台宣傳其品的獨到設計與性能,一度形成了號稱十萬量級的粉絲群體。然而,自訂購開始后,土曼科技卻一再出現了拖延發貨的情況,並在首批發貨的品中,將工程樣品發給買家,品也未達到宣傳中所描述的工藝與性能。針對上述情況,土曼科技市場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可穿戴設備品的生過程較難控制,80%品都出現了這種狀況。我們目前已經努力解決了上述問題,並在春節后開始大量發貨,並會對之前的客戶進行補償。"至於出現實到的品與樣機不符等情況,對方並未做進一步解釋。值得注意的是,在時下火熱的可穿戴行業,類似土曼手錶的事件並非孤例,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由於許多山寨品廠商的進入,市面上很多可穿戴設備正引發新一輪的消費投訴潮。

山寨品來勢洶洶 在可穿戴設備市場上,各大佬正躍躍欲試,除備受關注的谷歌眼鏡外,跟隨者絡繹不。索尼的智能手錶於20134月份在中國上市,盛大果電子的智能手錶、深圳映趣科技inwatch在同年6月發布。許多廠商認為,可穿戴式設備將是智能手機后的下一波"硬件端"創新浪潮。美國信息諮詢HIS發布了一份穿戴式科技白皮書,該公司預計2016年可穿戴式設備將達到3900~1.7億部的出貨量。面對如此可觀的市場前景,山寨廠商也磨刀霍霍。深圳映趣科技CEO王小彬透露,以智能手機為例,品牌廠商為數並不多,但山寨廠商卻可以在深圳找到上千家。目前這些山寨廠商對可穿戴式設備的硬件解決方案已經有所准備,只要大牌廠商進入市場他們就會進行山寨。按照IHS的白皮書所述,可穿戴式設備應當具備最重要的兩個特點:一是可長期穿戴,二是智能化。換句話,可穿戴式設備必須是延續性地穿戴在人體上,並能夠帶來增強用戶體驗的效果。這種設備需要有先進的電路系統,無線聯網並且起碼具有一個低水平的獨立處理能力。來自深圳某消費電子研究機構的吳先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可穿戴設備行業是 "雷聲大,雨點小",真正做出能用品的沒幾家。吳先生透露,深圳今年新進入智能穿戴的廠商,保守估計大約有250家。"預計在今年4月份,活躍在深圳華強北的山寨廠商,會推出100多款智能手錶,這東西很容易設計出來,倒是生反而還不太好辦。"在淘寶網搜索可穿戴,結果呈現1900余條不重覆商家,搜索智能手錶,返回結果8500余條,這些手錶多數整合了所有智能手錶的標準配置,能打電話、可以聊QQ,配有藍芽、音樂播放等功能,價格卻不過幾百元。記者在淘寶網看到,某款售價185元的智能手錶,交易200多單,近期評價已經超過1300條。記者注意到,這些智能手錶的賣家多數來自深圳,其所銷售的手錶雖然打原裝正品字樣,但多數均為不知名小品牌。

可穿戴品的山寨隱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走訪廣州崗頂數碼街時發現,一些店家銷售的智能手錶,看起來都和普通手錶無異,不過錶盤可變成手機案頭,有通話、短信等各種功能。但是,這些智能手錶操作起來較困難,觸摸屏要連按多次才會起反應,撥通一個號碼花近一分鐘的時間。"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錶不過是將手機做成了手錶的外形而已 ,成本低,使用性能並不穩定可靠。"上述吳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三無智能手錶,都是一些小工廠或者小作坊生出來的,其成本不足百元,質量無法保障。據了解,在深圳,目前山寨廠商進入手環、手錶的最多,生藍芽防丟器的也較多,但這些其實是老套的品,比如防丟器就是一個GPS改頭換面,一些是以前沒有做起來的品再次設計生,很多進入者是原先手機廠商裏的方案設計商。"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山寨廠商,大部分都是做硬件出身的,他們不做整機,不做品牌,至於售后根本不管。"吳先生介紹,一些方案商的模式就是,搞一台設備的方案,然后出售給一些集團公司去做,很多品不到100元就做出來,還談什麼用戶體驗。而除了在手錶、手環領域,這種山寨現象成為品質量隱患,在一些健康品領域,更多品質量問題導致市場混亂。艾媒CEO張毅表示,一些商家抓住消費者的好奇心理,搶先推出低劣品,這些品其實沒有任何創新,並且極容易出現售后問題。此外,"現在一部分流行的可穿戴設備,有個普遍的功能,叫計步器,但其實80%的計步器是不准的。而至於測試血壓、血糖等人體生物化學指標的功能,几乎大部分品的功能根本就不行,數據完全不准確。"有業內人士指出,可穿戴行業的前景藍圖得到公認,但正規的生態鏈還未形成之際,中國市場上的山寨風卻已先行而動,勢必會對這個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iPhone感測器: 運動 進化 到健康感測器:?!!!

iOS 8長這樣:搭載Healthbook健康應用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4-04-03 08:27:54 去年,蘋果推出了iOS 7系統,巨大的變化帶來了兩極化的評價,不過也依然引領了"扁平化"等設計風潮。此前,升級版iOS 7.1也正式推出,修復了一些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iOS 7.1之后的版本都不會擁有太大變化,所以真正值得期待的則是iOS 8。隨WWDC蘋果大會的臨近,越來越多的iOS 8信息開始流出,極有可能在今年6月正式發布,並在9月與新iPhone一同上市。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目前已知的iOS 8信息。

Healthbook健康應用 日前,外媒9to5Mac泄露了大量的iOS系統截圖,極有可能是iOS 8的測試版本。其中,最顯著的變化便是新增了名為"Healthbook"的新應用,可以實現豐富的運動監測功能。根據截圖來看,Healthbook能夠監測用戶的運動量、心率、水化水平、血壓甚至是血糖指數,顯然要比其他同類應用更為強大。不過iPhone 5s僅內置了M7運動協同處理器,也就是實現普通的運動監測功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無法實現心率、血壓及血糖測量。那麼,這是否明新iPhone會搭載新的感測器、或是通過某種配件來實現呢?暫時還不得而知。

蘋果地圖功能增強 蘋果地圖隨iOS 6一同推出,但是功能和口碑都無法和谷歌(微博)地圖相比。在iOS 7中,蘋果地圖的功能和準確性都有所增強,並且有望在iOS 8中變得更好。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計劃在地圖中加入火車、地鐵和公交信息,範圍首先從美國主要城市開始,逐步擴大到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另外,還有望在車站、機場周圍添加新的興趣點內容。據悉,蘋果地圖的界面體驗也將有所增強,蘋果極有可能加入一種增強現實功能,可以通過iOS設備的相機取景查看興趣點,但暫時不能確定是否會出現在iOS 8中。

開放Siri介面 Siri是蘋果寄予厚望的功能之一,但是整體發展其實並不如人意。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蘋果或將在iOS 8中開放Siri介面,兼容更多第三方應用,實現更豐富的應用形式。另外,還有傳聞稱Siri有可能會具備上下文感知功能,可以根據用戶的一些動作自動運行特定的應用程序,比如跑步時自動打開運動監測應用,成為真正的"智能助手"。

iTunes Radio成為獨立應用 據悉,iTunes Radio服務極有可能在iOS 8中以單獨的應用程序出現,並且支持更多國家和地區。

文本編輯及預覽應用 雖然iOS 8的界面看上去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會加入多款新的應用程序。除了Healthbook,還將內置操作技巧(Tips)及新的文本編輯應用。這些應用似乎是移植自OS X,文本編輯類似記事本,相當於備忘錄的補充;而預覽應用則有可能是讓用戶可以更方便地查看存儲於iCloud中的任何文檔檔案。

其他小改變 顯然,iOS 8也會擁有一些小改變。據消息人士稱,iOS 8的通知中心會變得更加簡潔直觀,並提供自動刪除通知等功能。另外,為了更好地使用無線CarPlay功能,也會去除此前對Lightning介面的強制要求。新的API也會加入,與汽車平台更好地共享數據。同時,蘋果也會對iOS 8進行一些"修剪",有可能去除遊戲中心功能,而是直接整合到系統底層,遊戲開發商會在菜單中加入遊戲中心選項。

我們對iOS 8的期待 除了9to5Mac泄露的部分截圖及信息,我們還希望iOS 8擁有更多的改變,主要集中在下面十個方面:

1. 隱藏應用程序功能 雖然蘋果提供了"限制訪問"的功能,但並不能支持所有應用程序。我們希望蘋果可以提供一種更方便的隱藏應用程序功能,而不是通過"Bug"來實現。

2. 訪客賬戶 移動平台應該向案頭平台學習的一個特點便是加入"訪客賬戶"功能。我們希望iOS 8中可以提供多賬戶功能,讓多個用戶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一個設備,查看自己的應用及內容,尤其適用於iPad這樣的品。

3. 更好的應用程序管理機制 蘋果在iOS 7中加入了應用自動更新功能,實現了更方便的使用體驗。不過,我們希望蘋果加入更多自主選項,比如加入雲功能,在重新安裝應用時提供使用數據恢復功能。

