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May 25, 2020

(寶齡) 日本JT-Torii提出擴充適應症申請: 拿百磷 (缺鐵性貧血症)

寶齡 腎病新藥有斬獲 2020-05-20 05:35 經濟日報 / 記者陳書璿/台北報導 寶齡富錦(1760)昨(19)日公告,其腎病新藥拿百磷在日本的授權夥伴-JT-Torii公司,已於518日公告向日本主管機關(PMDA)申請成人缺鐵性貧血症(IDA)的擴充適應症(sNDA)。正式提出申請後,2021年可望取證。寶齡旗下腎臟新藥拿百磷,繼美國授權合作夥伴Keryx公司已於20171108日,取得美國FDA腎病缺鐵性貧血適應症(sNDA)核准。寶齡表示,現在日本授權夥伴JT-Torii公司也在518日向日本主管機關(PMDA)申請成人缺鐵性貧血症(IDA)的擴充適應症,目標2021年取得許可證。寶齡富錦昨日股價下跌10元,以140元作收。寶齡進一步解釋,在適應症的擴充方面,除原本應用於慢性腎病的洗腎患者的高血磷症外,寶齡的合作夥伴正積極開發拿百磷其他潛力並已取得相關成果。目前,Keryx公司也已獲得FDA核准擴充適應症,為目前全球唯一可同步治療腎臟病患高血磷症暨缺鐵性貧血的雙效型磷結合劑。據了解,該腎病新藥在美國銷售額,幾乎每季屢創新高紀錄,目前美國已通過兩個適應症,一是用於治療洗腎患者的高血磷症。另外,新的適應症則是慢性腎病患者的缺鐵性貧血。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在腎病比例中,洗腎患者占比約1.8%,慢性腎病患者約43.2%,市場想像空間仍大。寶齡指出,由於日本已將高血磷症納入健保給付好幾年,市場需求趨於穩定。因此,寶齡此次鎖定的第二適應症,廣義型缺鐵性貧血,正式提出申請後,2021年可望取證。

(博晟TFDA第三級醫材上市) 通路:六家經銷商/ 自體軟骨修補系統

博晟生醫「愛膝康」獲TFDA上市許可 2020-05-10 08:37 聯合新聞網 / 萬寶週刊【撰文/陳澤樂】高階複合骨科醫材(6733)博晟生醫,旗下研發之膝蓋軟骨組織修復複合醫材BiG-009"愛膝康"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4/28取得台灣衛生福利部食藥署(TFDA)之國產第三等級醫療器材上市許可,已佈建全台六家經銷商通路外,更鎖定全球市場並啟動中國、歐、美、日、東南亞及南美洲等市場的取證與授權洽談。此外BiG-009獲得上市許可亦符合生技企業申請上櫃之條件,博晟生醫將依進度朝上櫃邁進。BiG-009是一種「自體關節軟骨再生修補技術」,並由康膝骨(Chondroplug)與安切康(AccuCut)兩個部分所組成。BiG-009擁有「不需體外培植」及「僅需開刀一次」兩大特色,僅需一小時即可完成軟硬骨修復的工程,並適用於膝關節內側股骨髁、外側股骨髁與股骨滑車部位之軟骨及軟硬骨缺損填補及幫助軟硬骨組織修復。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表示,BiG-009能有效使關節軟骨再生,改善病患症狀,同時降低重複手術的痛苦,可望造福廣大因各種原因造成膝軟骨受損的病友,該產品的取的認證對博晟的營運實務有著指標性與策略性雙重意義,現階段先走自費,同步送申請健保給付,我們將加速拓展國際事業版圖。

首站布局海南博鰲先行區 博晟積極卡位中國大陸市場並瞄準「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做為第一階段之首要佈點。海南博鰲先行區為中國國務院於2013年核准設置的國家級國際醫療旅遊產業園區,允許歐、美、日及台灣等具特殊性、已取證藥物和醫療器材,在取得中國上市許可前搶先在先行區內營業使用。博晟歷經三年超前部署,於20199月是唯一受邀到先行區的台灣廠商,獲得台灣上市許可後,現可直接在海南博鰲先行區內申請特殊許可證,搶攻跨境醫療的龐大商機。同時,博晟於中國大陸成立山東博升生物技術全資子公司,為服務中國廣大人口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做好準備。

