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March 16, 2012

射頻腫瘤燒灼用於特定分期肝癌!!

RFA的治療方法和原理陳明志醫師2012/02/14射頻腫瘤燒灼(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ion簡稱RFA)是利用一治療探針(Needle Probe)置入腫瘤組織中,當電流由儀器治療探針經過身體組織和體表的電極片時,在探針周圍產生高射頻作用於腫瘤及附近細胞,並產生熱能,當溫度達到攝氏50-100時便可造成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射頻腫瘤燒灼可用於身體多處腫瘤的治療而且最常使用於肝臟腫瘤特別是國人罹患率高的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之治療。近年來世界文獻報告經皮穿刺使用射頻腫瘤燒灼,對於三公分以下的小肝癌,有很好的療效;其最佳治療效果可在低危險性下達到腫瘤完全壞死。在本院肝癌治療中,射頻腫瘤燒灼和各式治療方法一樣使用在整個肝癌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由主治醫師和團隊成員討論出臨床適合使用射頻腫瘤燒灼的患者,再經由介入性放射科醫師對腫瘤作實際影像及技術評估和說明之後,在安全有效的情形下施行。目前以肝細胞癌,以及大腸癌肝臟轉移腫瘤為主。一般而言,腫瘤大小,不大於4公分,數目小於4顆者,較適合為之。特別是肝細胞癌,效果會更好。約有90-95%的腫瘤,在半年至兩年的追蹤後,完全壞死,而轉移性大腸癌,約有52-93%的腫瘤完全壞死。射頻腫瘤燒灼的方法是由介入性放射科醫師在影像導引下(常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給予局部麻醉和靜脈鎮定/止痛劑(極少情形需要施行全身麻醉)後,將治療探針(Needle Probe)穿過皮膚,置入腫瘤組織中,接上儀器,利用高射頻產生熱能,讓溫度達到攝氏50-100將腫瘤細胞凝固壞死。一次燒灼約12(6-18)分鐘,可產生約3-5公分的壞死區。視腫瘤大小,決定燒灼的方式和時間。一般而言,與外科切除相同,治療範圍必須涵蓋腫瘤周圍的區域而達到徹底的治療而減少局部復發機會。術後追蹤腫瘤的治療效果,主要以電腦斷層CT和磁振照影MRI為主。

適應症(Indications)腫瘤病患或病情不適合手術治療。一個腫瘤小於5公分1-4個腫瘤,皆小於3公分。局部控制腫瘤疾病。經團隊討論評估適合接受治療。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s)重度肝功能異常。嚴重而無法矯正的凝血功能異常。難以控制的大量腹水。呼吸急促或無法配合。腫瘤太大或太多。

RFA的優點傷口小、不用開刀。治療時間短。可以將腫瘤組織完全殺死。併發症發生率低。短住院天數。簡單、安全、復發率低。可以與其他的治療相互配合(如肝動脈栓塞化學治療,酒精注射,手術,放射治療等)。適應症較多(如術後復發、肝腎功能不良、高危險性手術併發症的病人、少量腹水皆可用此法)。對於轉移性癌症治療效果比酒精注射更有效。療效接近外科手術切除。

RFA治療後注意事項檢查後病人需平躺4小時。假如沒有禁水問題應多喝水約1500-200cc/天。可能會有輕微頭痛發燒,暈或感覺沒力氣、呼吸困難、胸痛或呼吸時會感疼痛不適。

RFA的可能併發症致死率小於千分之二。疼痛,腹痛。輕度發燒。皮膚灼傷。肝功能異常。對鎮靜/止痛劑過敏。出血:需要輸血,血管栓塞或開刀治療者,約1%。燒灼穿刺路徑的腫瘤復發約1.5%。燒灼附近器官破損(心臟,肺臟,膽囊,腸胃道,腎/腎上腺,神經等)。肝臟血管/膽管損傷,造成肝功能異常。併發膿瘍,特別是在糖尿病的患者,小於1%。敗血症。神經性心臟及血管異常反應。

RFA治療後的追蹤一般是做完治療的一個月後,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為主,有時候也可以使用超音波追蹤;若是太早追蹤的話,檢查影像不容易區分殘存的腫瘤或治療後的變化。假如仍有殘存或復發的腫瘤仍可以接受另一次的治療或併用其他方式的治療(如肝動脈栓塞化學治療,酒精注射,放射線治療)。之後主治醫師會就整個肝臟及腫瘤疾病作完整的持續追蹤。提醒您:網頁上提供的醫療資訊只是通則,病人病情的診斷與治療需親自就診,以主治醫師看診時的判斷為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