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August 23, 2020

世基 啟用 「兒童基因健檢中心」

2020-08-07台灣台北 - Media OutReach - 202087- 世基生醫是由中研院院士陳垣崇於2005年創辦,曾任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第三任所長。目前世基在台灣設有研發中心,並得到GMP / ISO13485認證,專注於藥物基因及預防醫學分子診斷試劑的產品開發、生產及運用,並積極跨入基因及功能性醫學實驗室檢測服務自建項目,即將獲得精準醫療實驗室認證(LDTS),是目前台灣少數有能力提供藥物基因檢測完整服務的公司。今年四月世基生醫啟用了規劃已久的「兒童基因健檢中心」,成為台灣第一家以兒童基因檢測服務為主要服務項目的健檢中心。為了推動兒童個人化健康照護與用藥安全而成立的兒童基因健檢整合平台,結合多種檢測技術平台,針對兒童不同基因型態進行檢測分析,提供的檢測項目涵蓋兒童常見用藥基因檢測、個人化基因檢測、功能性醫學檢測三大類別,可預先掌握基因組成與個人體況,同時提供紙本報告與雲端即時用藥查詢,作為服藥前的參考依據。

做兒童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兒童基因檢測就像是孩子們的第一個健康檢查,若能越早檢測,就能越早知道個人的用藥資訊,對於孩子的健康管理有很大的幫助。基因檢測結果可以讓兒童用藥更安全,讓父母知道孩子適合使用的藥物,在未來兒童用藥的過程中可以提早防範藥物使用的不良反應。畢竟兒童不是縮小版的大人,對於藥品的吸收、代謝與排除功能與大人不同,如果用藥不當,對兒童的傷害遠大於成人,將對小小的身軀造成極大的負擔。基因檢測同時也方便醫生對症精準用藥,根據WHO研究統計,由於小兒劑量不易計算,導致兒童用藥錯誤發生率,為一般成人的3倍,基因檢測結果提供醫師作為評估參考依據,針對不同個體開立適合的處方,並且適當調整用藥劑量。

檢測報告數位化 用藥查詢零時差 拜科技發達之賜,人類基因不再是難解的秘密,可以透過基因,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與健康,甚至可以知道哪些藥物可能引起藥物過敏或產生藥物代謝異常,世基兒童基因健檢中心針對9大專科7大類33種兒童常見疾病用藥作基因檢測分析;同時也開發APP,詳細的檢測報告將上傳雲端,能夠使用APP下載檢測報告,可以隨時隨地將報告帶著走,需要與醫藥專業人員溝通時,就可以輕鬆、快速的瀏覽孩子的基因檢測報告,並與醫藥專業人員溝通分享。除了根據檢測報告分析內容,也可以使用APP對藥盒上的barcode進行掃碼,暸解孩子本身應避免的藥物,以及合適使用的藥物類別,做為服藥前的參考依據,降低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率。如果能在兒童12歲以前的黃金發展期,甚至到18歲邁入成年以前,及早做藥物基因檢測,就能降低服藥後不良反應的發生,避免藥物對於兒童不必要的傷害。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次檢測,一輩子受用。 檢測報告為個人藥物使用評估,檢測結果提供醫藥專業人員作為臨床用藥參考,不作為用藥的唯一依據。

(翁啟惠) 台灣醫療支出只占GDP 6.6%:創造 全世界第一醫療服務

翁啟惠:生醫迎十年榮景 2020-07-30 01:50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黃淑惠/台北報導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惠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的影響,提供了生醫產業與資通訊產業合作的契機,台灣擁有全世界第一的醫療服務與國際競爭力的科技產業,再加上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延長十年,並納入數位醫療與國家策略產品,將帶動生醫產業達到新的高峰,他也認同將會有十年榮景。以下是翁啟惠接受專訪摘要。

問: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生醫產業的影響?答:今年4月起生策會舉辦一系列的座談會,結合產官學研界商討疫後的發展。大家首先形成的共識是先建立好國家安全的新思維,那些醫療用品與物資是必須掌握、不可缺少的,並思考生技、醫藥業應該如何投入;第二個重點是建立關鍵新科技、開發新市場。生策會自去年改選理監事後,新增了許多科技業及醫界的老闆,到了今年疫情爆發後,網路視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5G及雲端等科技都派上用場。台灣的醫療服務品質世界是第一,若能結合ICT(資通訊)新科技,應可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以台灣的「健保資料庫」及「人體生物資料庫」為例,這是推動台灣走向早期治療和預防醫學重要關鍵。將來透過大數據分析整理,可協助我們瞭解疾病的形成、發現更多致病因子;除了疾病治療之外,對發展早期檢測及預防也有幫助。

問:怎麼看待台灣ICTAI結合創造生醫產業未來?根據統計,全球生技醫療支出,2018年約達10.6兆美元,占全球GDP10.9%。台灣的醫療支出只占國內GDP6.6%,相較全球的平均值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數字值得注意,為何台灣醫療支出只占GDP6.6%就能做到世界第一,這也是台灣特有醫療環境所衍生出來的好成績。未來台灣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利用新科技提升醫療精準度與效率,甚至延伸到疾病的預防和健康維護將是關鍵。我很樂觀看待ICT(資通訊)產業跟醫生對話而創造新機會。簡單的說,由醫師提出醫療相關需求,而ICT產業則提供相對應的產品或交由生技界研發。尤其,台灣的ICT產業非常有競爭力,每年平均投入的研發費用約占總營收的2.85%,如果其中有1%投入跟生技有關的研發,每年就有數千億元,這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問: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將有新版,如果成功,是否會帶來十年榮景?答:肯定會有的,這次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傳出將延長十年,並將新增「數位醫療」及「國家策略生技產品」。三年前政府在BTC(生技諮議委員會)會議上已經有共識要發展精準健康產業;國家策略生技產品,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對的項目,透過生技新藥條例提供賦稅優惠,鼓勵朝高附加價值相關的產品去發展。以疫苗為例,並不是一項高獲利的產品,但是對國家安全卻很重要。另外受到這次疫情影響,產業全球化的概念也會有新思維,台灣對於關鍵原料的掌握很重要。

問:近月來生技股相當熱絡,對台灣生技產業的影響?答:社會大眾對生技產業有必要進一步的認識,從資金、人才、研發項目到國際化等四大重點去關注。生技產業投資期長、風險也很高,台灣因為從事股票交易不用課稅,全民投入股市後,一遇到波折就容易出現不同的聲浪;另一方面,台灣比較缺乏對早期的新創公司及後期臨床試驗的投資,造成公司因資金短缺而經營不順利,或許政府可以鼓勵更多創投,讓資本市場更活絡。在人才方面,如前所言,因為資本市場的結構問題,台灣生技產業在剛成立的初期及臨床三期這前後兩階段,都很缺乏資金。因此台灣生技公司規模都很小,人才被稀釋,加上生技經理人才本就缺乏,整個產業體質也不夠大,也就無法造就更多經營管理人才。第三是研發選題的部分,因為國內的資金較保守,不太敢投入高風險的研發項目,目前台灣已有18項新藥研發成功,其中七項已進入世界各國市場,只是目前已上市的藥品市場範圍仍小,希望後續能有更多重量級的新藥在台灣推出。台灣也應該要鼓勵發展需要經過人體試驗的高階醫材。第四是國際化部分,台灣經濟發展的強項在中小企業,這固然能讓初期的生技公司發展更靈活,但是到後來往往需要大公司來承接,並開拓市場,在國內現有的藥廠之外,或許台灣的高科技廠商也可以參與扮演這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