中正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中榮重症醫學部 開發 微流體發炎因子晶片

敗血症發炎因子快篩 台灣新生報 2020/05/06國立中正大學教授謝文馨研發一套快速、靈敏且低成本的「雙面光柵生物感測器」,並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及台中榮總重症醫學部合作,預計將這項生物感測器用在檢測敗血症患者的發炎因子濃度,及時輔助醫生對症下藥。該團隊已開發第二代雛型機,獲得三項國內外專利,而該生物感測器也能應用於其他生醫或食品檢測。謝教授長期研究生物晶片、生醫工程,2017年開始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及台中榮總重症醫學部合作「免標定、快速、高靈敏光微流體生物感測系統於敗血症患者病原與宿主反應之快速同步偵測」計畫。目前由國研院負責開發一套致病菌及其藥敏性的鑑定系統,藉此了解致病菌種類並精確地調整治療方式,謝教授負責研發雙面光柵生物感測器,用於快速檢測敗血症患者到院初期的發炎程度與原因。謝教授說,當發炎因子接觸到感測器晶片,會造成晶片表面的光學特性改變,因此就能進一步的測量出不同發炎因子的種類及濃度。在病患到醫院的前期,只要將患者血液檢體注入感測器晶片中,一小時內就能針對不同的發炎因子,初步分類致病原因,提供醫生施打抗生素的指引。病人接受治療後,醫生也能透過該感測器即時確認治療效果。謝文馨指出,檢測系統的結構和操作相當簡單,比起一般醫院或實驗室的高精密檢測器,更適合用在醫療資源較不充足的地方,有望推廣到小型診所、長照中心等。

永信藥品: 減資金額12.54億

永信藥品董事會通過辦理減資案致債權人通知事宜中央社202057日日 期:20200507日公司名稱:永信藥品 (1716) 旨:永信藥品董事會通過辦理減資案致債權人通知事宜發言人:簡志維說 明:1.事實發生日:109/05/072.發生緣由:本公司經中華民國10957日董事會決議辦理減資退還長期股權投資予股東,減資金額為新台幣1,254,603,080,減資基準日為中華民國10971日。本公司謹依公司法第281條準用第73條規定向各債權人進行通知,各債權人對上項減資如有異議,請自通知日起三十一日內,以書面提出,俾依法辦理。逾期未表示異議者,視為無異議。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芳裕公司地址:台中市大甲區中山路111913.因應措施:無。4.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黃埔一期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師工程師組

陽明首批「醫師工程師」成軍 施振榮盼兩強結合找新路 2020-05-09 16:28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陽明大學醫學系成立「醫師工程師組」,首屆個人申請已放榜,共207人報名,錄取10人。該校今天舉行新生座談,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出席致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半導體和醫學是我國兩大強項,不過台灣醫療與資通訊過去各自發展,缺乏共同語言,盼此學制能讓兩強結合,替台灣開創新產業。陽明大學表示,醫學系的「醫師工程師組」將與交通大學電機學院合作,學生大一、大二將在交通大學修讀基礎醫學與電機資訊相關課程,大三後再回到陽明大學繼續完成醫學系PBL(問題導向學習)與實習課程,大六畢業時取得「醫學士」學位,同時並具備「電資」雙專長。施振榮指出,從這次新冠肺炎的經驗就知道,台灣的醫學與半導體科技對國內與世界的貢獻非常具體,也是台灣領先世界的兩大產業。美國雖然在資通訊的應用上獨占鰲頭,但其實很多技術與零件都是與台灣合作的成果。台灣醫療與資通訊過去各自發展,雙方的頂尖人才缺乏共同語言,以至於對於彼此需求沒有辦法完美整合。施振榮說,台灣最優秀的人才都在醫界,在當前大環境下,應該要借重智慧醫療,透過資通訊與醫療人才攜手合作,共創價值。未來1015年後這批人才成熟,就能替台灣開創新的產業。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說,此組今年首度招生,這批醫師工程師堪稱是「黃埔一期」,期盼第三類組與第二類組的強強結合,除了讓學生有競爭優勢外,最重要的還是面對AI浪潮下,台灣不能在世界上缺席,必須尋找新的利基站穩世界舞台。陽明醫學系另設「醫師科學家組」,學生在大學前四年完成基礎科學與臨床教育,大五先修研究所課程,六、七年級再進入醫院臨床實習。郭旭崧說,醫師科學家已訓練出像葉采衢一樣的優秀人才,校方兩年前開始思考台灣該培育哪些人才,才能替產業轉型尋找方向,於是有了醫師工程師的構想。

