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October 2, 2018

(高醫大) 鐘育志校長 同行致遠 治校理念


高醫大臨床醫學教育 提早從心開始 中央社/ 2018.09.29(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929 14:26:07)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高醫大醫學系舉辦了「南杏講座-習醫之道」的開課式。典禮中特地邀請了高醫大副校長余明隆醫師、醫學院院長田英俊醫師、醫學系系主任徐仲豪醫師,以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臨床教育訓練部部長李維哲醫師在醫學生們第一次正式以課程的名義,進入臨床領域前勉勵與叮囑醫學生。這門課以「南杏」為名,和高醫過往一份創刊於1953年,標榜醫學、文學與藝術的校園雜誌有關。在當年這份雜誌除了表達對社會關懷、對弱勢的關注、對社會不公的憤慨外,更漸漸增添了批判思維的色彩。這門學生首次踏入臨床領域的課,以南杏為名,就是希望能將對人關懷的精神,藉由資深臨床教師的帶領,潛移默化到各位同學身上。開課式中,余副校長特別以高醫鐘育志校長「同行致遠」的治校理念敦囑醫學生,在學習成為醫師的路上,務必與臨床場域的師長、醫療團隊、同學們同行,更要與病人同行,方能致遠。醫學院田院長提醒學生,習醫之道時時以同理心、技術與知識檢視自己是否不辱醫師二字。系主任徐仲豪醫師更提醒學生習醫之道是終身學習。臨床教育訓練部李維哲主任則再三叮囑醫學生們,在用醫療眼看病人之前,不忘以「人文眼」看病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全人醫療、有溫度的醫療。開業式在師長與即將第一次正式進入臨床醫療場域的大二醫學生們拍照後完成,而真正辛苦且漫長的習醫之道也在此時開展。訊息來源:高雄醫學大學

泰福 申請BLA : TX01(Neupogen Biosimilar)


泰福-KY 發言日期 107/10/01 發言時間 06:36:29 發言人 趙宇天 發言人職稱 執行長 發言人電話 02-27010518 主旨 代子公司Tanvex BioPharma USA, Inc. 公告生物相似藥 TX01(Neupogen Biosimilar)正式完成向美國FDA提出生物製劑 藥品上市查驗登記(BLA)申請 符合條款 51 事實發生日 107/09/29 說明 1.事實發生日:107/09/29 2.公司名稱:Tanvex BioPharma USA, Inc.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之子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本公司於美西時間107928日正式以eCTD-submission(電子送件)方式完成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生物相似藥TX01(Neupogen Biosimilar)藥證審查申請。6.因應措施: (1)研發新藥名稱或代號:重組蛋白生物相似藥TX01(Neupogen Biosimilar) (2)用途:癌症化學療法所引起之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3)預計進行之所有研發階段:不適用 (4)目前進行中之研發階段:A.提出申請/通過核准/不通過核准:產品上巿查驗登記申請送件及審查(BLA)B.未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公司所面臨之風險及因應措施:不適用C.已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未來經營方向:不適用D.已投入之研發費用:基於TX01產品未來國際合作可能性或因涉及營業機密考量,為保障公司及投資人權 益,故不予公開揭露。(5)將再進行之下一階段研發:A.預計完成時間:美國FDA近期之審查期間多為1012個月,惟藥證實際核准時間及准駁與否為美國FDA主管機關之職權。B.預計應負擔之義務: TX01乃公司自行研發,藥證核准後無需給付第三方公司權利金。(6)市場狀況:依據IMS巿場調查公司之統計,與Neupogen 相關產品(Neupogen, ZarixoGranix)之美國巿場2017年銷售額約為7億美元。7.其他應敘明事項藥物開發具有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需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核、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之特性,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且本臨床試驗結果,並不足以充分反映未來 藥物開發上巿之成敗,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周邊血幹細胞 治中風) 花慈&永生生技 完成37例臨床試驗


幹細胞治療新里程 花蓮慈院與永生生技合作20180929日將針對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等疾病 讓研究成果化為臨床治療 記者蔣邦彥/報導 二十八日上午在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美商永生生技公司董事長王嘉宗,在聯合記者會宣布,雙方將針對治療急性腦中風、慢性缺血性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等疾病,運用幹細胞,在研究、臨床實驗、治療上,全面合作,幫助病人遠離病苦。由於衛生福利部九月六日公布「細胞治療特管辦法」(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案),開放六項細胞治療技術,讓實質癌末病患與慢性缺血性中風等多類病患,多了新的治療選項。林欣榮表示,從目前特管法公布的六項治療項目來看,花蓮慈院團隊都有相關研究成果,結合神經內外科、整形外科、骨科等醫療科,研究團隊利用幹細胞有自我更新、增值分化的特性,努力研發能突破現有醫療極限的治療方式,期望未來透過申請,儘快讓研究成果,化為實際臨床治療。

