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霖:公告本公司110年股東常會通過解除董事競業禁止之限制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1/08/18第22款1.股東會決議日:110/08/182.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董事姓名及職稱:蔡正弘/友華生技醫藥(股)公司法人代表、本公司董事長黃文鴻/友華生技醫藥(股)公司法人代表、本公司董事李宇玲/友華生技醫藥(股)公司法人代表、本公司董事高偉超/三德觀光大飯店(股)公司法人代表、本公司董事蔡孟霖/本公司董事胡克信/本公司董事陳泰明/本公司獨立董事周康記/本公司獨立董事林聖哲/本公司獨立董事3.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項目:投資或經營其他與本公司營業範圍相同或類似的公司並擔任董事或經理人之行為,如日後任職於本公司所屬關係企業之職務,亦一併允許解除其競業禁止之限制。(1)蔡正弘董事長友華生技醫藥(股)公司董事長友杏生技醫藥(股)公司董事鼎杏(股)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財團法人弘廬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常務董事(2)黃文鴻董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兼任教授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太景醫藥研發控股(股)公司 獨立董事寶齡富錦生技(股)公司董事台新藥(股)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上騰生技顧問有限公司高級顧問雅祥生技醫藥(股)獨立董事安克生醫(股)公司獨立董事/薪酬委員正峰化學製藥(股)公司董事(3)李宇玲董事友華生技醫藥(股)公司財務長及營運服務中心副總經理(4)高偉超董事三德觀光大飯店(股)公司董事長全譜科技(股)公司董事長三德投資(股)公司董事長(5)蔡孟霖董事友華生技醫藥(股)公司董事/總經理友杏生技醫藥(股)公司董事長鼎杏(股)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財團法人弘廬基金會董事三商家購(股)公司獨立董事(6)胡克信董事胡耳鼻喉科(中西醫整合)診所院長台灣中醫耳鼻喉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中華眩暈失衡之友協會(不倒翁之家)理事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耳鼻喉口腔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國際外科學院院士(7)陳泰明獨立董事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薪酬委員眾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薪酬委員(8)周康記獨立董事重鵬生技(股)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探針(股)公司獨立董事/審計委員/薪酬委員日勝生活科技(股)公司獨立董事/審計委員/薪酬委員詮欣(股)公司 獨立董事/審計委員/薪酬委員台中銀證券(股)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華電材(股)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華科技(股)公司法人代表董事佳龍科技工程(股)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威潤科技(股)公司法人代表董事東生華製藥(股)公司法人董事代表(9)林聖哲獨立董事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台南市安南醫院院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4.許可從事競業行為之期間:任職本公司董事期間。