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20億併藥廠 擴充產能 【2011/10/10 經濟日報】台灣東洋(4105)昨(9)日表示,本月底以15至20億元金額併購蛋白質藥廠,搶進蛋白質相似藥(Biosimiliar)市場,併購新廠後將進行產能擴充,預估二年內投產。 東洋上周五股價收83.4元,上漲1元;該公司9月營收約3.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億元,年增率達45.36%,創下今年新高紀錄;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約4.3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2.4元。 東洋董事長林榮錦證實,東洋將併購國內蛋白質藥廠,合作對象則要等10月底,董事會通過後才能宣布。據了解,國內現有的蛋白質藥品生產線僅有兩家,一家為生技中心所擁有,另一家為永昕生技,推估東洋可能進一步對永昕增加持股。 東洋副董事長曾天賜則指出,公司原本規劃斥資2億美元(約新台幣60億元)自建蛋白質藥廠,但由於建廠時程過久,恐錯過搶進市場有利時機,故近期公司決定將併購現有蛋白質廠,並與對方採取策略聯盟方式,未來持續擴充產能。 曾天賜表示,目前公司包括中壢廠、七堵廠及內湖先導工廠都正進行擴產,若加上近期將整併的蛋白質藥廠,三年內東洋資本支出約達20億元,但由於支出和資產平衡結果,將不影響每股稅後純益表現。 曾天賜表示,日前瞭解生技中心蛋白藥廠將分割並對外募資,東洋將持續關注生技中心後續分割案。至於永昕生技,則為林榮錦所投資的公司,與東洋合作的默契較大。曾天賜指出,未來東洋大陸子公司,包括東曜、旭東海普等也將發展蛋白質藥,其中東曜主要發展蛋白質中的癌症用藥,目前已經有明確合作對象;此外,旭東海普則發展非蛋白質非癌症用藥領域,年底前將以釋股方式引進當地合作對象。
Pages
Monday, October 10, 2011
慕洋生技經營石斑魚苗
慕德轉投資工業化魚苗培育2011-10-11 工商時報 由股票上興櫃的慕德公司(4740),持股高達70%的慕洋生物科技,正式進駐南科工,佔地2,500坪新廠商,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大型的工業化培育魚苗的生產池,預估量產後,產能規模可望達到1,000萬尾的石斑魚苗,年產能上探1.5億餘元。 慕洋生技的母公司慕德,是標榜依「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所成立第1家動物新藥開發公司;也是目前興櫃市場中,唯一一家農業生技事業的生技公司,主力從事農畜業預防醫學市場相關產品開發。慕洋董事長張覺前,也是慕德總經理,已與南科工廠商服務中心主任高新宗,完成進駐南科工2,500坪土地租賃的簽約儀式;慕洋現階段主要經營健康石斑魚苗產銷,規畫在南科工廠興建大型室內專門培育魚苗的養育池,打算一舉擺脫養殖業「看天」吃飯的宿命。 慕德生物科技協理、也是慕洋副總經理丁肇泰表示,看好南科工地理優勢,北面是北門、七股等養殖區,南臨高雄市茄萣、永安、彌陀等完整石斑魚培育及成魚養成的產業鏈。丁肇泰指出,以台灣石斑魚產業年產值約50至60億元,前景看好;慕洋生技計畫投資5億元資金修建石斑魚苗孵育池,預估年量產約1,200萬尾,將改變漁業養殖產銷模式,傳統漁業「工業化」並非夢想。 室內養殖技術,來自成功大學生物科技所教授楊惠郎帶領的農業生技研究中心「石斑生技醫藥團隊」,該生物科技應用於水產生物,使得青斑魚苗孵育率達8至15%,2吋魚苗良率有70%比率,優於傳統漁業養殖,室內人工孵育池並可克服天然環境,避開寒害風險。慕洋生技計畫今年底可投產,初期年產量約5百萬尾,明年起營運步入正軌,年產量可達1千萬尾魚苗,兩年內年產能規模上探1.5億餘元。
東洋成功量產抗癌藥小紅莓力得微脂體注射劑
東洋「小紅莓」獲科技菁英獎 2013年可望銷歐 精實新聞 2011-10-07製劑廠東洋(4105)抗癌藥物「小紅莓」力得微脂體注射劑(英文名Lipo-Dox),日前獲經濟部主辦「第七屆奈米產業科技菁英獎」,成為唯一獲得「產業類獎」的品項。東洋表示,該產品已相繼取得台灣、泰國、越南及斯里蘭卡的上市許可,預計2012年底取得歐洲藥證後,2013年起將銷往歐盟國家。東洋表示,此次獲獎產品-「Lipo-Dox 力得微脂體注射劑2毫克/毫升」,是以奈米微脂體包覆阿霉素脂質體(Doxorubicin Liposomal)的本土抗癌新藥,為國內第一個自行研發、成功量產,並為世界第三個上市包覆Doxorubicin奈米微脂體的藥物。 該公司指出,此一新型奈米微脂體注射劑,於每次化療療程注入人體的劑量,較傳統療程低,臨床上亦證實能降低副作用並提升療效,尤其對心臟毒性小、不易引起掉髮。 東洋表示,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已完成多項臨床試驗,並取得多項適應症的應用,包括罕藥適應症- 愛滋病卡波希氏瘤(AIDS-KS)、復發/頑固性卵巢癌治療適應症、轉移性乳癌新適應症、多發性骨髓瘤適應症等,並有21篇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如: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Gynecologic Oncology。 東洋指出,目前該產品已在台灣、泰國、越南、斯里蘭卡等地,獲得上市許可,並獲各國藥廠競相爭取代理銷售。預計該產品2012年底於歐洲取得藥証後,2013年將於歐盟國家開始銷售,相關類別產品2017年全球市場銷量可望達到180億台幣的高峰。杏國共同研發黃斑部病變新藥
杏國黃斑部病變新藥phase I
6家通過PIC/S安胎針藥廠
台灣開發蛋白質相似藥市場??!!!
