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December 13, 2010

中天分割出的中草藥新藥事業體_合一生技: 循 懷特&德英生技模式?

合一生技 拚下季上櫃

2010/12/14 經濟日報】中天(4128)轉投資的新藥研發公司合一生技(4743),上櫃申請案已通過櫃買中心內部審查,近期內即將排入審議會進行後續審查,如果作業進行順利,合一可望在明年第一季掛牌上櫃。除合一外,生技股中化生(1762)、華廣(4736)、曜亞(4138)等更已排定今年底至明年初掛牌上市櫃。合一目前股本10億元,該公司是976月由中天分割出來的公司,目前中天仍持有合一20%以上的股權,為最大股東。合一主要從事植物萃取純化新藥研發,該公司研發中的新藥,包括糖尿病傷口癒合積極性治療新藥WH-1、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用藥WH-2、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用藥RA-1、登革熱病毒感染治療藥物CLEC5A,以及以牛樟芝研發的抗肝癌新藥。合一指出,這些研發中新藥,以WH-1研發進度最快,目前已完成臨床前試驗,並美國FDA核可正進行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在今年底可結束受試者收案。合一是在今年10月底送件申請上櫃,期間一度因為股權分散作業等問題,使得審查進度受阻,不過,在律師專家出具意見後,該項疑慮也化解,合一也順利通過櫃買中心內審,得以進行後續審查作業。除合一外,中天月前也將該公司從事抗體新藥研發的部門獨立成泉盛生技,日前中天董事會也通過將以每股40元至50元的價位,釋出49%的股權,中天日前也順利以每股50元的價格,賣出4,000張泉盛生技股票給特定人。

 

 

萌芽中的中國健康管理產業!

我國健康管理產業正期待突圍 

20101214  經濟參考報 "健康管理",國際通用的概念是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近年來,一些風險資本紛紛斥巨資介入健康管理產業,越來越多健康體檢中心的成立,讓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等職業成了熱門行業。與此相對的是,我國正處于萌芽階段的這一產業卻出現了魚龍混雜的怪象,有隨時夭折的危險。 "健康管理這個在中國最具有廣闊前景的行業正期待突圍。"2000年就開始探索健康管理實踐的中國石油(601857,股吧)中心醫院院長姜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美好願景引發風投關注中國健康產業要達到美國現有水平將有100倍的提升空間  200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在全國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與此同時,境外對健康管理產業的投資開始在中國運作。200712月,北京愛康國賓宣布該公司已獲得全球知名的投資銀行美林證券以及風險投資機構ePlanet、華登國際、美國中經合集團、上海創投和清科集團的戰略投資,共計2500萬美元。而鼎暉投資基金注資慈銘體檢、美國中經合集團投資美兆集團,更將這一產業推向資本運作的前臺。根據衛生部的統計,2008年中國健康醫療市場規模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照本世紀前10年,中國健康醫療市場年均規模超過10%的速度,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會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醫療市場。目前中國醫療產業佔GDP5.5%,而美國這一比例達15.5%,歐美其他國家都在8%10%之間。現在中國的醫療市場規模只相當于美國醫療市場的5%,如果達到美國市場的水平及與醫院相關的醫療服務將有100倍的提升空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1/3的疾病可以通過預防而避免,1/3的疾病可以通過早期發現而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健康管理工作至關重要。美國醫學界認為21世紀是健康管理的世紀。美國的數據表明,通過健康管理計劃,美國人膽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壓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發病率下降了16%。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錢,相當于減少3—6元醫療費用的開銷。如果再加上由此產生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回報,實際效益達到投入的8倍。通過健康管理能夠為參加健康管理計劃的個人降低50%的健康風險,並能節省巨大的醫療開支。正是因為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以醫療為主導的健康產業得到了國際及國內資本的極大關注。在此預期下,目前仍在中國醫療健康投資領域持幣觀望的資金高達600億美元之巨。建銀醫療基金投資總監張翼表示:經濟發展帶來公民意識深刻轉變。在此之前談及醫療健康更多是治療,有病治病;但現在群眾意識已開始從有病治病,轉變為預防與治療並重。"健康管理、健康保險方面或許會成為以後中國健康市場中的巨無霸,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健康管理產業萌芽于亂世中國醫師協會給所謂的健康管理行業定了"十宗罪"  據姜杉介紹,國際通用的"健康管理"是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從上世紀70年代美國出現"健康管理"學科至今,健康管理學科在美國發展迅速並日趨完善。目前,差不多每10個美國人就有7個享有健康管理服務。但健康管理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人還停留在有病看病,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狀態。 "中國近幾年健康管理行業發展異常迅猛,目前國內已有幾千家健康管理公司,但絕大部分都以健康體檢為主營,而以人的"個性化健康需求"為目標,能夠係統、完整、全程、連續、終身解決個人健康問題的服務機構與健康管理服務體係,目前在我國還處在萌芽階段。"業內專家表示,不幸的是,這個年輕的行業剛剛出生就遭遇亂世。健康管理一經提起,就成為商家促銷的標簽,學術界的概念尚未理清,就過早受到炒作,健康管理產業進入了發展的混亂期。受衛生部委托,中國醫師協會在進行全國健康管理行業調研後,給健康管理行業定了"十宗罪",認為造成行業混亂的主要原因分別是:"無醫學背景開健康管理公司""市場混亂,各自為政""一部電話、一個網站開始忽悠""冒用三甲醫院名譽,拉大旗作虎皮""以提供所謂免費體檢為誘餌,推銷各種產品""無信息採集來源,盜取他人健康信息""偽科學分析健康資料,誤導老百姓消費""鼓吹知名專家,多為假冒""以假亂真,假藥害命""投資不多實為圈錢"