5.決議情形(請依公司法第209條說明表決結果):經本公司110年股東常會決議通過。6.所許可之競業行為如屬大陸地區事業之營業者,董事姓名及職稱(非屬大陸地區事業之營業者,以下欄位請輸不適用):不適用。7.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之公司名稱及職務:不適用。8.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地址:不適用。9.所擔任該大陸地區事業營業項目:不適用。10.對本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程度:不適用。11.董事如有對該大陸地區事業從事投資者,其投資金額及持股比例:不適用。12.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Pages
Tuesday, August 24, 2021
(萊特/滙特) 輝景生技ABVC BioPharma掛牌NASDAQ: 舞茸BLEX 404 癌症治療FDA phase II
台灣之光 源榮生技關係企業ABVC掛牌那斯達克 源榮生技2021/08/12源榮生技關係企業「美國輝景生技醫藥公司」(ABVC BioPharma, Inc.; 股票代碼:ABVC),於 8 月 3 日成功掛牌那斯達克(NASDAQ) 資本巿場,為台灣第一家成功在美國掛牌的生技公司,可說是生技業的台灣之光。ABVC BioPharma 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利用其授權技術在世界著名研究機構,如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 Cedars-Sinai 醫療中心。該公司擁有正在開發的六種藥物和一種醫療器械(ABV-1701/Vitargus®),並致力於開發血液腫瘤疾病、中樞神經系統和眼科創新醫藥產品,開發治療的解決方案。在台灣,源榮生物科技和 ABVC BioPharma 都隸屬萊特生醫集團,研發中心坐落於新竹生物醫學園區,源榮生技和美國輝景(ABVC) 共同開發多項癌症免疫合併療法,其中胰臟癌合併療法已取得美國 FDA 的核准,同意進行二期臨床試驗,期能降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並提高其療效。源榮生技計畫總主持人蘇喜表示,目前源榮已掌握 3 項癌症合併治療及 2 項代謝症候群新藥產品線,其中胰臟癌合併治療新藥產品已獲得美國 FDA Phase II 人體臨床試驗許可(IND),去年已進入 Phase II 人體臨床試驗;同時,源榮生技和同集團的滙特生技,在台灣共同開發眼科創新醫材,人工玻璃體 Vitargus,用以治療視網膜剝離等病症,提供病人更安全有效、且能維持術後良好生活品質的眼科治療新選擇,這些研發創新技術都是在新竹生物醫學園區完成,該人工玻璃體已於澳洲完成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今年第四季正規劃下一階段全球臨床試驗,源榮生技擁有人工玻璃體 Vitargus 台灣地區授權。ABVC BioPharma 和萊特生醫集團,致力於新藥開發與癌症合併療法之先驅領導者,其專利技術源自於國家衛生研究院、工研院和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等國家級財團法人研究機構。源榮生技技術長王以莊表示,開發新藥都以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為前提,完成第一、二期臨床試驗,驗證新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再和國際大藥廠洽商專利技術授權事宜,共同推動全球性三期臨床試驗,以期進軍全球,造福全人類健康。王以莊指出,現正計劃進行樞紐臨床研究,為一項多國和多中心的臨床試驗,其中包括澳州、美國、日本、泰國、台灣和中國,建立全球和區域合作夥伴,授權期間,即可依里程碑收取授權金,並在新藥上市後收取銷售權利金,源榮生技擬於 2023 年補辦股票公開發行,同時掛牌興櫃市場。
