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September 25, 2012

趋势…中国原料药企 转型制剂藥廠 !


原料药企意在"借船升级" 2012092509:29 来源:科学时报作者:王庆 紧随先声药业之后,又一家本土药企与国际巨头"联姻"。近日,海正药业(600267,股吧)与辉瑞公司合资组建的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据业内人士分析,海正此举意在突破低端高污染的原料药之困,借助辉瑞这艘"大船"升级。希望借助强势外企的研发、管理和海外销售渠道优势,是当今身处尴尬境地的原料药企业的战略升级之路。
产业链低端之困 201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海正药业1.78亿元的营业利润位列浙江原料药企第一军团。 转型或是海正药业这一老牌原料药企不得已的选择。 生物谷(BIOONGROUP)创始人、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发宝表示,尽管海正的产品获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但原料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也比较低。"浙江原料药出口企业现在活得都不轻松,很多终于意识到了转型的急迫性。"海正一位高管曾如此表示。 而环保的压力也正逐年逼近。 环保部今年年初的公告显示,海正药业被查出"外排废水COD超标排放,电缆沟积存高浓度污水;抗生素菌渣等危险废物擅自出售给无资质的企业;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问题。"生产原料药的污染确实比较严重,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原料药企业向制剂生产商转型是必然趋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 仿制药市场的诱惑 至于为何向品牌仿制药企转型,则与目前行业的大背景息息相关:据统计,今年会陆续有1390亿美元的品牌药品失去专利保护。有评论认为,众多明星专利药到期,对仿制药企业来讲,实为重大利好。 海正若想短时间内提升能力转型为品牌仿制药企,寻求合作是符合企业发展逻辑的。 据张发宝分析:"虽然海正可以和国有企业合作,但国有药企往往是大而不强,属于粗放型企业,可以带来销售额的提高,但无法使海正有效实现产业升级,而作为国际巨头的辉瑞有这个实力。"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海正看中的是辉瑞强大的国际品牌优势、专利产品以及营销能力。"相较于国外医药公司,作为全国药企十强的海正在研发新药和管理上仍"心有余而力不足",恰逢其有从原料药厂向品牌仿制药厂转型的意图,与辉瑞合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并可以通过辉瑞的全球营销网络,快速进入国际市场。"许玲妮说。 国内企业借助与外资公司合作开发国际市场曾被形象地比喻为"借船出海",而张发宝认为,在拓展原料药海外市场层面,海正没有必要借助辉瑞,而在品牌仿制药方面,现在就谈及进军海外市场还为时尚早,一段时期内海正的主要意图在于"借船升级"。此外,海正此次与辉瑞的合作可谓深思熟虑。 张发宝表示,以前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合作时,绝大部分是没有真正话语权的,即便中方是大股东,但实际经营管理权也在外资手中,而海正此次有其深层考虑,不想丧失主动权,既要控股又要参与管理。"这次合资公司的取名也很有意思。"张发宝介绍,"大型外资公司在与中方合作时,一般都是扮演幕后赚钱的角色,而不希望出现自己的名字,特别是像辉瑞这样的原研药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仿制药对其品牌未必有利。" 有别于以往外资公司不愿在合资公司名称中"露脸"的惯例,新成立的 "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保留了"辉瑞。据张发宝推测,这方体现出海正对提升品牌和转型升级的意图和决心。 前景有待观察 据了解,合资公司总投资2.95亿美元,注册资本2.5亿美元,海正药业和辉瑞公司各持股51%49%。双方将向合资公司注入从现有产品线中经过精心挑选的产品,将覆盖肿瘤、心血管、抗感染、神经系统、免疫抑制剂等治疗领域。 此外,双方还将向合资公司注入厂房、现金和其他相关资产。 对于双方此次合作的特点,许玲妮表示,海正与辉瑞的合作体现了中外药企合作模式的转变,开始由收购转向合资,侧面反映了外企对中国医药市场的重视。从横向上看,此次辉瑞和海正的合资产品领域得到了扩展;纵向看来,中外合作从早期的转移生产逐步转变成合资建厂共同开发。 而对于合作的前景,眼下很难判断。 张发宝分析道:"对辉瑞来说,海正只是其在中国市场布局当中的棋子之一,而对于海正来说则是战略性的。海正肯定是全心全意去投入,以借力实现转型升级;辉瑞则会看自己能够从合资公司中获得多少利益及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才会决定进一步投入多大兵力。" 而对于未来,后续市场的发展态势以及海正能否华丽转身,是"借船升级"成功与否的关键。 《中国科学报》 (2012-09-25 B2 生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