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合作 發展台灣牌新藥2012-02-17 工商時報 美國Optimer公司、台灣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被認為是台灣創業最成功的生技專家,他43歲創業,53歲就擁有創立3家公司的經驗。他在1993年以5,500萬美元創立健康食品公司Pharmanex,4年後以1億3,500萬美元賣給美商如新(NU SKIN)集團;而後他又成立Optimer研發的新型抗生素Dificid,不僅成功授權,也在歐美上市銷售,並創造半年內在美銷售破億美元的風光紀錄。 張念慈認為,生技產業光是一個新藥就有機會創造兆元產值,像降血脂的利普妥,一年可以銷售170億美元(約台幣5,100億元),台灣時機接近了,產、官合作發展「台灣牌」的新藥才能打進國際舞台,投入新藥要愈早進入臨床,愈早證明無效最好,這樣才能降低研發成本,加速發展新藥,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如何看台灣技產業? 答:我認為現在氣氛很好,已經很接近成功點了,但台灣一定要有發展新藥的理念(不是植物新藥),因為只有從選題、臨床到推波新藥上市,而且是要由台灣的TFDA審查過關,而後又能獲歐盟、美國FDA通過,才能證明台灣有實力創造,也有新藥審查的實力,如此才能躋身國際行列。 問:你強調的「台灣牌」新藥概念,必須具備那些要素?答:「台灣牌」(Taiwan Brand)新藥,要向國際進軍,必須具備團隊、財力、台灣優先的新藥審查機構及從研發到製造的能力。 目前在審藥機關部分,台灣還沒有真正領先歐美通過的純新藥,若要讓台灣新藥產業占有一席地位,台灣藥物審查機關得先通過一個具全球潛力的「台灣新藥」,並獲得美國FDA及歐盟等法規國家認同,屆時就有機會晉升全球十個以內有能力生產新藥的國家,藉此吸引國外投資者對台灣新藥產業的目光,尋求合作,增加資本市場信心,並有機會取得大中華生技新藥產業發展的主導權。 問:Optimer研發的新型抗生素是很成功的經驗,台灣產業藥廠不足之處在哪?答:台灣其實人才及資金也不缺,欠缺的是長線的投資人和機構,而且在研發的過程中,也浪費了很多的資源,例如:台灣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在實驗室研究,甚至臨床過程也太久了,其實開發新藥要愈早進入臨床愈好。問:國際大廠開發一個新藥,動輒要3-10億美元,台灣的藥廠怎麼可能有本錢? 答:其實用小錢也可以做新藥,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市場動向,例如,浩鼎的OPT-822,是鎖定癌症末期,又是針對轉移性的癌症,目前進度最快的像治乳癌目前就只有一種藥,且治癒率只有30%,OPT-822集中火力投入此領域,不管在金錢或時間上都可大大縮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