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July 14, 2011

中國藥企自覺的 “開放式”創新研發 比持續性!

創新,不能回到原點  醫藥經濟報: 2011-07-07  中國醫藥產業的黃金十年也是中國新藥研發的黃金十年,中國醫藥行業的創新水準在此期間將迎來一個質的飛躍,屆時,創制為主的行業格局有望初步形成。然而,時代總有領軍者,在藥物創新領域,一批本土企業的優勢已經明顯確立,並且其隨後的高速發展也在豐富的產品線支撐下順利奠定基調。無論是新治療領域,還是新品種,或是新商業模式,他們正是孕育中的中國醫藥市場未來的領軍群體。 那麼,創新主導群體的時代特質在哪里?

比拼後勁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選准某個領域,選對某個品種,甚至僅僅是創造一種好的商業模式都有可能成就一個企業。但是,對於全球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本土創新龍頭企業來說,這顯然是不夠的要保持龍頭地位,走向國際市場並獲得良好的發展,最重要的競爭力是產品的後勁。由於歷史因素的影響,未來中國制藥工業的領軍企業中,必然包括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研發創新型企業,如先聲、恒瑞、海正、齊魯等等。這些名字業內都已耳熟能詳,但是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調整變革之後,他們依然堅挺著創新的標籤。 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公佈的2010年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中,先聲藥業在所有百強企業"創新能力"指標中排名第一。該公司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占到公司年銷售額的7%~8%2010年全年研發投入超過1.8億元。最重要的是,先聲藥業上市3年申請發明專利60項,申請國際PCT專利6項;獲得授權專利12項,取得各類仿製藥批件18個,其中一隻1.1類新藥即將上市,5只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正在申請臨床。目前,公司正在向疫苗、消炎類藥物進軍  除了先聲,抗腫瘤老大恒瑞醫藥近3年被CDE受理的一類新藥達到11件,公司正在向抗感染、糖尿病等領域延伸。公司一類新藥"艾瑞昔布"獲得國家證書和註冊批件,抗癌藥阿帕替尼、法米替尼、非洛他賽以及糖尿病新藥瑞格列汀臨床進展良好;海正藥業已累計向CDE遞交申請超過126個品種。儘管每個企業所關注的疾病領域和產品線的研發結構都不相同,但是每個企業都在自身優勢領域的基礎上,向疾病譜發展的趨勢領域延伸上馬豐富的後續在研產品;全球熱銷的"重磅炸彈"級專利藥物的首仿、搶仿是其中的主流。可以看出,這批已然走在前列的創新型企業已經為今後全面進入國際競爭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中國制藥創新的實現必然蘊育在一個又一個具體新藥的成功開發和優秀市場表現中,經過初期的原始積累以及新醫改對醫藥產業全方位的改革,中國醫藥研發領域正在從量的積累向質的突躍發生轉變。"有研究機構專家表示,如先聲藥業這樣的一批企業目前已經初步具備了在國際市場一展拳腳的機遇,而未來更長久的發展則在於企業產品線的"殷實家底"。

買來主義 然而,從參與國際競爭的需求上來看,國內藥企的新藥研發能力和技術依然不能滿足本土企業快速發展壯大的需求,加快新藥研發的推進速度,提高藥物開發的技術能力,成為創新龍頭新的思考。在過去1年中,除了在資金上加大投入以及引進高尖端科研人才,幾乎所有的創新型龍頭企業都推進的一項工作就是企業的合作研發,從原來以內部為主的研發組織轉向開放的多管道合作的研發模式。這些專案中,包括近期海正與輝瑞合資成立子公司開發專利過期藥、先聲藥業與百時美施貴寶共同研發抗腫瘤藥物BMS-817378、天士力與法國梅裏埃發展聯盟合資成立生物醫藥研究公司、麗珠集團與健康元成立單抗研究公司等。在全球藥物研發效率下降的今天,跨國公司擁有雄厚的實力尚且四處尋求合作夥伴來開發新產品,降低費用和成本風險,中國制藥企業實力遠不及跨國公司,達成與跨國機構的研發合作,實質上是企業共同的意願。但是,前提條件是公司的研發實力獲得了跨國公司的認可。而這些,正是本土創新型龍頭企業的優勢所在。 "藥物研發的轉型要放棄以自我為主相對封閉的研發思路,核心是從立項到研發組織推行契約化,以市場為導向的符合臨床要求的研發組織方式和開放式的市場化研發方式相融合。"上海張江藥穀某生物制藥公司負責人認為,有實力的企業能夠實現與國際資本市場的鏈結,推進國際化合作,將為企業研發實力的快速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隨著全球經濟交融的加速,跨國公司在中國本土市場的滲透力將越來越強大,其針對中國市場的生產研發本土化已經明顯看出,這就意味著本土企業與跨國公司的交鋒將越來越激烈。跨國公司的優勢在於研發實力強勁,產品具有創新性,這一優勢相對於本土企業的管道等優勢,將更具長久性。 "這些是創新龍頭企業所共同看到的。但堵不如疏,通過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在自身研發體系建設、研發思路的重新確立、研發技術的提升、人才的培養等方面獲得長足的發展,這正是中國企業最需要的。"該負責人表示,制藥研發的"買來主義",如先聲、恒瑞等企業早已學會,這將是一個逐漸走向成熟的創新型企業壯大的必要精神。

