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白色巨塔上市 突破禁忌 【2011/06/22 經濟日報】 政府推動國際醫療,要在專區內設立醫院公司,並得公開上市,醫界及立法院不少人反彈;亞洲目前開放醫院資本化的國家,以泰國、新加坡兩國最具代表,兩地醫院的資本化,和其推廣「開放系統」的醫療體制有很大關聯。新加坡與泰國的私立醫院,經營管理上吸收美式管理精神,其「開放系統」體系下,醫院就像百貨公司或者房東,提供一切診所應有的設施,醫生則像各專櫃品牌負責人及租賃店面的店家。在這個開放系統的醫療環境,泰國康民(Bumrungrad International)與新加坡百匯醫療(Parkway Healthcare )兩家上市的醫院公司,多數醫生平日在各自社區診所上班,部分醫生甚至是醫學院教授。康民行銷總監Connie Mar說,醫院透過資本化,可以提升整體醫療軟硬體品質,並能招攬更多海外優秀的醫生至曼谷。百匯醫療助理副總裁陳行義說,百匯經營由公司的執行長負責,醫院內部醫務管理由醫生背景的院長來推動;泰國康民醫院的經營,也是由非醫療背景的專業經理人來負責。開放系統的醫院管理,最大的特色是醫院負責人不必背負營利化的道德壓力。泰國三美泰醫院董事會顧問頌喜莉說,醫院上市後,泰國投資人是基於行善的理念而投資醫院,民眾對醫院資本化的反彈,不像台灣那麼大。新加坡旅遊局國際醫療保健旅遊處前處長楊葉振發說,新加坡的醫院公司,公司與醫療各由不同的政府部門管轄,若醫院上市,自然也須遵守金融監管法令,完全沒有混淆的空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