新冠病毒實驗室國家隊: 台大/長庚/三總/疾管署

新冠肺炎藥物有望!長庚團隊如何找到神奇子彈? 2020-04-30 16:18 聯合新聞網 / 天下雜誌【文/江慧珺】繼中研院、國衛院成功研發快篩試劑關鍵抗體後,長庚團隊也宣布達陣,找到有潛力對抗新冠病毒的「神奇子彈」單株抗體,能製造快篩試劑,還可望發展成藥物。成功的背後,自認「膽小」、常擔心到落淚的病毒學家施信如,如何帶領團隊扛住恐懼與壓力,為全球帶來新希望?疫情危急之下,數量有限的新冠病毒株成為搶手的研究資源。掌握國內半數病毒株的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儼然是學界的「病毒首富」。快篩、疫苗與藥物開發研究,都需要以病毒株測試,不少研究單位、生技公司都找上門拜託,希望資源分享。「成功不必在我,一起做比單獨做有趣多了,」身為虔誠基督徒的施信如,秉持「施比受有福」的原則,總是樂意將病毒株予以全基因定序後,與其他研究單位分享。然而,每個人都說自己的研究最重要,到底要先給誰,一度讓這位台灣頂尖病毒學者煩惱到睡不著。走進長庚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招牌旁「Keep calm and find a way to cure」(保持冷靜,找到治療方法)的標語,是施信如鼓勵學生,以及對自我的喊話。鑽研病毒20多年,自認膽小的施信如常年生活在擔心害怕之中。她過去研究腸病毒,擔心傳染給小孩,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院內感染,更讓她擔心到落淚。這名的病毒學家,將擔憂轉換為謹慎,帶領團隊對抗新冠病毒。去年底,身為衛福部疾管署諮詢專家的施信如,得知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當時已排除流感,加上是從傳統市場爆發,她一度猜測是由老鼠傳播的漢他病毒或其他病原,直至今年1月初,中國當局終於證實,幕後兇手是冠狀病毒。得知病原體後,施信如馬上率團隊動起來,由病毒基因序列設計出檢測方式,並依P3實驗室規範,將原本進行的H7N9病毒清除後消毒,準備應戰,因她深知,病毒侵台腳步不遠了。果真在1月下旬,一件來自機場的檢體檢出陽性確診,揭開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與新冠病毒奮戰的序幕。施信如回憶,當時長庚才剛開始協助衛福部檢驗可能感染者,數日後,實驗室就從上百件檢體中,發現一件陽性檢體。負責檢測的醫檢師很冷靜,著手準備通報疾管。成為台灣最早的確診病例之一。「這個病毒離自己近了,」施信如當時心想著。

病毒實驗室國家隊,找到神奇子彈 在疫情籠罩下,學術界傾盡全力找解方。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召集國內醫檢單位,組成「病毒實驗室國家隊」,由台大、長庚、三總與疾管署組成,迄今分離出50株病毒株,其中有半數來自長庚團隊。機場被視為防疫作戰的第一道關卡,返抵國門後若出現症狀,就有醫師現場問診採檢,因地緣關係,桃園機場的檢體都送往長庚檢測。特別是第二波自歐美等國向外蔓延的疫情,旅外留學生、商務人士大舉返台,機場採檢量大。施信如說,實驗室幾乎每天都有陽性檢體,從25名確診患者的咽喉拭子或痰液檢體中,成功分離出病毒株。此外,長庚團隊更從3位確診患者的B細胞中,找到25株可結合新冠病毒單白質的人類單株抗體,其中12株可結合病毒內部的N蛋白,13株可結合病毒表面的S蛋白,當中1株甚至還可望發展成抗體藥物,抑制病毒進入人體。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冠穎比喻,人類單株抗體是「神奇子彈」,發展成藥物可用於癌症、免疫疾病或感染症治療;在感染症方面,先前就有以單株抗體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的案例。擁有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的黃冠穎,專攻人類感染免疫學,堪稱醫師科學家。平時上午在醫院看診,下午則投身研究。他鎖定人體B細胞跟抗體反應為研究主題,建置「人類單株抗體生產平台」,先前以此技術開發H7N9單株抗體,如今則遇上新冠病毒挑戰。國內確診病例逐漸增加,黃冠穎從患者血液中,取得具抗體生產能力的B細胞,經過優化篩選出特定的細胞分群,經基因工程方法培養,將B細胞製成人類單株抗體,並經過驗證,確認屬有效抗體。新冠病毒研究猶如百米賽跑,時間壓力不在話下,「以前要花上12年,現在要壓縮到12個月內完成,」黃冠穎說。一批B細胞要培養成單株抗體,得花費上23週時間,但整批抗體從40100株不等,可能只有1株能順利結合病毒,也可能全數落空。實驗失敗是常態,施信如也有感。追查感染源必須分析病毒基因序列,已告知外界「明天有結果」,但明明病人身上病毒量不低,卻分析不出結果,此時不僅挫折,還備感壓力。另測試抗體藥物時,無論有沒有加藥,結果都是整皿細胞死亡,且每次實驗,都讓人員暴露於風險之中。

