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Wednesday, May 9, 2012
國家型科技計畫轉型或退場機制小組??
國科會力行改革 合理分配學界資源 台灣醒報2012-05-07 國科會執行效率不彰長年惹人詬病,主委朱敬一甫上任便大力改革,包括限制主管的申請案件數、成立轉型和退場機制小組等。長庚大學教授周成功日前投書媒體指出,國科會本有「補助經費集中少數對象」和「計畫施行管理不彰」的弊病,朱敬一的改革方向正確。 台大教授季瑋珠和中山大學教授張學文受訪時都認為,此舉的確能改善學界的「大老壟斷多個研究案」情況。不過,台大教授蕭寧馨則認為,改革是否真能改善先前的困境,仍有待時間證明。 在過去,國科會經常會出現超大型的研究計畫,而其補助經費卻只集中少數對象,造成計畫的形成、徵求到審查的過程幾乎都是黑箱作業。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周成功說,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主持為期3年、總經費高達2億元的生質能源計畫就是一個例子,且此類計畫成果卻多為無關緊要的學術論文,浪費許多資源。 為此,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上個月明確規範,未來主委不得申請或執行任何國科會研究案,副主委和各處處長則以1件為限;如果目前手頭上仍有多餘的研究案,也該在3個月內結束;此外,申請經費不得超過任職前3年平均,所申請的專題研究計畫由專案小組審查,副主委和主管人員全程不得參與。 周成功肯定此項改革,並希望朱敬一能堅持公開和透明的施政風格。台灣大學公衛學系教授季瑋珠也表示,此新措施的確能稍改善學界的「學霸」情況,她提出建議,國家不應該主導學術研究方向,國家型計畫應該少一點,讓學者自由發展。 「其次,針對國家型計畫,朱敬一也提出轉型機制。」周成功表示,過去國家型計畫總主持人多半由學界大老兼任,但卻缺少監督機關督促整體計畫的實行,造成該計畫最後成敗無人負責,或是某些大老肩負許多研究案,讓人懷疑其是否真有時間參與。 為應付此狀況,國科會成立「國家型科技計畫轉型或退場機制小組」,並提出5項改進重點,包括未來每個主軸計畫將由「統包」改為「分包」,亦即從以往由國科會選定總主持人,再讓他自行尋找個計畫的主持人的模式,改為每個主軸計畫都將對外公開徵求執行者,且總主持人或執行長都得全程參與。 另外,將組成改進指導小組,強化指導功能;訂定國家型科技計畫退場原則和程序,每個計畫應於期程結束前一年提出退場計畫;強化績效評估機制,不拘限於論文或是專利形式,並落實按期追蹤。 朱敬一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強調,為確保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的公正客觀性,並有效推動國家科技發展,主管執行專題研究計畫將嚴加自律,建立相關迴避機制。周成功表示,國科會的施政和國內學術界的關係密切,每次的改革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希望朱敬一趁勝追擊,為台灣的科技發展創造健全的發展空間。 「國科會的改革案提供研究人員更多機會實踐其計畫。」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張學文表示,國科會所提的研究計畫多具任務導向,因此會內仍把持研究的主要方向;但改革後將釋出更多主導權,讓其他研究人員有更多機會發揮所長,有益於國家發展。 台灣大學農化系教授蕭寧馨則認為,政府常常提出許多制度性的改革,但就如同近日火熱的教改議題,是否真能改變先前遭遇的困境,仍待日後證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