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April 20, 2011

王惠珀觀點的菁英為主軸的思維及運作,不只有醫療衛生體系吧?!

衛生署不是醫生署!

2011-04-19 中國時報 【王惠珀】 筆者日昨在公共衛生促進會聆聽楊志良前署長演講二代健保,四月十八日在《中國時報》看到報導指出,醫藥界認為楊前署長在反醫,真是感慨萬千。 衛生署本該是公共衛生署,讓人民享受公共衛生降低及預防風險的施政。過去幾十年衛生署將國家資源運作由醫藥菁英主導,像極了封建體系的醫生署。以健保為平台,以人民身體拚經濟,菁英忙著各取所需,敢的鋌而走險,不敢的也被業績整得精疲力竭。藥商團體在這樣體系下,各事其主,在醫院使出渾身解數教育民眾,用進口/國產或原廠/學名區分藥品,而罔顧藥品等效的科學證據,連健保監督團體都被教育出「貴的藥才是好藥」的反科學論調。 台灣每人每年用掉的藥是美國人的六.六倍,大部分來自於醫院。健保資料顯示,醫院藥劑師以每三.二分鐘一帖處方的速度配藥(日本是十二分鐘/張),而筆者田野調查則顯示大醫院的配藥速度是一.三至二分鐘/張。快速配藥有無風險?只有上帝知道真相。因為台灣人的身體真正勇,衛生署統計顯示台灣的用藥不良反應通報率只有美國人的十分之一。這就是台灣人的醫療生存權,這樣的體系所提供的服務品質及隱藏的風險,十個楊署長也無能為力。   以藥養醫,藥品的供應集中於醫院而不及於社區,藥商樂得只在醫院拚經濟,醫藥界皆大歡喜。健保數字說,醫院慢性病處方籤釋出率只有○.四一%,病人只能到醫院拿藥,即使你身障、年高八十歲、或厝邊就有藥局。到醫院拿藥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病家的事,不是醫藥菁英的事,也不是政府的事。這就是台灣人的就醫權。楊前署長以署立醫院處方釋出五○%為施政目標,那麼署長管不到的公私立醫院呢?仍然讓醫院及藥商快樂而永續的以人民的身體拚經濟? 「經濟管理預防體系的錯誤」是二十一世紀的顯學,在醫療經濟體系上尤其值得深思。台灣有著傲人的宅經濟,各行各業無不往社區發展,讓消費者安居樂活,唯一看不到的是醫療用藥的宅經濟。因為封建體系告訴我們醫院優於社區,沒有告訴我們社區醫療是進步國家醫療的主流價值。政府只想到長期照護,卻想不到分散服務的醫療宅經濟是長期照護的活水。筆者深深覺得以菁英為主軸的思維及運作,正在傷害國人的身體體系及健保體系,也在弱化國人據以安身立命的公共衛生體系,真是離譜。 我相信楊前署長賠上官箴捍衛健保,是為了人民應有社會公平的生存權,不是為了保障醫藥菁英的利益。社會縱容菁英,而菁英沒有檢討能力,台灣永遠不會是個進步國家。政策為醫藥菁英而不是為人民而設,台灣將沒有救。(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曾任衛生署藥政處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