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June 12, 2012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未来的中国药谷

 20120531 17:15 "与其他园区相比,基地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产业化,凭借庞大的产业空间和强大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药物审批和创新支撑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基地的独有资源。" " Compared with other park, the biggest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the base of industrialization, with the huge industrial space is large and powerful industry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in the drug approval and innovation support there is nothing comparable to this advantage. This is the base of the unique resources." 本刊记者 明星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从规划到布局再到具体实施,体现了专业的高水准",《中关村(6.19,0.09,1.48%)》杂志社社长卫汉青认为,基地凭借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在中关村众多科技园中后来居上,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坐落在有着"天下首邑"之称的大兴土地上。近几年来,北京市将基础设施倾力投入在城南地区,两条地铁成了穿越大兴的纵贯线,缩短了城市和郊区的距离,也为大兴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提升空间。 自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以来,新区围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建设了一批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生物医药、新媒体、新能源汽车、军民结合、生产性服务业、新空港六大产业园共同发展的"一区六园"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国家检定检测权威机构为依托,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专业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产业板块,发力向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迈进。

"5+2"特色产业格局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大兴新城的正南部,紧邻京开高速和南六环,地铁4号线在园区通过。基地一期规划面积是9.63平方公里,二期还将扩区8.9平方公里。2006年,基地加入中关村,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尤其是近两年来,园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晨回忆,"过去招商引资,一个好项目得提前委托,长期去跟踪,全国各地找项目。现在是企业找上门来,一块地有三到四个备选项目,园区开始挑项目,看哪个更好、见效更快、未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更高,是否符合园区的产业导向。" 如今,基地招商形势好,政策也往这边聚集,对企业的吸引力很大,有很多医药企业都已陆续从其他园区搬迁至此。 2011年以来,基地招商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华润集团、神威药业、康美药业(13.25,-0.04,-0.30%)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签约入区。针对入园企业及研发机构,园区领导的思路是重点促进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见效一批、项目储备一批。目前,基地企业数量达到了147家。 除了吸引企业入驻园区,两家大型医药企业华润集团和同仁堂(15.83,0.30,1.93%)还在基地内建立了各自的专业园,这种模式被称为有专业特色的"园中园"模式。 华润集团把生物医药作为集团的重要发展战略,控股国内的双鹤、紫竹药业、东阿阿胶(41.42,0.12,0.29%)、三九胃泰等医药企业,并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兼并了北药集团。它要建造生物医药领域的中央的旗舰队,意在打造全国最大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如今,华润集团在基地占地800多亩,建立了华润医药园,旗下整合的涉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19家企业,将高端研发中心迁到了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另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同仁堂在基地购买了三块地,准备建造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健康、同仁堂制药等四个厂区,组建专属自己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园。 经过10年的发展,基地引进了集聚高端产业要素资源,以重大平台建设作为支撑,打造了一批特色"园中园",承接转化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领域和高附加值环节,形成了"高端特色制造为主体、新兴研发和健康服务为两翼""一主两翼"产业发展格局。 而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也由单一制造向上下游纵向拓展延伸,产业结构从单一制造向新兴研发、高端制造、健康服务的大健康产业体系转型升级。2011年,基地总收入90.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6.2亿元,工业规模企业42家,工业高新企业已增加到47家。 从产业格局看,基地逐渐形成了"5+2"的特色产业格局,各个产业门类都聚集了一批国内领先企业。 第一个板块是医药研发及检验机构板块,基地引进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依托国家加大投入、加强药物研发能力建设。其中,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是国家食品药品最高检验和仲裁机构,在基地整体投资21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米,建设药品检验中心、生物制品检验中心、医疗器械检验中心、以及国家药品安全评价中心。 第二个板块是涵盖疫苗、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等产业门类的生物制药板块,基地引进了民海生物、双鹭药业(29.96,0.14,0.47%)等研发型企业。其中,民海生物是落户基地比较早的企业,今年将有疫苗产品上市。 第三个板块是现代中药板块,这是基地最大的特色。在全国中药行业领先的企业中,已经有同仁堂、以岭药业(26.17,-0.05,-0.19%)、康美药业、步长制药、神威药业等企业将总部搬迁到基地。 另外两个板块分别为创新化药板块和医疗器械板块。包括北京G20工程企业悦康药业,以及怡成医疗、超思电子、四海华辰等医疗器械企业。不久的将来,基地将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在基地建设一个高新医疗器械产业园,占地280亩,目前已经有十几家医疗器械企业的项目储备。 除了5个主体板块,基地还有2个高附加值的拓展板块。分别为涉猎保健品产业的"大健康"板块和动物疫苗及动物用药板块。依托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基地引进了大北农(18.65,0.16,0.87%)、生泰尔等动物疫苗龙头企业。同仁堂健康是大健康板块效益非常好的企业之一。 预计到2015年,园区将带动产业投资360亿元,力争实现产值达到300-400亿元,占到全市生物医药产值的40-50%,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区和国家生物医药创新基地。

