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February 26, 2012

陽明大學研究登Cell 有望治療小腦萎縮!!

陽明大學發現延緩發病關鍵蛋白質/腦性退化遺傳病患可望延壽20〔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對於目前無有效藥物可根治的小腦萎縮症等九種腦性退化遺傳疾病,陽明大學生化所副教授鄭子豪和博士生劉珈榮,投注九年時間研究,終於發現可延緩發病的重要關鍵因素Spt4,若順利開發抑制Spt4的藥物,有機會把發病時間往後延長廿年,增長患者壽命。

預估全球有數十萬人受惠此一重大突破獲得全球頂尖權威期刊《Cell》採用,引發歐美關注,全球預計有數十萬名患者將來可望受惠。陽明大學昨由校長梁賡義陪同召開記者會,鄭子豪說明Spt4是腦部的一種蛋白質,卻也是「幫助」有缺陷的基因產生有毒蛋白質的「共犯」,有毒蛋白質積聚在人腦,腦部細胞死亡,患者的腦部因此出現空洞,例如小腦萎縮症、亨氏舞蹈症等,目前醫學界尚未有積極治療的藥物,病人在發病之後,通常只能任由病情惡化,走向死亡。小腦萎縮共同症狀是因小腦萎縮、小腦功能不良所引起的緩慢漸進性的身體運動協調功能不良,包括口齒不清、吞嚥困難、手部細緻運動不良及步履不穩,發病的年齡多半都是在青壯年廿至五十歲之間,有變異的基因已經遺傳給下一代;亨氏舞蹈症則因部分大腦神經細胞死亡,導致整合失衡,認知困難,以及身體出現不自主的顫抖、抽搐、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失禁及記憶力消失等。日劇《一公升的眼淚》和國片《帶一片風景走》,都描述了腦性退化疾病患者和家人所承受的痛苦。目前此研究已進行到動物實驗及設計新藥階段,也申請全球專利。鄭子豪舉例,此研究的發現就像是車子失控衝下坡,為減緩下衝速度,採取拉手煞車或放開油門等措施,有機會研發新藥,延緩發病時間、增長壽命,例如從四十歲延長到六十歲,讓患者生活更有品質。鄭子豪表示,腦性退化遺傳疾病,歐美發生比率為一萬到二萬人中有一到二人、約萬分之一,台灣的發生比率則為一百萬分之一,且以小腦萎縮症為多,只要父親或母親一人有此缺陷的基因,其子女就有五十%得病機率,如果有機會事先預防,或許能給患者更多的希望。博士生劉珈榮是此篇論文第一作者,他表示,從讀碩士到現在讀博士第七年,都在研究此題目,利用酵母菌建構模擬平台,進行遺傳篩選,很高興結果顯示Spt4是可做為治療腦性退化性疾病的一種標靶分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