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壽、奇美醫院、成大 三強攜手 打造跨域結盟新里程 文/蔡淑芬 2022年1月25日全球數位科技發展的跨域整合趨勢日益盛行,新型態的服務模式也隨之興起,農曆年關前中國人壽、奇美醫院與成大數位生活科技研發中心共同攜手,結合醫療、學術、科技及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之專業合作,開啟健康醫療結合金融保險及科技創新之生態圈理念發展,打造醫病關係及客戶服務全方位的全新體驗,24日在臺南市趙卿惠副市長指導見證下,由中國人壽總經理黃淑芬、奇美醫院院長邱仲慶以及成功大學數位生活科技研發中心主任莊坤達三方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未來大臺南生活圈民眾就能享有醫療結合科技、金融保險帶來的便捷服務體驗。臺南是臺灣的文化古都,一直都是國內外觀光客旅遊的熱點,近年來,隨著南科的發展也帶動了不同產業升級的效應發酵,也讓臺南呈現出不同以往的都市風貌,未來的城市發展潛力更是不容小覷。為了帶給臺南市民更好的醫療及金融服務體驗,此次中國人壽、奇美醫院與成大數位生活科技研發中心共同攜手,從智慧醫療、遠距諮詢、數位創新及數據串接服務等項目展開交流與合作,積極開發跨領域的創新醫療照護服務模式,創造多贏的新里程碑。奇美醫學中心院長邱仲慶表示,『奇美醫院的核心價值是「關懷、專業、效率」,秉持著這個理念,使奇美成為幸福的醫院,更在這次的合作上,實踐奇美醫院的核心價值,像是對於民眾的「關懷」:感同身受、給予民眾「專業」及「效率」:簡化中壽保戶保險理賠,免於奔波勞苦。讓醫療、保險、科技之間的整合,利用智慧科技助攻,共享綜合服務;智能技術新創,全方位守護!』中國人壽總經理黃淑芬表示,『中壽一直長期在臺南地區深耕,擁有為數眾多的保戶也不斷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奇美醫院是臺南民眾尋求醫療服務的重要的醫院之一,而成功大學不論在全世界或是臺灣都是具有高度學術地位的頂尖學府,此次能與奇美醫院、成功大學共同合作,是一個很難得的組合,也是希望結合三方優勢,將醫療照護與保險價值及科技創新共同融入服務場景,從諮詢、就醫、診療到理賠,提供全方位「保險×科技×醫療」旅程,創造更便民、創新的客戶體驗,相信此次跨域聯盟合作將再深化中國人壽於大臺南的在地關係,亦促進日後跨域發展更完整的合作模式。』成功大學數位生活科技研發中心主任莊坤達指出,『結合保險、醫療與科技的創新服務,也對民眾的醫療訊息保護有著更高的要求,此次的三方合作,除了服務模式的創新以外,資安防護措施、個資法保護、醫院及保險公司實務作業需求也都是考量的重點,必須從資訊面、法規面、實務面進行全方位規劃才能兼顧服務創新和確保民眾的權益。成大的數位證書團隊提供合適的發證建置工具和公正第三方驗證稽核服務,協助規劃符合醫院規定的發證流程、串接保險公司所需資料格式,在病人自主授權下,不同單位間將可快速、安全及有效地進行醫療數位資料授權與交換。』合作的三方都期待,藉由此次跨領域的創新醫療照護服務模式,提升臺南地區的數位科技力、增加產業競爭力並帶給臺南市民更完善的醫療體驗,創造府城產官學民多贏的新里程碑。
Pages
Sunday, January 30, 2022
生技製藥: 暗藏精兵 or炒熱氛圍 or 伺機併購?