健康管理亟須擺脫商業化和"江湖"應建立"未病"預測、亞健康幹預、健康培訓教育和健康監控係統 "祖國幾千年悠久歷史的中醫文化和傳統國學文化中倡導的健康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健康管理產業構成中極具特色的一部分。"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上,文化部《國粹菁華》展區中"零極限健康靜心坊"創始人吳雲艷表示,我國目前的健康管理產業是一個既專業,又濫用的行業。面對滿街都是以盈利為第一目的、打著中醫旗號的養生館,以及前段時間對張悟本偽養生學說質疑的事件,吳雲艷說,這個行業因為趨利心態,普遍把關注點放在商業盈利上,很少有人肯沉下心去扎扎實實地研究,並把中醫文化和國學文化正確應用在消費者的全方位、深層次、個性化的健康服務上。 "目前首先應該擺脫過度商業化的心態,摒棄趨利的經營模式,擺脫"江湖"氣。"據吳雲艷介紹,一個優質的中醫健康管理係統應該由四部分組成:"未病"預測、亞健康幹預、健康培訓教育和健康監控係統。而單純的體驗,簡單的號脈看病,以及單純的經絡養生保健,或單純的飲食保健等都稱不上是專業意義的健康管理。吳雲艷表示,中醫是健康管理係統中最有效的幹預係統和方法論。而一些西方先進的檢測設備對疾病、尤其是"未病"的檢測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再配合中醫的多種診斷方法,就會相對比較完整、準確、有效地實現健康管理。真正實現《黃帝內經》表達的"上醫治未病"。針對"未病"的亞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係統應該及時進行有效的幹預。幹預係統和手段可以包括中醫診斷和治療、中醫養生保健、心靈心理調理以及健康心靈文化傳播等多方面。另外,打開國際綠色醫療保健通道也是提升健康管理的重要步驟。包含了網上治病、緊急救援、亞健康監控係統等,能夠從醫療保健專業方面給予患者幫助。吳雲艷強調,只有實現了全新健康理念和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才能真正實現健康管理。

 

8大上海醫藥物流龍頭: 新醫藥勢力形成中!!

