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April 9, 2013

牙周細菌: 無聲殺手 !!!


牙齒土石流 都怪牙周病2013/04/03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 案例140歲不到的胡小姐,擁有魔鬼般的身材,身為業務人員必須經常面對客戶,但有次她被一位老闆的秘書私下提醒:「妳的口腔氣味有一點重,要不要去看牙科?」隔幾天,她到牙科診所就診,醫師告訴她,口臭的原因來自牙周發炎。 案例2:周先生去年刷牙時,吐出來的牙膏泡沬總混合一些血漬,而且牙齦有些浮腫,但他不以為意,直到最近,他進食時,不時會覺得一陣牙齒痠軟,甚至疼痛。他在老婆的苦勸之下就醫,醫師說,如果再遲個半年,整排牙齒就要報銷了。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林保瑩指出,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40歲以上成年人中,有90%以上已出現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炎,但比起會讓人疼痛難耐的牙疼,許多民眾對於刷牙時會流血,歸罪於自己刷牙太用力,或把牙齦腫痛或有口臭症狀,以為是火氣大、睡眠不足而不以為意。殊不知,一旦牙周炎或牙齦炎放著不管,這些會引起牙周病的細菌就像「無聲的殺手」,會在口腔內不斷繁殖,進而破壞牙周組織,最後導致牙齦嚴重發炎、化膿、牙齒動搖,出現牙齒自然脫落或不得不拔除。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彥廷表示,造成牙周病的原因很多,包括抽菸、糖尿病、不良假牙、齒列不正等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本身是否維持口腔清潔習慣。他說,有的人刷牙時隨便刷幾下,長期下來,就會累積很多牙菌斑及牙結石,但由於牙齒外觀看起來與正常牙一樣,隨著年齡漸長,就會出現牙齦炎或牙周炎,若不及早就診改善,就會出現「牙科的土石流」,也就是牙根開始鬆動、甚至整排掉牙的後果。「成年以後掉牙的主因,不是蛀牙或老化引起,而是牙周病!」林保瑩說,與其事後因為掉牙造成咀嚼困難,或需要植牙而讓自己荷包失血,不如平常做好正確的潔牙方法,保持三餐飯後潔牙的良好習慣,可避免牙菌斑累積,並且每半年定期受口腔檢查,若出現牙齦出血的警訊,要及早就醫,如此才可遠離牙周病上身。

先治牙周病 再來談植牙 近年來人工植牙盛行,不少民眾誤以為牙齒有點動搖,乾脆拔掉重新植牙沒關係,但這是錯誤的觀念。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林保瑩指出,專業的牙醫師會鼓勵牙周病患者以治療為優先,治療沒有成果,或不適合保留的牙齒時,才會建議拔牙、植牙。林保瑩表示,牙周病及早經過適當治療,可停止惡化,進而避免進一步掉牙的後果。他說,唯有病人有健康的牙齦,才是牙科其他治療,如補牙、贗復補綴、植牙等成功的基礎;如果沒有治療牙周病,就直接接受植牙,這是本末倒置。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彥廷也表示,從民國99年起,健保局推動「牙周病統合照顧計畫」,透過這項計畫,即使有牙周病的民眾,醫師可協助病人做好正確潔牙的習慣,降低牙菌斑侵蝕牙周,從而控制患者牙周病的病情,並延長自然牙的使用年限。陳彥廷指出,牙周病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通常醫師會以牙菌斑顯色劑,來判斷牙菌斑所在位置及初期感染的現象。一旦確定有牙周病,目前健保給付的「牙周病統合照顧計畫」,已涵蓋牙結石清除術、齒齦下刮除及牙根整平等基礎治療,病人只需支付每次回診的掛號費及部分負擔,不必再額外支付其他費用。陳彥廷說,如果牙周病達到基本的控制,患者需要提高治療效果,例如使用牙周抗生素凝膠,或因為患者有嚴重的牙齦萎縮、齒槽骨缺損而需要以骨粉或再生膜來進行牙周組織引導再生手術,或者因牙根外露而需要進行牙周整形手術,這些都屬於健保不給付項目,其個別費用從數千到數萬元不等,但牙醫師都會在事前與患者詳細說明自費項目及金額,並徵得病人同意,才會施行。

牙周病初步自我診斷:1.靠近牙齒邊緣的牙齦是不是呈暗紅色或紫紅色?2.牙齡有浮腫現象嗎?3.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牙齦會出現血漬嗎?4.牙齒變得比較敏感,攝取冷熱飲食會感到痠痛?5.無論吃什麼都會口臭?6.牙齦有萎縮現象?7.牙齒之間縫隙愈來愈大?8.部分牙齒會搖動?資源來源:牙周病醫學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