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May 31, 2011

最年輕的”睦誼外交獎章”得主_連加恩

國際醫療 啟發國家認同2011-06-01 中國時報  連加恩小檔案 1967年生,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20013月,放棄預官資格,參加台灣第一屆外交替代役男。在服役的布吉納法索18個月,關心國際醫療,興建孤兒院,並舉辦「用垃圾換舊衣」等活動,募集物資展現台灣愛心, 外交部為此頒發「睦誼外交獎章」,是這項殊榮最 年輕的得主。連加恩退役後,持續關心國際醫療  ,目前擔任衛生署駐非洲專員。撇開外交效益、國家宣傳、拓展醫療商機不談,…老百姓看到本國的醫療實力,不至於自顧不暇,還可兼善天下,這會對自己國家產生認同與凝聚力。親愛的學弟妹:陽明大學從今年起,成為國內第一個提供實習醫師,到海外體驗第三世界醫療的醫學院校,我因為出差的關係,跟一批小我十一屆的學弟妹們在非洲碰頭。餐桌上,一個學弟問道:「為什麼台灣要從事國際醫療?這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我把那天閒聊的內容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那天談話的重點,圍繞在「啟發性」這個關鍵詞。我們這一代的年輕醫師,多半在健保開辦之後踏入醫療產業。健保開辦之前的醫師,比較有機會兼具扶貧濟弱的形象,相信你們也曾經聽醫學院的師長講過,在過去的時代,善心醫師往往於農曆年前夕,把付不起醫藥費的病人欠款單一筆燒盡,讓鄉民跪拜感激的故事。健保開辦後,這類的病人有國家各式資源照顧,要再遇到上述場景,大概只有在國外行醫了。這幾年很多醫師參加各類的醫療義診團,深入全球各地窮鄉僻壤,造福廣大民眾。曾經聽一位醫師解釋她為什麼要參加這樣的活動,她說,平時在台灣醫病關係張力很大,挫折多會消磨人的志氣,透過來第三世界短期行醫,讓她回想起高中時代,想當醫師的初衷。國際醫療對參與的個人來說,除了擴展閱歷、增進視野,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啟發」。同樣的,國際醫療對任何國家而言,撇開外交效益、國家宣傳、拓展醫療商機不談,更重要的是「啟發」。老百姓看到本國的醫療實力,不至於自顧不暇,還可兼善天下,這會對自己國家產生認同與凝聚力。最近我跟一位英國人聊天,提到英國政府大幅刪減預算,唯獨醫療和援外的經費不減。我問道:「你們政府把照顧老百姓、公部門營運的錢減少,幫助外國人的錢沒變,難道老百姓不會有意見嗎?」這位英國人告訴我:「英國能發揮全球的影響力和參與世界舞台,這是英國人從『日不落國』延續下來的傳統,它凝聚了英國人民的驕傲和尊嚴,這是最不能妥協的部分。如果這部分受影響,會弱化國力,結果要刪的預算會更多。」這個回答令我訝異,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啟發國家認同,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方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陽明大學不再是國內唯一可以送醫學生到第三世界實習的學校。未來二十年內,如果這些實習醫師中,產生了台灣的Dr. Paul Farmer(編按:Dr. Paul Farmer是從事國際人道醫療的知名醫生,也是人類學家,關心海地窮人的公共衛生議題),或創辦了台灣的「MSF(無國界醫師組織)」,那個時候我們再來談現在做這些事對國家有什麼好處,都還不算太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