4. 更強的內置應用 iOS設備通常不會預裝很多內置應用,功能也相對簡單,但是我們期望一些更強更好用的應用出現。根據前面的曝光信息來看,新的文檔應用、健康應用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5. 更好的文檔管理 顯然,iOS缺乏一種集中式的文檔訪問功能,不管是本地還是iCloud文檔。前面介紹的預覽應該應該可以讓我們方便地訪問設備中的iWorkPDF檔案。

6. Facetime群聊功能Facetime如今已經是蘋果生態系統中非常好用的功能,但不足之處是尚不支持群聊、會議功能,所以我們希望iOS 8中可以實現。

7. 類似於OS X Mavericks的通知體驗 OS X Mavericks中,我們可以直接回復通知信息,而不是啟動應用程序,這項操作體驗如果能夠應用在iOS 8中,則會大幅提升操作效率。

8. 防打擾功能 iOS 7中,我們只能設定免打擾時間段,而不是全面的防打擾功能。顯然,一個沒有時限、簡單的防打擾選項可以幫到我們。

9. 更好的文本操作 iOS的複製、剪貼等功能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我們期待更好的操作形式和體驗出現。

10. 同屏顯示兩個應用 顯然,新iPhone在今年極有可能搭載更大尺寸的屏幕,我們認為一個同屏顯示兩個應用的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就像三星Galaxy那樣,對於iPad的操作也是很有意義的。

永昕 全面攻RA三劍TuNex/ Humira/ Tocilizumab (Actemra, Anti-IL6 ab) !!!

永昕上季認簽約金,去年虧損減、EPS -0.94 精實新聞 2014-03-28 10:33:08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歐洲藥廠代工訂單達階段里程碑,永昕(4726)去年第四季認列超過2千萬元的簽約金,也帶動該季稅後淨損縮減至1千萬元以內,創下近年單季最佳水準,去年稅後淨損從前年1億元縮至0.89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94元。而法人預期,歐洲客戶今年還將有3個里程碑金有望入帳,全年來自其收入將逾倍成長,內部也定調,將加速類風溼性關節炎蛋白質相似藥的開發,目標中長期成為台灣自體免疫疾病用藥的主力藥商。 永昕去年第四季營收3,804.3萬元,創下高峰,其中主要是歐洲大藥廠代工訂單達成細胞株建構的階段里程碑後,該公司依照合約回推認列簽約金2千餘萬元,也因該筆收入入帳,永昕去年第四季稅後淨損縮減至1千萬元以內,去年全年稅後淨損約0.89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94元,來自營業現金的流出也從前一年的7,100萬元降至5,400萬元,財務結構持續改善。 據了解,永昕當初與歐廠簽訂的合約中,在該廠商正式進入歐盟人體臨床試驗(IND)前,永昕與合作開發的金樺將有13筆的階段里程碑金,而因該藥廠去年改由業務領軍的高層主導,有意將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時間從三年半壓縮至二年半,有助於永昕與金樺認列收入的加快。而按照目前規劃,今年可望有細胞株檢測、兩度產能放大達陣的階段里程碑金入帳,法人估計,今年永昕來自該客戶的收入將逾倍成長,佔今年整體營收比重也將近半。其他收入來源還包括與浩鼎(4174)、東生華(8432)等國內藥廠合作的委託研究收入,法人預估,如果進度如預期,今年永昕營收有機會近倍成長、挑戰1.3億元,並有機會力拼損益平衡點,現金流持續好轉。 在自有產品開發方面,永昕目前進度最快是與東生華合作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用藥TuNex,最快年底完成收案,用藥期約半年,明年下半年開始整理資料準備送件申請國內藥證且為完整整體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產品線,永昕也已確定切入另兩個市場潛力大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蛋白質用藥市場,分別為二線用藥的Actemra及全球市場排名首位的一線用藥Humira,目標都將在三年內投入人體臨床,並循TuNex先佈局國內市場、再尋海外商機的模式,待產品線完整後,中長期目標將取得國內類風濕性關節用藥的三成市場。 永昕目前2千升的新產能也將於4月完工落成,新的直立攪拌式生物反應器將足以應付歐洲廠代工及未來兩個新的蛋白質藥的產程放大,TuNex則規畫將置於搖擺式的生物反應器生產。

東洋 4藥品 攻佔7.91billion 市場 (Caelyx II/ Lipo-AB /Leuprolide/Rosperidone)

東洋超級學名藥黃金期啟動,十年榮景可期 精實新聞 2014-04-01 18:34:56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東洋(4105)1日參加櫃買中心業績發表會,董事長林榮錦(附圖資料照片)證實,與國際大廠共同開發的抗癌針劑已於3月下旬接獲訂單,今年出貨上看50萬針,其餘三項超級學名藥如抗黴菌用藥、前列腺癌及精神疾病用藥,都已啟動與大廠授權合作,三年內完成全球上市。他也說,完成這四項超級學名藥布局後,至少有十年光景,CDMO(共同開發)也將成為該公司最大的現金流來源。 被東洋列為超級學名藥的產品包括抗癌用藥LDIA08(Caelyx II)、抗全身性黴菌感染LAIA98(Lipo-AB)、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等的Leuprolide及精神疾病用藥的Rosperidone,全球市場值各為6.7億美元、9億美元、18.4億美元及45億美元,產品依序於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6年於全球上市。 林榮錦表示,東洋過去從一般學名藥起家,一路朝向特殊劑型、新劑型等領域發展,近年則跨入門檻更高的全新生物製劑藥、全新藥,並成功架構CDMO的高難度技術平台。而其癌症針劑廠是台灣唯一通過美國、歐洲、日本及巴西查廠者。在抗癌針劑部份,林榮錦證實,進度最快、已於324接獲國際大廠訂單,未來二個月將行銷全球150個國家,成為該大廠全球的最大生產基地,三年內將完成全球上市,今年預計出貨50萬針。其中在難度最高的美國市場,他透露,該大廠必須補做相似性試驗(BE),預計年底送件申請,法人預期,主要的挹注將在明年發生,明年該產品出貨量還會較今年近倍成長。 抗全身性黴菌感染的LAIA98(LIPO-AB)方面,林榮錦說,先前已啟動800針的人體試驗,並送件歐洲進行查驗登記,後續將與全球前十大廠洽談授權合作,東洋將保留台灣及中國大陸市場。在產能規劃方面,該產品將放在六堵廠生產,6月生產量預估放大至每批次5~8千針。 另外,Leuprolide現在市場並無學名藥,目前也和大藥廠談全球授權,東洋已有生產基地,預計2015年在全球上市。與晟德(4123)合作的Risperidone的全球市場需求量約1千萬針,今年底前將提供量產批次給對方進行BE,以申請藥證。 林榮錦說,CDMO將成為該公司未來最大現金流來源,且四項超級學名藥至少可以好上十年,目前該公司中壢廠年產能約100萬針,產能供不應求,目前工廠幾乎全年無休,24小時運轉,先前董事會已通過投資十億元擴建新廠,基地面積是現在的6倍,預計明年23月完成。

 

 

蕭介夫 領 義大 拚 前100大(搶教育部5年500億)

蕭介夫接掌義守 拚生技醫療 2012/02/02【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義守大學新校長,由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蕭介夫出任。 記者王昭月/攝影義守大學新校長昨天布達,由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蕭介夫出任。蕭介夫在中興大學校長任內,帶領學校成功轉型,義守大學期許借重他在生化領域的專長及學術人脈,朝生技醫療特色發展,打造台灣的「綠色矽谷」,並拚世界排名前100大。出身台南縣農家的蕭介夫,是美國阿肯色大學生化博士,當過中興大學第1213任校長,國家生醫產業政策中心董事,中研院南部生物科技實驗中心執行長29歲就當上系主任,也曾是中研院最年輕的院士,搏得「Young man」封號。蕭介夫昨天在義守大學創辦人林義守監交下,接下第7任校長職務,他表示會移植中興大學躋身教育部5500億頂尖研究型大學的成功經驗,帶義守大學邁向私立一流學府。

義大: 學士後醫外國學生專班

義大醫學院揭牌 暫收國際專班 最新更新時間:2014/03/05 15:33:11(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5日電)義守大學醫學院今天揭牌成立,不過目前只受理友邦學士後醫學系學生,義大允爭取國際評鑑以開啟申請醫學系的空間。教育部政務次長陳德華、前政務委員黃光男、中華民國教育會理事長林耀東和義大校長蕭介夫等學界和醫界人士都出席揭牌盛會,為義大醫學院揭開新扉頁。陳德華表示,國內醫學教育嚴格管控,過去教育部醫學教育會曾決議,沒有醫學系的大學不能成立醫學院,因此義大醫學院發展格外艱辛,隨著學士後醫學國際專班成立,醫學院也順應成立。他鼓勵義大盡快申請學士後醫國際專班TMAC評鑑,可以開啟更寬廣後續申請醫學系的空間。義守大學在兩年前配合政府培育友邦醫療人才與發展國際生技醫療政策,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全英語授課醫學系國際生專班,去年4月獲准設立全英語授課「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生專班」,由外交部與國合會提供獎學金供友邦學生就讀。義守大學在去年9月獲教育部發函核准設立醫學院。義守大學醫學院預計每年招收友邦學士後醫學系國際生專班40人,目前有第一屆學生34人,全部來自友邦包括史瓦濟蘭、瓜地馬拉等國的學生;畢業生學程結束只能返國服務

 

義大醫學院(蕭介夫) 聯手李伯皇(義大醫) &宣捷 建構高雄生技產業!