已完成37例臨床試驗 林欣榮提到,二○○六年就與永生臍帶血公司合作,利用自體周邊血幹細胞進行腦中風人體治療試驗,至二O一二年已完成超過三十七例人體臨床試驗,六個月後可見病人手腳復健情況改善。王嘉宗說,花蓮慈院醫療水準及科技研發,已獲國際肯定,在幹細胞治療腦神經病變領域,院長林欣榮更是開創臺灣,將胚胎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病人的第一人,還榮獲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學會傑出獎殊榮。花蓮慈院與永生生技,將就「幹細胞治療腦中風與巴金森氏症、CD34+幹細胞治療慢性缺血性中風,以及臍帶間質幹細胞治療膝關節疾病」,等研究成果進行合作,幫助更多需要的病患,並讓花東民眾不用翻山越嶺到外地求醫,也能找到重生希望

(林成龍&侯明模) 細胞治療 應採 中央廚房 模式 !!


生技業不再賣面膜 未來想靠這個大發 壹週刊 2018930 下午12:38 政府喊了十幾年的生技產業,投入了無數的錢,總沒看到個什麼影?最多的反而像是日常用品的面膜及保健食品。此次政府特管法開放6種免疫細胞療法,或多或少也是希望可以讓相關產業升級。但有可能嗎?英國帝國學院外科學講座教授林成龍說,「台灣醫學界絕對有能力,也有機會辦得到。」他直言,「這個政府終於聽進去民間的聲音了,這個法案80%是科學20%是人道,雖然我們比歐美日晚了23年,但終於可以迎頭趕上了。」至於開放後會不會亂象叢生,但說實在的,在未開放前偷偷再做細胞療法的或仲介患者前往日本治療的大有人在,立法管理後或許可重整秩序。林成龍則認為,「細胞療法是21世紀治癌的主流,連中國都開始發展了,台灣再不開放就趕不上了,而台灣醫界其實自律很高,醫師最怕病人出事被告的,這一點外界不用太擔心。」說細胞療法是目前生技醫療產業最被追棒的對象一點都不誇張。中國南京傳奇生技原本默默無文,2017年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發表CAR- T(嵌合式T細胞)用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身上的研究成果後,嬌生集團旗下的楊森藥廠立刻掏錢合作,付了3.5億的授權金取得雙方共同承擔且享有研究成果及上市銷售權,並提供後續的資金挹住。而這也使得政府不得不大幅開放,就是希望保有台灣醫界的競爭優勢。而國際大藥廠諾華公司與美國風箏生技公司合作的CAR-T,去年搶先在美國核准上市,而這家當紅生技公司則被美國另一家生技大廠吉利德科學以120億美元收購。有人預估免疫療法每年全球的產值將達500億美金,無論有無過度渲染,在癌症標靶療法已達頂端後,免疫療法都被認為是接棒的對象。但這場仗台灣怎麼打?林成龍及侯明模都認為,醫院沒能力單打獨鬥,這太耗費人力物力了,幾大醫學中心是否成立實驗室都還再計畫中。林成龍明白地說,台灣必需打團體戰,細胞治療的投資都是億元起跳,初期的研究也不見得有回收,因此應該採中央廚房方式,由研發能力強的生技公司或實驗室提供有用的免疫細胞給醫院使用,各家醫院再專門做單一癌症治療,才能收集夠多的癌症治療經驗,才有國際競爭力。由於細胞療法的效果至今還提不出大型數據,在國際資金競逐加入的情形下,到底是未來的藍海,還只是南柯一夢?或許這一兩年就能看出端倪。(撰文:特約記者蔡怡真)

