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July 29, 2012

韓國生技產業從法規到學研唯一目標: 創造產值 !!!!



別讓生技成為下一個「韓」害產業 2012/07/26 09:35 精實新聞 2012-07-26 09:34:53 記者 蕭燕翔 報導在生技展熱鬧開展的同時,國內生技業的產業發展政策,卻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在雙D產業紛紛遭「韓」流中傷後,相信大家都不樂見,生技業成為下一個「韓」害的重災區,而生技鑽石起飛方案正面臨調整的時間點上,政府的產業政策真的已經準備好了轉型的方向? 台灣生技新藥產業有沒有發展的潛力?光從學研界研發的能量來看,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以大學指考榜首幾乎年年落腳醫學系來看,產業就擁有台灣最頂尖的人才,而在華人、甚至是亞洲人易發生的特定疾病領域,執牛耳的台大醫院等大型教學醫院都在國際享有盛名,在發展生技業的前段研發能力上,台灣沒有問題。 很多人都提到,台灣生技新藥業發展缺乏的是「第2棒」,所謂「第2棒」,講的是將實驗室或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轉成可商品化量產的過程,專業名詞叫做「轉譯醫學」,而台灣生醫產業發展何以面臨第2棒的空窗,產學界缺乏接橋的機制,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或許這樣明顯的問題早被看見,20093月馬政府信誓旦旦提出的生技鑽石起飛方案4大支柱中,就將超級育成中心及轉譯中心(產業化研發中心)列入4大支柱之二,其餘2大支柱還包括生技創投基金及食品藥物管理局,惟當時高喊4年產值倍增的意氣風發,在超過3年後的今天,卻落得生技創投基金因募不到錢宣布破局;超級育成中心種子資金遲未能到位,11月恐面臨重新檢驗;而轉譯中心目前仍在規劃中,只存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成立,表現勉強還算及格。 這樣的起飛方案,也並非沒有造福的族群,因把產業政策提高至總統府最高等級,對市場確實有一呼百應的效果,至少就資本市場而言,台股上市櫃生技產業的市值過去4年至少跳增4倍,家數也至少增加1-2倍,但是這樣的激情,對於台灣生技產業的長期發展,助益實在有限,假設要能力拼台灣生技業成為下個兆元產業,這是絕對不夠的。 台灣生技產業政策面臨了什麼問題?這題目恐一言難盡,光是誰是生技產業政策的最高指導單位,也許就是各人一把號、各唱各的調,而4大支柱中2大支柱面臨破局的最直接問題,還是出在錢。以生技創投基金(TMF)來說,當時預計募集50億元,泛公股及民間各出資40%60%,無奈最後民間募資受阻,泛公股機構也傳出不願參與,導致最後破局,被譽為「生技大和尚」的張有德黯然退場。 超級育成中心何嘗不是如此,當計畫主持人蘇懷仁對媒體證實,該中心規劃的案子發展每年花費不會超過3億元,現場媒體無不驚呼,難道台灣政府及民間3億元都拿不出來?當然這問題不出在金額多少,而是政府對育成中心的定位,到底是扶植產業發展的育嬰角色或單純的營利事業? 如果是前者,沒理由在短期還看不到商業利益下,就要求民間資金投入,那政府顯然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除了資金全力支援外,協助解決政策及法規的限制,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假設定位在後者,未來要從計畫辦公室轉型為執行單位,甚至是營利組織,那麼蘇博士提出的「會員制」或才可行,但走向這條路,最後若真有研發成果被國外會員公司捷足先登,就別怨育成中心對國內產業價值鏈的加分效果不如預期。 了錢,台灣政府徒有發展生技業的口號、卻沒有發展生技業的思維,也令人匪夷所思;就像每年1審的預算編制,讓強調動輒需10-15年發展的生技新藥產業,今天得擔心明天是否資金斷炊,借問朝不保夕的工作何以吸引人才?而令南韓菁英不解的KPI指標,也以其他產業的思維評斷生技新藥業,這種不能因產業制宜的思考模式,反而成為台灣生技發展的阻力。 越來越多產業代表憂心的說,不希望生技業成為下一個讓南韓遠遠甩在後頭的「韓」害業,但拋開民族情結,南韓人發展生技的決心及成果,確實讓人不能忽視,1994年才有「Biotech 2000」的產業發展政策,相較台灣晚上10年以上,但一投入就是14年,期間雖發生幹細胞造假的國際醜聞,但似乎無損產業發展決心,目前不僅已有2個自行研發的幹細胞治療藥物獲准上市,並已有4項新分子藥物通過FDA核准上市,在熱門的Biosimilar(蛋白質相似藥)領域,最大廠Celltrion年產能已達41萬公升,是台灣僅有先導工廠規模的數百至千倍,這樣的發展速度及成果,不僅讓日本驚呼,更讓同為亞洲四小龍的競爭對手無不感到芒刺在背。 當然,相較於資訊科技產業的高度同質化,生技新藥產業可發展或還需探知的領域尚多,台灣與南韓間不見得非得陷入「非你即我」的零和遊戲,且像多數人所言,現階段全球生技新藥產業的發展在新興國家,新興國家又以中國為首,中國市場或許成為亞太生技業下一波勝負所在,只是台灣在不能再輸的主客觀環境下,如果沒有正確的產業政策,吸引產官學界共襄盛舉,或許下一個10年,雙D產業的「韓」害惡夢就會在生技業上重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