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May 3, 2011

台灣無效醫療的認知與教育

《社論》無效醫療與臨終關懷 

人間福報2011/4/18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公開談論醫學界最大的禁忌:「無效醫療」,他指出台大每年光是葉克膜的耗材費就要一億元,這還未包括藥材等其他費用,人工延長患者不一定有意義的生命。研究發現急診患者死亡當天,逾半數還在抽血、照X光、洗腎、強心針等一連串醫療處置,統計死者生前一個月的醫療花費高達二十八萬元。柯文哲的這番話昨天媒體都大篇幅報導,因為他將最禁忌的話題搬上檯面,也是國人與醫界必須公開面對的問題;今年初通過的二代健保,首度列入「無效醫療」規範,這將是二代健保最容易起爭議的地方。現行法令規定,患者若沒有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當疾病進展到不可治癒的末期狀態,且陷入意識不清,已經插管、依賴維生系統,醫療人員或家屬都不可以撤除,只允許放棄還沒採行的急救措施。但未來在末期患者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授權最近親屬可以代為表達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拔管。實際上實行起來非常困難,在家屬方面很難「放手」,急診室常可聽到:「醫師,你一定要救他!花多少錢、用什麼特效藥,盡量用,只要能救活他」的淒厲哀求;明知救不回了,一絲絲的希望卻不肯就此罷手。在醫生方面,患者即使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醫師擔心日後衍生醫療糾紛等問題,通常都會幫病患急救,這是每天急診室上演的人性與理性的拔河。這種「無效醫療」,用一些殘忍的延長生命方式,往往讓病人在臨終前接受折磨與痛苦,造成病人、家屬、醫師、國家四者均輸的局面。「無效醫療」不只浪費醫療資源,而且排擠到其他病人的醫治以及病床。因此柯文哲反省:「今天的困境已經不是病人怎麼活下去,而是怎麼善終,讓病人在往生前少受點折磨」。要家屬選擇放棄急救時,確是一種痛楚的煎熬,是抉擇的掙扎,是難捨的痛楚,少有人會理性思考什麼「無效醫療」;對於即將離開的親人,讓他們有尊嚴的離開可能是最好的選擇,讓他們不再受醫療折麼的離開可能是病人的願望。國人講「善終」,其基本精神是「生命的尊嚴」,讓病人有尊嚴的離去,才是真正的「善終」。在進入實質的「無效醫療」階段,更重要是建立完整的「臨終關懷」體系。以前一直認為「盡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是醫生唯一的使命;其實面對罹患重症、瀕臨死亡的病人,如何透過醫療和信仰,幫助病患解除身心的痛楚,在人生最後階段活出「有品質的生命」,這才是臨終關懷的最大目標。對許多瀕死病人,往生並不可怕,反而是病中的苦楚、病時的掛念、病程的煩惱、急救的痛苦,都比病還要可怕。如果世緣已了,親屬也不必在已垂死的生命中,透過醫療儀器給予勉強的搶救,應思維如何讓病者身心安樂,無苦而終,才是臨終關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