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December 8, 2010

台灣生技製藥: 上游國際競爭(原料藥及中藥),中游政策不確定性(製藥/新藥),下游看重組與行銷專業(通路)。

三大類生技股怎麼挑?產業大趨勢+中國大市場

2010-12-08:財訊 361 過去二十年大賺電子股的投資人,最容易將對產業的偏好移轉到生技業,在中美醫改及兩岸合作的大題材上,台灣生技業站在有史以來最大的浪頭上,但廠商能不能抓住機會?投資人能不能賺到大錢?裡頭學問大得很。 由於中、美醫療改革,加上ECFA(兩岸經濟協議)讓生技業拿到「黃金十年」產業大夢的入場券,而股票市場的變化永遠比產業趨勢來得早,生技相關股票好比進入「青春期」,股價表現時而精力充沛往上衝、時而暴躁易怒向下踹;長線題材豐富(例如中美醫改、人口老化)有助多方,但實際上獲利羞澀、若談判進度不如預期又指向空方。生技產業和類股股價之間的互動,投機大師科思托蘭尼「主人遛狗」的比方最為貼切,主人(產業)只走了幾步,狗(股價)卻來來回回跑了幾十步,也因為這種特性,生技股特別受到積極型投資人青睞,也特別容易「魚目混珠」,誤導投資人盲目追高買進一些進入障礙低的企業。不過,由於台灣生技股幾乎都是小股本,有利資金及題材面的拉抬,近來已有一些利基型企業股價漲破百元,在題材面及高價股的帶動下,上市櫃生技醫療類股指數的表現,都比加權及OTC指數更強,其中尤以OTC生技醫療類股最為剽悍。上市生技醫療指數十二月三日收盤八.七九點,已超過二○○八年五月的七七.六三點(當時加權指數達九三九點,目前八六二四點),但是距歷史高點一二五點,還有一段距離,主因上市生醫成分股相對大型化,例如永信、生達,股價超越百元的公司只有佳醫、亞諾法,漲勢較為溫吞。

中國醫改點火

台灣、中國生技業股價強勢大漲; 上櫃生技醫療類股指數就飆得凶,十二月三日收盤一六七.五八點,接近該指數今年創下的歷史新高,更遠遠超越七年中一二七點的高點,主因其成分股包含多檔百元高價股票,且漲勢凌厲,例如精華、東洋、太醫、杏昌等。正在啟動醫改的中國股市,生技股更是摘下冠軍寶座,今年初至十一月十五日,中國滬深三百指數類股中,漲幅第一的就是醫藥生物類股,漲幅四三%,此期間大盤指數仍呈下跌狀態,醫藥生物類股指數勝過大盤達四十七個百分點,顯示市場高度期待醫改商機。但以今年獲利計算的本益比達四十二倍,以一一年整體獲利成長三成多,本益比仍高達三十二倍,光大證券報告認為,短期有超漲之嫌,待明年第一季十二五規畫真正明朗後,選股的邏輯為:上游(原料藥及中藥)看漲價,中游(製藥)看政策,下游(通路)看重組。這種推論也反射出台灣生技股的選股邏輯,由於中藥藥材價格大漲,帶動中國廠商漲價,但是這和台灣廠商沾不上邊至於原料藥廠,台灣和中國、印度同業將同步展開競爭。其次,政策影響製藥業極大,六次江陳會能否在新藥及醫材臨床認證達成共識,關係到新藥開發商競爭力至於學名藥的採購,中國可能先保護本土業者,台灣則聚焦在日本訂單。最後,中國的醫療通路未有龍頭業者勝出,大家都在布建據點的階段,台商大多選擇和中方合作,獲利模式仍有待觀察。生技類股敢漲敢跌的特性,已經吸引「先鋒型」投資人介入,畢竟相對於電子業競爭激烈,低成本優勢不再,生技股倒像是未開發的新生地,股本大部分在十億元以下,籌碼易於控制,加上產業高成長,不時有炒作題材。「電子業成功的經驗,是否將在生技業複製?」如果有志投資生技股,首先就要釐清這個問題。過去二十年,台灣電子業由代工起家,在全球產業鏈占有一席之地,從上游的台積電、矽品、聯發科,到中下游的鴻海、廣達、華碩,甚至於周邊光碟產品的錸德、中環,都曾是股價狂飆好幾倍的股票,生技業裡找得到他們成功的影子嗎?