等了13 義大醫學院誕生 2014/03/06 【聯合報╱文/王昭月】圖/王昭月 攝影 歷時13年努力,義守大學醫學院昨天揭牌。校長蕭介夫昨向教育部柔性喊話,指學校已經「準備好了」,希望教育部趕快核准招收本國籍醫學系學生。 義大醫學院設址在高雄燕巢分部,已與義大醫院、交大、宣捷生技合作,發展生技產業,未來將以義大醫學院為據點,發展成國際級的生技園區。教育部政次陳德華、行政院前政務委員黃光男、中華民國教育會理事長林耀東、義大醫院執行長李伯皇共同揭牌,見證義大醫學院「誕生」。

東洋(柏康)特色藥廠的量與精: 跨入微脂體包覆基因運用 !!

抗癌藥導彈化,藥廠積極搶攻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20140403 09:27 人口老化,癌症病患增加,在目前治療癌症最常見的放療、化療、小分子藥物和大分子抗體藥物都各有優缺點下,激勵多標靶、導彈型飛彈抗癌藥和基因治療成為新趨勢!包括台微體、浩鼎、東洋、台睿等藥廠都積極布局,由於該技術平台授權金1.8億美元起跳,也讓這些藥廠的發展備受矚目。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表示,由於抗體(大分子)藥毒性強,小分子藥又欠缺標靶性,ADC(抗體-藥物偶聯物,將抗體藥接上小分子藥物)的導彈型飛彈抗癌藥成新趨勢,包括輝瑞、羅氏、安進等國際藥廠都爭相尋找技術平台。目前台微體所研發的二代ADC標靶藥物傳輸平台,則是運用自家本身最擅長的微脂體技術,將數以萬計的小分子藥物包裹後,將其與抗體連結,達到標靶傳輸的效果。東洋董事長林榮錦表示,該集團是透過旗下的柏康生醫和大陸東曜投入此領域。進度最快的柏康,是利用微脂體包覆技術將基因序列遞送至癌細胞內,此與一般以病毒為載體的基因治療產品不同,將減少病毒所造成的副作用,並避免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以達到治療效果。台睿總經理簡督憲認為,目前標靶藥物多作用在單一靶點上,但特別是癌症、慢性病或退化性疾病都是多重致病成因;且多注射劑型,許多病患也出現嚴重抗藥性,因此,也讓多標靶作用的新藥將脫穎而出。簡督憲表示,該公司開發的TRX 818初步證實可抗脈管增生,具有獨特的抑制腫瘤細胞自行形成血管壁的活性,於多種癌症腫瘤包括肝癌、腦癌、乳癌、直腸癌等皆有良好抗癌效果,因此,具有全球新型抗癌藥獨特創新的競爭優勢。(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暐世 雙劍: 血糖測試(eB) & 化妝保養品(Coresence)

暐世生技營運亮眼 今年申請上櫃 工商時報 周韶華 20140330 04:11 金萃肌活全效精華霜之金黃色主要成分,為暐世生技研發團隊獨特研發之新世代 暐世生技(4197)公告去年財報,全年營收稅後每股淨利1.30元,暐世董事會決議將配發每股1.0元股票股利。在連續兩年繳出1.0元股票股利之獲利成績單後,暐世董事會決議今年將提出上櫃申請。另外,今年還將在新竹市建新廠擴產以因應業績之成長。暐世在興櫃均價約50元。暐世致力於拓展血糖測試系統自有品牌eB系列(eBsensoreBsuagreBcarryoneBwelleBcareeBfresh)。總經理戴鏗表示,自有品牌的行銷較代工辛苦,但卻能維持產業長久的競爭力。隨著ISO 151972013標準之發表,世界各國之醫療衛生主管機關對於血糖電極測試片高精準度之要求隨之提高。全球血糖機市場預估至2017年將成長達122億美元。高精準度之血糖電極測試片將成為未來搶食血糖測試市場之基本門檻。目前該公司之低血量(0.5uL)、低秒數(5秒)及高精準度血糖測試片將會因ISO 15197之標準而擴大國際市場占有率。同時,該公司也將全力發展血糖藍牙傳輸檢測儀、血糖雲端遠距照護系統,爭取更大的市場認同度。暐世在血糖測試系統自有品牌開花結果,在化妝保養品方面,也積極推廣自有品牌Coresence系列,去年開發含有天然玉米黃素的之原物料Ollantein(發酵自海洋菌Olleya marilimosa VIG2317)。科學的報導指出玉米黃素具有抑制自由基及抗氧化能力,並可過濾高能量光線(如紫外線)。暐世研發團隊的研究結果確認了Ollantein之細胞修護能力,具護膚功效,堪稱新世代美膚的絕佳成分,暐世將以此獨特成分推出一系列含有Ollantein之生技化妝保養品,率先推出「金萃肌活全效精華霜」,以高品質打開生技化妝保養品之大門,搶攻全球市場,將自有品牌Coresence打響名號。由於攝取補充玉米黃素可以預防或治療老年眼睛黃斑部病變,暐世新廠亦規畫健康食品廠以因應未來天然玉米黃素發酵量產後,健康食品之開發與生產。同時,暐世研發團隊針對基因檢測產品也正在開發中,暐世多元化生技事業體將會在上櫃後逐漸成形。

 

台糖董事長陳昭義 接生物產業理事長!!!

陳昭義接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中央社╱台北 4日電】 2014.04.04 05:45 pm 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 3日舉行第13屆理監事改選,由台糖董事長陳昭義當選理事長,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當選副理事長3位常務理事包括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太景生技董事長許明珠、陽明大學教授黃文鴻;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當選常務監事;並特聘卸任理事長李鍾熙為名譽理事長,感謝他過去4年的貢獻與帶領。生物產業協會成立已20年,除了每年7月舉辦台灣生技月系列活動外,亦舉辦「生技小聚--與政府有約」活動,邀請與生技相關的主管機關首長與產業對話,創造溝通平台;並舉辦「傑出生技產業獎」、生技相關主題研討會、發行「生技產業簡訊」刊物等,加速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發展。陳昭義表示,生物產業協會在歷任理事長帶領下,奠定良好基礎,特別是近年台灣生技產業突破性成長,協會亦擴大會員規模與國際化合作。未來將延續既有活動,更深入了解產業需求,扮演產業與政府溝通平台,協助會員擴大國際商機。除了正副理事長、常務理監事外,生物產業協會新任理監事包括台灣東洋董事長林榮錦、杏輝研發長李易達、永信藥品總經理李玲津、生達製藥總經理范滋庭、生寶生技董事長章修綱、南光製藥總經理王玉杯、台灣工銀貳創投董事長吳丁凱、賽亞基因董事長陳奕雄、懷特生技副董事長陳寬墀、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台安生技總經理何小台、康聯藥業總經理李欣。政府及學研機構的理事包括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廖啟成、生技中心副執行長鄭建新、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吳金洌、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張文昌、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梁啟銘、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醫務長陳恆德、台北市生物產業協會副理事長楊榮光、台灣大學教授潘子明、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監事包括順天堂藥廠副董事長謝德夫、普生公司董事長林宗慶、展昭公司總經理林茂廷、進階生技董事洪昭竹。【2014/04/04 中央社】

 

交大商化平台: BioICT博愛技術論壇

交大BioICT論壇 前瞻台灣生醫產業發展 2014/03/20-許家綺台北訊伴隨高齡化社會成形,以及生物醫學之發展迭有重大突破,使得生醫科技躍為台灣近年來戮力推動的新興產業,更被喻為繼資通訊(ICT)產業後下一個熠熠巨星,只因生活與生命極其可貴,世人對於醫療保健、生醫科技的需求持續攀升,幾無獲得滿足之日,顯見生醫科技產業前景看俏。著眼於此,50年前協助台灣奠定半導體及資訊產業領導地位的國立交通大學,如今積極整合學校與校友雄厚ICT資產,希冀彙集生科、電資與理工等不同學院的力量,針對生醫器材、感測檢測、生醫資訊、生醫光電、食品履歷、生質能源等領域,發展突破性創新研究,期許為台灣、為年輕一輩打造未來50年新產業。在此前提下,交通大學成立全台首創的BioICT生醫資電聯盟,創建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並悉心規劃「BioICT博愛技術論壇」,分享該校研究成果,與企業進行技術交流,藉此建立一個促成產學合作、技術授權及新創開發平台。有鑑於時機、氛圍與資源逐漸到位,生醫科技開始萌芽成長,交通大學BioICT聯盟訂於325,假該校光復校區電子與資訊大樓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前瞻台灣生醫科技產業發展」技術論壇。在這場論壇中,將由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開場致詞,闡述「BioICT Foresight—回顧與展望」。接著由生醫科技相關之產、研與創投菁英登場,逐一分享真知灼見,包括:互貴興業公司暨交大天使投資俱樂部執行長郭加沐,剖析「兩岸生技產業前瞻與商業化加值」;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剖析「前瞻生物科技發展趨勢與台灣生技廠商創新概況」;上傑洋生技創投董事長林美雪,發表「醫療器材產業的創新價值與發展機會」;以及波士頓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發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投資及募資」。綜觀此次論壇的議題安排,實已匯聚生醫科技產業發展之完整元素,對於有志投身此產業的各界人士,無疑是一場豐盛知識與資訊的饗宴,值得BioICT企業會員、跨領域產業先進、校友、教職師生共同參與。詳細議程及報名網址請參閱:http://www.i.nctu.edu.tw/forum.php

