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March 3, 2011

原料藥發酵製程: 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

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探索科技成果產業化之路紀實

:經濟日報  : 2011-02-26成立於20061月的中國科學院湖州應用技術與產業化研究中心立足中科院研發優勢,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依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在創新實踐中打通了從"發現""產業"的創新價值鏈,促進了傳統生物產業的轉型升級。

突破瓶頸  科研成果產業化 生物技術是繼資訊技術之後經濟發展新的推動力和增長點。工業生物技術是指在工業化的規模生產過程中,使用或部分使用的生物技術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然而,工業生物技術的轉移是產業化最大的瓶頸,從實驗室研究環境進入工業化生產環境,中間要通過工程化和中試放大,需要大量資金投入。4年多來,工業生物技術中心突破瓶頸,使上海生科院多項科研成果走向產業化。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解釋說,通過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這一載體,更多科技人員從實驗室走向了經濟發展前沿,積極地與企業、地方經濟聯合;企業獲得了急需的技術支援,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增加了效益;政府則"築巢引鳳",實現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並吸引了高端人才落戶。這是一個多贏的發展格局。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主任楊晟介紹了一個成果轉移轉化專案。基因組工程改良朵拉菌素是我國利用基因組工程構建和改良抗生素工業生產工程菌株的第一例,對利用基因操作技術提升我國抗生素大型企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與浙江海正藥業集團公司聯合申請了國家發改委"年產20噸朵拉菌素高技術產業化"專案,科研人員在自主構建朵拉菌素基因工程菌株的基礎上,與海正藥業通力合作,通過大量試驗,使朵拉菌素的發酵效價和組份純度完全達到大規模工業生產的要求。海正藥業在浙江富陽新建了生產基地,2010年投入生產,產品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年銷售收入達6億元,利稅總額1.8億元。

運用優勢  產業升級聚人才 4年多來,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建設了分子生物學、產品分離純化、發酵優化、分析檢測和酶工程5個實驗平臺,還有實驗室、中試車間和標準生產廠房,具備了從試管到工廠所需的完善條件。運用這些優勢,工業生物技術中心積極為企業研發和生產提供服務,並通過建立聯合研發機構和合作專案研發,先後與昇華拜克、九孚生化等企業聯合成立了6個研發實驗室和1個中試研發基地;與企業簽訂技術合作合同近30項,獲得合同經費3896.3萬元,合作企業遍佈"長三角"和河南、河北、湖南、安徽等9個省,已投產項目11項,年產值超億元。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還通過技術招商引資設立專業工廠、探索孵化創新型小企業等,參與建立了3個公司,為湖州的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以在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專利基礎上開發的重組酶法生產D-對羥基苯甘氨酸技術,吸引了生產該產品的洛陽鴻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前來合作,在湖州建設的生產廠預計今年底可投產,該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資助。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還幫助地方建設研發團隊、提升技術水準,為地方集聚人才與智力。4年多來,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以青年人才為核心,在當地招聘技術和支撐人員,培養和組建了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等6個專業技術團隊,初步培養起了一支本地技術力量。具體負責中科院在浙江省院地合作工作的中科院上海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王建宇介紹說,中科院每年還會將一定數量的創新崗位用於支援科技專家等骨幹到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工作,借助中科院35歲以下優秀青年人才計畫,在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建立擴展性的技術平臺,形成創新群體,推動青年人才在上海和湖州之間的雙向交流。

開闢新路  成果轉化互動    長期以來,如何在研發出高水準科研成果的同時,切實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提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率,一直困擾著以基礎研究為主的科研院所。中科院湖州工業生物技術中心通過體制機制多方面的探索創新,從成果的應用出發,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將應用研發、成果轉化工作在研究所之外以一種新的組織模式開展起來,使之也能像科學研究一樣成果顯著,為化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提供了有效途徑。更為可貴的是,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在做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同時,還及時做出前瞻性部署,將工業生物技術的基礎研究凝煉為合成生物學這一前沿學科,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加以強化,建成了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工業生物技術中心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體制機制通道,實現了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的雙向良性互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兩條戰線"初現並軌效應,這是在建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價值鏈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經過4年多的探索創新,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人員、裝備、專案均已進入穩步發展期,產生了多方面效益,已經成為上海生科院和植生生態所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中科院生物技術轉移轉化的重要平臺、當地集聚人才打造新型科技創新隊伍的培育平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