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November 27, 2012

余淑美…基因改造作物是政治問題


基因改造作物是政治問題 2012-11-23 01:18 中國時報 【余淑美】 基因改造食品一直是深受大眾關心的議題。最近一期全球最具權威的生物科技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提出幾個關於全球基因改造(基改)作物的問題,顯見其深受各國政治情勢影響。儘管二○一一年全球種植基改作物的國家已達二十九個,總面積一.六億公頃(占全球可耕地約九%),產值達一二○億美元,全球種子市占率為三六%,而且以上所有數字每年呈直線上升,但是除了美洲及非洲接受度較高,在歐、亞洲多數國家的民眾與政府對基改食品的爭論並未止息。中國與印度人口在全球數一數二,傾向支持有利於解決糧荒的基改作物,但是最近因為法國一篇基改食品可致癌報告的誤導,造成大眾對基改作物出現信心危機。中國在二○○八年投入三十八億美元進行為期十年的基改植物與動物研發計畫;二○○九年陸續通過基改抗蟲水稻(含蘇立菌抗蟲蛋白,可顯著減少農藥使用)及基改植酸酵素玉米(可降低禽畜排泄物中的有機磷,減少水源汙染)可進行符合生物安全的商業量產,預計二○一四年上市。但是最近中國政府的態度變得消極,原因之一是環保團體抵制及考慮可能對外銷造成影響,更重要的是目前正逢十年一次的高層權力轉移過渡時期,沒人願意在這個時候挑起敏感神經。印度於二○○二年開始商業化種植基改抗蟲棉花,對鳥及野生動物無害,於二○一○年降低殺蟲劑使用量達五十%,產量也增加六十%,對農夫與環境皆有相當助益,而且竟然由棉花進口國變成出口國。但是由於環保團體不斷反對,致使最近欲推出的基改抗蟲茄子上市的時間也延後。許多生物科學家及工業界擔心此舉將嚴重影響農業技術的進步。最近印度總理的科學顧問團建議應該要「明智地讓傳統育種及現代科技混合共存」,因此,印度生物科技部仍舊支持三十種基改作物的研究,近期也剛與澳洲昆士蘭大學簽下共同研發含鐵量增加的基改香蕉合作計畫。最近備受注目的法國暢銷新聞周刊《Le nouvel Observateur》,則涉入沙洛里尼教授發表基改玉米致癌文章的醜聞。沙洛里尼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發表一篇史無前例的文章,宣稱老鼠餵食孟山都的基改抗殺草劑玉米,兩年之後長出一系列的腫瘤,此報告在媒體投下一顆震撼彈。但是許多與生技公司有或無關係的科學家對此文章不以為然,「德國政府風險評估研究所」及「歐洲食物安全權威組織」更是批評此篇文章的實驗設計不周全及數據分析不確實。沙洛里尼所引起更多的爭議是他的研究經費來源被發現與推廣非基改食品的超市有關,而且他也不願意將其他未發表的數據提供給「德國政府風險評估研究所」進一步檢視。在台灣,政府大量進口基改食品上市,卻對國內自行研發的基改作物百般阻撓及反對商業種植,成為對基改作物商業化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對於高科技農業產業及人才培育有非常不利影響。目前台灣進口大豆八十%以上是基改,而且消費者已直接間接食用近十七年,這明顯是壓制我們自己的科研產出,卻又耗掉鉅額外匯讓外國大公司大賺台幣的奇怪作法。以科學觀點而言,基改食品加入的成分和農藥、防腐劑、漂白劑、抗生素或瘦肉精等化學藥品性質完全不同,主要是與大家每天吃的米麵蔬果肉魚等食物類似的蛋白質與核酸,進到腸胃內即被消化成營養吸收全球人類已長期大量進食,只見壽命更長,不知一直被渲染的害處在哪裡。由於基改抗蟲作物對害蟲有專一性,不會殺死有益昆蟲及野生動物,相對於傳統農業必須大量使用非專一性農藥,反而保護環境、農夫與消費者。絕大多數科學家皆以解決農業及人類健康問題的角度進行基改作物研究。值此台灣農業亟待轉型融入高科技,與糧食安全問題被熱烈討論之際,是否大家可以真正的科學數據、理智地討論基改作物的利弊,而非以訛傳訛,綁住台灣農業科技與經濟長遠的發展?(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及院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