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December 11, 2012

醫療險與健康險的商業競合 !!


醫療保健缺口4500 險企搶注健康管理市場 北京新浪網 (2012-12-08 09:57) 健康管理會是壽險業新的增長點嗎?過去的17個月,國內個人壽險市場出現負增長,健康險卻逆勢高增。一項由決策層動議,保監會牽頭的《中國健康產業鏈的發展模式》課題研究昭示,國內保險業正在進入第三階段──現代健康保險將成為壽險發展的引擎。124,人社部、財政部、衛生部聯合出台"關於開展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的意見",決定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在所有統籌地區範圍內開展總額控制工作,以控制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而"人口老齡化、醫療費用快速上漲等因素背景下,21世紀是健康管理的世紀。"中國保監會李航博士說。他建議,加強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相結合的創新,是提供全面保障和形成健康產業的核心。近日,瑞士再保險報告稱,2020年中國的醫療保健將面臨7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4500億元)的資金缺口,屆時將需要增加財政開支或個人實際自付資金。

沖動與缺口 雖然尚無成熟的商業模式可以借鑑,但在人口老齡化加速,醫療保健費用快速飆升,以及新醫改背景下,健康管理市場已成為中外險企的"重頭戲"。126,太平洋壽險與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向社會推出"市民健康教育課堂"。11月初,新華保險投資設立的健康管理中心分別在陝西西安和湖北武漢開業。新華保險方面表示,"中心的設立有助於公司進一步完善'健康管理+醫療服務+護理服務'一體化的健康產業鏈。"據好人生健康產業集團CEO湯子歐透露,新華保險與他們在多個產品有合作,其中內嵌了好人生的健康風險管理服務。此外,作為合資公司的招商信諾人壽保險也已加大對中國健康管理市場的投入,其關注對象從在中國工作的跨國企業高管轉移至本土的中國人。該公司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費莫雷說,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市場的健康服務需求非常大,中國人想要保證健康的意願非常強,他們想要找到市場上最好的服務提供商。險企布局健康險背後是看中其巨大的發展空間。瑞士再保險報告稱,亞太區醫療保健費用預計將每年增長8.2%,到2020年達到2.7萬億美元,可能面臨1970 億美元的醫療保健資金缺口,其中中國缺口最大。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的醫療保障已有32億美元的缺口,2014年預計該缺口將擴大至122億美元,2017年缺口將升至401億美元,到2020年缺口將達到730億美元。這期間,新興市場的醫療保健費用增長將更加迅速。不過,商業保險計劃可支持個人更好地管理未來醫療保健資金需要。

發展的拐點? 一位參與保監會健康險課題的人士說,傳統健康險衹是報銷的概念,盈利問題制約了它的發展,但是整合健康風險管理之後的新型健康險具備大發展潛力。健康險產業還具備抗周期的特點,經濟低谷中,國際健康險公司均乘勢而上。在這位人士看來,前兩個階段分別是:18051995年,中國保險業從發生到發展﹔1995年至2011年,壽險業高速發展的17年﹔2012年正值出現拐點的第三階段即現代健康保險將成為發展的引擎。"2012年,人身險拐點或已凸現:個壽險市場不景氣,在過去23個月中,17個月出現負增長,但健康險逆勢增長。2012年上半年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26.7%,賠付同比減34%。"湯子歐說。"2012或許不是世界末日﹔保險業需要諾亞方舟,它會是健康險嗎?"湯子歐發問。事實上,健康風險管理起源於美國的醫療費用高速上漲,從1960年到1970年,其醫療衛生費用增長了一倍多。1970年到1981年期間,醫療衛生費用年增長率超過10%。數據顯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需求在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總量已經從1999年的36.54億上升至2011年的691.72億元,平均年增長率高達32.54%。以商業保險公司介入大病保險為例,廣發證券分析師李聰認為,政策支持為健康保險增長保駕護航。李聰認為,理論上,近年來急劇增加的個人衛生費用支出都可以通過商業健康保險形式來籌集,數據顯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賠款給付金額占個人衛生費用支出的比例也呈現了逐年穩步上升的良好態勢。同時商業保險機構在控制賠付率方面成效顯著,利潤空間有望進一步提升。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健康保險的剛性需求越來越大。事實上,"健康管理發展至今,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異常發達,許多保險公司都會給客戶找健康管理公司。"湯子歐說,"西方國家有一個普遍承認的成本核算,即在健康管理投資1元錢,將來在醫療費用上可減少89元錢。由於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現,健康保險公司的直接醫療開支降低了30%。"

定價與虧損 不過,"健康險或者健康管理雖然看起來很美,但業界卻沒有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可以借鑑。"一位新華保險管理層人士說。現在,健康管理某種程度上的挑戰來自定價。李航說,健康保險產品應根據市場情況合理定價,近期下發的《健康保險產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給出了定價的框架:如健康體檢、緊急救援等支出類服務,計入理賠支出的,其分攤入凈保險費中的成本不得超過保險費的10%﹔健康教育、就醫服務等咨詢類服務,計入公司運營成本的,其分攤入附加費用中的成本不得超過保險費的2%﹔其他服務或成本超出以上限額的服務,應單獨定價,不計入保險費,並在合同中明示健康管理服務價格。"目前看,定價還衹是小試牛刀,方向是正確,相信接下來會帶有更激進的定價政策,健康風險管理的比例會進一步提高,國際定價規律一般是30%左右,即健康管理收入占健康險的30%以上。"湯子歐說。現實情況是,目前國內超過100家保險公司開辦健康險業務。相關統計顯示,八成以上經營健康險的保險公司的賠付率超過80%,其中四成公司賠付率超過100%,甚至個別公司高達200%,加上代理費和管理費用等經營成本,基本處於虧損狀態。一位健康管理資深人士表示,健康險需求很大,但普遍虧損背景下,各人身險公司不願意開展此業務,包括限制健康險業務的發展。湯子歐解釋,由於健康險的復雜性,導致一家公司會產生惰性,原因在於需要先期投入,包括構建IT後援系統等,通常35年以後才能盈利。發展健康險,需要"植入"健康風險管理,從而降低醫療開支。"我不認為,健康險在產品、定價、精算方面存在問題,主要是兩頭:即股東董事會與市場消費者層面的觀念。"湯子歐說,現在的醫療費用上漲太快,調研發現某個省重點城市,年均費用超過30%﹔實際上,三部委出台控制醫保險付費總額的意見,昭示發展健康風險管理勢在必行。而健康管理商業模式是否成熟,與這個國家的市場環境是否成熟有關。相信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是健康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