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2

打造藥企重组! 百奥维达&恩颐=浙江耐司康


立足新起点 开创新纪元 ———百奥维达和恩颐公司强强携手重组浙江耐司康 作者: 陆旭升 发布时间: 2009/12/08 责任编辑: 林红茵 来源: 金华日报 128,这一天必将载入浙江耐司康公司发展的史册。这一天,全球首支专注于中国健康领域投资的专业投资基金———百奥维达中国基金,与从事风险投资历史最长、管理资金总额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美国恩颐公司,共同携手投资兴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浙江耐司康药业有限公司隆重开业。这是浙江耐司康回应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重大举措,耐司康药业将从此步入发展的新阶段。

部分药品生产规模全国最大 成立于2002年的浙江耐司康药业有限公司地处婺城区白龙桥临江工业园区,占地338亩,原由金华立信医药化工有限公司、GUISEPPE NONNIALKMAAR EXPORT B.V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主要经营药品原料生产。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创业,该公司曾经创造了辉煌历史。该公司已生产和研制的原料药品种就多达20余个,主导产品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及司维拉姆、格列美脲、非诺贝特、环丙贝特、盐酸苄丝肼等。其中,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的生产能力为目前国内最大,达每月20吨。产品在国内、外同时销售,在国外已出口至欧洲、南美、亚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少产品位居全球销售市场的前20名。公司注重产品质量和GMP管理,将产品定位于欧美高端市场,提高GMP管理水平。公司在软件上向欧美靠拢,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盐酸苄丝肼、非诺贝特等产品均通过SFDAGMP认证。美罗培南无菌原料车间也通过英国官方检查,同时非诺贝特、格列美脲两个产品也取得了COS证书。公司高度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已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续产品比阿培南、注射用比阿培南已取得临床批件,多尼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等产品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治疗慢性肾衰病人高磷血症的新药司维拉姆的研究工作已完成,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向美国递交了DMF文件。近年来,浙江耐司康先后获得了"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科学院金华科技园骨干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口创汇规模奖"、"金华市GMP认证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已经形成了独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系列化产品开发和销售优势,并已逐渐向其他系列如降血糖系列化开发进军。

顶尖投资公司参与耐司康重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受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200812月起,公司全线停产,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公司处于破产停业的边缘。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金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力挽狂澜,由金华市国资委全面接管公司的各项工作,并引入全球顶尖的生物医药专业投资基金———百奥维达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恩颐公司,联手对公司进行重组。百奥维达是一家国际性的风险投资公司,专注于对生命科学领域内具有领先技术和杰出的科研管理团队的高成长型企业的投资。百奥维达的投资方包括礼来、强生等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跨国医药公司。公司致力于发现、投资并扶持中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领袖型企业。成立至今,公司已经主导进行了超过3亿美元的投资,为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乃至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战略支持。恩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管理着110亿美元的资金。在以往投资的企业中,有164家企业成功上市,242家企业被成功并购。在医疗健康领域,恩颐公司具有30年的行业经验,累计投资企业超过200家,并获得60家成功上市、50家被成功并购的骄人业绩。恩颐公司投资并已上市的医疗公司中有15家公司的市值超10亿美元。截至目前,恩颐公司已在中国投资了20余家企业,投资额逾3.5亿美元,在医疗产业拥有多项成功案例。由上述两家金融巨头强强联手,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半年来烦琐而艰巨的工作,终于在121全面完成了对耐司康公司的重组,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大大优化了耐司康的资本结构,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发展的技术基石,为浙江耐司康药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浙江耐司康药业终于走出困境,获得了新生。浙江耐司康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百奥维达和恩颐公司资金、技术方面的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国际管理经验,耐司康药业有限公司将紧紧抓住机遇,通过与国际大型医药公司的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使公司真正地做大做强,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公司计划在2~3年内实现产值10亿元、5年内实现上市的目标;力争在5年内,使公司产值达到25亿元。公司将确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改进工艺,降低各类产品单位成本,引进和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加强生产一线管理,优化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整合资源,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公司成为持续创新、管理规范的一流现代化企业。(本报记者 陆旭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