Peter Fitzgerald (上傑洋創投)

誰在搶搭這一班醫療電子列車?發刊日期:2014.03.24 / 鄔麗巴旺根據Databeans 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全球醫療電子市場2011 年至2016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9% 穩定成長,至2016 年前,可達到2,432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Databeans 同時調查,目前醫療電子IC( 半導體元件市場主要包括MCU(微控制器)、Power(電源)、Sensor and MEMS(感測器及微機電),又可分別達到2.89億、1.97 億及1.39 億美元; Sensor and MEMSPower2015 年之年複合成長率 (GAGR) 預期可達17%14%今年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及工程學院教授Dr. Peter Fitzgerald,同時是台灣上傑洋創投基金專業管理合夥人來台,他表示,「全球智慧型醫療電子開發正以爆發性速度成長,成為美國矽谷與以色列醫療器材創新團隊的熱門領域。」如此一來,以上的市場數值可能低估許多,未來二年內,醫療電子的翻倍成長,市場更難以估計。加上醫療電子產業利潤比消費性電子產品要高出許多,除既有業界之外,近年來包括半導體以及軟硬體等電子業者,開始積極投入,更多新創公司前仆後繼跨領域涉足醫療電子領域。本刊從訪談各醫療電子計畫研究團隊的過程中得知,不少計畫主持人都非常積極接觸國內的電子業界,以尋求研發後下一步的產業化合作機會;也籌畫新創公司,希望將研發成果持續進行商業化發展。

藥師公會 質疑 動物用人藥 !!!

人藥治貓狗恐有抗藥性 防檢局:僅限寵物使用無慮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NOWnews) 2014-03-17 21:21:16記者簡怡欣/台北報導農委會擬擴大開放人藥治貓狗,引發藥師公會反彈,更提出會因此產生微生物抗藥性,反而恐讓飼主健康也因此遭殃。農委會防檢局今(17)日強調,以美國、歐盟、紐澳、日本等同樣開放獸醫師使用人藥治療動物,在動物用藥不足情況下,確實有實際需要增加藥品治療用途。 人藥擴大治療愛貓、愛狗使用,卻引發藥師公會質疑處方箋把關,並提出動物長期使用人藥後,更可能因此造成微生物抗藥性,反而摧毀疾病防火牆。防檢局對此表示,《動物保護法》修正案並無同意人藥用於產食動物,作為寵物治療應無引發人類抗藥性疑慮。防檢局說明,修正案將以3層管控方式進行管理。第一層包括由獸醫、藥理及中央農政與衛生主管機關等專家代表組成藥品審議委員會,進行源頭管控。第二層則由各縣市動物防疫機關進行動物醫院人用藥品稽查工作;如違反規定,依動物保護法修正案可處300015000元罰鍰。第三層則是加強稽查工作;如有動物醫院人用藥進貨量異常,涉嫌販賣人藥者,通知衛生機關依藥事法處1萬元到15萬元罰鍰。人藥用於動物治療的安全性受到質疑;防檢局表示,經嚴謹審查人用藥品品質並無問題,且獸醫師也都接受過動物生理、病理、藥理、臨床治療等專業訓練,並通過國家考試,具有其專業性。防檢局指出,在動物用藥不足情況下,獸醫師使用人藥確有實際需要,如美國、歐盟、加拿大、紐西蘭、澳洲、日本等其他先進國家,也都准許獸醫師使用人藥治療動物。

愛爾眼科(&東方金控) 成立併購基金(東方愛爾)

愛爾眼科首設醫療並購基金 掀開資本擴張大幕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4-03-19 09:39:12華南新聞中心 夏智 發自湖南和訊網湖南站訊息 318,愛爾眼科(300015,股吧)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愛爾眼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深圳前海東方創業(600278,股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金控)共同發起設立深圳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並購基金,作為專門從事眼科醫療服務產業並購整合的投資平臺。 "愛爾眼科涉足金融業,目的或為做大做強主業,保持行業龍頭地位。"湖南律泰資管投研總監陳赟在接受和訊網采訪時表示。

版面前海 首設醫療並購基金 據公告顯示,愛爾眼科和東方金控共同發起深圳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並購合伙企業(下稱東方愛爾),設立規模為2億元。其中,東方金控作為合伙企業的普通合伙人(gp),出資人民幣667萬元,占合伙企業出資總額的3.33%。公司作為合伙企業的有限合伙人(lp)出資人民幣2000萬元,占合伙企業出資總額的10%。合伙企業其余86.67%的資金,由東方金控負責募集。合伙企業的其他出資人作為有限合伙人,可以是法人、合伙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也可以是自然人或其他可以作為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人的合法投資主體。合伙企業存續期為3+1年,公司可在2.5年時點前以書面方式提議合伙企業延期1年,如在合伙企業存續期間公司未發生違約,則全體合伙人應當同意合伙企業存續期延期1年。該基金的注冊地設在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並購及新建眼科醫療機構及相關領域企業為主要投資方向。公司稱,設立該基金可以實現兩個目的。一是將放大公司投資能力,快速增加儲備項目。公司與東方金控共同設立合伙企業,目的是在公司行業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東方金控的專業投資團隊和融資渠道,通過各種金融工具和手段放大投資能力,為公司未來發展儲備更多並購標的,抓住市場發展機遇,進一步提高公司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輻射力。二是提前進行整合規範,消除並購前期風險合伙企業專門服務於公司產業整合,將對所有投資項目的篩選、立項、組織實施及投資后的監督、管理的全過程提出規範化意見,在達到一定的盈利能力和規範程度后由公司按照相關證券法規和程式收購儲備項目。業內人士指出,愛爾眼科首次發起設立醫療並購基金,可看做是公司發展模式的探索創新,短期內對生產經營沒有實質影響,長期將有助於公司成功並購優質項目,加快全國網絡版面,為公司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加強和鞏固公司在眼科行業的領先地位。據了解,東方金控是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位於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內的投資平臺,具備豐富的投資投行業務經驗,並可享受前海"先試先行"的政策優惠。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經國務院及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國有獨資金融企業,2012年總資產超過了2100億元,旗下擁有保險(放心保)、證券、信托、租賃、信用評級和資產管理等多種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各種綜合金融服務。

模式創新 掀開資本擴張大幕 業內人士指出,愛爾眼科設立東方愛爾,采用的模式是"pe+上市公司"並購基金模式。這種"上市企業+pe"式的產業並購基金所投資項目的退出主要依賴上市企業並購其同行業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而且與一般基金以及之前成立的一些並購基金購買目標企業的少數股權不同,上市企業參與設立的並購基金通常需要取得目標企業的控制權,才能順利實現由上市企業對目標企業進行業務整合,並在適當的時機出售給上市企業而實現退出。相比之下,該種類型的並購基金與國外並購基金更為相似。"通過上市公司+pe設立並購基金,上市公司可以提前鎖定並購目標、降低收購成本。"陳赟稱:"上市公司對外投資決策執行過程往往受到監管規則的限制,這方面的限制尤其是時間上的限制,容易令其錯失並購商機,跨境並購更是如此,並購基金就能打破上市公司必須直接向目標公司增發股份完成收購的傳統方式,能盡早的進入標的方參與企業的經營對后期收購提供了有力保障。"2013年是愛爾眼科擴張迅速的一年,公布的業績快報和二級市場表現都非常"搶眼",公司董事長陳邦曾公開表示,到2020年,愛爾眼科旗下醫院有望達到150-200家。這意味著愛爾眼科如要達到上述目標,平均每年開設醫院將超15家。如此快速的擴張,財務壓力和風險控制自然成倍增加,新建醫院的前期投資,后期培育使回報周期拉長,一般需要23年的培育期才能實現大幅盈利,而並購的方式也存在的弊端,較好的醫療資源參與度不高,小型的醫院則優勢不明顯,且並購非常競爭激烈,涉及多方利益,時間成本會形成"拉鋸戰"。據公開資料顯示,愛爾眼科已經在全國23個省市建立了近50家專業眼科醫院,其中收購10余家眼科機構,省級城市已基本版面完成,"分級連鎖"模式在湖南、湖北已趨於成熟,目前,加快向地級市"織網"成為公司下一步擴張的主導。財報顯示,截止2013年中期,華中地區貢獻營收33174萬,占主營收入的36.81%,另外,西南地區、東北地區、華東地區所占主營收入比例分別為21.26%15.80%11.13%,除公司所在的華中地區相對集中外,另外三個地區收益分布相對比較平均。而比較發達的華南地區主營收入比例只占6.89%。這次合作東方金控是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位於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內的投資平臺,正位於華南地區,並可享受前海"先試先行"的政策優惠,公司公告也直接表明此舉可以進一步提高公司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輻射力。"隨著國家關於推進民營醫療發展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特別是允許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將有更多民營醫療企業將會參與其中,瓜分醫療市場中的巨大利潤。沿海發達地區將是最先吃螃蟹試點,愛爾眼科有中部地區做為強大后盾,但為了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發達的華南地區等也將有所突破。"陳赟表示。基於當下a股市場如火如荼的並購浪潮,我們有理由相信,愛爾眼科以東方愛爾為發端,借助並購基金整合資源優勢,公司資本運作的大幕已經掀開。

 

可穿戴設備:Google走入時尚/Facebook 攻入眼鏡應用!!!

