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August 18, 2011
腸病毒症狀與預防
小朋友小心 腸病毒克沙奇A 型!!
腸病毒輕症個案增 防群聚感染 2011/08/18 (中央社)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腸病毒疫情監測資料顯示,近兩週社區檢出的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數增多,新北市等8縣市都已出現個案,提醒教托育機構防群聚感染。疾管局指出,今年流行腸病毒的病毒株以克沙奇A 型為主,腸病毒71型只占1%,但近兩週社區檢出的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數增多,且在新北市、桃園縣、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高雄市、花蓮縣,及澎湖縣都有檢出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顯示該型病毒已在社區流行。疾管局說,今年已發生4例感染腸病毒71型的重症個案,其中1人不幸死亡,仍需小心防範。因腸病毒傳染力強,傳染途徑多元,流行期間,教托育機構除提防群聚感染,也應落實「生病不上學」的觀念,避免傳染給其他學童。
(另思維) 對“人才宣言”的不一樣解讀!!!
人才宣言的虛實-要加薪何必拐彎?破週報 蔡雨辰 — 週四, 2011-08-18 中研院長翁啟惠與多位知名人士共同發表了一份「人才宣言」,痛陳台灣近10年來淪為白領人才淨輸出國,呼籲鬆綁對於高階人才的相關薪資管制,維持台灣競爭力。然而,台灣可不是近來才淪為人才輸出國。台灣的留學生學成歸 國比例近年雖已超過30%,但連一半都還沒跨過,更別提1979年時還曾創下8%的最低紀錄。由此觀之,台灣的人才其實已經比過去更大比例地留在台灣了,不知宣言關心的是誰?其次,宣言相信優秀的領導人才有助創新產業、提升就業與全民薪資水準。但這點其實很難得到確證。領取超高薪酬的企業CEO對於企業獲利有何作用?便是不少實證研究爭論的議題,至於中研院對一般民眾的貢獻那就更難衡量了。更有學者計算,中研院的「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與「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劃」至今已投入合計250億元,但產值只有「授權合約總值近6億」,以及合作研發經費「超過3億8千萬元」,不成比例。因此說到底,這宣言的主旨雖說是強化台灣競爭力,但可能更接近於用競爭力的大帽子來合理化加薪的訴求。當然,想加薪沒甚麼不對,只是領國人納稅錢的中研院學者們最好老實承認,別再用似是而非的宣言唬弄納稅人吧!
(另思維) 搶人才… 對5%的人口有利??!!
台灣需要怎樣的人才(彭明輝)2011年 08月19日 中央研究院由翁啟惠院長邀集國內各界人士一起發表了《人才宣言》,希望政府放寬對高階人力所定相關法令與規章,以利留住高階人才。《宣言》中所謂的「高階」人才,可以從這一段話裡看出端倪:「合法居留外僑有49萬人左右,其中外籍勞工約40萬人,白領階級及技術人員僅約2萬人左右。而每年自台灣移出的人口則約2~3萬,以白領階級佔絕大多數。」對我而言,這是充滿階級歧視的措辭與觀點,與中研院院長的身分大相牴觸。因為經濟發展速度長期落後於其他亞洲國家,也看不見台灣次世代產業在哪裡,媒體已經多次表示對人才流失的焦慮。急病最忌亂投醫,在這時刻更加必須深思:我們需要的是怎樣的產業和人才? 我們需要的是像松下那樣旨在促進多數人就業與社會福祉的企業家,而不是不肯合理繳稅,拚命壓榨勞工與土地,來成就少數億萬富翁的未來產業。如果我們把台灣分成最有能力的5%人才,和其餘95%的國人,我們需要的是願意為95%國人與後代子孫著想的人才,而不是對國人與土地漠不關心,甚至剝削勞工、土地、環境與水資源的那種人。 令人痛心的是,過去10年來台灣的經濟成長對95%的國人害多於利,即使薪資所得成長也抵不上我們失去的幸福。過去10年來台灣的實質GDP成長了17.5%,但薪資卻減少了4.3%,而農地、河川與沿海充滿了工業污染。卡奴增加了,上班族的工作時間加長了,房價飆漲,年輕人一代因為看不見未來而不願意結婚、生子。這絕對不是我們的社會發展目標。 另一方面,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對95%的台灣人其實沒有什麼好處:2007年時,當過股王的聯發科稅率僅4.2%,最愛台的奇美僅5%,半導體之父坐鎮的台積電也僅9.6%,而其他產業的營業稅則高達25%。高科技產業所繳的稅,也許抵不上政府通過法令、制度、公共投資與公共服務所帶給他們的好處。 以扁政府和部分媒體力挺的國光石化案為例,不僅會對水資源、農業與國人健康造成極大傷害,而且一向力挺的經濟部長與奇美董事長也都在事後表示該案可有可無。更耐人尋味的是:假如這真的是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為何官方撤資之後民間也跟著撤資?這些民股想賺的是客戶的錢?還是中油的錢?如果我們飢不擇食地擁抱國光案,會不會就像高鐵:民股從工程費中賺了好幾個股本,卻把一個虧損累累的高鐵還給政府和納稅人?
