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January 28, 2013

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引進中國資金及人才


自由經濟示範區須超越本位考量【經濟日報╱社論】 2013.01.28 01:36 am 行政院正積極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將草擬特別法送立法院優先審查。最近高雄市政府也舉辦高雄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第一場研討會,並以金融服務發展為主題。由於地方和中央對該計畫的期待明顯不同,主事者有必要及早化解歧見。依據經建會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可分為「市場開放」及「示範產業」兩大部分。在市場開放方面,主要本於「境內關外」定位,推動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及人員自由化。由於國內已有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物流園區等以保稅區方式運作的經濟特區,未來示範區可進一步突破的空間應是在服務業及投資開放,尤其是針對陸資及進用大陸人才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做為兩岸政策的試點,視為「兩岸自由貿易示範區」或更貼切。鑑於引進陸資及大陸人才的政治敏感性,在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優先設立示範區,難免引發若干政治聯想,未來要如何建立共識,需要很大努力。在示範產業方面,該計畫楬櫫發展產業創新整合、新世代國際物流、國際人才培訓等五大中心為主軸,將台灣打造成亞太自由經貿中心。從可行性分析,這五大主軸新意不多,如產業創新整合、新世代國際物流及國際人才培訓中心,早自扁政府時代就已展開類似計畫;馬政府4年多任內,也納入新興產業或重點服務業發展方案加強推動,但成效有限。現在納入示範區推動,就必須在法規鬆綁及行政效率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否則,劃設地理特區反而限縮企業經營的自由度,不易有重大突破。再者,亞洲重症與觀光醫療中心的出發點,和前年行政院通過的設置國際醫療專區計畫大同小異,但國內醫療資源及人才日益窘迫,醫療專區更非一蹴可幾,若改在示範區推動,如何創造客觀條件將是最大考驗。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意在進口大陸農產品在台灣加工,再以台灣品牌回銷大陸或出口到外國,此構想的可行性須建立在台灣食品安全的國際公信力及成本因素,亦有相當難度。高雄市是南部地區製造業及農業重鎮,高雄港及小港機場的綜合條件也曾讓當地人士對發展物流中心抱持高度期待,然而,國內產業結構轉型不利高雄在地產業發展,台糖高雄物流園區失敗的經驗及兩岸直航後高雄港國際排名持續滑落,讓高雄人對發展製造業及物流業已難有期待;高雄市政府更強調要引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轉型,而金融服務業即為最受關注的焦點。然而,從國際經驗來看,因為金融服務特性,除少數地域廣泛、金融高度管制且發展落後的國家如中國大陸,採地理特區方式發展外,絕大部分國家都是全區發展或採虛擬的「境外金融中心(OBU)」發展相關金融業務。台灣金融化自由化程度甚高,主要管制是央行為維護新台幣匯率穩定所實施的資金進出管理,以及金管會對陸資金融機構來台限制;本國銀行殷切期待的人民幣業務,也即將全區開放(即OBUDBU皆可承作)。如在示範區內搞「特中之特」,唯一誘因是開放仍禁止的業務項目(如新台幣NDF等),且服務對象須涵蓋區外企業及人民,但其代價是讓現行管理形同虛設。因此,倒不如徹底檢討金融管制規定,在可控範圍內做全區放寬。「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既然以高雄市為優先試點,中央和地方政府須超越本位考量,做更多溝通協調,才能建立共識,減少推動阻力。我們期盼「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切實可行的經濟大計,不要淪為選舉攻防的政治道具。【2013/01/28 經濟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