全國首家醫藥物流專業委員會日前在滬成立

2010/12/13中國大物流網; 由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與上海醫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上海浦東新區醫藥藥材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醫藥分銷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第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山醫藥藥材有限公司、上海華氏大藥房有限公司8家企業聯合發起籌建的"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醫藥物流專業委員會"日前經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門批准成立,這是全國醫藥商業行業中首家經政府批准成立的醫藥物流專業委員會。上海醫藥物流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是適應藥品流通市場發展的需要、開展醫藥物流專業化管理、提高藥品物流管理水準的又一新舉措,通過"交流、協調、服務、監督"職能的發揮,積極推進醫藥現代物流的發展。 "上海醫藥物流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物流工作會議" 123-4日在蘇州新城酒店舉行。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審評中心主任顧維康到會祝賀,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所屬會員企業的分管領導、物流經理、品質經理等80余人出席會議。大會由協會秘書長、首屆上海醫藥物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陸國平主持。陸國平在成立大會上對醫藥物流專業委員會2011年的主要工作設想作了闡述:一是配合政府對基本藥物的品質監管工作,加強行業自律,確保基本藥物配送安全;二是配合新版GSP及《醫藥物流服務規範》、《藥品零售企業經營服務規範》和《藥品現代物流企業標準》等一系列行業規範的推出,立足行業實際,把醫藥物流服務規範落到實處;三是開展醫藥物流運行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加強藥品冷鏈管理,完善企業電腦管理系統,吸納社會科技企業參與醫藥物流的發展,把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藥物流組織管理系統作為專業委員會今後的主要課題。會上,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中心GSP辦公室室副主任宋寶珠作了題為"上海市醫藥物流企業的GSP管理"的主旨報告。他從藥品儲存的管理要求、藥品儲存運輸中的主要問題以及今後在管理中要採取的解決辦法與措施等三個方面展開,在分析當前醫藥物流普遍存在問題的同時,提出了進一步加強醫藥物流企業加強管理的指導性意見。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曹偉榮在會上作了題為"新醫改下醫藥商業發展特點與趨勢"主旨報告。他圍繞醫改的全球視野、新醫改與醫藥商業發展特色和新醫改加速醫藥商業高度等方面對我國醫藥商業的發展情況作了深入分析和展望,提出了新醫改下醫藥商業企業發展路徑的見解。報告進一步加深了與會者對醫藥商業發展特點與趨勢的瞭解,也使大家對新醫改下醫藥商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大會的兩個主旨報告內容豐富、深入淺出、視野開闊、見解獨到,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評價。圍繞如何走出傳統醫藥倉庫模式,拓展物流發展及實現冷鏈體系資訊化管理等熱點問題,上海醫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物流服務部經理王聲宇、中鐵快運上海分公司市場部經理周作敏、上海思博源冷鏈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陳勇分別作了交流發言,表示將積極參與醫藥供應鏈功能平臺的整合,為醫藥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技術和裝備支持,共同努力提高上海醫藥物流整體服務水準。

中國眼科連鎖愛爾眼科(Aier Eye Hospital)

愛爾眼科:收購擴張助推公司騰飛

20101213鳳凰網財經; 愛爾眼科 (SZ:300015)公司擬使用公開發行股票募集的超募資金中的3490.67萬元受讓北京英智27.112%股權,另外擬使用超募資金中的2345萬元來增資貴陽眼科,增資完成後,公司持有貴陽眼科70%的股權。 受讓北京英智,進一步確定控股權。20101112公司已經受讓北京英智71.41%股權,此次受讓完成後將擁有98.52%股權,我們認為公司進一步確立控股權,有利於北京英智的經營管理,另外北京英智是北京市醫療保險定點三級眼科專科醫院,是北京地區接受國際患者最多的醫院之一,持續盈利能力強。增資貴陽眼科,拓展經營範圍,改善盈利能力。公司增資貴陽眼科,一方面實現貴陽網點佈局,另外考慮到貴陽眼科主要經營准分子鐳射治療這一單一項目,發展空間較小,通過增資將引入愛爾眼科全眼科診療服務,提升貴陽眼科的盈利能力。全國"三級連鎖"的複製擴張模式是公司持續發展的最大動力。由於眼科服務對設備依賴性較強,加之全國專科眼科醫院較少,因此公司"三級連鎖"的商業模式可以迅速複製,截止201011月公司連鎖門店已經達到31家,相較于上市初的19家數量大幅增加,公司對外擴張步伐明顯加快。