晉弘科技: 微型數位化醫療影像診斷

晉弘研發數位影像診斷儀器2011-07-14 工商時報   數位時代來臨,電子通訊、影像數位化之運用已廣泛使用,將此觀念運用到數位眼底攝影機、數位皮膚鏡和數位耳鏡影像診斷。醫生不僅在看診時可數位攝影或錄影,並可製作成電子病歷,上傳雲端,方便醫生做遠端醫療,並進行判讀與診斷,可以取代傳統的醫學五官鏡(無數位攝影和電子記錄功能),增進工作效率及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因此,在21世紀影像診斷發展目標,就在於將傳統整器段儀器攝影數位化。晉弘科技為一新創的技術導向公司,專注於提供微型數位化醫療影像診斷器材之全方位解決方案。目前的產品包括數位眼底攝影機、數位皮膚鏡和數位耳鏡等,將廣泛地應用於全民健檢、遠距醫療和老人照護等新興醫療服務市場。此微型數位化醫療器材和整合型服務將會有效地提升醫療診斷的效率和品質,以及改善醫病互動關係。晉弘科技總經理鄭竹明表示,公司以獨門技術開發出此創新型醫療影像器材套組,可以進行人體的眼、耳朵等之數位攝影或錄影,並可製作成電子病歷,上傳雲端,方便醫生做遠端醫療,並進行判讀與診斷,將可以取代傳統的醫學五官鏡。從全球電子病歷和遠距照護的趨勢來看,此微型數位化醫療儀器的出現,將可廣泛使用於一般診所、醫美中心、健診中心以及老人照護機構等,提供相關醫師、護理人員、照護人員和社區義工,從事健康檢查與紀錄儀器使用。鄭竹明說,晉弘結合光學、機構、電子和軟體等之整合型光機電系統開發,更因秉持提供更多元化服務的經營理念及建立專業技術團隊,協助客戶提升效率與客戶群建立合作夥伴,並以自有品牌開拓市場,未來也將持續研發新的技術及診斷軟體應用開發,將晉弘帶往另一新的里程碑。

神隆原料藥之製造方法專利 戰勝Sanofi-Aventis

台灣神隆:公告本公司與法商安萬特間互提民事訴訟之第一審判決結果確定 鉅亨網 2011-07-14  台灣神隆:公告本公司與法商安萬特間互提民事訴訟之第一審判決結果確定  第三十四條 第2 1.法律事件之當事人、法院名稱、處分機關及相關文書案號: 當事人:法商安萬特醫藥公司、台灣神隆股份有限公司  法院名稱:智慧財產法院   處分機關:智慧財產法院  相關文書案號:99年民專訴字第159號、99年民專訴字第166 2.事實發生日:100/07/13  3.發生原委(含爭訟標的):前訴訟案法商安萬特主張本公司「"台灣神隆"三水合多賜特舒」原料藥之製造方法侵害其中華民國第125443號發明專利,後訴訟案本公司請求確認「"台灣神隆"三水合多賜特舒」原料藥之製造方法並未侵害法商安萬特中華民國第125443號發明專利。4.處理過程:以上兩案由智慧財產法院合併於100524日一審宣判:前案法商安萬特敗訴,後案本公司勝訴。本公司委任律師昨天接獲中華民國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於民國10078日發出之「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以上兩案一審判決已於100625日確定。5.對公司財務業務影響及預估影響金額:對本公司財務業務並無影響。6.因應措施及改善情形:本公司對於法商安萬特提告所衍生之損失,將保留法律追訴權並由律師評估後續訴訟事宜。7.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中裕愛滋抗體新藥 臨床三期換人接手?