窮人能活富人才安居 國際貨幣基金預期2020年時全球石油價格將高達每桶366美元,日本的GDP將因能源價格高漲而減少14%~25%。台灣的能源自給率只有3%,GDP的下降幅度可能還會比日本更大。面對著GDP持續下降而水、電、油、糧持續上升的未來,如果次世代產業仍舊是在造福金字塔頂尖的少數人,甚至犧牲95%的多數人,台灣將會有更多的卡奴、過勞死和燒炭自殺。數千年來的歷史告訴我們,當一個社會裡最窮的20%人口無以為生時,必將會有暴動或革命。茉莉革命則告訴我們:富人和中產階級想要安居樂業,得要先讓窮苦的人活得下去。因此,在思考台灣的未來產業時,我們必須想清楚:這是對5%的人口有利?還是對95%的人口有利,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搶產業、搶人才,卻搶到一窩鼠、蛇、虎、狼。我最近常在演講中問聽眾一個問題:「如果請台灣最有錢的5%人口明天就帶著所有的財產離開台灣,10年後台灣會不會更好?」每次都聽到很大的聲音回答:「會!」這5%人口中有我們所敬重而且需要的人,但也有太多惹人反感的人。中研院翁院長和連署《人才宣言》的人,也許該先聽一聽這宏亮的聲音,想一想兩個問題:「為何會有這樣的聲音?」「台灣需要的是怎樣的人才?」 作者為清華大學退休教授
人才失衡 政府渾渾噩噩??
破除鎖國才能扭轉人才赤字2011-08-19 中國時報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等十餘位社會意見領袖,日前發表《人才宣言》,呼籲政府正視人才失衡的問題。參與這次聯署的人包括台大、清大校長等學界龍頭,本報社長等平面媒體新聞界先進,施振榮、嚴長壽等長期關心台灣社會發展之民間人士。這些意見領袖共同對台灣的人才問題表示關切與憂慮,甚至在宣言中以「心焦如焚」四字形容,當然值得國人正視,而主政者更應有所警惕。細觀此份人才宣言,其內容鋪陳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問題、觀念、政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認識問題」。在過去十年,台灣移入與移出人口流動明顯失衡;移出者多為高技術高學歷的白領階級,但移入者卻多為外籍配偶與家庭看護。我們固不認為白領與藍領階級之間有什麼貴賤區分,但是在知識經濟掛帥、全球化競逐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科技人才長期出多入少,對國家而言絕對是個危機。令人感慨的是,人才赤字這麼明顯,國會、行政當局與台灣社會卻依然有不少人渾渾噩噩,不知危機之將至。這份人才宣言首先所想要點醒的,就是問題已然嚴重、必須及早面對。人才宣言的第二個重點,就是要扭轉政府與社會中若干似是而非的觀念。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等地都在以種種優遇的方法爭搶人才。他們深知,所有的知識經濟發展都是由人才築基,搶到人才就等於搶到產業發展的關鍵,對全體人民都是福祉。但是,台灣社會近年來卻有一股民粹歪風,不論是在行政、立法、監察部門,都瀰漫著一股「打肥貓」的謬論。他們以自己之薪酬度人才之待遇,動輒訂下「薪水不得逾部長」、「人事費不得逾四十%」、公股董事全要公布財產等等人才歧視的規定。台灣若是在觀念上視人才如蔽屣,那麼在結果上就是人才視回台工作如畏途。中研院長日前特別點出當前「肥貓論」的扭曲,就是希望能扭轉台灣社會若干不珍惜人才的民粹觀念。在點出問題、釐清觀念之後,要真正解決台灣的人才赤字問題,畢竟還是要靠政府的具體政策。