中國基本藥物採購機制: 唯有大型龍頭藥企擁有“大量+低價+品質”保證

基藥採購機制出臺 分享三類受益股的成長

中國證券網 2010-12-13  近日,國務院發佈《建立和規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採購機制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採購機制》。  本次《採購機制》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重要配套文件,將推動基藥2011年起在基層實質性放量;《採購機制》主要看點:生產企業的"+"換政府給予的"+管道";量價掛鈎,推動政府與企業"雙贏";配送環節:有利於擁有品種資源的工商企業;行業影響:進一步促進市場份額向龍頭企業集中,有利於獨家品種、品牌普藥、商業龍頭擴大市場份額;投資建議:分享三類受益股的成長。1)擁有獨家品種的優質中藥公司:獨家品種放量對業績貢獻的彈性依次為中恒集團、天士力、金陵藥業、千金藥業、馬應龍、美羅藥業、雲南白藥、華潤三九、廣州藥業、中新藥業;2)品牌普藥公司:同仁堂、科倫藥業、白雲山、雙鶴藥業、華北制藥等;工商區域龍頭公司:上海醫藥、華東醫藥、一致藥業、雲南白藥、哈藥股份。本次《採購機制》意義: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重要配套文件,將推動基藥2011年起在基層實質性放量。基藥制度是新醫改的重點和難點之一,該政策推出一年多來,雖然已有超過50%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並實行零差率銷售,但因遭遇諸多如招標、採購、配送、價、量、回款等關鍵環節的新問題,從而迫使該制度在各地的推進速度和實效低於預期。本次出臺的基藥《採購機制》,圍繞基本藥物的"品質、價格、供應"三個核心要素,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將有力地推進各地儘快建立規範的基本藥物省級集中採購機制,構建起比較完善的基層用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確保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實施。《採購機制》要求各省(區、市)在30日內出臺本地具體辦法,並儘快按照新的採購辦法完成一個採購週期內基本藥物的採購。可以預見:從20112季度起,各省推進基藥在基層銷售放量的實效有望逐步在上市公司業績中體現出來。《採購機制》主要看點:生產企業的"+"換政府給予的"+管道" 此次新政借鑒了之前的安微模式,總體思路是,實行以省為單位的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發揮集中批量採購優勢,招標和採購結合,量價掛鈎、簽訂合同,一次完成採購全過程。之前的基本藥物省級招標只確定企業名單,招標和採購脫節。此次新政提出了針對性措施,主要包括:明確了採購主體,及"以省為單位"的採購方式。即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採購機構作為採購主體負責基本藥物採購,與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定授權或委託協議,與藥品供應商簽定購銷合同並負責合同執行。以省(區、市)為單位集中採購、統一配送,避免了各地分別招標對企業造成的資源浪費。量價掛鈎,推動政府與企業"雙贏"。省(區、市)方面:通過編制採購計畫明確採購的具體劑型、規格和品質要求,從而明確採購數量(或實行單一貨源承諾)。企業方面:據此在投標前就能比較準確地估算出供貨的數量及市場份額,在理清自身成本後可確定合理報價。雙方最終在"雙信封"制度下完成"量價博弈"。招標結束後即簽訂購銷合同,確保中標價即基層採購價,最大限度壓縮流通環節,減少層層加價的空間。單一貨源承諾即暫無法確定採購數量的省可以通過單一貨源承諾方式進行採購,即對每種基本藥物(具體到劑型和規格)只選擇一家企業採購,使該企業獲得供貨區域內該藥品全部市場份額,該供貨區域內的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基本藥物(具體到劑型和規格)只由這一家企業供應。如在安微模式下,大輸液主要中標企業為科倫藥業,價格雖然較低,但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且行銷費用大幅降低,因此可實現政府與企業的"雙贏"。我們認為這是採購新政的最大看點:只有大型龍頭企業才能真正滿足"大量+低價+品質"的保證;進行基藥市場價格調查,推廣"雙信封"招標制度。要求詳細調查和掌握基本藥物近3年社會零售藥店零售價格以及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實際進貨價格,原則上集中採購價格不得高於市場實際購銷價格。這一點和之前發改委對基本藥物中單獨定價品種降價原理一致:即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管制方向是不斷"追蹤""貼近"實際市場成交價。但對獨家生產的基本藥物,採取與生產或批發企業進行單獨議價的方式進行採購;推廣"雙信封"招標制度等方式,充分利用市場競爭形成合理採購價格,同時,對獨家品種以及經多次採購價格已經比較穩定且供應充足的基本藥物,則通過探索政府統一定價的方式合理確定價格;