英國帝國學院 林成龍教授: 細胞療法10-20%效果


不用再去日本救命了 台灣細胞療法上路 壹週刊 2018930 下午12:37目前的免疫治療除了藥物型態外,第二種就是國內剛開放的細胞療法,就是體外培養免疫大軍之後輸回體內抗癌,而這也是目前最新最熱門的治癌方法,而國內終於跟上腳步了。衛福部94日公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簡稱特管法),開放6項自體免疫細胞輸入。適應症包括血液惡性腫瘤經標準治療無效者或第一至第三期實體癌,經標準治療無效,以及實體癌第四期,預計將有10萬癌友受惠。而醫學機構需擬妥計畫書向地方政府,預計年底就有個個正式接受此療法。而據醫界人士評估一次療程費用會在30-40萬以內。而施行細則已在擬定,未來不只實驗室規格得頂標,包括執行人員都有規定得需有相關經驗才行。衛福部大幅度法規放鬆,原因在於每年台灣每年都有超過100名癌末患者,前往日本進行細胞免疫療法尋求生機,有些人還因體力太弱病倒在日本回不來,未來癌患不用遠渡重洋了!而何謂免疫細胞療法,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侯明模解釋,就是指抽取身上的免疫細胞進行純化,並適度的訓練活化,這有點像我們的白血球進入新兵訓練場,開始培養複製,讓它的功能更強火力更大,之後再回輸體內作戰。那麼要輸入什麼「樣子」的免疫大軍進入體內就很重要了。由於白血球包括T細胞、B細胞、樹突細胞、NK細胞這麼多,每個人的癌別不同,這些細胞被附與的辨識功能也不同,因此怎麼「選擇」最好的組合,就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而這牽涉到生技公司或醫療團隊的經驗能力。在開放的6種自體免疫細胞中,目前最常被用到就是樹突DC細胞及T細胞兩大類,樹突細胞就像是有辨識功能的緝毒犬會到處巡邏,看到異常時會回頭去告訴警察(T細胞)說要派誰來殺敵。因此,當樹突細胞在發癌細肥時,會開始分泌激素,看是要找T細胞來敵,還是叫B細胞來分泌抗體,若要抗癌力強,得活化多一些的T細胞,但T細胞的子弟兵又很多,有殺手型的CD8細胞及輔助型的CD 4細胞,活化過多的CD4,有時反而會看不到癌細胞。因此,就得在實驗室裡給予T細胞不同的細胞素來訓練,才能調控培養出想要的殺手細胞,因此現階段的治療,就必需把有緝毒犬功能的第一線守門員樹突細胞輸入體內,但同時也必需輸入第二道守門員的具攻擊力的T細胞殺手,才能殺無赦。至於也在開放之列的NK自然殺手細胞,在1980年代相當熱門,現在反而少被提及,原因在於它的角色是第一線出去拼戰的細胞常當砲灰,抗癌的殺傷力不如T細胞的攻擊力。不過,說到底細胞療法已有120年,效果並沒有想像中的好,曾進行免疫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的英國帝國學院外科學講座教授的林成龍說,目前很難有大數據佐證,大概可以預期有10-20%的效果,目前比較有制度的是CIK細胞(T細胞的殺手細胞之一),在2011年成立了獨立聯盟,接受醫師已做過的實驗報告,但數據並不夠堅強化,原因在於太過複雜,每個人的癌別不同、年齡不同、治療過程不同、(輸入)細胞數不同,每個地方都在做,每個都幾百例幾千例,文獻太亂沒有一致性,這需要幾萬個病例才能看出數據,現在正在累積中。面對即將開放的細胞療法,侯明模建議,患者仍應採取標準療法,若效果不好以參加新藥的臨床試驗,若上兩者都沒有適合的選項,那或許細胞療法可以是個選項,但愈新的治療能提供的數據就相對較少,風險是會增加的。而民眾在選擇醫療團隊時,首先要看其戰績,就是經驗累積的成果如何,而這些數據是要有公正的第三者來監督才具公信力。(撰文:特約記者蔡怡真)

撼訊科技(顯示卡) 子公司撼衛生醫 贊助 生物中心 健康加速器計畫


撼訊贊助生技中心 攜手培育新創團隊 2018-09-28 15:12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即時報導 撼訊科技子公司撼衛生醫,著眼數位健康全球發展趨勢,獨家贊助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數位健康加速器計畫,全力培育台灣生技新創企業,歷經六個月的訓練與競爭,今日最終決賽於台北舉辦的全球創業盛會GEC+舞台登場。撼衛生醫與美國指標新創加速器MassChallenge,共同遴選台灣最具潛力的數位健康新創企業,並頒發總獎金200萬元,打造次世代數位健康產業生態圈。全球年度最大創業盛會GEC+927日起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展開,超過170國、數百位創業生態系企業領袖、專家學者共同聚焦AI+IoT應用層面,針對數位健康照護與智慧醫療解決方案、智慧物聯、區塊鏈等主題,進行國際交流探討。憑藉撼訊科技多年的硬體設計製造能力,撼衛生醫積極尋覓全球AI合作夥伴開發人工智慧運算潛力。未來計畫結合精準醫療公司百歐生醫集團單分子晶片藥物專利分析平台,進行aFC腸道照護基因篩檢,建構亞洲人腸道菌大數據資料中心,並與被CB Insights譽為2018全球AI百強公司Insilico Medicine攜手開發AI引擎,進行腸道菌群分析、監控腸道健康,成為提供基因檢測、數據儲存、AI演算分析的一站式服務中心。撼衛生醫為撼訊科技布局數位健康產業子公司,撼訊科技為全球顯示卡專業製造商,專注在品牌行銷與服務,並提供全方位的科技解決方案,目前產品線包括高階遊戲顯示卡、工控專用顯示卡、SoC主機板及系統以及FPGA解決方案。