中裕新藥授權金 120 2011/07/15 經濟日報】潤泰集團轉投資中裕新藥(4147)昨(14)日傳出,愛滋病新藥TMB-355已進入授權收尾階段,可望在第三季結束前報佳音。法人表示,由於本次授權對象為國際大藥廠,授權金更上看120億元,一旦授權成功,中裕隨後也將展開上市規畫。中裕昨日興櫃參考價為30.08元,下跌0.08元;該公司去年稅後虧損約2.38億元,每股稅後虧損1.34元。針對TMB-355的授權時程,中裕僅低調回應,目前仍在談判階段,授權時間及金額都不便透露。法人指出,由於該藥物第三期臨床費用過高,另又要考慮量產設備的投資,光設備預估至少要支出1,500萬到2,000萬美元,整個新藥臨床的金額保守估計3,000萬元但是中裕並不打算展開新一波增資計畫,期待將TMB-355授權後,可一舉讓公司轉虧為盈,並在今年申請上市櫃。若從愛滋病藥物市場行情推估,該新藥又通過FDA臨床二期試驗,授權金可望達4.2億美元(約新台幣120億元),將改寫台灣新藥授權金歷史紀錄。此外,中裕此次合作對象為國際大廠,也將再創下台灣新藥授權金額里程碑,將進一步帶動國內投資者對生技產業的投資意願,並帶來新一波激勵行情。業界指出,由於新藥價值鏈長,台灣目前新藥技轉的授權金有限,再者已成功授權對象,較少國際前十大藥廠,但包括羅氏、輝瑞及葛蘭素史克等知名藥廠已跨入愛滋病藥物發展,這也讓法人、創投對於中裕的授權案持高度的興趣。市場預估,目前研發新藥的公司如中天、東洋、友華、懷特、亞諾法、美吾華、杏輝、永豐餘等,正進行新藥研發的公司,將同步受到激勵。業界表示,該新藥為單株抗體,藥物價值不斐,每公克的成本約4,000元,而每公克售價則接近3萬元,換句話說愛滋病患者每年至少須花費30萬元施打。此外,由於目前全球在愛滋病治療領域,沒有較有效的藥物,這項新藥授權後,可望寡占每年6億美元市場。

乳癌篩檢工具: 30歲以下: 超音波/ 30歲以上: X光攝影

定期乳房檢查 為健康設防線日期2011.07.14康聯預防醫學 醫師群  一篇刊登在今年六月「放射學」(Radiology)線上版期刊的瑞典研究報告指出,該團隊從長達二十九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能及早發現病變,降低三成的乳癌致死率。這個研究結果讓許多支持乳房攝影的專家們更呼籲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若有家族病史者,則更應提早接受檢查。本期「健康新知」特別採訪康聯預防醫學吳昭瑩醫師,分享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健康的重要性。吳昭瑩醫師為國內放射診斷醫學影像專家,同時參與國健局乳癌篩檢研究暨服務規劃及乳房攝影品質提升計畫,並經常受邀給予乳房攝影影像教育訓練。