萊特集團打造產學合作新典範《萬寶周刊No.1185期 專訪 萊特生醫集團總裁 江滄炫》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投入新藥研發無疑的是一件造福大眾的創舉,同時也是科技進步的象徵;但這樣的舉動在現行的新藥研發制度下參雜了許多不一樣的色彩,主要原因就是背後經濟利益的問題,現行的主流方式是讓各大大小小的生技公司和藥廠在這個錢景無限的市場中廝殺,勝者全拿敗者幾乎一無所有!而就投資的角度而言,藥廠開發新藥與否很清楚的問題就是這一顆新藥有 多大的獲利能力?因此也衍生了許多問題像是,藥物訂定的價格太過昂貴不是所有人都負擔的起,或是太罕見的疾病沒有足夠誘因吸引廠商投入開發相關藥物,還有即使已經有了治療藥物但因為地區市場太小通路不願引進等等…不勝枚舉,政府在這樣的體制下當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制定相關的法規來彌補不足之處,但另外較少人關心的則是相關從業人員的心態•如何在造福大眾和符合投資人期待中間拿捏一個平衡點絕對 是新藥研發從業人員重要的課題,而我們這次専訪的主角萊特生醫集團總裁江滄炫。跨入生技產業逾20年,深厚的經歷讓他成功的在救人事業和投資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江董與我們分享到,1989年他還在國外念書時,父親第一次罹患了心肌梗塞,碰巧心肌梗塞用藥tPA也在那年上市,僅管要價不斐,但讓父親撿回一條命卻是無價的,然而讓江董揮之不去的憂慮是,tPA其實在1982年就已經在美國上市了,但卻要到7年後台灣才能使用的到,那過去這7年罹患心肌梗塞的病患怎麼辦呢?這樣的想法也奠定了後來江董跨入新藥研發領域的動力,希望國內有自主研發新藥的能力,而且專注在救人事業不以獲利為唯一目的。
產學經驗豐專攻轉譯醫學領域 所謂轉譯醫學指的是將基礎的醫學研究聯結到實際的臨床治療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將學研機構的早期研發成果透過企業的研發能量轉化成可以商業化的產品。我們都知道國內包括中研院、國科會還有各大專院校每 年都投注了大筆心力在生技領域進行研究,產出也非常豐富,但是學者和研究人員通常沒有將研究商品化的概念,因此這些數量龐大的研究結果常常沉寂在資料庫中,而且一旦發了論文以後就變成了公共財,失去了智慧財產權,但這樣龐大的創新研究絕對是生技產業發展的溫床,沒有善加利用的話非常浪費。其實早在2009年行政院提出的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中便在推廣類似的策略,希望強化產業價值鏈,銜接基礎研發,爭取商業化機會,包括藥品的臨床前轉譯研究以及醫療器材雛型品開發。但業界多戲稱其為「死亡之谷」,學者想要創業都很難成功,想跨過去死亡機率很大。產業界想去學術界挖寶,也常常無功而返。原因是學研機構的研究多屬早期階段,若後績沒有足夠的研發動能支撐會非常容易失敗,再加上政府和學研機構態度多偏向保守也增添不少困難度,但這對擁有豐富學經歷的江董來說卻是非常適合的發展策略。江博士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先後任教於美國伊利諾大學、羅格斯大學以及國內的台大、成大和東海等大學,在產業界也有20多年生技公司經營管理經驗,可謂產學經驗豐富,江博士在美國多年傑出的任教經驗讓他在1990年受國科會的邀請成為特聘客座專家回國開始發展,扮演起促進產學合作的角色並協助產業升級,例如早期國內的「台灣植物新藥法規」、「工業局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經濟部業界科技專案補助辦法、「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等等,都是江董曾參與起草或推動的法案,這樣橫跨產學界的經驗也讓他在後續跨入轉譯醫學這個「死亡 之谷」時揮灑自若並打出好成績。而江董也是因為希 望採取這方面的策略理念與老東家不合,因此創立了 萊特與匯特,致力於產學合作的研究開發項目。