在《人才宣言》中起草者提出了公教研分軌、修改科技基本法等訴求,而業者則強調當前對外籍人才之聘用、交流、居留等規定不具彈性。大體而言,這些法規都是反應現有民粹觀念之制約,在立法與行政官員不明究裡的情況下,形成綁手綁腳的規範,限制了人才的延攬。以行政院不久前發布的財團法人聘用人員薪資上限為例,其源起固然是少數不明事理民代的肥貓論述,但是最後形成實質約束的,還是行政當局的一紙函令。類此函令規範將許多財團法人的薪資綁死,不但不利於人才新聘,更使現有才俊之士興起不如歸去之嘆,確是造成當今人才危機的關鍵。綜觀中研院人才宣言的論述,倒沒有「為人才加薪加錢」等泛泛之論,而是希望去除政府法規與命令的不當綑綁,容許各單位對不同人才給與「彈性」的待遇。這些彈性有的是薪給面的、有的是制度面的、有的是入出境與居留條件面的、有的則是商務交流面的。在台灣民粹社會的壓力下,執政當局或許懾於瓦釜雷鳴的民粹壓力而不敢有所改革,但中研院提出的人才宣言則有如黃鐘之音,給予執政當局相當的民意支撐,督促他們儘速改革。行政當局應該要把握這難得機會,虛心接受建言,積極研議法規修改,如此才是回應前述《人才宣言》的正確做法。最後,我們在督促行政法規鬆綁之外,也要對民間的心態提出一些看法。社會上少數民粹聲浪的背後,其實是自信心的不足。他們誤以為不接受外國人的加入,是保護本地人的不二法門。殊不知越是保護、越是拒絕國際競爭,台灣的整體經濟就越差,而最後受害的,正是台灣人民自身。其實,台灣人民的聰明、勤奮絕不會輸給星、港、韓、陸等競爭者。我們台灣人必須要挺起胸膛、勇敢地面對國際的挑戰,破除以往鎖國自閉的保護主義心態,方能真正解決台灣的人才赤字問題。
低血糖錯誤..回收拜耳血糖試紙!
本局回應有關香港回收拜耳血糖試紙乙事 (TFDA發布日期2011-08-18) 據香港衛生署指出,該署於2011年8月16日責成當地的「拜耳醫療保健有限公司」,從消費者端回收所有批次的Contour及Contour TS血糖試紙,因為該兩款試紙於原廠內部的例行檢測中,被測出有部分試紙會產生錯誤的低血糖數值,原廠調查發現此問題可能係因試紙被瓶內氣體影響所致。香港衛生署表示,所有4種包裝規格(5片裝、10片裝、25片裝及50片裝)的Contour及Contour TS試紙均須全面回收,並呼籲民眾改用其他不受影響的試紙來測血糖。如未能即時改用其他產品,不應停止使用受影響試紙檢測血糖,因為根據現時情況,停止檢測可能產生的危害風險,比出現錯誤性低血糖數值的風險更高。經本局向拜耳台灣授權代理商查證結果顯示,我國只有進口Contour TS血糖試紙,其包裝為每盒2瓶,每瓶25片裝,許可證為衛署醫器輸字第019943號,登記品名為「"拜耳"拜安康血糖監測系統」,國內外目前並無該款試紙的不良事故報告。
難以清楚解釋與定義的過度醫療
大陸「過度醫療」害死癌患?學者:台灣亦然「健保」是幫兇 優活健康資訊網2011-08-18 大陸39健康網報導,大陸常有癌症病患「過度醫療」引發爭議性討論,網友還發文爆料自己父親接受癌症治療時,明明可進食,醫生卻每天打七、八種不同營養藥,打到患者「體無完膚」,死後床頭還遺留下堆積如山的自費藥物;還有高齡70的老先生,在切除腫瘤後明明就可以出院了,但醫師還是硬把他轉到放射科接受化療,讓老先生身體負荷不了,原本可以健康走出醫院,但卻死於化療療程中。至於台灣的病患在健保制度呵護下,其實也有相同的抱怨。「救人」本來就是醫護人員的使命,但對患者在臨終或預知所有治療都可能無效的情形下,強加在患者身上的醫療處置是否合理?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趙可式解釋,舉凡醫療不足或醫療過度都是「無效醫療」的一種,不過在醫學進步、文明提升及經濟發達的今日,最常見的還是「過度醫療」的問題。