乳房X光攝影偵測細微鈣化最敏感  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乳癌已經超過子宮頸癌為最高病變,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54歲之間由於許多婦女礙於觀念問題而不好意思就醫,因此延誤病情,有鑑於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也不斷透過宣導,並藉由補助計畫,鼓勵45歲以上、或40歲以上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每兩年一次進行乳房影像檢查,希望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預防效果。吳昭瑩醫師表示,每位婦女應定期自我檢查乳房,這雖然是最簡便的方法,但實際實行的婦女卻只有三分之一。由於很多小於1公分的乳癌常常容易被忽略,因此有必要透過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來進行影像診斷。乳房X光攝影在歐美國家是廣為使用的乳癌篩檢工具之一,它對於偵測細微鈣化最敏感。根據統計,有20%的乳癌僅以細小鈣化來表現,而在零期癌中更佔50%以上,且幾乎無法用手觸摸得到。因此,透過乳房X光攝影篩檢,可早期偵測出觸摸不到的早期乳癌或可疑鈣化點。吳醫師進一步解釋,乳房攝影是使用低劑量的X光攝影,約為0.7毫西弗;過程中必須使用儀器壓緊乳房,才能照相,除了特殊情況外,每一側乳房各取得兩種不同方向之影像,亦即頭尾和內外側斜像。內外側斜像幾乎包括所有的乳房組織,連胸大肌和腋窩都在內,所以被視為最重要的影像,而頭尾像是用來彌補前者不足、並確定病灶之位置。除此之外,檢查過程中為求高品質之影像來增加判斷之準確度,必須倚賴正確擺放技術和影像品質控管,才能得到適合判讀之影像,因此對於施行檢查的放射師與機器之要求標準較高,需要定期做評核及檢視。至於何時做乳房X光攝影是最適宜的?吳昭瑩醫師建議,女性在月經週期的第513天較適合進行乳房攝影。因為女性荷爾蒙的刺激會影響乳房的緻密度,降低診斷準確性。同時,乳房X光攝影必須壓緊乳房才能取得清晰之影像,而壓迫乳房攝影的過程會讓婦女感到不適,為減少疼痛與不適感,應儘量避開乳房腫漲期間做檢查。此外,若有可能懷孕的婦女,則應避免此項檢查,因為乳房攝影仍會有少量的輻射線曝露。

依年齡選擇最適當的乳房檢查工具 吳醫師進一步指出,乳房篩檢應依據年齡來選擇最適當的檢查工具。基本上,乳房攝影比較適合較年長的女性,30歲以下的女性,建議以超音波檢查為優先,因為此年齡層之乳癌發生率較低,而且乳腺發達,而接受X光攝影的輻射劑量較高,且較不具診斷價值,除非臨床觸診懷疑有惡性腫瘤時,才需要進一步接受乳房X光攝影。若為30歲以上,有乳癌家族病史者,則建議以乳房X光攝影為優先,再視情況予以超音波作為輔助掃描。最後,依多年來從事影像判讀及臨床經驗的心得分享,吳昭瑩醫師提醒每一位女性朋友,追求幸福人生應隨時注意警覺自己身體的變化,讓我們因為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多一份保障。此外,國民健康局目前提供4044歲二等親內罹患乳癌、以及4569歲婦女21次乳房攝影篩檢,讓女性朋友不再是被社會疏忽照顧的族群。

科化生技許弘卿 戰勝Merck alendronate (Fosamax)專利!

本土學名藥 告贏外商專利  2011-07-15 工商時報  本土學名學廠與國際藥廠專利官司傳捷報!歷經2年訴訟,科化生技研發的骨質疏鬆學名藥物終於打敗國際知名默沙東(Merck)藥廠,取得學名藥證,將積極搶攻國內6億元市場商機。據了解,為了打壓學名藥廠,原廠藥往往在學名藥開發成功準備要上市時,即會祭出殺手鐧,利用專利訴訟延後學名藥廠的上市時間,之前東洋就和禮來打過官司;而健亞最慘,原本在20054月即可上市的糖尿病學名藥也被武田以官司以假處分擱置,導致衛生署不敢核發執照,讓該官司一直打至2009年才宣佈健亞沒有侵權,為此健亞提出求償5,000萬元,目前已是二審勝訴。科化生技董事長許弘卿表示,國際藥廠利用官司卡位學名藥廠的上市時間,相當普遍。許弘卿是在美成立IVAX學名藥廠許照惠的大哥。IVAX曾經躋身美國前3大學名藥廠,2006年時,以近100億美元被Teva收購,讓Teva成為全球最大的學名藥廠。當年IVAX因為投入紫杉醇學名藥,也曾被必治妥藥廠組成將近百人的訴訟團組控告侵權,此官司該訴訟長達30個月,直到2001IVAX的紫杉醇才得以上市。許弘卿表示,默沙東的「福善美」是國內主要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的第一線用藥,其藥價十分昂貴,因此,科化生技看好骨質疏鬆市場,才投入亞倫多酸鹽類(Alendronate Sodium Trihydrate)的配方改良開發,從新配方開發到完成藥物BE/BA臨床驗證,歷經四年才取得衛生署學名藥許可證,但才準備上市就被Merck警告有侵權的問題。許弘卿指出,為捍衛國內學名藥開發,科化乃於989月委由專利代理人向智慧財產局舉發默沙東專利無效,此官司打了2年,才於613由台灣智慧財產局撤銷Merck「福善美」藥物在台的專利權,默沙東也於三十日後,放棄上訴。許弘卿表示,國內每年1,200億元的健保藥價給付,高達400~500億元是支付給專利到期的國外原廠,若將該等藥的量轉由國內學名藥廠生產,給付價可能僅需100億元。