可穿戴設備:巨頭們的戰爭已打響 北京新浪網 (2014-03-29 05:05)21世紀經濟報導 325,三大IT界巨頭IntelGoogleFacEBOOK同時宣佈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投資,盛況空前,在業內影響力絕不亞於嘀嘀和快的同時宣佈提高補貼額。Intel的投資標的是可穿戴健康跟蹤設備製造商Basis Science,收購金額為1億美元左右Basis Science主要產品是Basis品牌腕帶,這一腕帶可以記錄心律、排汗量、運動和睡眠情況,售價為200美元。財大氣粗的Facebook則花了20億美元,收過了虛擬實境眼鏡製造商Oculus VR公司。這是Facebook首次收購硬體製造商,此前Facebook剛剛以19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號稱"美國版QQ"的What's App,虛擬和現實產品的結合,令人充滿期待。相對而言,Google則更文藝一些,其合作方是義大利知名眼鏡製造商Luxottica Group。這個名字拗口的義大利公司擁有雷朋(Ray-Ban)等知名眼鏡品牌Google終於意識到它的"谷歌眼鏡"樣子實在無法滿足時尚界人士的需求,開始尋求專業眼鏡製造商的幫助。就在業界巨頭縱橫捭闔之時,國內的可穿戴設備卻大部分還只停留在概念階段。資本市場上熱炒的北京君正(300223.SZ)、德賽電池(000049.SZ)、歐菲光(002456.SZ)等,只能為人作嫁。緣起Nike+?今年115,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九安醫療(002432SZ)子公司iHealth推出的三款新品吸引了老外的關注。這三款產品分別是動態血壓監測儀、無線動態心電圖監測器與可穿戴脈搏血氧儀,九安醫療憑藉在全球生產血壓計主要生產基地的能力,從2010年開始在測血壓、測血糖、測血氧、測體重、測運動記錄這五大門類中開發了將近十款可穿戴產品。

電子產品離人體越來越近。 從最初的台式電腦到筆記本電腦,再到各種平板電腦、手機,對這些產品來說,人的手腳、眼耳等感覺器官就是它們爭奪的入口,越接近效果越好。可穿戴設備正是在這一概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類電子產品。國內最先接觸的"可穿戴設備"或是2006年蘋果公司推出的帶有Nike+功能的iPod。在還沒有IPHONE的年代,iPod就是最時尚的移動設備了。當時還健在的斯蒂夫·賈伯斯是這麼評價Nike+的:"我們和Nike的合作將運動和音樂的結合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樣,你就擁有了一個私人教練或者是跑友,激勵你邁開每一步。"回頭看看Nike+,其實這隻是一個簡單的軟體應用而已,利用iPod自帶的重力感應裝置,開發出跑步計數功能,同GPS定位、遠程咨詢等技術結合起來,為跑步或者散步者提供距離、熱量消耗等功能。Nike也藉此推出第一款帶有可穿戴功能的跑鞋Air Zoom Moire,進一步收集步幅、力度等數據,向鍛煉者繪製出其鍛煉效果的全景圖。

兩大流派 可穿戴設備大量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還是在2010年前後。這並不是因為產品大量投放,而是長期跟蹤互聯網領域的人發現,Google201011月開始,陸續為其智能眼鏡申請專利,從底層的硬體結構、功耗安全到上層的人機交互、設備協同,再到外觀設計,均進行了專利佈局。2010年初,Google正式退出中國,所有人都覺得Google不肯折腰,是把市場拱手送給競爭對手。但當Google拿出智能眼鏡專利的時候,"互聯網分析師"們才開始大呼:原來這裡面有陰謀!事實上,除了Google創意獨特之外,絕大部分可穿戴設備還只是集中在醫療保健和運動功能之上。兩大流派分別以互聯網公司和服裝企業為代表。NikeiPod之後一路高歌猛進,在2010年開發出Nike+Running,並與twitterFacebook綁定,將跑步運動作為社交方式。當然這個創意到了中國又不得不撞南牆,Nike退而求其次,與新浪微博和QQ空間合作。微博名人潘石屹一度在微博上多次曬出自己的跑步成績,成為Nike不花廣告費的官方代言人。隨著微博的活力下降,Nike團隊又迅速轉到了微信平臺上,將跑步做成了社交平臺。當然,在整個運作背後,Nike的跑步裝備在國內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截至201311月,Nike+全球註冊用戶共有1800萬,這些人大部分是跑步愛好者。而在中國,一年來,Nike+註冊用戶增長了130%Nike+APP的下載量從去年57萬增長到258萬,增長350%。同為競爭對手的阿迪達斯也推出智能手錶,除用內置GPS追蹤用戶活動外,還能利用感測器來監測心率,以瞭解運動強度,並通過屏幕上顯示的信息或震動來提供運動指導,也可以通過藍牙耳機發出提示信息。對於阿迪達斯與耐克同時又在可穿戴領域設備競爭,足以看出對該領域的重視。醫療保健是可穿戴設備另一個進化的方向。智能手環類產品對於血壓、脈搏的監測已經很容易實現,世界知名醫葯咨詢機構IMS曾表示:"糖尿病,尤其是一型糖尿病,持續監控血糖水平對治療是至關重的。這帶來對監控設備的需求。"九安醫療就是其中的代表,各種App血壓計、藍牙血糖儀等產品和應用將普通的體質監測工作放到了雲端,再配合慢性病控制、減肥等流行概念,可穿戴設備儼然有替代常規體檢的趨勢。IMS預計,到2050年時,全球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0歲,高血液、晚發性糖尿病、心臟病等需要監控的慢性疾病將成為可穿戴設備需求增長的動力。但這些產品是否真的都需要做成手環或者手錶?Swatch公司CEO Nick Hayek對此嗤之以鼻:"在我個人看來,我不認為這會是下一個革新。消費者喜歡佩戴精美的手錶,並根據不同的場合更換不同的款式,這樣的話智能手錶就太貴了,而且屏幕太大很難看。"這樣看來,還是Google走在了前頭。Google眼鏡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可穿戴娛樂設備,人們的娛樂需求遠超過鍛煉和健康管理的需求,因此市場潛力更大。當然,在Google後面,VuzixOculus等公司也在加緊追趕。

起步的中國市場 和熱熱鬧鬧的世界潮流相比,中國則顯得冷清很多。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今年1月份艾媒咨詢發佈的《201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達到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達到114.9億元。當採訪兩會的記者第一次戴起Google眼鏡的時候,雖然誰都知道這隻是個擺設根本連不上網路,但大家還是會投去艷羡的目光。從這裡就能看出可穿戴設備在國內的龐大潛力。對國內消費者來說,智能隱形眼鏡、智能膠囊等太過新潮的可穿戴設備普及性不強,但是智能手錶、智能手腕、智能眼鏡等產品將會在近期形成消費熱點。而這樣的依據則是未來更多用戶關注健康,運動會成為生活方式。越來越多人將關注專業的運動裝備,包括Basis Scince、蘋果的腕式步程器及Nike FuelBand,這種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專業的給出測量值的設備會更讓人青睞與期待。據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預測,2014年智能可穿戴產品市場達到15億美元,預計2017年智能可穿戴設備年銷量將增至7000萬件。如此大市場,各個企業怎能放過。關鍵之道CEO張慶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先引領一種生活方式,未來在市場爆發時一定會是最先投入企業獲益最大。而可穿戴設備的戰役已經打響。(王卓銘)

 

特殊劑型+醫材: 盛群醫藥股本1億 16項產品 (眼科與呼吸科)