元成機械 劉清三董事長 製藥實務教學


元培生技製藥系 至元成機械實務教學 2018-09-29 01:57經濟日報 吳佳汾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生技製藥系師生一行20餘人於927日前往校外實作場所元成機械公司的實務教學,元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清三親自進行現場實務教學。元培生技製藥系師生移地學習至元誠公司與公司等合影。元成機械是台灣最大、最先進的生技製藥、食品、化妝品等製程設備公司之一。該公司長期支持與配合該系的實務教學,也全力協助維修包括快速混合造粒機、流動床造粒乾燥機等製藥設備。為感謝劉清三董事長的全力興學,生技製藥系主任莊路德、林山陽、侯建維、張翔與劉家欣五位老師於教師節前夕特別前往元成機械致贈「春風化雨」的獎座與感謝狀。此次的課程仍由劉董事長親自授課,除以「成功之路」為題,勉勵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更親自講解固態製劑學理與介紹相關製藥設備,並開放廠房讓學生們能參觀各式製劑設備與機器。參與的同學都覺得受益匪淺,也期盼下個月第二次的現場實務教學。

癌症治療MOU: 中醫大 新竹附醫 + 芝加哥衛斯蒙市前列腺癌症中心


中醫大新竹附醫與衛斯蒙市前列腺癌症中心 簽署合作 2018-09-28 17:29聯合報 記者 陳斯穎╱即時報導「2018新竹縣國際健康智慧城市高峰會」開幕式,今天在文化局演奏廳舉行,在縣長邱鏡淳見證下,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與芝加哥衛斯蒙市前列腺癌症中心主任布萊恩莫蘭主任(Brian J. Moran)簽署合作備忘錄。邱鏡淳表示,此項合作將有助於台美雙方在癌症治療技術的交流與進步。邱鏡淳表示,新竹縣政府從承辦2013台灣燈會、2015國際客家嘉年華會開始,在文化方面已走向國際舞台。而今天的國際健康智慧城市高峰會,更將新竹縣的醫療技術推向國際,是一項醫療與科技跨領域的交流,希望藉此讓新竹縣成為更具國際水準的城市。本次高峰會議,除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參事章遠智出席,同時邀請美國芝加哥衛斯蒙市委員會主席楊于萱,並與新竹縣教育文化、智慧醫療、國際公益、綠色建築各產業界代表互相交流,以促進未來雙城間的智慧醫療與經貿合作發展。會議中,陳自諒分析攝護腺癌目前最新的醫療技術「達文西機器手臂」與傳統腹腔鏡的優缺點,而布萊恩莫蘭則表示,希望與新竹縣能在技術上進一步交流與合作,讓更多的縣民鄉親受惠。章遠智指出,新竹縣的投資環境優勢,包括有新竹科學園區、新竹工業區、及未來AI智慧園區與鳳山工業區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是新竹縣吸引外資投資的後盾與考量方向。