“資深”醫師應有的權利與限制

老醫師看診手猛抖? 楊志良籲該退休了!優活健康資訊網2011-07-14   根據統計,目前登記執業的醫師中有47人已高達90歲,80歲以上的醫師更是多達582人前衛生署長良楊志良呼籲醫師執業應該有退休機制,限制醫師執業年齡不但可以維護醫療品質,又能杜絕醫師出借牌照的弊端。對此,醫師公會認為限制醫師執業年齡有違憲法賦予人民的工作權,直指楊志良「吃飽沒事幹」。楊志良又開砲!這次砲口對向台灣多達600位的80歲以上還有登記執業醫師。楊志良指出,許多高齡醫師自己身體都吃不消了,還名列健保特約醫師,繼續幫病人看病。甚至曾有一位高齡80多歲患有帕金森氏症的老醫師,寫一份病歷要花45分鐘,而且上面記載的病情、用藥幾乎一模一樣,醫療品質堪慮;還有一些南部的小診所,租用老醫師的執照再請密醫看診,老醫師形同人頭。楊志良建議,德國醫師年過67歲就不得再執業,台灣也應該限制執業醫師的年齡,以顧及醫療品質及杜絕出借醫師執照的情形。但楊志良也強調,若老醫師身心健康、體力充沛,仍可以繼續看診,這沒問題。醫師公會指出,患有嚴重疾病的老醫師不該繼續執業沒錯,但強烈反對醫師的退場機制全由年齡決定,因為根據醫師專業的科別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例如雖然外科醫師老了之後不建議再繼續執刀動手術,但卻能從旁指導、經驗傳承。醫師公會表示,現行的醫師法規定,除非違反肅清煙毒、麻醉藥品管制條例等,且判刑確定才能撤銷或廢止醫師執照;此外,有精神疾病、身心狀況異常的醫師,若經主管機關認定不能執業者,得廢止或不發給醫師執照。因此,若規定醫師執業的年齡,恐會違反憲法賦予人民的工作權。

沉默是道德上的錯_醫療外包?

我見我思-部長 你為何沉默? 2011-07-15 中國時報 【吳典蓉】 我們這些處理過新聞標題的都知道,簡化是有魅力的,但也很危險,例如,楊志良將「禽獸不如」的醫生,縮寫成「獸」醫,傷了獸醫的心,也為自己惹來官司。不過,我覺得最可惜的是,楊志良對一個名詞的偏執,卻讓一個重大事件失去討論的機會,那就是署醫採購弊案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不是指案情,這些報紙都已有詳細報導,我有興趣的是,是怎麼發現的?台灣不是喜歡揭弊的地方,我們很不容易找到whistleblower(爆料者),通常是權力爭奪的縫隙中,才好不容易像擠牙膏般、一點一點擠出弊案的痕跡。難得的是,從楊志良《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我發現這是衛生署長自己揭的弊,楊志良二○一○年二月從署醫報表中發現,多家署醫將癌症化療、急診等多項核心醫療業務外包;有一家署立醫院更提供土地給廠商蓋癌症中心,將來所有的醫師、護士全都外包。有豐富醫院管理經驗的楊志良一看資料就覺得不對,請衛生署政風處調查蒐證,楊志良並主動將調查結果交給檢察官。檢方終於在今年三月大規模調查、收押涉案嫌疑人。如楊志良所說,當核心醫療完全交給廠商,治療變成商業行為,必然會出現「過度醫療」,嚴重影響病人權益;尤其,在許多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署醫可能就是當地最重要的醫院,病人別無選擇,若有人涉貪,忽視醫療的本質,對弱勢病人是雙重不公。我同意楊志良,這確實是極端的不道德。不過,主動揭弊的楊志良,卻沒有得到太多醫界的肯定,有醫學系學生痛批楊打壓醫生,連前任衛生署長都公開批評他不該打擊醫界士氣。楊志良氣得說,「我當署長,不知道署醫弊端是笨蛋,知道不處理是混蛋。」同樣的話似乎也可以拿來問財政部長李述德。日前海關爆發歷來最大集體貪汙案,從報關行、進口商、立委助理到關員,全部都串連一氣、成為共犯結構的一環,涉案層級直達關稅總局副局長呂財益,但是,涉案多年的呂財益竟然是在一年前升官。如此重大的弊案,財政部事後的處置也只是將關稅總局局長記了一個大過,財政部長對弊案如此無知無覺,這算是楊志良口中的「混蛋」,還是「笨蛋」呢?這有點複雜,也許一個社會最大的祕密,不是什麼內幕,而是大家都對明顯的惡行保持緘默,不是有人說過,歷史會記得納粹大屠殺,不是由於被害人數眾多,而是竟然有這麼多人保持沉默。作為一個公民都有旁觀之惡,有權力的首長若假裝沒看到存在的弊案,這是多麼震耳欲聾的沉默!可惜像楊志良這樣的官員實在太少了。