萊特戰果輝煌匯特起飛在即 萊特成立於2006年,專注於生技新藥開發,憑藉 著專業豐富的研發經驗與產官學資源整合模式,致力於血液腫瘤、中樞神經與自體免疫三大領域。旗下擁有7項新藥研發專案,目前主要營業收入來自技術授權收入,包括授權國內的生醫公司3項新藥技術:癌症合併療法新藥BLI-1401-2三陰性乳癌之應用、BLI-1005抗憂鬱新藥及BLI-1006發炎性腸道疾病之共同開發合約。另將旗下的5項新藥技術:BLI-1005抗憂鬱症新藥、BLI-1008用ADHD治療藥物、BLI-1401-1與PD-1抑制劑合併治療藥物、BLI-1401-2用於三陰性乳癌合併治療藥物及BLI-1501用於CLL合併治療藥物的美洲共同開發權利一次合併授權給美國ABVC公司。未來萊特預計將在紐約交易所用迷你IPO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雖然相關的費用較高程序也較複雜,但也將有利於萊特集團致力的全球布局策略。匯特專注於高階醫材人工玻璃體、磁控奈米新劑 型新藥和蛋白質藥物離子導入經皮吸收新劑型的技術開發。其主力商品顧匯明人工玻璃體使用於視網膜剝離復原手術,創新性領先全球,材料是以玻尿酸進行改質製成安全性佳,能夠注射,在眼球後腔內迅速成膠,維持數週,之後透過降解排除,比目前使用的矽油產品與惰性氣體產品來說都有明顯優點,矽油產品會阻礙眼球後房營養傳輸,易形成白內障並帶來副作用,且必需二次開刀取出;惰性氣體填充適用於較輕微的視網膜剝離病患,手術後病患需保持頭部向下姿勢長達十幾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顧匯明克服了現有產品的缺點,對病患和醫師來說都將是一大佳音。目前研發團隊正全力籌備於紐西蘭做FlH(First In Human初次人臨床試驗)並加速實現美國FDA人體臨床試驗,以便進軍全球龐大的眼 科醫材市場。這項產品預計在2018年可以上市,預估共有20億美元的市場,但這樣全新的醫療產品預估初期切入市場發展速度不會太快,會先以1/3的市場份額為目標,但有鑑於產品的革命性改變和諸多優點,可以期待顧匯明未來取代所有矽油和氣體的市場。
全球布局策略明確 江董認為既然身在台灣那理所當然藥肩負起國內同胞用藥的權利,因此台灣一定是個必要發展的市場,但在台灣的生技業者都要有自覺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國內,真正的市場效益仍然必須在歐美曰才能發酵,最終一定要朝國外尋求大廠的授權或是通路,因此江董致力於讓台灣享有與國際同步的新藥使用的同時也非常重視走入國際和各國專利的布局,像是萊特的血液腫瘤疾病新藥,便與美國前2 大的癌症中心合作,包括休士頓的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及紐約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在著名機構協助臨床試驗下,所得出來的結果也較容易讓國際大藥廠認同。另外匯 特的主力產品人工玻璃體顧匯明已經取得台灣、美國、韓國、中國、加拿大、日本、歐洲等地區的發明專利,保護期到2030年,可以確保公司未來的獲 利能力。除此之外,江董更認為在產業全球化的過程中,單靠台灣本土募集的資金去走全球化是很辛苦的,因此到全球進行「在地募資」是比較可行的方式,所以集團內有一間美國公司在2015年底時掛牌美國的OTC市場,在美國募資,進行當地的臨床研究,將來可以把這個模式複製到歐洲、日本、中國,各個地方由在地募資推動當地的臨床研究,然後開發生技新藥產品。
搭上植物新藥趨勢 自從去年中國大陸的學者屠呦呦以抗瘧疾藥物獲得諾貝爾獎以後,植物新藥再度成為焦點,這也是我們華人的優勢所在,江董過去曾經從黃耆開發出可以幫助癌末病患提升病患生活品質、降低疲勞的一種藥。黃耆對中國人來說是一種補氣的藥,但外國人連什麼叫「氣」都搞不清楚,當時研發團隊向美國FDA提這個案子,「氣」這個字都不曉得怎麼翻譯,講Energy 也不太像,但是一講到補氣,華人幾乎都可以意會,對於外國人,你怎麼解釋,他也聽不懂,所以這就是華人的優勢。儘管植物新藥在美國FDA法規起步慢,到目前為止只有2種植物新藥拿到藥證,但預期在未來3年,最多是5年,可以看到更多植物新藥的NDA(新藥上市)逐步被核准。江董不僅認知到這個優勢而且非常具體朝這個方向發展,過去在懷特任職時期便主導開發出台灣第一件植物新藥上市,也就是血寶這項產品,在這個成功的例子之後,萊特目前手上的6個新藥研發案皆是植物新藥,為此萊特也與日本舞國雪茸株式會社合作開發BI-1301這款對抗血液罕見疾病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的新藥,雪國舞茸公司的植物工廠技術可以把所有植物的栽培放在室內,達到整體的「全環境控制」,是比溫室更能夠控制的一個環境,這樣一來不只解決了以往野外採集常會有的汙染問題,而且也一併克服了原材料品及供應不穩定的問題,未來技術成熟的情況下,植物新藥跟化學藥的品質穩定度甚至會相差無幾,可以預見的是植物新藥這塊市場絕對是必爭的藍海市場,而擁有華人背景的台灣生技公司更務必重視這個新商機。