跟死神賽跑、直面病毒的壓力恐懼,碰上院內感染 操作新冠病毒必須全程在P3實驗室進行,儘管非首次操作高風險病原體,但面對未知的新冠病毒,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黃鵬年仍不免緊張害怕。進入實驗室前,黃鵬年心中默想著SOP,實驗室規定必須2人同時進入,1人操作、另1人遞器械支援,並留意每個步驟遵循SOP,有著信賴的伙伴一起打拚,不是面對病毒單打獨鬥,擔心也就去掉大半。憶起培養病毒過程,黃鵬年說,起初因不了解,每天都得進入實驗室觀察培養狀況,一待就是35小時。每次入內都得全套防護裝備,戴著密不透風的N95口罩,加上實驗室內負壓狀態,常感到呼吸困難。 面對新冠病毒難免恐懼,特別是國內爆發首起院內感染後,團隊士氣大受影響。「再怎麼有名的醫院,都可能發生院內感染,」施信如得知有醫護人員染病的當下,擔心到落淚,發生院內感染代表病毒,甚至可能已進入社區。若病毒不知不覺傳染給醫護,會削弱前線戰力,影響甚鉅。但她仍打起精神,除鼓舞團隊外,更肩負追查感染源的任務。儘管經基因定序比對,仍無法掌握來源,但藉由調查,提升研究與院內感控量能,最後總算阻斷疫情。正因膽小害怕,要更謹慎。施信如堅持,操作高風險的新冠病毒培養,要身心平衡、有使命感的研究人員執行,且病毒培養絕不能熬夜,只要體力不好就不行,且一定要2人以上操作,「一切都是安全考量,」施信如說。但實驗室檢體檢測、分析基因序列追感染源,都必須在時效內趕工,有時更得熬夜與國外學者視訊開會。實驗室有成員是新手爸爸,連夜做病毒演化分析,施信如半夜與對方通電話追進度,一旁還聽到娃兒的哭聲。

百年一遇的疫情,也帶來意外收穫施信如的研究團隊,從大學生、碩博士到博士後研究員都有,除有老師指導外,還有直屬學長姐帶領做實驗,手把手傳承。黃鵬年笑說,一開始也覺得不耐煩,但學弟妹經訓練後變成得力助手,團隊也更加凝聚。 施信如的學生、遠東生技新藥開發處長陳亦翔也提到,施信如會啟發年輕人對學術研究的熱忱,與其緊盯實驗進度,她更重視學生的責任感,了解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對社會有所貢獻。冠狀病毒狡詐變異多端,之所以迅速上手,有賴於過去與變異病毒的交手經驗,練就將危機化成轉機的能力。早年在美國研究流感病毒的施信如,返台後不久就遇上1998年的腸病毒疫情。「施老師,我告訴你一件奇怪的事,」施信如回憶,時任長庚兒童醫院院長的林奏延致電告知,院內有多名病童往生,且死法相同,都是在72小時內因肺水腫死亡。當時孩子剛出生的施信如也嚇壞了,返家馬上洗手更衣,深怕傳染給孩子。她隨即進行病原體鑑定,透過基因定序證實是腸病毒七一型惹禍,能根據腸病毒特性來控制疫情,後續研究也獲國際重視,先前也與新加坡生技公司技轉合作,研發腸病毒疫苗。歷經流感、腸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施信如深信,研究的成就感與貢獻感,有助傳承、培育更多病毒學家。這點,在本次新冠疫情,尤其明顯。她透露,每年實驗室會招募兩名人力,以往都是約20名系上學生應徵,今年疫情當前,則多達30多名校內外學生來信詢問,盼加入實驗室團隊。這是這個百年一遇的疫情,帶來的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