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February 15, 2013

追求醫療產值 成就 低利潤醫療 = 無效醫療?


左右看:觀光醫療與全民健保 台灣立報 (2013-02-03 21:35)

左看:商品化的危機 二代健保在20131月踉蹌上路,採費率雙軌制,企圖嘗試以補充保費挽救瀕臨破產的健保財務。於此同時,台灣觀光醫療產業正要開展新頁。由外貿協會牽線,台灣18家醫院、診所與醫美企業,包含台北榮總等國立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針對陸客健檢、醫美與重症醫療需求建立轉介平台。台灣觀光醫療雖已非新鮮事,但健保改革困境下,卻被視為各級醫療體系新生機會。綜觀台灣醫療改革,可見公共醫療的維繫逐漸被追求醫療產業產值給取代,醫美、觀光醫療的興盛就是例證。但醫療產值的提昇絕不是健保困境的答案,反而赤裸裸呈現醫療商品化的殘酷。表面上產值可解各級醫療機構、健保的燃眉之急,卻必然加速向私人企業靠攏。私人企業追求的私人資本利潤與經濟效益將對公共醫療造成長遠的傷害,無法轉化成營業額或利潤較低的醫療行為逐漸被劃歸無效醫療。這次是植物人,下次就是給付低廉的慢性病。觀光醫療等商業模式不斷擴大也將侵蝕本已逐漸崩解的公共醫療、防疫體系的人力及資源。正視醫療商品化,其實在於重新檢視台灣如何看待醫療這個普遍、公共的基本需求。若不能以公共化的角度重新建構台灣醫療體系,參考英國公醫或古巴社區醫療的經驗,有錢人才能看病的日子不遠了!林子暉/台灣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產業化的契機 201322台灣最大的國際醫療服務平台成立,在外貿協會牽線下,國內18家醫院、診所和醫美生健康事業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對中國大陸觀光客提供健檢、醫美及重症醫療服務,預計將大大提昇醫療、觀光產值。反觀全民健保負債破千億,補充保費政策備受責難。兩相對比,更突顯台灣醫療資源分配的根本問題。首先,成本控管失當,如無效醫療、濫用藥物等,造成每年大量的NHE(國民醫療支出)不能發揮正常的醫療效益。其次,收入來源狹隘,各大醫院、醫療企業在未有其他充分收益來源時僅能就現有健保支出項目能挖則挖。上述收支兩端的困境形成惡性循環:健保無充分收益,醫院為維持收支平衡,持續惡性操作無效醫療與藥價差,健保消極地持續刪減限制給付項目。歸結上述兩個層面,台灣醫療資源分配往往將「公平」二字政治化,未能務實地看待醫療仍為一門產業,既透過企業經營模式來進行嚴密的成本控管,同時發展潛力產值。唯有在醫療產業茁壯,才能讓各級醫療組織得以營利結餘,進而以政策輔導將一定比例的利潤用於社會救助,滿足社會底層的醫療需求。國際醫療服務平台的建立不僅作為觀光醫療的第一步,更為醫療產業化的重要起始,讓台灣醫療能真正跳脫假公平真負債的窘境。林泰佐/社會評論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