US FDA IND Number 136309, US FDA IND Approval Date August 25, 2017
Clinical Trial Title:A Phase II, Open Label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BLEX 404 Oral Liquid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Inoperable or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
舞茸BLEX 404 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 講者:金其新博士,CTO, 源榮生物科技
(保生醫療奉獻獎) 陳榮基醫師 推動國立醫院 助念室/緩和醫療病房
陳耀昌陳榮基獲個人獎 高醫原鄉團隊團體獎 2021-08-01 18:55 聯合報 / 記者林麗玉/台北即時報導 台北保安宮今天舉行第四屆保生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今年個人獎由醫師陳耀昌、陳榮基獲獎;團體獎則是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原鄉醫療團隊」獲得團體獎項,副總統賴清德今也出席頒獎,相當特別的是,今天頒獎現場也由醫療工作者組成的「醫聲室內樂團PCOT」演出音樂會展開序幕。醫聲室內樂團至今已成立31年,團員來自各地醫院及醫療相關機構,有小兒科、神經內科、眼科、牙科等醫師。保安宮表示,本屆個人獎得主醫師陳耀昌,1983年完成台灣首例自體骨隨移植、1984年首例異體移植,並於1992至1995年多次赴越南,協助建立骨隨移植中心。2017年獲越南授勳,1993年發起全國第一次骨隨捐贈運動,並促進器官捐贈條例之修改,使非親屬骨隨移植成為可行。另外,他也發展人類胎盤間質幹細胞第一代,獲生策會「國家新創獎」。至於另一位得主為醫界大老陳榮基,1965年投入醫療服務,培育神經科醫師與相關部門醫療專業人員不計其數,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期間,更首開國立醫院設立助念室先例,推動緩和醫療病房,陳一生奉獻醫學及公益志業,化「學醫與學佛」為愛的人道關懷,是深受醫界敬重的「安寧舵手」。團體獎得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原鄉醫療團隊」,創校院長杜聰明是於1958年主動籌設「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科」,為全台灣第一家招收原住民醫學生的學校,讓原住民學生享有公費待遇,學成後返回部落服務。此舉不僅提高原住民的教育水準,也有助於改善山地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這些原住民醫學生也成為台灣原住民醫療健康最重要的守護者。尤其2019年高醫原鄉團隊得知南迴地區居民近3萬人,但在百餘公里長的南迴公路上,卻找不到任何一家醫院,團隊秉持著「哪裡需要醫療服務、服務就往哪裡去」的精神服務場域擴展至台東。2020年南迴線緊急救護中心啟用,高醫團隊進駐提供全天候急診服務,並在台東六鄉鎮(大武、達仁、長濱、成功、蘭嶼及綠島)導入5G遠距醫療,運用遠距醫療設備連線看診。
(美國BD製藥部門) 觀察 台灣製藥 迅速崛起 循 國光生技 代工充填
國光生赴東南亞 做二、三期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2021年8月19日【時報-台北電】聯亞生技未能取得EUA,原本以為出局的國光生技卻「鴨子划水」,今與BD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後表態「新冠疫苗研發不會缺席」,將赴東南亞做新冠疫苗二、三期臨床試驗,以國際市場為銷售目標。據了解,國光生技選定二、三期臨床試驗的國家,就是目前東南亞疫情最嚴重的印尼市場。國光表示,由於簽訂保密協定,不能透露國家,可以確定的是二期臨床如火如荼展開,待二期試驗通過後,隨即進行萬人規模的三期試驗;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強調,國光以疫苗起家,新冠肺炎疫苗是國光長期發展的一部分。