趙可式教授指出,台灣一年約有14萬人死亡,這些過世的患者在生命末期使用的健保資源高達309億,相當於全部國人的10分之1,相當驚人。然而,其中更是有大半的醫療行為產生的支出是屬於過度、沒有必要的。趙可式表示,出現「過度醫療」的原因主要是民眾對於整個醫療的過程認知不足,以及在面臨家屬臨終時,基於恐懼或不忍及不捨,要求醫護人員「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拿出來拼力救治患者,才會出現不必要的醫療行為。再者,醫護人員明明知道患者已經走到盡頭,但礙於家屬施加的壓力,不得不在患者臨終時還要插管或給藥急救,在心態上的調適不足或與家屬溝通不良,也會產生過度醫療的情形。除了醫護人員的心態、專業訓練或是與病患家屬溝通上出了問題之外,台灣的健保制度也是過度醫療的「幫兇」之一。台灣的健保制度享譽國際,只要是在合理範圍所做的醫療行為都可以受到健保的補助,因此會出現病人上午才做完檢查,下午就去世的情形,令人不禁質疑那些檢查是否真的必要?趙可式教授表示,目前台灣官方衛生單位已經針對臨終「無效醫療」的問題推動建立新制,希望能訂定出病患接受醫療的極限及末期患者不予及撤除醫療措施的指南,避免醫療資源的濫用及浪費。此外,也呼籲醫療人員應該秉持專業的生命倫理素養,遵守醫療倫理的道德規範,並充分和家屬溝通,避免無效醫療的情形發生。
大葉大學與佳醫集團布局醫美市場!!
佳醫集團參訪大葉大學 共譜「幸福產業」產學合作藍圖 (中央社20110818)台北佳醫集團於8月17日上午造訪大葉大學,雙方就產學合作方向進行討論,雙方期望透過這項合作案結合大葉大學生物科技暨資源學院的研發團隊,以及佳醫集團醫療服務整合通路的專業經驗,攜手打造台灣的幸福產業。大葉大學武東星校長表示,佳醫集團以醫療健康服務為主,大葉大學則設有生資學院與工學院,雙方未來可持續在生技研發,或是精密機器等面向進行交流。武校長同時談到,產學合作是大葉大學的辦學特色之一,不只是單一學門的進階研究,也講求跨領域的整合,學校期望能走在產業的前端,為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注入更多能量。佳醫集團總經理任中杰提到,這次參訪成員來自佳醫集團旗下的曜亞國際公司,公司以醫療美容器材代理為主。有鑒於產業需要不斷進步,不能一直停留於代理階段,希望能以過去的產業經驗為基石,進一步和學術單位合作,創造出自己的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藥保系謝昌衛主任簡報學校美容教育課程推廣規劃與成果時指出,目前校內與業界合作開發的項目,包含生物性香料、奈米產品研發、藥妝品、保健品等。其中,「台灣本土新穎雲芝醣肽發酵產程技術」獲得教育部2100萬的專案補助,四項專利正於申請審核中。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和板橋農會合作植物工廠,運用LED光照進行作物栽培,提高農作物品質。佳醫集團教育總監蘇恭敏提及,佳醫集團的定位為醫療健康產業系統整合通路商,過去主要市場都在台灣,近幾年開始往大陸市場拓點。過去醫學和美容是分開的,現今市場則講求醫學和美容的結合,曜亞國際早前引進的產品是雷射、脈衝光儀器,近期則是電波拉皮、飛梭時光機等,公司一步一腳印的經營方式,見證了台灣醫學美容發展的過程。