勝群藥業 搶攻亞洲市場 工商時報 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20140315 04:10 康聯控股(4144)與法德生技(4191)宣布策略聯盟,在台灣合資成立勝群藥業,定位在長效控制劑型與新劑型特色醫藥公司,預計每年取得12張藥證,初期在台銷售肝炎、心血管、中區神經及腸胃適應症學名藥,未來切入東南亞與日本等亞洲市場。勝群藥業成立於20102月,經過康聯與法德股權重組與增資後,目前盛群醫藥股本為1億元,康聯持股50%、法德生技40%、其他法人占10%。勝群藥業定位在長效控制劑型與新劑型色醫藥公司,主要聚焦在肝炎、中樞神經、心血管代謝與胃腸科等4大領域特色產品的選擇開發與行銷推廣。康聯投資長鄭清棋指出,勝群4大領域產品線已有16項產品,台灣市場商機總計高達123億元,目前已有1個肝炎HIV/HBV適應症錠劑取得台灣藥證,預計今年第2季可望再獲另1張肝炎錠劑藥證,未來將維持每年12張藥證的取證速度。勝群初期將鎖定台灣市場,進一步擴及東南亞及日本等亞洲地區,該公司也預計明年興建水劑廠,並以特殊劑型結合醫療器材,發展眼科與呼吸科等適應症。康聯執行長李欣表示,康聯一直以大陸為主要市場,而法德生技則主攻以美國,此次雙方合作成立國際營銷平台,結合雙方的資源與優勢,未來康聯、勝群將以市場做區隔,勝群將以大陸以外的亞洲地區為主要銷售市場。

麗豐(克麗緹娜) 中國拚5000加盟店

F-麗豐:加盟店拼5千家 去年賺逾1股本 今年營收估增逾2 2014031 5 F-麗豐董事長陳碧華昨表示,去年業績表現亮眼,希望2016年克麗緹娜加盟店增至5000家。莊宗達攝 信誓旦旦 【黃馨儀╱台北報導】F-麗豐(4137)昨舉行法說,去年營收27.01億元,年增12.2%,稅後純益6.93億元,年增17.4%,每股純益更達10.25元,大賺逾1個股本。董事長陳碧華昨在法說會上表示,去年業績表現亮眼,除希望2016年旗下的克麗緹娜加盟店,能從3000家提升到5000家目標,也希望再增40萬個新客戶。 3年內新增40萬客戶 總經理余敬倫則認為,中國二、三線城市為主的可支配所得持續成長,對今年營運展望非常樂觀,法人則估,F-麗豐今年營收仍能成長逾2成,有機會再賺1個股本。 F-麗豐去年財報亮眼,董事會也通過將配發7元股利,包含6.5元現金與0.5元股票,以昨日收盤價推算,現金殖利率約2.27% 陳碧華昨指出,克麗緹娜已是兩岸美容連鎖通路品牌的龍頭,去年底加盟店數達3086家;以業績貢獻度來看,一線城市佔比27.6%、二線城市為18.59%、三線城市12.72%

看好中國二三線城市 陳碧華也分析,店齡超過3年、稱作「成熟店」的加盟店比重逾5成,5~10年的逾3成,且銷售業績年年走揚,去年成長幅度達10%,所以今年將持續拓展加盟店,展店的重點將放在東北、四川、西南、華中等地,全年估淨增500家店。 在客戶人數部分,余敬倫表示,中國在十二五計劃中,規劃擴大內需及居民消費,帶動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可支配所得大增,市場消費力提升,未來將加速二、三線城市的通路擴展,希望2016年再新增40萬名顧客。 財務副總胡慧則指出,今年重新規劃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期待展店時能有更先進的管理系統輔助。余敬倫也強調,今年在持續展店及增加二線城市滲透下,預估今年營運成長可期。 此外,康聯控股(4144)昨與法德生技(4191)攜手,將在台合資成立勝群藥業,康聯持股50%、法德生技持有40%,剩餘10%則將引進策略性投資人。

 

JV(勝群藥業): 康聯(李欣)_法德(黃逸斌) 攻長效劑型/ CNS藥/ 建 水劑廠 !!

強強聯合!F-康聯攜手法德藥成立勝群 打造亞洲醫藥平台 鉅亨網記者 張旭宏 台北2014-03-14 18:16:00中國跨領域的醫療控股平台F-康聯(4144-TW)(14)日宣布,攜手學名藥廠法德生技(4191-TW)成立勝群藥業,搶攻台灣、東南亞日本等亞洲市場,成為進軍全球市場的一個醫藥垂直整合平台,勝群目前預計每年在台灣取得1-2張藥證,下半年切入東南亞,不排除明年設立水劑廠 勝群藥業成立資本額1億元,其中康聯發展持股50%、法德生技40%,其他10%,公司專攻特殊劑型與長效控制劑型學名藥,F-康聯執行長李欣表示,勝群聚焦特色藥品選擇與品牌行銷推廣,長效長效劑型產品線,主要鎖定亞洲高發生率疾病領域,包含CNS(中樞神經用藥)、肝炎與心血管代謝領域上,未來將以特殊劑型並結合醫療器材,聚焦眼科及呼吸科適應症上,針對文明病與老年化疾病開發出最佳產品。法德藥董事長黃逸斌指出,F-康聯與法德的合作是全面且是長期的策略合作,除了中國市場外,更擴及到亞洲與全球市場,藉由這個醫藥平台,吸引更多更好的醫藥公司加入,共同切入亞洲及全球醫藥市場。李欣強調,大陸仍是由F-康聯負責銷售,美國市場則由法德生技自行銷售,勝群將由法德生技授權銷售亞洲大陸以外市場,目前將以台灣市場為主,商機高達123億元,另外東南亞將會找尋策略夥伴,預計下半年切入。黃逸斌進一步指出,目前專利到期藥物、品牌學名藥是全球醫藥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雖然法德切入美國與大陸2個市場,但是仍有許多市場,是目前法德尚無法兼顧得到的,借助康聯總經理過去國際品牌的營銷經驗,將有利於將更多更好的學名藥產品推廣到亞洲與全世界,長期來說也對法德的未來營收成長有著相當大的助益,此醫藥整合平台將有助於高品質學名藥推廣到亞洲與全世界證明台灣的特殊製藥產品開發能力與生產水平。

康聯法德合資設公司 據了解,勝群藥業專攻長效控制劑型與新劑型特色醫藥發展,康聯執行長李欣表示,未來除中國市場外,也希望藉由醫藥整合平台,吸引更多同業共同切入亞洲甚至全球醫藥市場。 法德董事長黃逸斌則指出,目前專利到期藥物、品牌學名藥是全球醫藥市場成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勝群應可將更好的學名藥推廣到亞洲及全世界,相當看好未來發展。

徐洵平 拜訪 中國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

台湾基因国际生医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江苏无锡惠山区 2014-04-03 10:10:18 来源:中国台湾网中国台湾网43无锡消息 日前,台湾基因国际生医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洵平一行9人考察惠山区生命科技产业园和亿仁医院。在生命科技产业园,徐洵平一行详细了解了产业园的区位优势、行政服务、产业基础等,并重点询问了生命医学产业发展规划,随后实地参观考察了亿仁医院。在座谈交流中,徐洵平表示,生命科技产业园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地方,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希望双方可以进一步密切联系,深化合作,同时积极邀请生命科技产业园在合适时候到台湾参观访问。(中国台湾网无锡惠山区台办通讯员 薛凯)

Su-Chun Zhang(張素春)利用iPS 解密漸凍人

研究:漸凍人病因 蛋白質輸送受阻【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 2014.04.06 10:24 pm 美國團隊發現了「漸凍人」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成因之一!威斯康辛大學團隊發表於《細胞:幹細胞》的研究指出,神經細胞內負責「運送」蛋白質的構造「神經絲」出現異常,很可能是造成蛋白質「糾結」在細胞內,導致神經萎縮、甚至死亡的原因。罕見疾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也就是俗稱漸凍人的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5,病因包括基因突變、部分胺基酸代謝異常引發毒性、細胞內「粒線體」結構異常、細胞表面鈉及鉀離子通道功能受損等,目前學界多認為漸凍人神經受損,係由多種原因共同導致。漸凍人最可怕的症狀,就是在患者神智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日漸癱軟,包括行走、說話、吞嚥,甚至呼吸的「力氣」都逐漸失去;近代理論物理大師史蒂芬霍金,以及美國職棒大聯盟鐵人代表之一的魯蓋瑞,都是運動神經系統完全損壞的典型患者。威斯康辛大學團隊針對ALS的研究,係從神經細胞內部物質傳遞切入;若將神經細胞比喻為「章魚」,頭部代表細胞本體,也就是「細胞核」所在的部位,則由細胞體製造的蛋白質,會順著「四肢」,也就是「軸索」送往「肢端」並釋出,藉此控制整個生理運作。部分在「製程」中出錯,導致結構「畸形」的蛋白質,常會阻塞蛋白質沿著軸索輸送的途徑,軸索就會逐漸萎縮,嚴重者更可能造成細胞死亡。研究人員發現,另一個蛋白質無法在細胞內部順暢運送的原因,是細胞內的高速公路「神經絲」結構出現異常,研究團隊進一步在細胞實驗中發現,透過調控基因「導正」神經絲結構,可改善軸索萎縮的情形,可望作為未來治療研究的基礎。另一方面,蛋白質無法運輸而在細胞內部阻塞的情形,不只發生在漸凍人,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都有類似現象,研究人員據此推論,神經絲結構異常,很可能是多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第一步」。 2014/04/06 台灣醒報】