台灣醫療院所 處方箋一年總數: 3.6 億


運用醫療AI 不再有付不起的醫療大未來 2018-09-28 18:51經濟日報 賴俊明 台灣少子化與人口高齡化加乘衝擊,醫療環境日益複雜,醫療資源分配也更需智慧,如何提供好的醫療品質,是政府和醫療界的大哉問。無論是長期照護、用藥安全或醫療錯誤,借助AI人工智慧已為趨勢。《AI醫療大未來:台灣第一本智慧醫療關鍵報告》不同一般產業分析觀點,是全台第一本討論醫療AI趨勢專書。作者李友專教授於書中彙整來自醫療第一線的觀察與趨勢,帶領大家重整步伐,迎向未知的醫療未來。本書亦獲得 「宏碁基金會」、「永齡健康基金會」、「六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支持公益閱讀計畫,共同響應關注醫療人工智慧發展。本書作者李友專,身兼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特聘教授暨院長及萬芳醫院皮膚科主任,擁有醫學與科技跨界專業,不僅是臺灣現今病歷電子化之重要推手,也是臺灣醫學資訊及人工智慧於臨床應用之先驅。自1993年起投入人工智慧於醫療應用與提升醫療品質,至今已持續近三十年。今天(9/28)下午二時在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舉辦《AI醫療大未來》新書發表會上,李友專教授與現場媒體及來賓分享醫療AI和所有人的切身關係。臺北醫學大學董事李祖德先生特別蒞臨現場,分享日本AI醫療發展,日本政府以人工智慧解決高齡社會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建議台灣可將其作為他山之石,李祖德董事也特別提醒,人工智慧和醫療都不離「溫度」,有溫度、且以病人為中心才是發展智慧醫療的核心。上騰生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鴻仁先生則提出能夠善用AI的人才與組織,將會能夠洞見未來的贏家,而《AI醫療大未來》是一本獻給社會大眾的醫療AI入門書,相信以本書議題,可以為整個台灣帶來影響力。大學眼科集團總院長、博客來數位科技公司董事長林丕容也蒞臨現場,共襄盛舉,提及眼科 AI 機器人正方興未艾,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的診斷,他認為未來能夠善用AI的人將是未來的贏家。

避免付不起的醫療未來 健保署9/26公佈最新分析,2019健保總額即將突破7,000億大關,光是因為重複檢查就造成17億無端浪費,預估今年健保財務缺口將從去年的負九十八億元惡化到負二五七億元。台灣預計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超過 20%。隨著人口老化,需要投入的醫療資源變多;加上少子化影響,人力資源短缺,醫護人員得照顧的病人變多,每個人能被分配到的資源變得稀少又難得,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若能徹底運用AI的偵測、預測與預防的技術,就有機會解決長照及其他醫療的重大問題,避免付不起的醫療未來。

善用醫療AI守門助攻 人口老化的慢性病、多重疾病與用藥問題,將讓醫護人員面臨複雜考驗。臺灣每人每年平均看診15次,遠超過美國的四倍。2,300萬臺灣人每年產生36千萬張的處方量、健保給付高達1,500億元的藥品費用,如此龐大的就醫數與用藥量,背後代表醫護人員沈重的工作量,相對發生醫療錯誤的機率也會增加,如何減低整體醫療錯誤是一大挑戰!李友專教授認為,當發生醫療疏失時,「懲罰出錯的人」並非真正能夠解決問題,而是要思考根本原因,從醫師開處方箋、藥師調劑、住院治療到病人服藥各階段導入AI應用,不僅確保病人安全與品質,更能減少後續衍生不必要的醫療成本。另一方面,也可應用AI做好健康管理、分級就醫、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與浪費。

企業響應公益贈書計畫 共同守護醫療大未來 有鑒於發展醫療AI的必要性,「宏碁基金會」「永齡健康基金會」與「六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紛紛響應,不僅加速業務投資與應用開發,也相當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實際參與本書公益閱讀計畫,贈與新書給國內大專院校相關醫療及照護系所、醫學會及公協會等,傳遞攸關台灣未來醫療科技發展重要觀念,期盼共同守護人類健康福祉。其中宏碁基金會表示,智慧醫療是宏碁智慧城市的發展重點之一,宏碁一直積極嘗試各種不同可能性,不僅年初攜手北醫、彰基、高醫發展雲端健康照護服務平台;也與疾管署合作打造「流感預報站」,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提早預測流感高峰期的來襲,以便民眾預作準備;近期,更在榮總日間照護中心打造AI場域,立下智慧醫療新典範。此次宏碁很榮幸能參與「AI醫療大未來」公益閱讀計畫,讓智慧醫療的概念從教育階段就開始,進一步提升台灣未來的醫療福祉。而永齡健康基金會則表示,健康醫療領域隨著各種組學蓬勃發展,每日都有巨量的資料等待被揭露與探索。永齡健康基金會長期關注並支持人工智慧於此的應用,期待人類的健康福祉因此更加向前推進。李教授傑出的研究與其專業,正是台灣創新生技醫藥產業最需要的。李教授身兼醫學實務與數據分析應用的領導巨擘,以簡鍊文字與清晰圖表點出未來AI醫療大趨勢,正是致力醫療創新者的一盞明燈。

