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December 20, 2012

台灣學術KPI評鑑…. 走火入魔!!!!


翁啟惠:一味追求論文數 產學分離【聯合報╱記者陳幸萱、陳智華/台北報導】 2012.12.18 02:57 am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在全國科技會議中表示,台灣學術評鑑太過強調SSCI、SCI論文數及獎牌等量化指標,並未考慮社會需求,使產學分離。他認為應建立更完善、多元的評鑑制度,不要一味追求論文數量或排名。許多與會專家抨擊國內學術評鑑制度,工研院電子所副所長詹益仁說,他曾幫忙評鑑五年五百億大學,發現績效指標就有十幾個,論文分等計分,專利也分台灣、美國、大陸等量化,簡直「走火入魔」,令人懷疑台灣是不是充滿KPI的社會。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也說,第一次聽到學校評鑑要看KPI,他「很驚訝」。研究計畫提出來後,評鑑應是檢討錢的使用有沒有達到目的,不是先訂一套評鑑方法、看有沒有達到目標。量化指標是最糟糕的,也不希望台灣產業「看不到遠景」。翁啟惠指出,台灣專利卻只有材料、奈米、半導體及數位科技等方面領先中國與南韓。但環境科技、食品化學、藥物、通訊、控制、光學、土木、機械工具及醫材等領域,都是南韓領先我國。另外,國內專利發展與學術之間的關連性低,導致產業發展須仰賴外來技術。台灣每年政府、民間的科技預算共約新台幣四千億元,政府科技預算一千億元;但去年台灣引進技術付權利金、商標費用支出,就高達約台幣一七四○億元。另外,分析期刊論文與專利的關聯度,台灣二○一○年僅八‧一三個百分點,世界平均則有十六‧一八個百分點。顯示我國產業多依靠外來技術。教育部長蔣偉寧則表示,過去學術評鑑、校數評鑑原本只是訂基本門檻,後來卻變成以門檻當成追求目標,未來會做調整,傾向用「自評」來評量。【2012/12/18 聯合報】

年花1740億買專利翁啟惠:台學術一味追求論文、獎牌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17日表示,台灣在材料、奈米、半導體及數位科技等方面的專利發明都贏過大陸、南韓,但產業界每年都得花1740億去支付海外專利權和商標費用,主因是國內學研機構太過重視論文發表和獎牌,沒有考慮國家發展需求,導致產學分離。 9次全國科技會議昨天登場,討論主題為「面對台灣科技轉型」。據了解,翁啟惠在主講「如何提升台灣學術研究地位」時點出,台灣專利發展與學術間的關連性低,再加上國內學術評鑑制度,對研究發展也造成嚴重干擾,使得主題往往無法回應社會和產業需求。 翁啟惠認為,發表論文與獎牌只是研究過程的表現,但台灣學研機構都把它當做最重要的目標,沒有去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創造經濟價值。他建議,應該建立一套更完善、多元的評鑑制度,不要只是一味的在追求論文量或排名。 無獨有偶,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長詹益仁也談到,曾幫忙教育部評鑑5500億大學,發現有些學校列出的論文發表和專利等指標,看得都「傻眼了」,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台灣已變成充滿KPI(關鍵績效指標)社會了。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更談到,第一次聽說學校也要KPI,自嘲可能是脫離社會太久,坦言「很驚訝」。他認為,評鑑應該是要檢討經費,有無達到使用目的,用量化指標來看是最糟糕的,不希望台灣產業「看不到遠景」。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則說,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平均每百萬人專利數台灣是全球第一,但當年海外智財逆差竟高達50億美元,而且還逐年惡化。他表示,由於目前各部會得把計畫送到國科會審查,導致政策分散成10個小計畫,但國內需要的是由部會來主導的「大政策」,引導科技業轉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