嚴格誠信記錄和資訊公開制度。

配送環節:有利於擁有品種資源的企業; 此次採購新政對配送企業的規定是:由確定的基本藥物供貨企業自行委託經營企業進行配送或直接配送,並由供貨企業對藥品品質和供應一併負責。原則上用量大(具體標準由各省區市自行確定)的基本藥物直接向生產企業採購,由生產企業自行委託經營企業進行配送或直接配送;用量小的基本藥物可以集中打包向藥品批發企業採購(含配送)。也可以向代理生產企業銷售藥品的批發企業採購。可以看出,擁有上游生產企業客戶資源和品??資源的龍頭企業能夠更多的得到配送市場份額。此外,嚴格基本藥物採購付款制度,要求從交貨驗收合格後30天內付款,而目前藥品回款時間通常在6個月左右甚至更長,佔用了流通企業大量流動資金。新政策將明顯降低藥企流動資金成本。

行業影響:進一步促進市場份額向龍頭企業集中,有利於獨家品種、品牌普藥、商業龍頭擴大市場份額

最近一個月針對基本藥物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三部委《關於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其中針對基本藥物的政策: 推動基本藥物生產企業的兼併重組,促進基本藥物生產向優勢企業集中——基本藥物主要品種銷量居前 20 位企業所占市場份額應達到 80% 以上;發改委第26次藥品調價:主要針對基本藥物中單獨定價品種,平均降價幅度19%,年降價金額20億元;本次出臺基本藥物《採購機制》:預示著國家基藥政策自2011年起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將切實推動基層藥品消費放量。——上述政策導向十分明確:在目前我國藥品生產企業多達5257家、藥品批發企業1.3萬家,出現行業產能過剩、結構性供大於求的狀況下,新醫改系列政策將大力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促進優勝劣汰,必將加速龍頭企業市場份額的提高。有利於擁有獨家品種的優質企業、品牌普藥企業、商業龍頭企業加快成長。

投資建議:分享三類受益股的成長; 中國藥品市場近三年增速明顯高於以前年份,2010年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雙雙創下近10年來的最高盈利水準。未來3-5年:伴隨醫療資源下沉、"全民醫保"提前實現、基本藥物制度自2011年起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必將撬動潛力巨大的基層消費市場,行業增速有望繼續保持20-25%快速增長。如上所述,自20112季度起,各省推進基藥在基層銷售放量的實效有望逐步在上市公司業績中體現出來,我們看好三類受益基藥制度實質推進的龍頭公司——暨受益于政府資源推動所形成的"+管道",建議重點關注:擁有獨家品種的優質中藥公司:獨家品種放量對業績貢獻的彈性依次為——中恒集團(血栓通)、天士力(複方丹參滴丸)、金陵藥業(脈絡甯)、千金藥業(婦科千金片)、馬應龍(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美羅藥業(傷科接骨片)、雲南白藥(雲南白藥系列)、華潤三九(三九胃泰、正天丸)、廣州藥業(消渴丸、華佗再造丸)、中新藥業(速效救心丸);品牌普藥公司:品牌美譽度高的大型龍頭企業才能真正滿足基藥"大量+低價+品質"保障,受益公司——同仁堂、科倫藥業、白雲山、雙鶴藥業、華北制藥等

中國觀點: 中藥出口歐盟難!