投資醫療AI,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投資國家的未來 李友專教授在記者會中分享演講「AI醫療大未來」,提出幾個智慧醫療發展環境的關鍵數字。8萬,是目前人類疾病的種類數,當人類疾病種類越來越多、越趨複雜,醫生誤診的機率也一併提高。 6,000 萬,是台灣每一年全台醫療院所開出的處方箋張數;7千億,是台灣健保一年的費用。當疾病種類愈來愈複雜、醫療資源和花費愈來愈多,達到精準醫療的可能性是零。因此徹底運用醫療AI,才能達到精準醫療,避免付不起的醫療未來。「投資醫療AI,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投資國家的未來」,李友專教授在《AI醫療大未來》中不斷呼籲,未來的贏家將會是最懂得善用人工智慧的人才及組織,也一再提醒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必須回歸同理心等人性本質,醫療領域更是如此。期待透過本書和行動,帶台灣社會看見醫療大未來。

重慶海扶醫院 進軍 香港 安和醫療集團


安和醫療集團引進海扶刀技術 推全港首間專注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微無創治療中心香港, 2018927 - (亞太商訊)- 安和醫療集團(「安和」或「集團」)宣佈攜手全球領先的醫療設備及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重慶海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海扶」),將國際化的創新高強度聚焦超音波腫瘤治療系統(「海扶超聲聚集刀」,俗稱「海扶刀」)引進香港,致力打造香港首間微無創治療中心。作為現代醫學一項革命性的技術,海扶刀採用重慶海扶原創的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技術。這是一種不需要切開皮膚,不需要穿刺就可以殺滅體內腫瘤的新技術,也被稱為「無創手術」。海扶刀發明者、重庆海扶董事长王智彪教授出席了記者發佈會,他介紹:「海扶打破傳統,利用超聲波良好的組織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等物理特性,類似於凸透鏡聚焦太陽光一樣,將體外發射的無數束低聲強超聲波穿透正常組織,聚焦於病變靶區上,利用高溫效應,杀死腫瘤組織。革命性地實現手術從『有創』到『微創』,再到『無創』的過渡。」作為全球首家子宮肌瘤治療專病醫院及海扶超聲消融醫生培訓基地,重慶海扶致力於聚焦超聲外科領域,多項技術成果居世界領先水平。應中國科技部邀請,重慶海扶近日攜其前沿科學成果參加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創科博覽」2018展覽。展會除了展示最新的醫療設備,亦透過連線重慶海扶醫院,進行了手術室治療現場的直播。重庆海扶國際部負責人邢若曦教授指出,目前海扶刀已在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臨床應用,獲得100餘項國際發明專利,而重慶海扶作為領域先驅,已與超過26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家醫療中心建立了緊密的聯繫,治療肝臟腫瘤、骨腫瘤、乳腺腫瘤、子宮腫瘤等各類良、惡性腫瘤患者超過10萬例。作為安和的重量級合作夥伴,重慶海扶將就香港首間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微無創治療中心的建造、設備裝配、培訓、運營等方面展開合作。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婦產科教授黃胡信醫生補充,「海扶刀為治療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帶來突破,無需開刀,只作用於腫瘤範圍,可完全保留子宮,患者術後36個月可自然懷孕,能更好地滿足香港都市人的醫療服務需求,亦有助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醫療樞紐的地位。」集團董事、阿里巴巴天使投資人王干芝先生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引入重慶海扶作為戰略夥伴,此合夥關係得以集合雙方優質資源,推動海扶技術與醫療臨床服務的有機結合,同時將培訓出大批具備海扶刀技術、服務及理念的國際化醫療團隊,為香港人提供定制化保子宮的醫療解決方案。」集團將運用海扶刀技術的子宮肌瘤消融治療方案,開設香港首家微無創中心和培訓中心,針對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及其他海扶適應症患者,提供最先進及適宜的專業化治療方案選擇。首間治療中心旨在治療子宮良性疾病,已選址中環中建大廈,預計今年底投入運營。

關於安和醫療集團 安和醫療集團是香港首家以高強度聚焦超音波腫瘤治療系統(俗稱「海扶刀」)技術為核心的醫療服務提供商。「海扶刀」突破傳統治療方案,利用超音波穿透皮膚和肌肉直達病灶,無需開刀流血便可以高溫效應及机械效应殺滅腫瘤組織細胞。集團預計將於今年底在香港推出首個專注於婦產科的微無創手術中心,為患者提供包括子宮肌瘤無創消融治療方案在內的多種專業化、可定制的醫療服務。

