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December 7, 2011

基亞: 張世忠

戰略高手-張世忠 為美好生命創新 2011-12-08 01:55 工商時報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和他神情維妙維肖眼神剛毅的達摩像,這幅畫出自一位在敦煌石窟臨摹十年的畫家。張世忠對這位素未謀面的畫家,竟然能在現場用不到15分鐘的時間就勾勒完成畫像,讓他覺得不可思議。這樁奇事,也勾劃出張世忠由台大醫院的主治醫師、慈濟醫學系系主任轉入癌症新藥開發一路以來的信念與精神。 張世忠的家庭連續四代行醫,小時候每年過年前都會看到祖父在彰化鄉下老家的庭院上燒紙條,長大後才了解,那些都是病人沒錢看病時留下來的欠款借據。祖父宅心仁厚及仁心仁術,從小就深深影響他,開啟他佛緣的道路。 花蓮慈濟醫院創立初期,因醫師招聘不易,因此與台大醫院合作,由台大輪流派遣住院醫師及主治醫師支援慈濟醫院的人力,但經過一年後,各科仍然無法有固定主治醫師。

受證嚴法師感動 赴花蓮看診 受到證嚴法師創院理念的感動,及贊同師父以醫學院為主幹的宏觀理想,張世忠和其他12位台大醫師決定放棄優渥的薪水及令人稱羨的頭銜,帶著妻小及一顆奉獻的心,離開台北的花花世界,到恬靜的花蓮服務,這一待就是11年。因為這13個人的熱情,帶動其他台大醫師,最高峰時期有80多位台大畢業的醫師同時在慈濟醫院服務。 在慈濟醫院服務三年後,為了讓自己的專業研究及教學工作與時俱進,張世忠在慈濟的贊助下,遠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雷射生物醫學博士。張世忠只花32個月就完成原本要花5年以上拿到的博士學位,第二年也獲得醫學院全額獎學金,更在每週繁忙的課業中抽出一天時間到醫院工作看診,為慈濟省下不少贊助費用。 在英國攻讀期間,張世忠婉拒德國Dornier應聘到新加坡的優渥條件,毫不考慮當時兼職醫院提供的全職醫師工作,他一心惦記著答應上人會儘快回來的承諾,急著趕快回來回饋所學最新的知識及技術。 回國後不久,他就接下慈濟醫學系系主任的工作,也在台灣醫界打下響亮的名號,就在大家看好他為下任醫學院院長人選時,他在云辰電子擔任董事長的妹妹拿到澳洲Progen生技公司抗癌新藥的計畫而設立的基亞生物科技公司極力請託他擔任公司總經理一職。 當下張世忠心情頗為掙扎,因為當醫師是為了救人,但若抗癌新藥能成功,為人類帶來的貢獻豈不是更大。為了做出最好的抉擇,他和證嚴法師相談了好幾小時,也懇求師父的親口祝福。證嚴法師最後握著他的手說:「張醫師,我祝福你,但你和慈濟情緣未了」。因為師父的這四個字,讓他自我期許要作慈濟一輩子的志工,在進入產業界也時時都記住轉業的初衷。

醫學院背景加持 擁臨床優勢 基亞之所以能讓Progen12億元的高價買回當初用5億元賣給基亞的權利,又再度回頭請求和基亞繼續合作,張世忠認為,這是因為基亞當初是以鎖定亞洲區域性重大疾病如肝癌為目標,因此不論在臨床實驗的設計及成果上都能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但業界均認為,這是因為張世忠有醫師的背景,在醫學界有一定的地位及人脈,才讓基亞在與醫院和醫師的連結上擁有龐大的臨床試驗的優勢。基亞在研發新藥以外的另外一項重要的業務,就是自行建立的核酸檢驗技術平台。背後的推手,是張世忠從科技業找來的得力夥伴,也是他在英國攻讀博士期間認識的前宏碁幕僚長鄭毓仁。張世忠說:自己的強項在於臨床,而總經理鄭毓仁除專精於管理外,出身電子業的他,也因此為基亞在電子醫療這塊領域布局,開創一條營收穩定的業務線。張世忠過去以醫師的身分,站在醫治病人的第一線崗位上,現在則站到第二線、第三線,希望能夠發展出更好的藥,來幫助天下的病人。他說:一位好的醫生,終其一生開刀、看病人,最多能夠嘉惠一萬名左右的病人,但藥物開發成功,對人類的貢獻是無法以數字來衡量的,這也是證嚴法師口中所說的「大醫王」的另一種境界。 張世忠說,基亞這11年來本著「創新就是要讓世界更美好」的一貫理念,整個公司共同的目標就是創新,不論是在醫療或生技上,都是為人類更美好的生命而努力。 張世忠在工作之餘,最大的興趣就是看書,因為書是從小伴他成長的最佳精神糧食。不同於一般企業家多只專注在管理財會方面的書籍,他對所有的知識涉獵,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有興趣,尤其喜好「養心」方面的書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