蛋白質藥 東洋強攻主軸【2011/10/10 經濟日報】(4105)董事長林榮錦昨(9)日表示,蛋白質藥是東洋未來發展的主軸之一,尤其蛋白質相似藥是學名藥中困難度最高的一種,符合東洋長期發展策略。法人表示,保守估計2015年起有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蛋白質學名藥專利將過期,因此包括東洋在內,台灣有多家生技廠,正積極搶進蛋白質相似藥市場。據了解,蛋白質藥物是一種以生物為來源,或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開發出的藥品,自80年代才進入市場,有別於傳統化學藥物。此外,由於蛋白質藥技術門檻高,藥價貴且更能針對重症疾病進行治療,讓生技界普遍認為具有極大發展潛力。 林榮錦即指出,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的新藥中,有60%為蛋白質藥,其他40%才是化學藥,預計未來10 年,蛋白質藥物將以每年10%以上的幅度成長,大舉超越其他藥物。 分析師指出,除了東洋以外,目前包括生技中心、永昕等都已經開始發展蛋白藥廠,並都擁有量產蛋白質藥的能力。其中,積極搶進蛋白藥市場的還有神隆轉投資的天福、中天轉投資的泉盛,及正和三菱瓦斯密切合作的台灣醣聯等,都是看準了這個大市場。
工研院生醫研發成果下週亮相
骨鬆新藥 張明熙: 介白素-20的單株抗體
台灣之光/成大研發骨疏新藥 打造骨質的無敵鐵金剛 2011/10/07 骨質疏鬆是老人的常見的困擾,更是停經後女性的致命殺手,不過,成功大學生化研究所發現,介白素-20是造成骨質流失的原因,因而研發抑制介白素-20的單株抗體,如此一來,就好像是無敵鐵金剛,再也不必擔心骨質流失,目前這一成分已獲得美國五項專利,如果一切順利,最快半年後可進入動物實驗。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7日率領該校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張明熙等人,北上發表「成大骨質疏鬆症新藥研究新突破」,因為這項骨疏的新發現,張明熙教授在今年8月25日於的國際「實驗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發表後,立即獲得Science-Business eXchange與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等雜誌的專訪,他煇認為這是學術經濟的大躍進。人體的骨密度取決於骨頭內的破骨細胞及造骨細胞的平衡,破骨細胞是讓骨骼流失,而造骨細胞是增進骨骼成長,當破骨細胞增加,就會降低骨密度,在停經婦女及老年人會出現骨鬆問題,就是因為體內破骨細胞數目增多。張明熙指出,破骨細胞的分化主要靠破骨細胞的前驅物RANK與造骨細胞膜上的RANKL相互作用,而骨鬆患者體的血清比一般骨質健康者有更多的介白素-20,由於介白素-20是自體分泌的蛋白質,她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可以阻斷介白素-20功能的生物製劑,可以完全抑制破骨細胞的分化。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破骨細胞的成熟與分化,主要是由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與破骨細胞的RANK就夠了,去美國FDA核准的骨鬆標靶藥、台灣今年8月才獲准的Denosumab生物製劑,就是以此為新藥的研究基準,張明熙之前在美國也曾參與該項發。不過,張明熙的研團隊,所研發出阻斷介白素-20單株抗體又更厲害,在鼠隻的實驗中,它不僅能抑制破骨細胞的分化因子,同時又能抑制介白素-20,具有一箭雙雕的功能。若在健康鼠身上注射阻斷介白素-20單株抗體,並未顯示任何不良的病態,也就是說,綜觀臨床前的動物研究,阻斷介白素-20單株抗體運用在人體上應是安全無虞的。張明熙從醫師朋友口中得知,目前治療骨鬆症的藥物,主要是填補骨質流失造成的空洞,就像水泥把縫隙填滿,但骨頭卻變得很脆,很可能一個翻身就骨折了。因此,未來阻斷介白素-20單株抗體若能成功運用於骨疏的治療,可望造福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