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November 16, 2021

(台康 生物相似藥) 科專委員「沒有創新,不值得補助」vs如今很多人拿錢給我們


台灣拚生技/誰說投資就是圖利?學者猛搖頭、業者嘆孤寂 記者許家禎/專題報導 2021-11-08 台灣生技發展歷史上,向來負面多於正面,政府如果大量挹注資金,就容易被冠上「圖利廠商」之說,加上生技股「本夢比」過高,經常成為市場炒作標的,也導致民間投資信心不足,政府迫於壓力收手,已造成產業資金取得與發展的惡性循環。自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東洋一度拿下德國藥廠BNT新冠疫苗台灣代理權,但因期限內未與中央談成疫苗數量與價格,最終協商破局,並引發話題。曾經任職世界先進董事長、現任東洋董事長林全就指出,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因為資通訊產業變化很快,因此要不斷求新求變,但生技業不太一樣,步調沒那麼快,「像東洋,我們就講我們該講的,沒東西講就安安靜靜把每件事做好。」

生技產業研發時間長、風險大 成功前得耐得住寂寞 事實上,生技業者研發時間長、風險高、股價波動大,相較電子產業營收獲利與股價屢創新高,完全呈現兩樣情。林全坦言:「生技產業是很孤獨的、要很有耐心。」台康生技營運長暨資深副總經理張志榮博士也說:「這個產業很特別,沒有成果前要承受許多聲音。」以莫德納的mRNA技術為例,之前並不被社會看好,甚至遭受批評與嘲諷,但莫德納創辦人堅持這個技術的價值,10年、20年後才終於被大家看見與認可。以台康生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14D為例,這項技術開發了8年才把臨床三期做完,也很幸運地技轉給台灣諾華旗下山德士,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張志榮回想第一年申請科技專案補助時,評審委員一句「沒有創新,不值得補助」,讓他們感到很挫敗,如今苦盡甘來,「8年後很多人拿錢給我們,看到希望、可以跟國際並駕齊驅,只是過程中,(業者)要耐得住寂寞與空窗期。」

是圖利還是扶植?學者感嘆:最糟糕就是資本市場 生技醫療本質就是如此,有民間生技業者說,股民常把生技醫療產業視為「本夢比高」的產業,但從藥品研發、通過臨床、取得藥證再上市,每一道程序都是時間與金錢的累積,產業界為了避險,會儘量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合作來爭取合理利潤,一旦成功,不僅有藥品上獲利,也能普及照顧人類健康的目標,這是生技製藥產業的企業社會責任。生技發展本是一樁美事,但無奈在台灣總是負面多於正面。台經院生科中心所長孫智麗就直言:「台灣最糟糕的問題就是資本市場!」她指出,有人利用投機性去炒作股票,市場上也常會出現混亂的謠言與價格哄抬,造成大家對生技產業的不信任,這是生技發展最大隱憂。弔詭的是,好不容易當政府資金開始挹注生技產業時,又被大眾認為是「圖利廠商」。孫智麗指出,「扶植廠商」跟「圖利廠商」最大差別,在於「扶植」是在產業很弱時,利用政策加持協助,是可以「圖利」一群廠商;但如果這產業已經很好,卻只挑一兩家廠商對他好,那才叫「圖利」。孫智麗認為,當整個產業基礎設施不好時,政府利用政策讓環境變好,讓很多人才願意留在這裡,資本市場就能募集研發所需要的資金,這叫做扶植產業。她感嘆:「只是現在資本市場太混亂,因為謠言造成很多好公司,或需要資金的企業沒辦法順利募集資金,走完研發最後一哩路。」

國外專業機構投注生技股 台灣卻是散戶炒短線 其實,全世界生技產業難免都有類似「圖利」爭議,但美國市場卻非如此!在美國,投資機構可以一次投注好幾家生技創投,甚至幾百家廠商,只期待一兩家回報,因為專業投資機構充分了解:「有研發潛力的公司,需要募集資金、招募人做試驗,還要做很多量產開發技術,這些都需要資金」。但在台灣,一般散戶投資人常只為了炒短線、賭一家企業,鎖定的並非業者的未來性。於是投資人只專注一家業者,也因此容易受到謠言、炒作影響,最終失去信心。專家分析,這與國外投資生技股的幾乎都是專業投資人不同。事實上散戶加入生技基金商品來分散投資標的與風險,作法較為恰當。啟發投顧分析師莊佳螢就建議投資人,生技產業要看「有沒有創新」、「獨占技術和專一性」,股價位階也要注意。她建議,「若有消息面,但股價在低檔,承接比較沒有風險。」至於財報部分,營收獲利若是轉盈,也是投資的指標之一,「千萬不要道聽塗說炒短線。」

南韓、台灣經營生技兩樣情 學者:應把握國產疫苗研發 再來看看民間企業投資生技產業現況,台灣因為資通訊產業發達,有足夠的營收獲利,因此跨領域到生技產業的狀況時有所聞,這雖然已成趨勢,但仔細觀察,多數都是以「醫材研發」為主,且量體較小。「這與鄰近的南韓相比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台灣精準醫療協會理事長李鍾熙就表示,在南韓投資生技業的大多是大企業或電子大廠,是韓國政府多年來與民間攜手和國際藥廠、研發機構合作所奠定下來的基礎。以疫苗代工來說,南韓官民合作多年來積極經營,光是WHO核准的6種疫苗品牌中,南韓就代工了4家,而WHO國際疫苗研究所也在韓國,凸顯了南韓在國際生技領域中的地位。李鍾熙強調,「其實從上而下,政府應該教育大家,對台灣生技多點耐心,生技產業真的不是一兩天就能發展起來的!」再以這次高端與聯亞藥新冠肺炎疫苗為例,李鍾熙也認為,這本來應該是台灣生技發展的重要機會,但社會上似乎有很多質疑,認為「執政黨護航」,但「這沒什麼好擔心的!因為過一年後疫情穩定了,疫苗沒什麼大問題時,(政府)就會變成英雄。」他建議政府想做事,就不要怕那麼多人反對。孫智麗同樣對國產新冠疫苗的研發給予肯定。她認為,疫苗關係國家安全,政府攜手民間企業,剛好利用這次疫情機會練功,把整段疫苗從設計開發,或者是授權取得開發經驗,到後面量產都應該要堅持走完,因為這段經驗非常寶貴,值得投資下去。至於外界憂心「產量過剩」問題,其實可以捐贈給其他友邦解決,政府與業者不要怕失敗,因為過程的養成,絕對也有助於開發其他疫苗或成品。

晟德 投資: 2021年累計流入~百億元


晟德投資利益大補 20211031日【時報-台北電】晟德(4123)受惠與中信農業產業基金攜手,共同出售澳優乳業30.89%股權予伊利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金港,晟德集團轉讓12.4%股權,交易金額77億元,處分投資利益高達42億元,貢獻EPS8.3元下,帶動股價連兩日上揚,合計成交量放大至1萬多張,目前的66.5元已來到近三個多月來的新高。該股目前技術面均線和KD指標都呈現多頭排列,短線壓力區先看6670元間。因投資成果不斷「兌現」,2021年累計已流入近百億元現金,預期加速推動核心事業持續壯大中,有利後市。(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