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May 27, 2013

萬寶週刊 論述新藥!! 看好神隆、東洋

新藥開發生態大轉變發刊日期:2013.05.24 FDA通過新藥數量快速增加,3大趨勢決定未來發展 美股領銜創歷史新高,激勵全球股市的多頭活力,與此同時,本刊長期追蹤的生技類股也展現澎湃的漲勢,最具代表性的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維持長達10年的多頭走勢,不但突破歷史高點,意欲突破2000點的重要關卡。內行人都知道,股價上升不可能僅靠題材炒熱,必然是產業的基本面出現化學效應,當中的玄機究竟是什麼?過去我們在分析學名藥與原料藥市場的發展商機時,其中一個分析重點,就是製藥業現在正處於「專利懸崖(Patent Cliff)」的高峰期。根據IMS Health統計,2011-2015年全球專利藥到期市場規模合計達1940億美元,面臨學名藥的嚴峻

挑戰,大廠的獨佔優勢大幅下滑。新藥產業出現轉折點 另一方面,觀察全球前10大藥廠的平均研發支出,從2005年的469億美元增加至2011年的702億美元,平均每年以7%的速率提升,但受限於各國FDA對於藥物安全性的考量甚為重視,審核過程也嚴格許多,造成每年通過的新藥數量停滯不前。這種「Innovation Gap」,也使新藥研發「高風險、高成本」的色彩更加濃厚。然而,以上的狀況在近2年卻悄悄出現變化。在2005-2010年的低潮期,美國FDA平均每年僅審核通過不到22項新藥上市(僅計算小分子和生技新藥,不含新劑型/新配方等類新藥);然而,2011年卻一下跳升到30項,2012年更進一步達到39個,是1996年以來通過數量第2高的年度,也比過去20年的平均水準高出33%。1996年可說是美國新藥史的輝煌年,該年總計通過多達56項新藥,包括史上最暢銷的專利藥Lipitor(立普妥),要超越此一紀錄當然不容易。不過,2011-2012年新藥通過數量大幅增加,也代表主管機關感受到現有藥物的療效不足,開始放鬆審核標準,尤其全球藥物短缺的數量在過去5年內暴增3倍,病患們亟需新藥生力軍的加入,對新藥開發公司而言更是一大激勵。因應趨勢的轉變,Bloomberg調查的市場意向也隨新藥上市而偏向正面,預估2013-2020年光是目前已進入3期臨床的新藥,就可支援大型藥廠EPS的年複合成長率達7%,若加計2期臨床的專案,估計值還會更高。

除了FDA通過數量增加外,本刊還觀察到以下幾個新藥市場的趨勢,供讀者參考:

一、認可門檻降低、速度加快:歷史上每年所有新藥通過FDA審核的比率大概就在80%左右,這其中還是包含多次審查的藥物。而2012年美國FDA對新藥的首輪核准率(first-cycle approval rate,經過初審就被批準的藥物)高達80%,在2006年此一比率僅47%;由於專利藥原廠已提供充分的紀錄審核,在審查資料品質提高下,可讓FDA不需要求額外資訊即可進行審查程式,故可在一次週期內完成查核過程。另外,因應藥物短缺的狀況,FDA也規定列入優先審查(priority review)的專案,必須在6個月內完成安全性和藥效審查。2011年優先審查共計15項,占整體核准藥物比例達50%,2012年也有16項、比重達41%,這使藥廠更願意將研發的新藥送交審查,因為不僅是通過的機率大增,速度也可能比以往快上許多。2012年提交NDA(新藥上市)共計43個,這是2013年新藥上市的先行指標,略高於2011年的41個,以此來看,2013年通過的新藥數量相當值得期待。

二、高難度藥物受矚目:包括癌癥、中樞神經等藥物,皆屬化學合成及藥物毒性高的產品,也是近年來藥物短缺的主要專案,故FDA也會特別針對這些專案給予較寬鬆的門檻。尤其全球達700億美元的癌癥相關藥物更是受到矚目,在2012年通過的39項新藥中,癌癥藥就佔了13項,比重高達33%,而且比接下來4項主要新藥總和還高,相較2011年的8項、比重22%又高出一截,而且幾乎所有通過審核的癌癥新藥,都獲得首輪核准或優先審查。1019期分析FDA快速發藥證給Doxil/Caelyx癌癥針劑學名藥給Sun Pharma的例子,也是為了緊急解決供給短缺的危機,而本刊看好神隆、東洋的長期競爭力,同樣建構於公司在癌癥針劑和原料藥的優異製造能力。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021期】【撰文/周傑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