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April 9, 2012

醫療雲端 獲利模式仍需建立!!

邁入一雲四網五屏時代的智慧醫療 2012/04/09-DigiTimes企劃   資訊科技進步將為人們生活環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永齡健康基金會資訊長劉立表示,未來每個人的日常活動都將很難離開「一雲四網五屏」的範疇,也就是由雲端運算架構,互聯網、電訊網、物聯網與有線電視網,以及人們身邊眾多的資訊終端裝置,如手機屏、電腦屏、電視屏、電子書屏、LED屏等項目所共同建構生活環境。  智慧醫療應由病患需求來驅動  醫療市場自然也不能例外。劉立以「雲的應用」為例,根據美國研究結果顯示,以往由醫療院所主導,負責照護與管理人們健康狀況的供應控制模式,無法有效解決品質及成本的問題,只有改由客戶需求來驅動,才能在降低醫療照護成本的同時,又能達到提高其品質的目標  在此情況之下,劉立認為,病患與醫護人員需要有一個虛擬的共通平台存在,才能讓四散在各處的病患、醫師、檢驗師及護理人員等相關人士進行各種互動、討論與協同作業的工作。現階段曾從事提供此類環境服務的雲端環境有Google Heatlth、微軟HealthVaultAppleiHealth等。  但劉立也表示,前述業者有的已經宣布停止服務,有的功能還不完備,有的雖積極爭取新的用戶,但也表示沒有將其做為獲利來源的打算。劉立認為,雖然醫療業雲端發展是趨勢,但對於有意投入的業者來說,還是得先思考其自我定位及獲利來源模式,才是長久之道。  

不同屏幕的應用應加以融合  至於在「網的應用」方面,以往醫療院所內人與人之間、資訊與資訊之間的溝通及資訊傳播管道,多半是由互聯網、電訊網、物聯網與有線電視網幾套相互獨立運作的網路平台系統所組成,也因而常造成醫療資料等待、延誤、遺失、合併錯誤等狀況,以及醫師/護士、醫師/病人之間溝通不良等問題。  劉立表示,為了改善前述問題,已有不少醫院內外網路開始朝向融合的方向發展。如在台大心血管中心,住院病患不僅可以透過電視上網,家屬還可利用越洋視訊進行線上探病,或是藉助視訊方式和醫療團隊溝通討論。甚至像物聯網還可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經由感測器蒐集病患的各項生理狀況,讓資訊的互聯與共同更為即時準確。   此外,受到螢幕大小限制的影響,目前沒有一套裝置能夠適用於所有的情境,如智慧型手機拿來閱讀並不方便,平板電腦用來製作產生文章也有相當的難度。因此劉立認為,在醫療照護的應用環境中,必須要將手機屏、電腦屏、電視屏、電子書屏、LED屏等項目進行整合,讓它們彼此能互相支援,進行協同作業,才有機會達到無縫的醫療照護目標。  劉立強調,若能搭配上述雲和網的基礎應用架構,並非極困難的事情。而這些螢幕裝置本身還能增添一些加值功能,以便為病患帶來更佳的醫療品質服務,如美國Florida Hospital-Oceanside就使用iPAD來協助中風病患與醫療團隊做溝通,而也有些則利用手機中的照相功能,將其轉化做為測量病患心跳的裝置。  

建立平台 提升照護品質  以往人們僅將ICT視為資訊與溝通的工具,但新的觀念則是將ICT當做創新、合作及轉化的重要平台。劉立指出,特別是在醫療產業,由於在平台作業的過程中即會蒐集大量醫病的資料,如果能運用Big Data(巨量資料)技術,將其進一步分析、整理,那我們就可以得到許多有用的資訊,以協助醫師、護理人員,甚至是病患本身,得到更好、更有品質的智能醫療照護。  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劉立也提醒人們要注意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範,務必要在利用這些資料完成各項醫療措施、監視照護、適當診斷之時,也要同時保病人的獨處、匿名、私密及保留的各項權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