中藥"洋身份"歐盟陷困局

20101213廣州日報中藥是中華民族數千年醫學傳統的結晶,傳入歐洲也有數百年的歷史。但是到201141,中藥在歐洲的銷售卻面臨一項嚴峻考驗:2004331,歐盟頒布了《傳統草藥註冊程式指令》。該指令規定,在歐盟市場銷售的所有草藥必須按照這一新法規註冊,得到上市許可證後才能繼續銷售。同時,該指令規定了7年過渡期,允許以食品等各種"身份"在歐盟國家銷售的草藥產品銷售至2011331目前,歐盟市場的中藥大多以食品、保健品、植物藥原料或農副土特產品的形式流通。7年的過渡期即將結束,目前還沒有一種中藥以傳統草藥身份在歐盟成功註冊。這意味著,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裏,中藥必須以本來的藥品面目進入歐盟市場。否則,在歐洲行醫的中醫將面臨有醫無藥的尷尬境地,中藥店舖甚至可能倒閉,或轉至"地下"經營。

歐盟新法規出臺  中藥遇兩大"攔路虎"

201141,中藥在歐洲的銷售卻面臨一項嚴峻考驗:2004年歐盟頒布的《傳統草藥註冊程式指令》規定,在歐盟市場銷售的所有草藥必須按照這一新法規註冊,得到上市許可證後才能繼續銷售。同時,該指令規定了7年過渡期,允許以食品等各種"身份"銷售的草藥產品銷售至2011331

攔路虎1:需有15年應用史證明

歐盟《傳統草藥註冊程式指令》規定,傳統草藥"在申請日之前至少已有30年的藥用歷史,其中包括在歐盟內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歷史"。證明上述傳統應用史的重要依據是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料,專家報告和海關進出口文字記錄等也屬於證明檔。部分中國業內人士強烈批評這一規定,認為它不公平和缺乏法律依據。據業內人士稱,提供中藥在歐盟市場具有15年使用歷史的證明很難。據瞭解,一些不含毒性藥材、現仍然廣泛應用的經典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等,早在1995年之前就已經進入歐盟市場。然而,即使連同仁堂這樣的百年老店也難以提供在歐盟各國市場具有15年使用歷史的證明。因為在2004年以前,中藥出口歐盟各國的海關記錄都是按照食品或者保健品等身份,而非按照藥品的身份來登記的。而且,過去很多中藥製品都是通過中國的醫藥公司統一齣口的,很多中國企業並沒有單個品種中成藥的出口記錄。

攔路虎2:註冊費用高昂令人卻步

中藥在歐盟註冊的第二道關卡在於高額的費用,這讓許多中國企業望而卻步。據報道,一家企業的中藥如果按照《傳統草藥註冊程式指令》的規定註冊,註冊費大約需要80萬元人民幣,要通過歐盟GMP認證,生產設備等硬體投資需要400萬元人民幣以上,而培訓、專家指導等軟體投資還需要400萬元左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藥已經被引進到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官方估計去年中藥出口總值達14.6億美元。國家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今年7月指出,中國中藥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步伐正在加快,去年中藥出口已達14.6億美元。不過,在歐美市場,中藥依然未能取得藥品的地位。長期以來,中藥在歐美市場以食品、保健品和補品的形式銷售。

中藥海外拓展受掣肘?目前,中藥在西方國家面臨嚴格的監管制度,特別是在"綠色貿易壁壘"(進口國以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進口的措施)的打壓之下,封鎖了超過六成的中藥進口。有業內人士認為,中藥在海外受掣肘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一些不合格的中醫影響了西方人對中藥的信心。此外,有關不恰當服用中藥導致意外的報道增加,也羈絆了中藥向海外市場拓展的步伐。2003年至2004年,先後有患者起訴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指其產品龍膽瀉肝丸導致自己嚴重腎損害,雖然最終都被法院駁回,但依然使得這一藥品的安全性在海內外備受質疑。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付艷玲認為,中藥要向海外進一步發展和獲得認可,一方面西方國家應該要瞭解中藥的科學原理,另一方面,要對中藥的品質和安全性進行嚴格監管,必須符合現代醫學要求,才能被廣泛認可。

