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September 25, 2011

台灣生技業有新藥開發實力嗎?

研發新藥 資源銀彈一次給足2011-09-26 工商時報 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在張有德成立的TMF創投基金和蘇懷仁將接掌SIC(超級育成中心)下,正式「起步走」!而國科會主導的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也請來美國Optimer公司、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來推動,並分享產業成功經驗。張念慈認為,台灣一定要自己研發出一個可行銷於國際的新藥,才能吸引國際資金,而台灣的研發能量強、海外內合計的生技人才足、政府和民間都有意願,加上目前科技業面臨產業結構的大洗牌,將造成不少資金挪移,台灣的生技業一定有機會和國際市場接軌,以下是本報獨家專訪張念慈對生技醫藥業具體計畫的看法:問:國際生技產業目前出現那些新趨勢?答:在美國、日本、大陸等國家都陸續出現的醫改政策下,新藥研發花費的資金愈來愈龐大、風險增加、成功率降低,導致大藥廠研發新藥的速度下降。其次,醫療改革造成藥廠獲利下降,第三是專利藥在2012年將進入到期高峰。另外,在歐巴馬已明確表示2012年要有新的學名生物製劑下,國際大藥廠未來投入研發的動能將轉弱,轉向海外或小藥廠尋求接近成功的新藥,甚至連生產的機制都會調整,對台灣這樣研發能力較強、生產品質佳的生技業是很有機會出頭的。問:台灣研發能力強,為何過去都沒有成功? 答:就我的觀察,國內生技產業有5大方向是需要迫切改變並解決的: 一、專利的申請:台灣目前的專利申請是全球前5大,但產值卻很少,主要是學界多半集中在發表文獻,很少去構思商品化,而且業者多半對專利的布局和策略也不懂,實際上,歐美已制定新藥的專利是7~10年,也就是至少有7~10年的保障,因此不用太早去申請,造成不必要的專利浪費。 二、產、學界人才整合:目前是學界研發的東西多,但卻無法落實到業界,產、學間欠缺有互動的領導人才,比較具體的作法是可以讓學界參與業界,透過集中訓練方式,例如未來可SIC與國外機構合作整合訓練另外,就是參與、連結產業,讓學界的年輕人可以進入產業界,看業者進行的題目,相互合作,而招募的學界人士,可由政府和產業界各出資一半。

細節選題 集中研發 三、題目的整合:產、學界沒有明確思考選出的題目適合何種臨床?花費的金額?市場的現況?有多少藥在市場銷售?又有多少藥品是在臨床中?現在大家喜歡講癌症藥有1,000億美元市場,但以乳癌的狀況分析,它的手術成功率高,有超過10種的藥品在市場銷售,藥廠應如何切入此市場呢?就我的看法,在選題時,就應以安全、科學的道理和臨床的道德為3大考量,而不是從毒理、動物到人體實驗,這樣是很浪費資源的,如果像乳癌藥已經這麼多了,還要來做毒理是很不道德的,因此,產、學界切入的方向應是現在是那一期的乳癌藥最欠缺?要用多少時間完成?我認為產、學界應該要學到新藥開發的思考,要先有「IPP」的概念,即最理想化的臨床是什麼?要花多少費用?成功的機率和時程如何?再來是「TPP」,根據現況,精確的分析投入的金額?對手的進度和市場概況等。 四、資源整合:政府現在支持學界,給予很多的專案補助是很好的策略,但政府的子彈也有侷限,因此,應先做選題,將最有競爭力的題目、集中資源,例如原本預計要給5千萬,分5年的補助,不如就在2年內一次補足。現在國家型的計畫就是做這種集中火力整合資源的動作,找出產、學界最有可能成功的題目,利用2年內把它完成,如果一個題目都要拖到5年,基本上是很難成功了,而國內生技產業已經沒有這樣的時間再浪費資源和子彈了。五、新藥上市:我認為發展生技有2個指標,除了創造兆元產業外,最重要是研發出新藥在國際行銷,能成功研發出新藥的國家就是生技強國,也才能吸引資金進駐。 現在全世界有新藥上市的國家不超過10個國家,小的國家只有韓國和以色列,大的國家則有英、美、法、德、瑞士和日本,而原本在生技產業落後台灣的韓國,近幾年在政府全力扶持下,已有4個新藥通過美國FDA上市,其中2個還是科技大廠LG成功研發的。所以,台灣只要有一個申請NDA獲美國FDA和歐盟的EMEA認證的新藥,台灣的生技產業就會躋身國際舞台。

產業洗牌 錢進生技 問:各國目前扶持生技產業概況如何?答:美國對生技產業的重視,政府機構的強力扶持和各名校的贊助就不用提了,光是亞洲鄰近的國家,政府的資源就比台灣強多了。日本有科技經費,政府出資99%,民間1 ,而且政府15年不插手,完全由民間主導;新加坡是政府重金延攬海外人才,成立了「EDB」和「Spring」兩個機構。EDB是由政府出資招商,給予企業免稅優惠,而且他們也到美國大學挖掘優秀人才,政府出學費贊助,如果新加坡本地學生出國深造,也是由政府出錢;「Spring」則是負責解決企業投資設廠難題。至於以色列則設有「Chief Scientist office」機構,對新創企業申請的專利投資,無條件贊助一年50萬美元;而中國和韓國,也是無條件全力支持,給予大筆資金贊助。 問:台灣生技業有新藥開發實力嗎?答:國內學界研發能量強,成果多,至少有5%的研發成果是有機會可以做到商品化的;而台灣資金絕對可支持新藥開發,過去台灣比較困難的是沒有財團耐心投入新藥開發,現在生技熱力四射,加上科技產業大洗牌,可能會有電子廠商願意把資金轉進發展生技,加上國內人才不少,而有愈來愈多的海外華人願意回來台灣。在人才不缺下,配合政府的支持,我想台灣的生技產業是很有機會的,只是幾個方向和資源必須要調整重新分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