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March 18, 2012

生策會的轉變與成立!

生策會生醫推手、創造生機2012/03/19經濟日報】由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所創辦,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以下簡稱生策會),從2002年成立至今正好滿十年,為台灣生技產業建構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生技產業起飛。這十年生策會協助推動多項生技產業重大政策,包括「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及「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生策會主辦的「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及「SNQ國家品質標章」更是過去十年提升台灣生醫產品及醫療服務的重要指標。生策會前身「國家醫藥發展委員會」199年成立,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回憶,雖然經費短絀,但為生技醫療產業出把力熱情才正要開始。「國家醫藥發展委員會」成立的初衷,原本是醫師公會全聯會、製藥公會等一群醫師、藥師,學者和醫藥產業界人士,共同用熱情凝聚起來,要為台灣的醫藥衛生環境做點事。國家醫藥發展委員會在1998年開辦「國家醫藥品質獎」,該獎項也就是後來SNQ的前身,而SNQ現在已經是生技醫療產業界的奧斯卡。從1997年草創,到2002年正式成立以前,「國家醫藥發展委員會」雖然只是臨時編制,但由於對產業的貢獻有目共睹,不僅出版了第一本產業刊物「良醫寶典」,還獲得前總統李登輝的肯定。當時,產業界中有人建議,應該比照「資策會」來為生技產業成立一個「生策會」。前政務委員現任工研院董事長的蔡清彥認為,與其另外成立一個機構,不如就由現有組織改制;而由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幾位委員的共同推動下,生策會由「委員會」轉型,正式成立。

推動業界標準輔導中藥GMP2002年,生策會喬遷到當時衛生署樓下,終於有了像樣的辦公室;陳維昭說,當時的會長由王金平擔任,他在成立大會上勉勵所有成員要做福國利民的事,協助台灣生醫產業在世界發光,開始生策會新一階段的任務。生策會成立不久後,第一個艱鉅任務就是推動「中藥廠GMP」,並進一步讓中藥生產符合GMP規範;吳明發形容,當時台灣中草藥生產現況,還無所謂的GMP國際標準,甚至有些「大廠」的生產基地,就是自家的客廳,更別說生產規範。2004年,衛生署委辦給生策會執行,和業界人士共同奔走,從北到南逐一拜訪藥廠,才終於在20059月完成110家的輔導通過。生策會作為產官學平台,輔導業界走向標準化;此外,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時,台灣陷入一片驚慌,生策會也發揮關鍵作用。「當時全台灣醫院,急缺防護衣,有錢也買不到」吳明發說,由於電子業專用的「防塵衣」規格與醫療級防護衣相同;於是當時生策會向台灣惠普(HP)董事長何薇玲表示,希望她運用人脈,向國外業界調借防塵衣。何薇玲一口允諾,並迅速從各地調來上萬件防護衣,致贈給三總、台大、榮總、北醫等醫院,才解了各大醫院的燃眉之急。走過SARS,生策會的腳步沒有停下,每年繼續推動台灣醫療品質獎項評選,讓台灣醫療產品和服務,更受到重視與推廣;另外還有一件產業界大事,該會協助推動,並於2007年通過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更為生技產業立下里程碑。

擴大產業內需同步衝刺兩岸事實上,政府自2002年即將生技產業列為「兩兆雙星」計畫中雙星產業之一,然因當時國內生技產業環境不夠建全、相關扶植條例並未落實、創新發明與研發能量無法釋放到產業界,導致雙星產業未如預期發光發亮。王金平有感於產業空轉多年,而生技產業又是全球趨勢,不容些許延遲落後,決定領銜提案。「事後才發覺王院長真是深具遠見」吳明發描述,王金平親自為該法案擔任提案人,還拉了當時副院長鍾榮吉做共同提案人,並聯合不同黨派的立委連署;大多立委也認為,這法案對產業有利,且看在王金平面子上而願意加入,因此日後才能夠順利過關。再來就是「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吳明發指出,生策會和大陸方面開始交流,最早可以回溯到2001年,當時生策會已和對岸中科院前副院長陳竺交流。2007年,陳竺入主衛生部,由於雙方已經具有一定信任,於2009年由對岸衛生部主導,由北京大學出面邀請生策會,赴陸訪問。陳維昭指出,由於生策會當時赴陸成員,都是產官學的重要人物,包括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台大醫院院長楊泮池、考試委員胡幼圃等,因此也順利推動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由此具備雛形。近期,由於馬英九總統召見生策會與SNQ國家品質標章代表,生策會向總統建言,為擴大醫療產業內需,台灣的醫療保健支出占GDP比例,應提高到7.5%,總統也當場責成衛生署研擬計畫。展望下一個10年,陳維昭表示,生策會在一個工作除了在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基礎上,繼續深化並讓產業互利外;也將繼續推動兩岸發展華人共通、特有疾病治療,並讓台灣生技業躍上國際舞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