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醫療業 商機爆發 2021-08-18經濟日報 記者黃力 根據統計,單是美國市場2021年上半年處方藥銷售量成長主要來自線上問診,實體通路的處方藥銷售量反而呈現年減,預期在科技快速發展與輔助下,遠距醫療相關的線上問診、開藥等趨勢長期成長空間看升,提供相關線上醫療服務的產業更有望持續受惠。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從美國主要幾大處方藥,包括治療過動症、憂鬱症、頭痛、胃食道逆流、高血壓與第二型糖尿病等銷售狀況,可以明顯見到今年的成長率呈現「通路消、線上長」的趨勢,也反映在相關企業的獲利,例如以遠距醫療為主的Teladoc,線上問診次數達350萬次,較去年同期增加28%,第2季營收5.03億美元,年成長率更是高達109%。另外,江宜虔說,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United Health)也於2021年第1季起,加入遠距醫療服務業務,目前已累積超越50萬問診次數,由於拜登政府鼓勵民眾參與醫療保險的政策環境,有利相關公司業務量持續成長,在政策面與科技成長的帶動下,遠距醫療服務業務的後市成長動能看俏。江宜虔認為,現階段隨著消費者信心指數彈升,以及就業市場明顯好轉,全球經濟景氣逐漸進入中期成長的擴張期。根據歷史數據分析,每逢經濟擴張期期間,醫療產業股價表現較佳,如今又有遠距醫療、科技等利多加持,建議投資人不妨布局醫療產業,以優化整體投資風險與報酬表現。安聯投信表示,為對抗疫情,全球搶打疫苗、各國政府拼接種覆蓋率,也持續支撐相關產業及供應鏈。
Pages
Sunday, August 22, 2021
克服Avastin癌思停 抗藥性: VEGF融合蛋白+ anti-PD-L1 合併治療
增強癌症免疫療法 國衛院發現新解方 2021年08月16日【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癌症已連續39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儘管已有免疫療法治療,但癌細胞誘發的發炎反應,受癌細胞誘發增生的血管等情形影響,抑制了免疫反應,國衛院16日發表研究結果,發現融合蛋白藥物治療讓血管正常化,提升免疫細胞浸潤,增加抗PD-L1的合併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生長,解決癌思停抗藥性問題。對於免疫治療無法有效作用的原因,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李岳倫說明,癌細胞會誘發周邊環境產生慢性發炎反應、雜亂增生的血管,及極化的巨噬細胞抑制了免疫反應,讓癌細胞逃避免疫細胞監控,使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實體腫瘤的有效反應率只有2至3成,因此調控腫瘤微環境就是成功治療的關鍵。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團隊經研究發現,粒線體內多功能蛋白酶Lon,可透過調控「活性氧」濃度,在癌細胞活化發炎反應訊息傳導,誘導癌組織與周邊的巨噬細胞分泌抑制型細胞激素,抑制T細胞免疫反應、促進腫瘤血管新生,從而使癌細胞逃脫免疫細胞的攻擊。團隊繼續以「血管正常化」的思維,設計出融合蛋白藥物「VEGF121-VEGF165」,藉由抑制細胞內外的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訊息傳導、抑制腫瘤血管增生,促使腫瘤內原本絮亂無章的血管變為較正常,同時增加腫瘤微環境中殺手T細胞與自然殺手(NK)細胞的進入。李岳倫表示,在動物實驗中,VEGF融合蛋白藥物,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nti-PD-L1」的合併治療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同時克服癌思停標靶藥物抗藥性,最後證實在腫瘤微環境中,癌細胞會演化出逃避免疫細胞監控的能力。國衛院表示,VEGF融合蛋白藥物目前已完成動物有效試驗,之後將繼續完成進入臨床試驗前的動物安全性測試,預計5年內就能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期待未來將開發為癌症新藥,提供癌症患者一個搭配免疫療法的治療選擇,成為新穎的癌症組合治療。本研究已於109年12月發表於美國癌症免疫治療學會(SITC)官方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基亞疫苗/高端疫苗)陳燦堅 曾 房產開發/ 動物疫苗
高端疫苗開打在即,爆出20年前捲款爭議?老總陳燦堅首度回應 657 2021年8月19日 吳靜芳 由高端生產的國產新冠疫苗,8月23日開放接種。這支疫苗愈接近開打,愈鬧得滿城風雨,背後推手陳燦堅到底是什麼來頭?國光、聯亞一票留美博士還做不出來的疫苗,為什麼是他做到?