大葉大學梁卓中副校長表示,除了研發之外,經營發展也是學校一直想推動的部分,曜亞的通路服務經驗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梁副校長也談到,大陸美容師證照多數是由補習教育取得的,但民眾其實更希望美容師是由正規學校教育出身的。大葉大學和一些大陸學校有結盟,未來如果能和佳醫集團合作,將邀請佳醫同仁擔任業界講師,在大陸開立醫學美容服務相關研修課程,將有助於佳醫在大陸的發展。武校長則說,醫學美容技術讓鬆弛可以變緊緻,而隨著外觀的變化,也可增加人的自信。未來可以考慮建構「銀髮族長青學院」,融入醫學美容面向,安排健康促進、休閒等課程,幫助銀髮族學習如何活得更健康。其次,銀髮族最需要有人陪伴,來學校上學能讓銀髮族認識同齡的朋友,經過一年的課程與互動,銀髮族甚至可能重新發現自己的定位。大葉大學研究發展處陳小玲處長認為,學校有許多原料方面的研究,既有研發成果大多為保健食品,在醫學美容面向較少,未來可借重佳醫集團的產業經驗,結合學校老師的生技研發專業,合作開發讓大家活得更自信、更快樂的「幸福產品」。大葉大學工學院施英隆院長談到,學校目前與宏全公司有合作,並設有「宏全學程」,課程規劃與宏全公司經過討論,期能培養出適合宏全公司的人才,學程設計包括業界師資、全職實習等,未來和佳醫集團的產學合作亦可參照此一模式。此外,施院長也說,佳醫集團如有意願進行醫療器材的開發,工學院研究團隊將給予最大協助。大葉大學生資院徐泰浩院長提及,雙方的合作空間很大,可考慮合辦教育訓練、研討會,或是安排學生實習等。再者,大葉有很多可運用於美妝保養的生技研發成果,歡迎佳醫集團來洽談授權。佳醫任中杰總經理說,希望此行不僅是拜會,更是合作的開始。佳醫集團底下有很多事業體,除了以醫學美容器材為主的曜亞國際外,尚有其它事業體負責老人照顧、配送等面向,未來不只可以和曜亞國際合作,更可和整個佳醫集團合作。任總經理也談到,近年向大陸拓展市場時,發現人才缺乏是首要問題,未來希望除了產品研發的合作,也能有人才培育的合作。佳醫集團監察人黃介青認為,雙方的合作可依難易性進行分期,初期先由參觀、實習、業界講師,或是合辦活動著手;接著才是較複雜的產品研發,比如家電產品結合醫療功能將是未來趨勢,雙方可以合作研發此類產品。另一方面,黃界青也說,美容業較少大學生從事,從業人員多為技職體系出身,不少美容師工作一段時間後,會因升遷等因素需回學校進修,但現有的進修管道其實不多,學校可考慮設置在職專班,讓這些美容師有更多機會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隨著人類壽命的增加,如何活的健康、活得快樂,變成民眾強力追求的目標。醫學美容是未來社會的亮點產業,學校希望可以和醫美集團建立產學合作模式,除了結合大葉研發團隊及佳醫服務整合通路經驗外,還可以提供學生實習工作機會,創造產業、學校、學生三贏的合作目標。
健喬買回庫藏股2000張(80.2%)
健喬庫藏股執行率80.2%(中央社2011年8月16日)健喬(4114)公告自7月7日起自8月15日止,已買回庫藏股1604張,買回股份總金額4848萬元,平均每股買回價格新台幣30.23元,執行率80.2%。健喬原預定自6月20日起至8月15日止,買回庫藏股2000張,預定買回區間價格為每股25.2至52元。健喬表示,此次未執行完畢,主要是為維護整體股東權益,視股價變化採分批買回策略,故未能執行完畢。
東生華專精組合劑型與長效劑型 EPS估4元