市場需求動機不同無法複製電子業低價搶市模式   藥品不像IC(半導體),降價會刺激需求」、「醫療業是社會福利與資本主義的結合體」,東洋董事長林榮錦一語道破產業差異。威而鋼再好,一顆賣三百元,生產成本兩、三元,但也不可能因為專利過期,價格便宜而多吃幾顆,但是蘋果iPhone手機卻可以一代一代出,蘋果迷心甘情願一支接一支換。新藥是「必需品」,消費電子是「流行品」,需求的動機非常不同。

台灣政府寄望兩岸生技搭橋 (慢) ,業界個別建構差異化立足點 (搶時效求生存)

兩岸生技搭橋 留意法制差異

2010/12/09 經濟日報】生技研發時程往往長達十餘年、投入金額達數10億美元,但成功機率卻僅千分之一。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與國內生技業者表示,後ECFA時代來臨,未來兩岸生技發展,可透過生技搭橋等加強合作,但須注意兩岸法制不同,應審慎評估後再訂對策。生技產業商機龐大,已列為政府力推的六大新興產業之一,根據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研究,未來20年至30年間,全球將迎向「生物經濟」(Bio-economy)時代。不過,因生技產業的專業技術需求性高、投資金額龐大、研發時程長及風險性大等特性,導致進入障礙較高,目前主要集中於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地區。基亞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張世忠認為,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將扮演進入中國市場「門戶」(Gateway)的重要角色,可望吸引全球大型生技企業來台,將來發展機會無窮,未來應從台灣出發,結合中國大陸的發展潛力,進軍亞洲與全球市場。張世忠指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優勢包括:游資充裕、擁有優質人才、產業經驗豐富、具重點研發成果,以及任勞任怨的「台灣人精神」等,但有整體資源欠缺、研發能量不足、市場規模小和缺乏智財管理經驗等劣勢。資策會科法中心專案經理陳郁庭表示,中國大陸原物料充足、市場規模大及資本市場強盛,卻欠缺產業經驗、技術及人才等。因此,建議兩岸生技發展可加強合作交流,採取「優勢互補」策略,但須注意兩岸法制環境有所不同,應審慎評估後再訂對策。張世忠認為,政府及業者應構思十年後,亞洲的醫療、環保與農業生技需求為何,並瞄準大中華與新興國家的發展潛力,優先取得立足點,例如開發植物中草藥等新藥,從亞洲角度思考,創造「區域差異性價值與利基」。他表示,生技新藥開發難度高,未來應尋求與其他國家共同合作,並可鎖定「無藥可醫」(Unmet Medical Needs)重大疾病,例肝癌等,作為主要發展目標。

台灣國光疫苗公司股東荷蘭Crucell 被美國強生(Johnson & Johnson)收購?

強生正式向荷蘭生物技術公司Crucell發出17.5億歐元收購提議

2010128 美國醫療保健產品巨頭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JNJ)週三正式向荷蘭生物技術公司Crucell NV (CRXL.AE)發出規模達17.5億歐元的收購提議。Crucell和強生公司曾於10月份表示﹐雙方已原則上達成協議。根據協議﹐強生公司將以每股24.75歐元現金的價格收購其尚未持有的Crucell股份。強生公司目前持有Crucell17.9%的股份﹐此次收購提議是針對Crucell的流通股。強生公司週三發佈公告稱﹐接受收購提議的期限為129至明年216﹐如果條件允許﹐最低接受水平將是80%Crucell股份。部分Crucell股東在過去數月對強生公司的收購提議提出了質疑﹐認為強生低估了Crucell的價值。Crucell是目前所剩不多的幾家獨立疫苗生產商之一。Crucell對收購提議表示支持﹐並將於下週五就該提議通知股東。按照荷蘭法律規定﹐Crucell將於明年28日就該收購提議舉行正式的特別股東大會。強生公司上週表示﹐如果有證據表明﹐Crucell韓國工廠的問題比預想還要嚴重﹐該公司不排除修改收購條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