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出台“1+3+1” 政策体系打造创新科技园区 2012-08-06 09:41:23来源: 南方日报日前,松山湖举办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新闻发布会——正式出台被外界广泛关注的“1+3+1” 系列政策体系,同时还发布了东莞市《关于把松山湖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园区的若干意见》,力争5年成功申报国家新型科技园区。松山湖管委会在回答本报提问时透露,经初步测算,如果各项政策实施情况良好的话,每年大概需要拿出3亿-4亿元的财政作为支撑,松山湖有能力拿出这些钱来带动园区发展。东莞市副市长张科,松山湖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宁,管委会副主任蒋亚军,管委会副主任李航等领导以及园区数百名企业代表参加新闻发布会。重设创新政策体系此次发布的“1+3+1” 系列政策体系的第一个“1” 指的是被简称为“松湖十八条”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争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实施意见》,这是政策体系的总纲。“3” 指的是《松山湖高新区鼓励科技创业 推进“扬帆启航计划”的实施办法(试行)》、《松山湖高新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梧桐计划”的实施办法(试行)》、《松山湖高新区营造创新氛围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办法(试行)》。另一个“1” 指的是《松山湖高新区关于建设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区的实施办法(试行)》。这是刘宁到任松山湖之后,颁布的新的政策体系,主要是为了适应园区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当前,国内许多国家级高新区和科技发达的城市纷纷出台新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如,张江高科的新政策和南京的科技9条。”刘宁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们就与北京的一家战略咨询公司合作,对松山湖原有的政策进行重新的梳理和体系的设置。四年后上市企业20家按照“松湖十八条”,未来将聚焦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吸引行业带动力强、创新水平高或发展潜力大的各类总部、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创新团队及人才,进一步聚集金融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科技企业成长、国际科技合作、全社会科技招商等扶持奖励力度,重在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近两年,东莞企业进入上市的爆发期,每年有3-4家企业在境内IPO,东莞上市企业已达到12家。而东莞市政府也给松山湖下达了任务:到2016年,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要超过120家,上市公司要超过20家。松山湖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呢?松山湖管委会总经济师陈溪华说,松山湖经过了长期储备,有一批基础深厚的后备企业,现正逐渐往新三板上引导,松山湖也在积极为新三板扩容试点做筹划,相信能够达到目标。松山湖科教局局长邓国军分析说,园区目前有国家级高新企业31家,省高新企业26家,市级高新企业62家,还有12个广东省国际科研创新团队,且目前园区与多个高校合作建立了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将科技、产业与金融相融合,未来5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家并非遥不可及。专项资金将达4亿松山湖“1+3+1” 政策体系的颁布,将重点带动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企业孵化、加速成长、团队建设、企业上市、项目落地等多方面的发展。松山湖高新区为此专门设立了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扬帆起航”专项资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分别从高新区税收分成中按不低于10%的比例提取资金。比如,对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按照获得奖励的等级,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励。比如,处于初创期的扬帆企业最高可获1500万元的年度资助;创新企业上市成功最高可获1000万元的奖励。对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的扬帆企业,还可采取“一事一议”给予重点扶持,资助额度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比如,对于优秀、突出的创业项目,在享受创业资助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再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励。松山湖科教局局长邓国军透露,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如果把政策用好用足,我们估算了一下,松山湖财政每年将要为此拿出3亿-4亿元”。另据了解,东莞市还会对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这是不用松山湖自己出钱的。(编辑 张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