歐盟新法規影響 部分中藥材出口; 本報訊 (記者 王希怡)針對將於明年生效的歐盟《傳統植物藥註冊程式指令》,記者採訪了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本地制藥業人士。該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歐盟即將生效的指令主要針對植物藥,而實際上植物藥跟中藥的定義不同,中藥並不完全都是植物藥。此外,相較於海外市場,中藥的國內需求更大。因此,新法規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部分中藥材對歐盟的出口,但總體來說影響不大,對中成藥未來的總體發展影響也有限。

好勢頭  三企業有望實現"零的突破"目前,一些中國企業仍在積極努力,爭取在7年過渡期結束前在歐盟將其產品註冊成功。據悉,四川成都的地奧心血康膠囊已經通過了荷蘭藥監部門的審查,地奧心血康膠囊生產線也已通過了歐盟GMP認證,有望成為中國首個進入國際市場的治療性中成藥品種;廣藥集團奇星藥業獲"英國傳統草藥產品簡易註冊與歐盟(英國)藥品GMP認證"項目立項;蘭州佛慈"岷山"牌濃縮當歸丸也得到了瑞典國家藥品管理局的同意和正式接受,預評估也已通過。但在2011331之前,這3家企業中到底哪一家將率先在歐盟正式獲得合法身份,使中藥在歐盟合法銷售獲得零的突破,人們將拭目以待。 (宗禾)

針灸被列入聯合國文化遺產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出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約有40億人用中草藥治病,預測今後全球中藥銷售額將高達2000億到3000億美元。而在最近,中醫針灸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被正式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消息傳出,針灸界乃至整個中醫界無不感到歡欣鼓舞。在人們看來,針灸申遺成功說明這一治療手段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有利於進一步確定針灸醫學乃至中醫藥學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曲折歷史 雖然加州早在1978年成為美國首個承認針灸合法的州,但是中藥一直處在灰色地帶,直至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飲食補充品健康和教育法案"。

中藥在美國:浮沉三十年終現曙光;  過去30年,中醫和部分中藥在美國獲得法律和消費者的認可,不過這一過程艱難曲折。金花中草藥主席約翰·斯科特說:"在上世紀70年代,中藥在美國沒有法律地位。大多數西方醫生對中醫這種非常規醫療手段也很敵視。"但到了1990年,當斯科特和妻子一起創辦金花中草藥公司,生產和傳播中草藥時,中藥在當地已經變得比較受歡迎,特別是在舊金山和紐約等大城市的唐人街。不過,當時,中藥依然沒有合法地位。美國植物委員會創辦人和執行總裁馬克·布魯曼瑟爾表示,雖然加州早在1978年成為美國首個承認針灸合法的州,但是中藥一直處在灰色地帶,直至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飲食補充品健康和教育法案"。斯科特說:"1994年起,中藥被定義為一種'飲食補充品',法律上來講你不能說用中藥治病。"與此同時,針灸在美國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目前全美有44個州已將針灸合法化,而30年前只有4個州這樣做。

保險公司規定也是阻礙中醫在美國發展的另一個障礙。它們對針灸治療與中醫藥治療明確劃清界限,只對前者而非後者進行理賠。不過最近,中醫藥獲合法化這個問題似乎顯現出曙光。今年7月,中藥復方丹參滴丸成功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二期臨床試驗,如果在2013年能成功通過三期臨床試驗,則將成為第一種在美國以配方藥物上市的中藥。布魯曼瑟爾說:"這將意味著美國政府首次批准中藥用作藥物治療。"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如果復方丹參滴丸獲得成功,將有助中藥獲得西方醫學界進一步認可,同時也會刺激對中醫藥的投資。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一種新藥物從研發、製造到最終上市,需要8億美元至13億美元的投資。據布魯曼瑟爾透露,在過去50年,只有兩種中國產藥物獲准在美國上市。其中一種是在2006年獲批的Veregen藥膏,內含中國綠茶葉成分,用作治療生殖器疣。