看準醫藥委託代工市場,國光生技今與美國BD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搶攻1200億美元的商機;詹啟賢表示,希望藉此強化雙方在製藥、疫苗代工製造,接下來也不排除爭取莫德納、BNT等疫苗廠的委託代工。國光生技補充表示,任何疫苗代工的可能性都不排除,只要國光有能力、有適當設備都可列入考慮;以當前的設備來看,mRNA的原液製造,國光無適當設備,但充填的是可以承接來做。而國光與BD公司合作,主要是BD製藥系統部門觀察到台灣製藥產業迅速崛起,這次簽屬MOU將會增強BD提供給國光生技的服務,包括製造、檢驗、產品查驗登記等技術支援。(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洪凱音)
BD 牽線 針筒預充填: 國光 代工
國光生技攜手BD 為臺製藥創造合作契機 2021年08月19日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醫療技術公司BD臺灣及香港公司宣布與臺灣生技大廠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日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針對有需要委託預充填針筒代工製造的國際藥廠,聯手國光生技提供代工製造服務,未來雙方將會更緊密的交流,為臺灣製藥產業創造多元的合作契機。BD台灣及香港公司總經理王明表示,近期疫苗的需求及趨勢,不管是製造或代工,預期未來3至5年的需求非常強勁,至於趨勢部分,看到台灣的全球生物科技發展,疾病治療制劑、包材從幾塊至幾萬元都有,國光、BD都有看到這樣的趨勢,進而促成此次合作的契機。BD台灣及香港公司事業處處長曾秋敏表示,有些藥廠缺乏完整的製藥設備,所以越來越仰賴代工廠委託製造,即便是製造設備完善的藥廠,也將有更多製造需求委外,主要是沒有足夠產能,或想縮短上市時間,所以會有製造方面的備用策略,臺灣目前是亞太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因為監管制度完備、基礎設施完善、生產能力提高等原因,成為國際藥廠指定合作的區域。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補充,生物製劑的委託代工不同於電子廠的委託代工方式,當中牽涉有兩個重要因素,廠商在技術、設備上,能否符合歐美國家的品質要求,必須要具備一整套完整設備,另在人才部分也相當重要,才能夠完成歐美國家的技轉要求。
麗寶基因/麗寶生醫/麗寶新藥: 二年掛牌獨立IPO
【全文】12年磨一劍 麗寶吳寶田么子攻生技有成 文|林喬慧2021.08.21 吳寶田么子吳泓泰投入生技事業12年,旗下麗寶生醫因疫情嶄露頭角。新冠疫情禍亂全球,造成超過2億人染疫,400多萬人喪生,除了讓生技產業成為市場焦點外,不少投資生技多年的企業集團也跟著浮上檯面。從地產起家的麗寶集團,轉投資長達17年的麗寶生醫,也因專注基因檢測嶄露頭角。幕後負責操盤的正是麗寶集團創辦人吳寶田的么子吳泓泰,7月底他在自家篩檢站接受本刊專訪,暢談2009年接手後,12年磨一劍的心路歷程,以及麗寶生醫布局的下一步。7月28日,指揮中心宣布疫情警戒標準降至二級的隔天,在北市建國北路一棟商辦大樓外,午後溽暑難耐,穿著黑色西裝、身材高大的麗寶生醫總經理吳泓泰,頂著大太陽、流著大汗,仔細對本刊解說篩檢流程,「我們現場採檢後,可以直接送到樓上實驗室檢測。」他是麗寶集團創辦人吳寶田的小兒子。
吳泓泰小檔案出生:1978年 現職:麗寶生醫總經理 家庭:已婚,育有3子 經歷:集團建設事業
獲官方核准 搶出入境商機 由建商大老吳寶田創立的麗寶集團,版圖遍及連鎖飯店、主題樂園及商場,鮮少人知麗寶有轉投資生技產業,一場新冠疫情讓麗寶生醫嶄露頭角,負責操盤的就是吳泓泰。今年5月本土疫情大爆發,麗寶生醫除協助企業快篩外,日前已獲衛福部核准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檢驗機構,正式成為檢驗國家隊的一員。現在已通過審核,8月16日開放民眾預約PCR核酸檢測,吳泓泰看上的是每月多達數萬人的出入境旅客商機。新冠疫情讓生技業成為市場焦點,麗寶生醫日前通過衛福部核准,正式成為檢驗國家隊一員。在福建廈門設有據點的麗寶生醫,去年已成為當地首批可做核酸檢測的廠商之一,包括可口可樂、廈門航空等知名企業都是重要客戶,一年多來檢測量超過14萬件,身為操盤手的吳泓泰親自到場督軍,還在廈門待了半年,就是要緊盯檢測流程不能出一丁點差錯。「這肯定是里程碑,但絕對不是成功,成功基本上就是用數字說話,所以還有一些路要走。」而這段被吳泓泰稱為很前期的里程碑,他一走就是12年。