Study helps unravel the tangled origin of ALS  April 3, 2014 by David Tenenbaum  In this microscope photo of motor neurons created in the laboratory of Su-Chun Zhang, green marks the nucleus and red marks the nerve fibers. Zhang and co-workers at the Waisman Center have identified a misregulation of protein in the nucleus as the likely first step in the pathology of ALS. By studying nerve cells that originated in patients with a 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 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researcher has pinpointed an error in protein formation that could be the root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o called Lou Gehrig's disease, ALS causes paralysis and death. According to the ALS Association, as many as 30,000 Americans are living with ALS. After a genetic mutation was discovered in a small group of ALS patients, scientists transferred that gene to animals and began to search for drugs that might treat those animals. But that approach has yet to work, says Su-Chun Zhang, a neuroscientist at the Waisman Center at UW-Madison, who is senior author of the new report, published April 3 in the journal Cell Stem Cell.  Zhang has been us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 studying diseased human cells in lab dishes. Those cells, called motor neurons, direct muscles to contract and are the site of failure in ALS. About 10 years ago, Zhang was the first in the world to grow motor neurons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More recently, he updated that approach by transforming skin cells into iP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hat were transformed, in turn, into motor neurons. IPS cells can be used as "disease models," as they carry many of the same traits as their donor. Zhang says the iPS approach offers a key advantage over the genetic approach, which "can only study the results of a known disease-causing gene. With iPS, you can take a cell from any patient, and grow up motor neurons that have ALS. That offers a new way to look at the basic disease pathology." In the new report, Zhang, Waisman scientist Hong Chen, and colleagues have pointed a finger at proteins that build a transport structure inside the motor neurons. Called neurofilament, this structure moves chemicals and cellular subunits to the far reaches of the nerve cell. The cargo needing movement includes neurotransmitters, which signal the muscles, and mitochondria, which process energy. Motor neurons that control foot muscles are about three feet long, so neurotransmitters must be moved a yard from their origin in the cell body to the location where they can signal the muscles, Zhang says. A patient lacking this connection becomes paralyzed; tellingly, the first sign of ALS is often paralysis in the feet and legs. Scientists have known for some time that in ALS, "tangles" along the nerve's projections, formed of misshapen protein, block the passage along the nerve fibers, eventually causing the nerve fiber to malfunction and die. The core of the new discovery is the source of these tangles: a shortage of one of the three proteins in the neurofilament. The neurofilament combines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roles, Zhang says. "Like the studs, joists and rafters of a house, the neurofilament is the backbone of the cell, but it's constantly changing. These proteins need to be shipped from the cell body, where they are produced, to the most distant part, and then be shipped back for recycling. If the proteins cannot form correctly and be transported easily, they form tangles that cause a cascade of problems." Finding neurofilament tangles in an autopsy of an ALS patient "will not tell you how they happen, when or why they happen," Zhang says. But with millions of cells — all carrying the human disease — to work with, Zhang's research group discovered the source of the tangles in the protein subunits that compose the neurofilaments. "Our discovery here is that the disease ALS is caused by misregulation of one step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neurofilament," he says."We can put this into action right away. The basic research is now starting to pay off. With a disease like this, there is no time to waste."Beyond ALS, Zhang says "very similar tangles" appear in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 "We got really excited at the idea that when you study ALS, you may be looking at the root of many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While working with motor neurons sourced in stem cells from patients, Zhang says he and his colleagues saw "quite an amazing thing. The motor neurons we reprogrammed from patient skin cells were relatively young, and we found that the misregulation happens very early, which means it is the most likely cause of this disease. Nobody knew this before, but we think if you can target this early step in pathology, you can potentially rescue the nerve cell." In the experiment just reported, Zhang found a way to rescue the neural cells living in his lab dishes. When his group "edited" the gene that directs formation of the deficient protein, "suddenly the cells looked normal," Zhang says. Already, he reports, scientists at the Small Molecule Screening and Synthesis Facility at UW-Madison are looking for a way to rescue diseased motor neurons. These neurons are made by the millions from stem cells using techniques that Zhang has perfected over the years. Zhang says "libraries" of candidate drugs, each containing a thousand or more compounds, are being tested. "This is exciting. We can put this into action right away. The basic research is now starting to pay off. With a disease like this, there is no time to waste."

科學家培養出人腦中最普遍的星狀細胞 Scientists cultivate human brain's most ubiquitous cell in lab dish

http://www.physorg.com/news/2011-05-scientists-cultivate-human-brain-ubiquitous.html May 22, 2011 殘念啊,卑微的星狀細胞(astrocyte),人類神經系統中最常見的細胞。雖然長久以來被認為不過是腦與脊髓中的補土(putty,油灰),不過在神經科學家之中,這種星形的星狀細胞已被發現新的細節。他們確認它在腦中有許多功能,更別提它在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失調中所扮演的角色了。現在,寫在當期(5/22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中,一群由 Wisconsin-Madison 大學幹細胞研究者 Su-Chun Zhang(張素春)所領導的小組報告,他們能在實驗室培養皿中直接將胚胎以及被誘導的人類幹細胞變成星狀細胞。Zhang 解釋,這種能夠製造大型、一批均一的星狀細胞的能力,為完全理解這種腦中最平凡細胞的功能性角色,及其涉及到的一堆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從頭痛到癡呆),開啟了一條新途徑。此外,能夠培養這些細胞,賦予研究者一種強大的工具,為神經性失調發明新療法與藥物。"這些細胞還沒有得到許多關注,因為人類星狀細胞很難獲得," Zhang 表示,UW-Madison Waisman 中心研究者以及 UW-Madison 醫學與公衛系神經科學教授。"但我們能從單一個幹細胞製造出十億或上兆個它們。"與神經元(這種大型絲狀細胞,負責處理與傳遞資訊)相較,神經星狀細胞雖然受到冷落,不過當科學家更了解它們在腦中的角色後,他們已將注意力轉向這種更常見的細胞。這裡有各種類型的星狀細胞,而且它們肩負著非常基本的環境維持(housekeeping)任務,例如調控血流、吸收互動中的神經元所製造出來的過量化學物質以及控制著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那是一種專門的過濾器,能將危險的分子阻絕在整個腦部之外。星狀細胞,某些研究指出,若考慮到它們在人腦中體積比其他動物物種要大上許多,它們甚至可能在人類智能中扮演某種角色。"若無星狀細胞,神經元將無法作用," Zhang 提到。"星狀細胞將整個神經細胞包覆起來以保護它們並使之健康。它們幾乎參與了腦中的各種功能或失調。"根據 Zhang 表示,能在實驗室中打造星狀細胞,有數種有潛力的實用成果。它們能當成篩檢器,確認用以治療腦疾的新藥物,在培養皿中,它們能被用來塑模疾病,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移植這些細胞以治療各種神經性疾病,包括腦瘤、帕金森氏症、以及脊髓損傷。為了臨床使用而製備的星狀細胞很有可能是第一批被移植以介入神經性疾病的細胞。當運動神經元受到致命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漸凍人,又稱 Lou Gehrig's disease)影響時,會被裹在星狀細胞中。"當受傷或罹患神經性疾病時,腦中的神經元更辛苦地運作,而且這麼做會它們製造出更多神經傳導物質,那些化學物質如果過量對腦中其他細胞來說會是毒素,Zhang 說。"有個構想是,如果將正常、健康的星狀細胞置於腦中,有可能拯救運動神經元,根據 Zhang 表示。"這些細胞成為治療標的時真的很有用。" Wisconsin 小組所開發的技術立下製造各種不同種類之星狀細胞的基礎。此外,也有可能在遺傳上改造它們藉此模擬疾病,使得那些之前無法接觸的神經性疾病能在實驗室中被研究。

Source: http://only-perception.blogspot.tw/2011/05/blog-post_23.html

 

林榮錦 : 4張王牌(Caelyx II/ LIPO-AB /Leuprolide/Rosperidone) 布局 10年營收 !!

癌症針劑出貨 東洋營運看俏 最新更新時間:2014/04/01 20:31:00 (中央社記者羅秀文台北1日電)東洋今天參加櫃買市場業績發表會,董事長林榮錦表示,與國際大廠共同開發的癌症針劑已於3月下旬接獲訂單,今年出貨上看50萬針,今年業績將優於去年。林榮錦表示,東洋目前產品線包括4大超級學名藥,包括癌症用藥LDIA08(Caelyx II)、治療全身性黴菌感染的LAIA98(LIPO-AB)、治療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等的Leuprolide,以及精神疾病用藥Rosperidone,全球市場規模分別為6.7億美元、9億美元、18.4億美元及45億美元。他說,LDIA08(Caelyx II)抗癌針劑3月下旬已接獲訂單,最近就可挹注營收,今年出貨上看50萬針,明年出貨量更大。其他3項超級學名藥都已啟動與大廠授權合作,3年內完成全球上市。林榮錦指出,完成這4項超級學名藥布局後,將為東洋創造10年榮景。東洋2013年營收新台幣31.1億元,年減22.6%;稅後盈餘5.87億元,年增9.5%,每股稅後盈餘(EPS)2.52元,較前年的2.51元略增。法人指出,LDIA08(Caelyx II)抗癌針劑今年預估出貨4060萬針,可望貢獻東洋EPS 1.5元,加上癌症藥品TS-1進入銷售高峰,以及止痛劑Painkyl、抗生素Brosym(C+S)在台灣上市,今年營收上看45億元,年增率超過40%EPS上看3.7元。1030401

軟體專利 保護將從嚴定義 !!!

