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April 15, 2013

曹世明…氣喘 多”以咳嗽”表現


吸入性超微粒分子藥物為治療氣喘主流2013/04/13 ■王慰祖/撰稿■ 很多人對於氣喘的認知不清,以為一定要很喘才是氣喘,其實不然。臨床常見有些人久咳不癒,一咳就是一、兩個月,這也是氣喘的臨床表徵,民眾應該對氣喘有正確的認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曹世明表示,臨床經驗就曾有患者,從過年一直咳到現在,而且反覆感冒,經過仔細檢查,發現他根本就是氣喘引起。但是患者認為自己沒有氣喘家族史,而且也沒有喘過,極力否認自己有氣喘,反而認為醫師診斷有問題。他指出,氣喘真的不見得會「喘」,反而是平常多以咳嗽來表現,如果久咳不癒,就得嚴格懷疑是否因為氣喘所引起。談到氣喘,曹世明說,氣喘就是支氣管慢性發炎的反應,平常應持續用藥,作好症狀控制,以減少氣喘發作的機會。他指出,目前針對氣喘藥物治療,主要還是以吸入性藥物為主,包括吸入性類固醇與吸入性長效支氣管擴張劑。而目前這種吸入性藥物以「超微粒分子」為主流,也就是藉由吸入的動作,讓超微粒分子的藥物深入深部的小支氣管,達到緩解發炎的反應。曹世明以樹枝的概念形容支氣管的構造,一般分子較大的吸入性藥物頂多能夠進入第23代的支氣管,但是新型的超微粒分子藥物,FOSTER這種二合一的複方藥物,它的直徑約為23微米,吸入後可以進入第67代的支氣管,作用到更深部的小支氣管,抑制發炎反應。至於不少患者擔心使用類固醇會有副作用的問題,曹世明強調,目前治療氣喘還是以類固醇為首選藥物,而吸入性藥物的類固醇含量非常低,遠低於針劑與口服藥物。根據臨床研究證實,使用吸入性藥物治療氣喘,真正進入呼吸道的藥量約只有2030%,進入氣管後要再到血液的藥量更是微乎其微,患者毋須過度擔心。談到正確的用藥觀念,曹世明建議急性期早晚各吸入兩下,待症狀緩解後,再多使用23周。如果是一年內發作多次,則建議不要停藥,而逐漸減量到維持基本的劑量,最好的用藥時間是睡前吸入12次。而且目前已有新的吸入性藥物,患者應積極治療,避免急性發作的機會,才是控制好氣喘、「棄」喘的正確觀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