關於海扶醫療 海扶醫療是致力於聚焦超聲外科領域的基礎研究、設備開發、生產製造、臨床方案、培訓支持、市場營銷、售後服務於一體的醫療設備和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在全球率先突破了聚焦超聲外科治療腫瘤的關鍵核心技術。作為科研領導者和全球標準制定者,海扶醫療自主開發出聚焦超聲外科治療良、惡性腫瘤,婦科常見病,康復保健三大系列、十多種型號高端醫療設備,並已取得33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准入證,建立了50餘家聚焦超聲外科治療中心。目前,國內外已有2500餘家醫療機構在臨床應用海扶®聚焦超聲外科系列設備,累計在全球治療各種良、惡性腫瘤患者10萬餘例,小型化婦科設備已經治療婦科患者超過200餘萬例。媒體聯絡 安和醫療集團

浩鼎 進行phase III臨床 須付美國MSKCC及Optimer 50萬美元& 100萬美元


浩鼎 發言日期 107/09/28 發言時間 15:04:11 發言人 黃秀美 發言人職稱 總經理 發言人電話 (02)2786-6589 主旨 本公司主動免疫抗癌藥OBI-822Adagloxad Simolenin)通 過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核准進行第三期人體臨 床試驗 符合條款 53 事實發生日 107/09/28 說明 1.事實發生日:107/09/28 2.公司名稱:台灣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本公司研發中主動免疫抗癌藥OBI-822Adagloxad Simolenin)通過台灣衛 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核准進行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6.因應措施: 7.其他應敘明事項:(1)研發新藥名稱或代號:主動免疫抗癌藥OBI-822Adagloxad Simolenin(2)用途:OBI-822係以醣抗原Globo H為作用標的之主動免疫抗癌藥,將Globo H連結於載體蛋白KLH,打入人體後引發免疫細胞產生可對抗Globo H的抗體以治療癌症。臨床試驗資訊網址: 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3562637?cond =OBI-822&rank=1(3)預計進行之所有研發階段:三期臨床試驗、新藥查驗登記審核。(4)目前進行中之研發階段:A.提出申請/通過核准/不通過核准:通過核准。B.未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公司所面臨之風險及因應措施:不適用。C.已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者,未來經營方向:進行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D.已投入之累積研發費用:因涉及未來國際授權談判資訊,為避免影響授權金額,以保障投資人權益,暫不揭露。(5)將再進行之下一階段研發:A.預計完成時間:預計2023年評估主要試驗指標,惟實際時程將依執行進度調整。B.預計應負擔之義務:本公司開始進行人體第三期臨床試驗後必須分別給付美國MSKCCOptimer研發進度里程碑金五十萬美元及一百萬美元(6)市場現況:根據EvaluatePharma資料庫,全球2017年整體抗腫瘤用藥市場規模為1,009億美元,佔全球前十大類別用藥第一位;惟本公司研發中主動免疫抗癌藥OBI-822尚處於臨床試驗階段,適應症之開發以尚未被滿足之醫療需求為主要目標,未來發展將與本公司整體產品線開發策略綜合考量後擬定。(7)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安特羅&高端 接受 國衛院&疾管署 開發 腸病毒71型疫苗!


腸病毒20 陳建仁:盼台灣防疫經驗分享全球 2018-09-28 23:46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台北報導今年適逢台灣腸病毒71型大流行發生滿20年,副總統陳建仁昨出席「腸病毒20年國際研討會」,他表示,與20年前相比,國內腸病毒的防疫系統大幅進步,已漸漸可控制腸病毒71型,由國衛院與疾管署合作開發的腸病毒71型疫苗,已完成臨床前及一期臨床試驗,盼國際交流學習他國腸病毒防疫模式,將台灣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提升全球防疫網,爭取國際合作機會,讓國際看到台灣。20年前腸病毒71型大流行時,陳建仁是國內知名公衛專家,為對抗腸病毒,促成類似美國CDC的疾管局(現疾管署)成立,將防疫處、檢疫總所及預防醫學研究所三頭馬車整合。他致詞時提及,1998年台灣發生腸病毒71型大規模感染,因不知道如何治療,所以在短短幾個月內,造成405名兒童併發重症及78名兒童死亡,對社會造成非常大的衝擊。國衛院現任董事長林奏延也表示,當年他是長庚兒童醫院院長,領導醫療團隊率先證實腸病毒71型病毒會侵犯病童腦部。他回憶,19985月兩周內長庚兒童醫院有7名手足口症的小孩在住院3天內死亡,引起社會極大恐慌。起初沒人知道威脅孩童性命的病毒為何,幸好有一對父母願意捐贈孩子的大體做病理解剖,結果發現病灶是在腦幹以及脊髓,並由腦部培養出腸病毒71,才知道病因。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1998年發生腸病毒71型大流行,重症致死率達19.3%,因感染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5歲以下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近年腸病毒71型大流行為2012年,累計153例重症,其中2例死亡,另2016年累計33例重症,其中1例死亡,重症致死率為13%,顯示各界密切合作,持續精進疫情監視、實驗室診斷、社區防治、臨床醫療及疫苗研發策略,重症及致死率大幅降低。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925日,腸病毒感染累計29例重症,病毒型以伊科1110例最多,716例次之,28例重症中有11例為新生兒;8例死亡個案中,7例為感染伊科11型的新生兒,另1例感染克沙奇B1型,年紀最小為出生後5天死亡。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助研究員劉家齊說,想克服腸病毒,最有效的防疫方式就是製出各類腸病毒疫苗。目前由國衛院與疾管署合作開發的腸病毒71型疫苗,已完成臨床前及一期臨床試驗,5年前已將技術轉移給安特羅與高端,目前兩家公司已在上半年取得許可,正式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期待盡速由國內做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疫苗,估計可提供5歲以下幼童9成保護力,預防腸病毒71型重症。