起死回「生」概念股1》2大理由加持!台灣「新藥族群」暗藏精兵,今年會很熱鬧 2022/01/20 劉軒彤 回頭來看看台灣生技產業的現況。台灣目前所謂的生技股,並未明顯地區分新藥、製藥、醫療服務、醫材、醫美等等,因此包含上市、上櫃、興櫃所有泛稱的生技股,大概有200家,其中與新藥和製藥相關的公司,約70家,占比35%。隨著新藥公司研發漸漸開花結果,加入資本市場的公司也增加,新藥及製藥公司2021年底的市值,已經激增至8000億元以上,占整體生技股的比重,也從2019年的48%大增至60%。很顯然的,新藥與製藥股,又拿回生技股領頭羊的地位,其中尤以新藥最能表彰台灣的研發能量,一旦成功揚名國際,對後段的製藥或是委託開發製造(CDMO)都有相輔相成的功效。而股市也根據兩個理由,預期2022年台灣的新藥族群,依然會很熱鬧。
歐美大手筆》1.7兆美元銀彈不排除併購小廠 第1個理由與美股有關,台股也會受到感染。美國有兩檔以生技研發與醫療製藥為核心的大型ETF:iShares生技ETF與SPDR標普生技ETF;前者2021年度的整體報酬率是0.75%,後者則是負的19.56%。國外的媒體認為,如果歷史經驗值得參考,那麼這些ETF連續兩年負成長的機率不大,應該會反彈。此外,根據外媒報導,SVB Leerink的分析團隊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到了2022年底,18家大型歐、美生物製藥公司的手頭現金,將超過5000億美元,由於這些公司也可以利用資產借貸額外資金,因此,理論上火力將超過1.7兆美元。這麼多的資金,可能運用在併購、償債、股票回購、配發股息等等,尤其2021年很多小型生技公司市值都跌落,提高大廠的併購意願,而股市也相當歡迎併購帶動類股討論熱度。
虎年大利多》估10十張藥證入袋多家新藥陸續解盲 第2個理由則是台灣新藥股2022年的里程碑,也會一樁接一樁,炒熱氛圍。如前所述,新藥產業的能量是累積的,牽動新藥股的事件,也並非只有解盲或是藥證,舉凡授權、上市掛牌、銷售成績、合作,或是同一顆藥新添適應症、多拿一個國家的藥證,無論結果好壞,都會讓市場更認識這個產業,進而對股市熱度產生回饋。自從疫情發生這23個月以來,各國發現生技醫藥產業非常重要,產官學的合作更為密切,也都加快研發速度,AI等新科技工具的應用也幫助很大。以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新藥數量為例,2020年與2021年各批准53及50款新藥,10年來僅低於2018年的59件,證明國際新藥開發的腳步不因疫情而停歇。而台灣在這場戰局中,也漸漸朝國際舞台靠近。最近兩年,先是2020年合一的5.3億美元授權金刷新台灣紀錄,2021年之後又有逸達、藥華、漢達等拿到最具指標的美國FDA藥證;高端疫苗即便在爭議中,也成功讓新冠疫苗開始施打。2022年可能更為熱鬧,堪稱暗藏精兵,業界估可能會有10張藥證在金虎年入袋,包括新藥、生物相似藥,或是已上市的藥物取得其他國家藥證,涵蓋中裕、智擎、泰福、逸達、寶齡富錦、友霖、高端、台康生技等等公司。另以2022年新藥股可能發生的其他事件舉例,以第1季而言,藥華與逸達的新藥都將在美國銷售,成績單會影響股價;另外,台睿的敗血症藥物將進行三期解盲;高端的新冠疫苗3期臨床或有新進展;漢達有里程碑金入帳;仁新的子公司可能赴美掛牌。第2季合一的異位性皮膚炎2期臨床試驗完成;國鼎的新冠肺炎新藥計畫送美國申請緊急授權;中天集團旗下的鑽石生技投資也預定登錄興櫃。到了下半年,北極星有機會掛牌上市,種種事件伴隨可能的藥證核准,新聞之多,讓人無法忽視生技股的存在。寬量國際顧問王冠然看台灣生技產業,愈來愈扎實,已經開始質變,以合一、藥華等為首的領先族群已在成形當中,母雞會帶小雞,母雞自己也會變大,「要讓大家知道,台灣生技產業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