美國最高法院針對軟體專利保護進行辯論 科技產業資訊室—May 發表於 201447 2014331美國最高法院針對軟體專利保護問題(Patent eligibility),也就是Alice Corp v. CLS Bank [U.S. Supreme Court, 13-298]案件進行1小時的口頭辯論,以便就軟體專利(software patent)究竟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享有專利保護權作出裁決。Alice Corp v. CLS Bank案件起始於2007年,澳洲Alice Corp公司控告CLS Bank侵權使用其軟體專利。20135月,美國華盛頓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法官以5-5作出持平判決。隨著ICT產業興起,3C電腦產品推陳出新之下,美國專利局授予軟體專利也逐漸成長至201112.5萬件,1991年僅為2.5萬項。目前,相較於全球各國,美國專利法對於軟體專利是採較寬鬆政策。但是,美國許多大企業對該問題持有不同觀點,Google、戴爾、Verizon電信、微軟、惠普等經常遭遇專利訴訟的企業,期盼"軟體專利"保護能採取較嚴謹的定義,限制專利保護能夠刺激企業展開更多創新,因為企業將被迫推出新品,而不能一味依賴專利保護。而對於IBM這類擁有許多專利的公司來說,反而希望加強專利保護,則更希望針對軟體享有專利資格之保護權。另外一類型是"專利流氓 (patent troll)"藉由"軟體專利" 大肆騷擾一般公司的正常營運,很多企業認為,"軟體專利"寬鬆政策將會扼殺創新,而美國國會也考慮通過立法來限制專利流氓。隨基於電腦的品逐漸增多,美國的各大法院也受理了為數多的專利訴訟。而根據美國政府問責局的數據,2011年,美國專利和商標局授予的軟件專利約為12.5萬項。假如,美國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願意對"軟體專利"保護提出新政策方向,結果可能反映2010Bilski v. Kappos 案件之後,法院對於提供有關商業方法專利的新見解。也就是說,將描述什麼類型的計算機實施發明的專利,可以有資格取得專利保護提出新的指引。事實上,美國最高法院自2009年以來已有3件"軟體專利"資格(eligible )審理終結案件,2010年對沖風險管理方法(method of hedging risk)被判不具專利資格,因為僅是抽象概念(abstract idea)2012年藥物劑量優化方法專利被判不具專利資格,因為是一種自然法則(a law of nature )2013DNA發現被判不具專利資格,因為是一種自然發現。反而,DNA合成方法是具專利資格。現在,從最高法院大法官們小心翼翼激烈爭論來看,雖然對定義模糊的軟體專利表示擔憂,部分大法官認為,專利保護權已經變得過於強大,反而傷害創新而不是幫助創新。但是,一般預料,他們會盡量避免任何過於激進的改變現行法律。預計,美國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有望於今年(2014)6月底做出裁決,此事將對醫療、IT、通訊和高科技產業等企業產生影響。(900)

參考資料:

The case is Alice Corp v. CLS Bank, U.S. Supreme Court, 13-298

Lawrence Hurley (2014)U.S. top court wary of major change to software patent lawReuters at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3/31/us-usa-court-ip-idUSBREA2U05X20140331

Tim Holbrook (2014)Is The Supreme Court About To Rule That Software Is Ineligible For Patent Protection? , Forbes at http://www.forbes.com/sites/realspin/2014/03/16/is-the-supreme-court-about-to-rule-that-software-is-ineligible-for-patent-protection/

科技會報: 3年3億輔導300名博士就業

拚高薪 培訓生技博士月領6萬【中央社╱台北5日電】 2014.04.05 11:10 am 具生技專長者在工作和薪水有更多選擇。工研院受託進行「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甄選百名博士級生技訓儲菁英,培訓期間月薪近6萬元,1年實戰訓練後大批工作機會等著挑。工研院產業學院受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委託執行「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預計於423在台北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25在台南成大會館,舉辦兩場聯合甄選說明暨媒合會,將甄選100名博士級生技訓儲菁英。工研院表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自102年起推動「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預計3年投入 3億元培訓與輔導300名博士級人才就業102年已有 100名博士級生技訓儲菁英接受在職實戰訓練,並有數名訓儲菁英順利就業,其餘菁英將於今年630結訓後,陸續投入生技產業行列。工研院指出,今年評選出包含中研院、工研院、生醫政策中心、生物中心、金工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衛院、醫技中心、醫藥品查驗中心、成大、清大、台大、中興大學、交大、北醫等 15 個培訓單位,與近百家合作廠商聯合甄選百名博士級生技訓儲菁英,進行為期一年的在職實戰訓練。受訓學員待遇和福利不差。工研院說,參與這項計畫的訓儲菁英,可月領新台幣56650元,並享有勞基法規定的各項員工勞、健保等福利。培訓領域主要聚焦於藥品、醫療器材、醫療管理等產業相關職能。有意參與甄選的生技博士當天攜帶履歷資料,與培訓單位面對面交流、媒合。2014/04/05 中央社】

 

張善政 組 產學推動諮議會(李世光) / 學術研究諮議會(翁啟惠)

產學諮議會 兩周內公布名單 工商時報 記者劉靜瑀/台北報導 20140407 04:09 由科技部長張善政召集的「產學推動諮議會」和「學術研究諮議會」大致底定,其中以產學諮議會進度較快,最快兩周內就能對外公布名單及推動方向。張善政已邀請台大教授李世光為「產學推動諮議會」的共同召集人,盼全面且系統性檢視過去台灣學界之研究成果。科技部官員表示,將從國內產業界尋找重量級人士參與,同時也將邀請創投界加入,為產學合作引發更大能量。另外,在學術諮議會部分,則是力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擔任共同召集人,鎖定各大學校長以及包括生物、人文、自然、工程和生命科學等五大領域之具有影響力代表學者。據了解,張善政已和翁啟惠和李世光2人溝通想法,初步決定,兩大諮議會成員約莫20名,目前以籌畫「產學研究諮議會」腳步較快,最快2周內將對外宣布架構及委員名單。科技部規劃,將自國內產業尋找重量級業界人士參與,也盼能和學術界有良好互動,因此委員名單將鎖定,政府部門、法人機構、產業界及知悉未來業界發展潛力之創投業者,一起加入。科技部表示,國內仍有相當數量的學術研究成果,深具應用潛力,應進一步開發,這也是成立「產學推動諮議會」之目的,盼檢視研究成果聚焦至社會產業經濟面需求及應用,才能讓國內產業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

2014/02/18 聯合報】昨天傳出行政院徵詢台大應用力學所特聘教授李世光接掌首任科技部長,但李世光受訪時連說「沒這回事」;但科技部長呼聲也高的科技政委張善政昨天回應,「李世光很傑出、若與他搭配不是問題,是很理想的人選」。曾與李共事過的國科會官員形容李世光「精力充沛、點子多多」,熟悉學界、業界,是推動國內產學合作的先驅;且李主張「文科共裕」,先找出使用者需求,再去規畫、設計前瞻的技術,很有眼光。李世光昨接到記者查證這項人事消息的電話時哈哈大笑,「都是報導寫的,我看了都快昏倒了。」媒體昨致電未來的「李部長」,李世光聞言連說三、四次「沒這回事」,笑說都是報派的消息,不過進一步追問行政院是否曾徵詢他出任意願,李世光說這部分答案「保留」。張善政表示,並不清楚行政院長尋覓科技部長人選過程,也不願證實李世光是否由他所推荐;不過他細數李世光曾出任工研院副院長、資策會執行長等職指出,產官學界對李世光均不陌生,「他的產學合作很強」。李世光曾任資策會執行長、工研院副院長,十年前還是國科會工程處處長。國科會工程處處長馮展華知悉李世光將接科技部長,笑說以後一定會「超級忙」。他形容李世光就像過動兒一樣,精力充沛點子多多,且歡迎同仁腦力激盪,常「進去問他一個問題,出來多帶十個問題」,其創新思維,讓李世光任職工研院和資策會時,兩單位績效大幅提升。同樣聰明有想法、行事大刀闊斧,李世光和朱敬一風格卻大不相同。熟悉這兩位的官員分析,朱敬一眼光獨到,決斷力強;李世光則走開放路線,會不停督促大家思考,並試著找出折衷方案。

 

alveice Team.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