(經濟部創新研究獎) 源星生醫: 心臟診斷核心演算法(心臟頻譜)


源星生醫 勇奪創新研究獎 2018-09-30 06:16經濟日報 吳佳汾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鼓勵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業發揮「創業力」、「創新力」及「國際競爭力」,今年從眾多優秀的參選標的中評選出58家具創新特色、與代表經濟活力的企業於27日進行聯合頒獎,源星生醫以「心臟病演算法人工智慧數據雲平台」獲經濟部長沈榮津頒發創新研究獎。此次得獎標的為源星生醫自行研發的心臟頻譜,其核心技術「心臟診斷核心演算法」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中心」,用最平常不過的量血壓方式,透過手臂量測即可找到心臟病及可能造成腦部血栓中風的原因。使用雲端傳輸技術將居家或心臟病人的肱動脈心臟射血脈動紀錄傳輸至雲端,經過大數據人工智慧運算心搏跳動是否存在異常頻率,並比對IRB臨床大數據資料庫得到使用者心臟正常或是何種心臟疾病提供給醫院醫師快速診斷結果,也同時提前預警心肌梗塞及中風。源星生醫董事長張國源博士表示,大數據時代帶領所有人從精準醫療進化到精準預防的領域,而AI 時代對健康所產生巨大變化,則是因現代人努力追逐健康與快樂的目標上所成立的。使用AI人工智慧,作為醫生的好幫手、協助建立病人個人精準醫療大數據系統。

日本 德國麻疹2013年以來新高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升溫 育齡女性出遊前先驗抗體 2018-09-30中央社 台北30日電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升溫,疫情超過6成分布在東京都、千葉縣等處。疾管署提醒,孕婦染德國麻疹可能造成死產、畸胎,沒抗體者應避免去疫情流行區,育齡女性最好評估接種疫苗。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週報公布最新監測數據,日本德國麻疹疫情明顯升溫,上週共有127例確診,比前一週增加46例,今年已累計496例,不僅是去年病例總數(93例)的5.3倍,也是2013年以來新高。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天表示,根據日本資料統計顯示,目前德國麻疹疫情分布,有超過6成病例分布在東京都、千葉縣及神奈川縣,日本當局也呼籲可能懷孕的婦女及其身邊的親人應接種疫苗防範。德國麻疹又稱為「風疹」,是一種急性病毒高傳染疾病,會出現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與麻疹或猩紅熱發疹相似),疹子約維持3天,病徵溫和。不過,莊人祥表示,如果是孕婦感染德國麻疹,該病毒可以透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可能會造成死產、自然流產或胎兒主要器官受損,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統稱為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莊人祥說,日本會有德國麻疹疫情主要跟他們麻疹風疹混合疫苗(MR)接種率沒有非常高有關,他們在2013年時有一波嚴重的流行,當年超過1.4萬人感染,其中男性個案明顯高於女性,原因是當時34歲至51歲女性在國中時代有接種一劑疫苗,而男性沒有打,導致此年齡層的男女個案人數懸殊。德國麻疹感染力雖不若麻疹驚人,但若沒有接種疫苗,一名德國麻疹患者也可傳染給57人。莊人祥說,已懷孕婦女經檢測德國麻疹陰性應避免前往流行地區,且因國際間德國麻疹仍屢有疫情發生,為預防婦女懷孕期間受感染,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育齡女性準備懷孕前或出國前,可先到旅遊門診檢驗德國麻疹抗體,若為陰性,可公費施打疫苗,但接種疫苗4週內應避免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