Taiwanese rush to obtain 'dog day' treatment

2011/07/14 Taipei, July 14 (CNA) Taiwanese flooded Chinese medicine clinics Thursday, the first of the "dog days" on the lunar calendar, to obtain a traditional remedy in what is believed to be the prime time for treating illnesses that may have carried over from winter. Patients are encouraged to use the topical application "Sang-Fu-Teh" on July 14, July 24 and Aug. 13 this year because on the lunar calendar they are the three hottest days of 2011, according to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You have to receive the treatment on these three days, otherwise it won't be as effective," said Lee Hsueh-ming, a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in Kaohsiung. He said Sang-Fu-Teh is a distinctive prescription because different doctors interpret the guidelines in the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differently. For his part, Lee said, he usually mixes ginger juice with Chinese herbs such as musk and brassica then puts the mixture on gauze pads, allows it to dry and applies six of the pads to the back of each patient. Sang-Fu-Teh works best against allergy-related illnesses and is most effective on "dog days" as that is when people's "chi," or life force, peaks, he said. In addition, the absorption of the topical remedy through the meridian points helps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he said. Taipei City Hospital reported that it had about 300 patients seeking the Sang-Fu-Teh treatment Thursday. But Cheng Ming-dean, director of the Central Weather Bureau's weather forecast center, said there was no scientific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belief that the lunar calendar "dog days" were the hottest of the year. "The lunar calendar is not based on Taiwan's climate patterns," he said. "Also, we must understand that climate data reflect a general average, not specifics." 

Global IPO activity to remain robust: Ernst & Young

Fri, Jul 15, 2011 -Taipei Times  Despite global economic uncertainties, Ernst & Young expects global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 including in Taiwan, to keep growing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year, company officials said yesterday. "The number of IPOs in Taiwan and the amount of funds raised may both double in the second half from the first half, as the government gradually loosens related policies," said Ian Wang (王彥鈞), an assurance partner in the US firm's Taiwan branch, at a media briefing. A total of 13 companies — up 30 percent from a year earlier — launched IPOs in Taiwa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including five issuing 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s (TDR), according to Ernst & Young's data. Companies that plan IPOs or TDRs in Taiwan in the second half include those engaged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or ICT, biomedical and green energy fields, Wang said. Coland Pharmaceutical Co Ltd (康聯藥業), a major high-tech pharmaceutical company in China and an Ernst & Young client, will have its IPO in Taiwan in the third quarter, Wang said.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of these emerging industries drives up these companies' interest in issuing IPOs in Taiwan," Wang said. Ernst & Young expects global IPOs to maintain their brisk pace in the second half. "Despite rising concerns over the eurozone debt crisis, we still feel optimistic that the crisis will be solved," thus lending support to the momentum of global IPOs," said James Wang (王金來), chairman of Ernst & Young Taiwan. The slowing economy in the US and the eurozone in the second half may help drive up companies' interest in launching IPOs in Asia, especially in China and Hong Kong, the firm's report said. The planned "International Board" in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could be another driver for IPO plans, Ian Wang said, adding that the board would be launch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at the earliest, with the first company to be listed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or the start of next year. Based on Ernst & Young's data, funds raised by 378 IPOs worldwide rose by 39 percent to US$64.4 billion in the second quarter from the first qu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