强劲的产业化优势 "与其他园区相比,基地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产业化,凭借庞大的产业空间和强大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药物审批和创新支撑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基地的独有资源。"赵晓晨强调。 目前,基地是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最全面和集中的区域,对入园企业的扶持政策覆盖了财税优惠、项目建设、研发创新、人才引进、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同时,医药基地根据生物医药产业从资金运作、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药证审批、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建立了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缩短了入园企业医药产业化周期。 在研发创新层面,基地引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一批国内顶级研发机构和公共研发平台,用创新驱动园区和企业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建设,是我国最大、产出最多的药物研究机构,20年来获得新药证书155个。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中国规模最大、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医药研究机构。 基地承担的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总投资达到5.2亿元,支持内容包括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大品种工艺提升和改造、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四部分,涵盖了32个子项目。 基地还通过引进专业团队,搭建了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条件平台,建立了分析检测中心、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信息与咨询服务中心,运作两年多以来已为数十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另外,基地联合专业企业,建立了抗感染药物平台、中药质控平台、现代中药研发中试平台、基因工程药物研制平台、肿瘤模型药效学评价平台五个平台,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提升了企业产业化水平。 北京研发资源丰富,创新优势显著,但在产业化上存在一些短板,成果本地转化率偏低。基地把产业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壮大发展。 基地落实了创新型企业发展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实政策性扶持资金(2011年就为企业落实成果转化资金5000余万元);引入了百奥维达等一批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基金,助推创新性企业发展。另外,基地将与中美冠科、中美奥达、星昊医药等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外包服务平台(CRO)和生产外包服务(CMO),通过生物医药项目从研发到生产的一条龙服务,实现研发到转化的无缝衔接。

在基地的扶持下,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成果转化项目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为提高医药企业审批效率,基地依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等机构,建立了药证审批绿色通道。其中,中检院一期总投资10亿元,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已于20109月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将投资10亿元建设国家药物安全评价检测中心、医疗器械检定中心、标准物质研制中心等内容。 在市场流通层面,九州通(12.38,-0.03,-0.24%)、京新龙等一批国内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在基地周边建立了物流中心,并在基地引导下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渠道支撑。同时,基地引进了步长制药等一批市场成熟、渠道完善的企业,积极促进园区内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以岭制药投产以来,基地积极协助企业产品的推广,在推动该企业产品进入医疗系统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国际企业花园是基地的重点项目,占地1000亩,这片土地将建设医药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海外留学生储备项目、标准厂房、定制厂房、医药行业交流中心和会展中心,以及生产性综合服务配套区。 "国际企业花园被定位成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的孵化器,目的在于缩短医药研发周期,企业来了可以马上进行产业化方面的孵化。" 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基础薄弱,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支持力度大。同时大批海外精英在国外研发机构和企业锻炼之后,回国创业。他们急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空间作为研发支撑。"国际企业花园中,很大一部分的承载能力是为这类人做的,而其他园区空间有限,不能满足企业的产业化要求。"一批医药行业的海外领军人物已经在基地扎根创业。 基地"通过筑巢引凤,让凤凰来扎堆",从而加快医药项目落地。其中,现有的重点储备项目包括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以及中美冠科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 "企业要自己投资建设,需要有资金和时间,投资战线拉得过长。我们提前做好这些,创业者团队可以直接拎包入住。依托基地各个公共服务平台,他们可以使用各类研发设备,缩短研发落地产业化的周期。" "今明两年是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的高潮期",园区内正在紧张有序地大力兴建基础设施,铺路、搞市政、铺设各种地下管道。 "医药行业特殊,企业要经过国家GMP认证及一系列产品认证,形成产值要到'十二五'末期。"赵晓晨坚信,未来10年,园区医药企业将赢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前景一片大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