海外縮影  到目前為止,同仁堂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國家。在亞洲之外的地區,文化壁壘的影響開始顯現,很少西方民眾能夠理解中藥的複雜原理。 西方人難懂中藥原理; 同仁堂歐美市場受限; 具有300多年曆史的北京同仁堂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其進軍海外的歷程,可謂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縮影。今年7月,同仁堂在香港上市前夕,同仁堂副董事長、總經理梅群表示:"我們目前面臨的挑戰是擴大在歐美的市場份額。"迄今為止,同仁堂已經進軍15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分店38家,產品每年向40多個國家出口。在今年上半年,同仁堂出口藥品總值為1700萬美元,同比增長10.75%。進軍海外市場並非同仁堂一貫的目標,直至2000年,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脫離母公司,專門負責進軍海外市場。在過去十年,同仁堂一直積極與李嘉誠的和記黃埔緊密合作,希望借後者廣泛的藥店網路,向西方國家推廣中藥。不過,到目前為止,同仁堂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國家。在亞洲之外的地區,文化壁壘的影響開始顯現,很少西方民眾能夠理解中藥的複雜原理。以同仁堂銷量最好的安宮牛黃丸為例,該藥內含牛黃、珍珠粉和麝香等"奇異"的成分,很難說服歐美消費者服用這種藥物。四川著名中醫學家劉正才認為,中藥進軍海外市場非常困難,因為外國人很難理解中醫原理,而要通過英語解釋這些原理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此外,複雜的現代醫藥品質和安全標準也是另一個障礙。"如果你用西方的標準去衡量中藥,不會得到滿意的結果。"劉正才說。很多中藥材在生長過程中,帶有很多重金屬成分。目前,同仁堂已經與孔子學院簽署合作協議,由孔子學院舉辦用英語教學的中醫課程,作為中國文化推廣的一部分。談及未來發展計劃,梅群向中國媒體透露,同仁堂計劃把海外分店開到100家。梅群表示,用西方技術可以把中藥裏面的有效成分提煉出來,可以製成藥丸或者藥片,使得患者無需再服用傳統的中藥湯。比起煎熬中藥湯,藥丸和藥劑更符合西方人的服藥習慣,也更方便攜帶。一位拒絕透露姓名的同仁堂女發言人稱:"如果你用西方標準檢測中藥,等於走進死衚同。我不可能寫下我們藥物的每一項成分的分子配方,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藥不好。"

別國之鑒   日本漢方藥生產企業把提高品質作為漢方藥開發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從原料生藥開始一直到最終形成製劑都實行嚴格的品質管理。關注生產品質  日本漢方藥業崛起  漢方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日本化了的中國傳統醫學。漢方藥則是在其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獨自的體系。中醫藥在西元4世紀經北韓傳入日本。到遣唐使時期,中國醫學已經可直接傳輸到日本。16世紀末,日本逐步形成了獨自的中醫學體系。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西醫成為主體,從此傳統醫學改稱為漢方。中日兩國的傳統醫學的關係,可以比喻為同源異流,同幹異枝。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以老年疾病為主的疑難病症越來越多,西醫對此束手無策,且西藥對人體副作用大,價格昂貴,因而漢方醫藥又逐漸興起。1976 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確定了漢方藥醫療保險適用制度,即批准可以使用中國《傷寒雜病論》中的210個古方漢方生產漢方藥,漢方藥產業隨之得到迅猛發展。目前日本醫療漢方藥生產主要集中在津村、鐘紡、大衫、帝國和本草等幾家制藥企業,佔漢方藥全部產值的97%以上,其中又數津村一家最強,獨自佔有78%的市場份額。日本漢方藥生產企業非常重視生產高品質的漢方和生藥製劑,把提高品質作為漢方藥開發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為確保漢方藥的品質,日本漢方藥企業從原料生藥開始一直到最終形成製劑都實行嚴格的品質管理。例如為防止生藥及漢方和生藥製劑中混入殘留農藥等不純物或容易引起副作用的物質,除了採用嚴格的質檢標準外,還從基原植物開始嚴格選材,改良栽培技術,進行不純物實驗等,以確保安全性。嚴格的管理程式,為日本漢方藥的品質和安全性樹立了很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