生技門外漢 半自願被入行 採訪過程中,吳泓泰談及特管法、基因檢測對精準醫療的重要性,甚或台灣生技業面臨的挑戰,都侃侃而談,很難想像,原本的他是生技門外漢,求學時讀的是資訊管理,家族事業多數為傳統產業,卻在12年前一頭栽進和家學、本業毫不相關的生技領域。麗寶生醫旗下有基因檢測、新藥開發及細胞治療3大領域,吳泓泰目標是各自成獨立營運公司。事實上,2007年吳泓泰學成歸國時,曾短暫待在建設事業歷練,一年多後「半自願」接下生技事業。「這個決定,讓吳泓泰有更多被看見的空間。」吳家友人對本刊說。今年70歲的吳寶田,16歲時自水泥工做起,1980年成立麗寶建設,爾後叱吒台灣房地產業40年,事業版圖遍及連鎖飯店、主題樂園及商場等,2004年跨足生技產業,2009年交給吳泓泰打理。吳寶田從水泥工做起,後創立麗寶集團,叱吒台灣房地產業40年。雖然吳寶田曾說事業以專業經理人為主,但麗寶卻是十足十的家族企業,手足及下一代幾乎都在集團內任職,吳姓員工不少。而育有三子一女的他,吳泓泰是最小的兒子,和長子吳霖懿差了8歲。長子掌管建設及商場,次子吳泓諭負責上海虹橋項目,唯一的女兒吳泓瑩則為集團唯一上市公司名軒開發的董事長。吳寶田長女吳泓瑩(中)是麗寶集團唯一上市公司名軒開發董事長,近期在淡水進行大型造鎮案。「Terry(吳泓泰)回國時,哥哥姊姊們都有一片天地,恰好集團投資了生技,他也有興趣,就這樣接手了。」吳家友人透露。「相較於建設、樂園、商場這些事業,投資生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利,真的要沉得住氣。」友人形容,吳泓泰身上散發的台灣牛特質,頗有乃父之風。
台灣建範本 瞄準國外市場 接手生技事業長達12年,背後最大金主就是父親吳寶田,問他是否曾被父親關切何時賺錢?吳泓泰想了一下說:「以他的個性不會這樣問,他要知道方向有沒有走對,如果是對的,只是需要時間,就會斟酌。」不過只要確認方向正確後,「接下來就會問,什麼時候要獲利?」至於問的頻率有多高?「每次董事會的時候都一定會問,三不五時遇到也會問。」他說。本刊也好奇,父親是否對他很嚴格?吳泓泰笑著回說:「之前我可能溝通方式比較笨拙,所以他會覺得方向好像不太對,現在就對了。」原來,2014年麗寶將最早投資的華星生技及麗寶生命醫學合併時,同時間做基因檢測、新藥開發及細胞治療三件事,讓投資人感到困惑,怎麼每次講的事情都不同,後來吳泓泰決定將三大領域清楚切割,其中從事基因檢測的「麗寶基因」是透過檢測找出病因,讓醫生能夠精準醫療。舉例來說,麗寶生醫和台北榮總合作的癌症標靶用藥基因檢測,在2017年上線,而目前正在進行中的有心臟疾病、憂鬱症等項目。此外,還有投入新藥研發的「麗寶新藥」,「新藥在台灣就是2400萬人口市場,我們規劃在台灣做好一個Model(雛型),再進行國外市場授權,細胞治療也會朝類似方式。基因檢測已有台灣以外的投資了。」吳泓泰說。
貴人相扶持 力拚二年掛牌 事實上,吳泓泰的目光不只放在台灣,2015年他就到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投資,準備開拓中國市場。「當初要蓋實驗室連地都還沒選好,總經理就帶著我們跑遍許多省分,找各行各業的專家共同發展專案。」陪著吳泓泰參與廈門專案的同事回憶。談起12年來拓荒的心路歷程,吳泓泰毫不猶豫地回:「一點都不順利,可是很值得。」他內心很清楚,經營事業萬變不離其宗,必須將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新創能不能成功,接班能不能成功,關鍵都在管理。」他也笑說:「我絕不是那種天上掉下來就會的人,父親常說:『你應該失敗好幾次了。』還好有很多貴人在幫我,所以比較不會失敗。」吳泓泰接手麗寶集團生技事業後,一路穩紮穩打開拓市場。吳泓泰坦言:「如果回國時沒有待過建設業,我現在可能不會成功。」他認為,一個團隊裡,一定要有懂市場的人,舉例來說,開發商成本控制很重要,每個工程發包成本過高,競爭力就差,做生技研發也是,最後就是產品要出來,若都是生醫本科的人,反而會太專注於研發,而忽略市場,「我們就是在做這個懂市場及管理的人。」最後詢問吳泓泰,接下來麗寶生醫的目標?「就讓三家獨立公司各自營運,陸續都會進入資本市場IPO(首次公開募股),最快二年掛牌。」吳泓泰十分有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