東生華獲利俏 東洋樂開懷 2011-08-19 工商時報 東洋(4105)繼轉投資公司智擎的新劑型藥獲授權金2.2億美元外,分割獨立的東生華(8432)上半年獲利亦交出亮麗成績單,法人圈推估東生華EPS約4元,是東洋集團事業體中,本業獲利之冠。以組合劑型、長效劑型聚焦的東生華,產品主攻心血管用藥、腸胃科用藥及中樞神經用藥等,不過,總經理陳俊良表示,為創造附加價值,未來搶攻的市場將鎖定心臟科和自體免疫,其中的自體免疫是生技學名藥,預計2014年有機會上市。陳俊良表示,東生華從2003年開始在東洋內部組織中,即致力於慢性病藥品上的開發,並以高經濟價值的藥品為研發主軸,從組合劑型到長效劑型的開發,目前手邊已有8款新藥正著手研發,預計每2年都會有一個新藥上市。不同於一般的學名藥廠,陳俊良表示,東生華的策略是專攻國外專利過期,但在台灣並未開發的藥品,而且該公司是以劑型的改良來提高藥品經濟效益,因此,是以「台灣的新藥」定位,未來亦將延伸至大中華區的市場。陳俊良表示,東生華是去年9月1日才由東洋獨立出來的公司,因此,目前並沒有自己的製藥廠,其藥品生產是委由東洋、杏輝等公司代工。但在政府積極推動PIC/S藥廠下,預計國內目前有167家左右的cGMP藥廠,有的將由無法調整為PIC/S藥廠而被迫退出市場,屆時東生華就可以較低的成本來收購藥廠,初估在2014年該公司即可建置自己的藥廠。營運表現搶眼的東生華,目前股本2.5億元,由於去年度的股利是1.2元股票和0.3元現金,在除權後,年底的股本為2.8億元,最大法人股東是台灣東洋占64%。東生華今年前7月營收3.81億元,上半年稅後盈餘就法人圈推估在1億元以上,以期末股本算,EPS約4元,下半年該公司仍將積極提升預算、開拓海外市場行銷和新藥研發。另外,東生華目前有一個組合型降血脂的藥品,今年或明年應可上市銷售,因此,明年營運仍可續保成長力道。
賽諾菲安萬特 醫美產品: Sculptra (injectable poly-L-lactic acid)
龍巖: 殯葬與生醫的結合!!
龍巖開拓「生命產業」 除老人照護外 還要在南港蓋銀髮住宅 鉅亨網台北 2011-08-17 龍巖(5530-TW)積極開拓「生命產業」的全方位發展,龍巖龍巖總經理劉偉龍今天指出,龍巖最新的決策是將原計畫開發為商務辦公室及飯店經營的台北市南港土地,改為興建高級銀髮住宅。殯葬禮儀服務業的龍巖(5530-TW)積極開拓「生命產業」的全方位發展,除了與佳醫(4104-TW)合資成立的ABH從事長期照護事業將擴大到2000床的經營規模之外,龍巖龍巖總經理劉偉龍今天指出,龍巖最新的決策是將原計畫開發為商務辦公室及飯店經營的台北市南港土地,改為興建高級銀髮住宅。劉偉龍是在今天的龍巖法人說明會中,就龍巖的發展策略提出以上說明;同時,龍巖也將尋求市場的購併機會,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龍巖所持有的台北市忠孝東路7段建地,正面對捷運、高鐵及火車三鐵共構的南港站,總面積達1727坪,劉偉龍指出,此龍巖在一南港的建地使用區分為「特種商業區」,其面路寬達70公尺,龍巖原對此一建地原以開發為商務辦公室及飯店規劃方向。到今天為止,龍巖此一南港1727坪建地的圍籬也還是作這樣的規劃方向標示。但劉偉龍今天則指出,龍巖經評估發現,在當地興建高級銀髮住宅的坪效,將為興建經營商務辦公室及飯店的5倍,因此改變其規劃方向,同時,此一在南港興建高級銀髮住宅案已提出建照申請;預計未來興建的樓地板面積將將達1.8萬坪。此外,劉偉龍說,由於人類壽命的增長,估算每個人在老年需要的長期照護時間有高達7-10年,龍巖與佳醫(4104-TW)集團合資成立的ABH從事長期照護事業,其專業的長期照護模式也不同一般的安養中心,目前ABH對於長期照護的床位數,也將由目前的800床增加到1300床,明年還要增加到2000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