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February 5, 2012

防大腸癌40歲宜做 糞便潛血篩檢!

大腸、直腸癌年輕化 40歲起就做糞便潛血篩檢 欣傳媒2012-02-03很多國人一發現罹癌,第一個選擇就是想到「和信治癌中心」治療,而最新由和信治癌中心大腸直腸外科治療團隊著作的「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出爐,利用簡單的圖解和文字,讓民眾了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與治療方式,而在今(3)日新書發表會上,該院院長黃達夫更提醒,台灣大腸直腸癌患者有1/4在初發現罹癌就已是第四期,其實只要及時接受正規治療,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仍可達5成至75前總統李登輝、楊烈、賀一航、李國修…,國內陸續傳出名人罹患大腸癌的消息,其實台灣的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近年快速攀升,已經被列為國人增加最快速及最多人罹患的癌症,平均每48分鐘就有一人罹患,而且還有年輕化的趨勢,和信治癌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志表示,據該院的資料顯示,19902000年的4049歲病人比例為15.6%,20012009年的比例則是17.2%。因此,陳建志建議不只提醒50歲以上民眾應進行篩檢,更提醒40歲以上就宜接受糞便潛血篩檢,有排便困擾等症狀的人更應及早就醫。因為大腸直腸癌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80%至90%,即使是第二、三期,妥善治療後其治癌率也可達50%至70%,即使是晚期有肝、肺轉移癌的治療,目前也有很大的進展。很多人都是以為大腸直腸癌一定會便秘、血便等症狀,但陳建志表示,其實因為大腸管徑較粗,且腸道的黏膜層本身並不具備感覺神經,因此當大腸癌發生時,病人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而且隨病況發展及腫瘤生長位置不同,症狀也不同,當腫瘤長在右側大腸及橫結腸,最常見的症狀是「貧血」、右下腹可以摸到腫塊、部份患者有間歇性的腹部絞痛以及脹氣的現象,甚至有患者被當作胃痛治療,而延誤治療時機。若是左側大腸及直腸發生腫瘤,症狀則多易有腸道阻塞的症狀出現,可能排便前覺得腹部絞痛、糞便慢慢變細,到持續性的水瀉,或出現「裡急後重(一直有想上廁所感,但坐馬桶很久還是上不出來)」、出血等症狀。陳建志提醒,雖然大腸癌的發生成因不明,但是多數大腸直腸癌都是從瘜肉轉變來的,轉變時間約是57年,因此及早檢查提早發現瘜肉,絕對有防制大腸直腸癌的效果,但很多人都以為大腸直腸癌手術後一定要做「人工肛門」而對檢查卻步,但其實現在除非腫瘤長在離肛門很近,或是患者本身肛門功能很差,通常治療後都不需裝人工肛門,患者不要諱疾忌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