20年前「地中海風波」被起底 源頭來自數月前一則在Line群組瘋傳的訊息,說「陳燦堅」曾在20多年前,為了取得天主教教會學校聖心女中的校地,「把修女騙得團團轉,把河邊大片的土地讓他們蓋了地中海俱樂部和大樓……還惡意倒閉,倒閉前一天還在收會員……。」始終沉默不回應的陳燦堅,在《天下》專訪時首度證實,「那個陳燦堅,確實是我。」他接下來說話便吞吞吐吐起來,小聲、幾乎是請求地說,「如果因為這事為難你們不能登(報導)……我覺得也可以,沒關係。」今日的生技新貴身分,很難與20年前的他聯想在一起。陳燦堅曾是房地產開發商。八里地標,由3棟最高33層摩天大樓組成、李祖原事務所設計的「福星地中海」,便由陳燦堅與家族成員一同投資、開發。當時常對外曝光的福星育樂開發公司董事長游祺祥,是他表哥。陳燦堅也出任過福星的公司代表人。位於「福星地中海」一旁,樓高5層的「地中海俱樂部」,有游泳池、網球場、三溫暖、餐廳,一張會員證40萬起跳。陳燦堅承認,「地中海俱樂部」當初是他主導開發。因為用的是聖心一處廢棄的操場,「我們家三代都念聖心,我也是天主教徒,因為我跟社區關係比較好,才去做(開發),」他說。但地中海俱樂部因為違建、侵佔河川地等爭議,經營沒幾年,便於2002年倒閉。眾多會員高價買的會員證,頓時成了廢紙。陳燦堅一再強調,他沒欺騙聖心的修女,俱樂部用的校地仍屬聖心,「(俱樂部)做不下去是事實,沒有處理(退還會費)也是事實,但那個時候已經不是我在主政了,我也無能為力。」他自認有苦衷,僅說投資案牽涉家族長輩,因為理念不合,各方早已分道揚鑣,「未來我有機會,也許可以請當時的主事者把事情解決掉。」
從豬病到新冠,做動物疫苗造就另類台灣之光 他早在26歲就與親友合資創立動物藥代理事業,引進全球前三大動物藥及疫苗大廠英特威(Intervet)的產品,專做養雞戶及養豬戶的生意。陳燦堅並從單純的代理,延伸到研發,創立動物疫苗研發公司施懷哲,與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郭村勇合作技術開發,並與法國動物藥廠維克(Virbac)合資經營動物疫苗廠。施懷哲在台灣研發、製造的豬環狀病毒疫苗,因此透過維克賣到全世界,也算另類台灣之光。陳燦堅在動物疫苗領域,累積了技術、經驗與自信心,從50多歲開始,進入人用疫苗領域。他找上基亞生技,合組基亞疫苗(高端疫苗的前身)。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曾任慈濟大學醫學系系主任,陳燦堅認為,自身開發過2、30個動物疫苗經驗,結合基亞的人用藥物臨床專業,絕對有機會開拓市場。「動物的疾病太多,動物疫苗開發的難度,跟人用疫苗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說。他調來自家動物疫苗廠的人才,加上基亞臨床研究員,在國衛院租了一個實驗用產線,這支雜牌軍就從H5N1病毒疫苗開始練兵。別人覺得在台灣做疫苗賺不了錢,連有官股的國光生技都連年虧損。在國際大廠壟斷的疫苗市場中,陳燦堅反而認為,「疫苗是個好生意。」去年初新冠疫情一爆發,高端團隊就聽到美國國衛院要技轉新冠抗原「S-2P」給莫德納開發疫苗的消息,便積極爭取,儘管無人看好,陳燦堅仍動用過去在國衛院的人脈簽到了技轉案。「他很百折不撓,是有點像打不死的蟑螂,」疫苗廠BOO案時任疾管局局長,因此與陳燦堅熟識的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評論。有了好抗原,加上郭村勇開發出來的細胞培養穩定量產技術,高端一下子變成國際第二代新冠疫苗的領頭羊之一。「必須承認高端很勇敢,」前疾管局局長、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指出,在新冠疫情前,疫苗臨床成本高,又受限各國政府採購預算,並不是受投資人歡迎的產業。高端技轉策略非常聰明,從美國國衛院拿到國際級技術,對方目的在於濟世而非營利,技轉價格與條件相對藥廠合理。「(新冠疫苗)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陳燦堅感嘆,「本來以為是機會,現在看起來是挑戰。」
滿城風雨下,高端的挑戰 疫情以來,高端股價被資本市場瘋炒,一度漲了十多倍,現在雖有回落。但陳燦堅超過3%的持股,身價約20億元。除了源源不斷的國內負面新聞外,高端產量規模還不大,導致成本、售價高昂,恐怕是接下來進軍國際市場更大的難關。高端疫苗的政府採購價曾被媒體揭露,一劑800多台幣,甚至略高於輝瑞BNT、莫德納的國際售價。他並未否認這價格,但表示是因為時程緊急、國際物料缺貨而成本飆高。「機器都走空運不走海運;佔疫苗成本2、30%的佐劑,全球也在搶,」他舉例,綜合下來成本多了一半甚至一倍。回顧這一陣子的風風雨雨,「就像出麻疹,該出的都出一出,」陳燦堅口氣倒是樂觀。
(大江生醫) 隨時40億 內外併購
生技打團體戰 愈來愈盛行 2021-08-16 01:35 經濟日報 /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生技產業集團作戰風氣愈來愈盛,晟德(4123)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近年來將晟德由傳統藥廠轉型為「生技工業銀行」;中天集團總裁路孔明也為集團旗下多家轉投資公司制定「蓄水庫」策略;今年起大江生醫董事長林詠翔也喊出「生物整合設計商社」,近兩年來公司隨時保留約40億左右現金以備進行海內外併購。晟德藥廠原為國內老字號藥廠,自林榮錦接手經營後,一度將晟德定位為國內最專業的水劑藥廠,但是近年來晟德的定位早已超越製藥業角色,隨著林榮錦愈來愈靈活投資操作,在台灣、大陸、香港及美國不斷進行投資數十家,將晟德定位為生技工業銀行,目標在2025年打造七、八隻市值300億元的獨角獸。中天近年在集團布局採「蓄水庫」模式,除了支持新藥發展、保健品及有機食品的通路外,也透過創投進行財務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