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燈用「數據」搶全球農業市場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 2012.06.17 03:04 pm 老闆是台灣人,工廠在大陸,4月回台第一上市的龍燈環球農業科技公司,雖然掛的是生技股,但因為具備專利後農業作物保護劑的研發實力及德國GLP認證的實驗室,成為台股首檔農業生技股,而非概念股。由於主攻的是作物保護劑原廠專利到期後的「數據」保護,難度更勝西藥的「專利」保護,因此,龍燈的毛利率都可維持4成以上,遠勝其他學名藥廠,在全球布局,以及截至目前已擁有全球作物保護劑登記許可藥證740張,預估2014年底可再取得300張的進度,董事長羅昌庚有信心,該公司未來每年仍保有營收成長20%的動能。 龍燈主攻專利後作物保護劑,Rotam品牌行銷全球,預估2014年底手中全球的作保護劑登記許可藥證將破千張。羅昌庚估算這些藥證遍及全球,潛在價值高達3億美元,全球作物保護劑及植物營養劑市占排名世界第9,但市占率不到1%,因此,未來成長的空間仍相當寬廣。「龍燈在過去10年,已成長10倍,」羅昌庚自豪地說。 不過,外界對龍燈的營運模式始終霧裡看花,對此,羅昌庚用公司全名「龍燈環球農業科技」說明,他說,龍燈是公司的名字與品牌,「環球農業」就是龍燈的商業模式,故意要與「區域農業」區隔,指的是全球運籌。他舉例,同樣的產品在中國只能賣11美元,到歐洲卻可賣到55美元,就是利用全球資源(包括通路、數據等)創造出來。 龍燈現在的市場集中在中美洲、歐洲及巴西,基礎研發人才來自中國和印度,原料取自中國,銷售人才多是歐美人士,再加上台灣低利息的貸款資金,一切數據與研發的結果,都可由這個全球資源共享共攤,不只分散銷售風險,也使得這個農業事業沒有淡旺季之分,製造規模才得以龐大且連續,創造高毛利。 相較之下,區域農業除了材料必須仰賴進口,且受限單一區域,視野比較狹窄,而且因為製造間續導致效率低落,不僅毛利低,風險也較集中,更別談要支持昂貴的生技數據研發。「要做你能賺錢的產品,你的農藥很好,可以殺五種蟲,但還是同一個市場,還是在殺價錢,」羅昌庚簡單為龍燈的商業模式下註解。 龍燈主攻的「專利後作物保護劑」市場,是針對市面上專利即將過期的產品,並鎖定市場反應不錯的產品加以改良。他強調,一般而言,原廠原始數據保護是10年起跳,因此即便原廠專利到期,還是可以透過不斷試驗的新數據,延後對手新品上市的時間,這也讓作物保護劑的進入門檻遠高於西藥。 「申請這些數據的法規障礙,僅次於民用航空,可怕的是數據,而不是專利,」他認為,龍燈目前每年的研發費用都超過10%,並隨營收成長持續擴大研發規模,也是想以較高的門檻,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2012/06/17 聯合晚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