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廠有錢景?專家憂 高耗能 中國時報 羅浚濱/竹縣報導 2013年06月01日 05:39科技和農業結合的植物工廠,有四季生產及不受天候影響的優點,讓學術界樂觀認為是台灣農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但農業界對此高度質疑,認為高耗能的植物工廠不可盲目擴張,避免重蹈水耕蔬菜全軍覆沒的情形。國內已有鴻海、英業達等科技大廠,在廠區改裝植物工廠(見圖,羅浚濱攝),主要是因應未來每個國家若排放過量二氧化碳,要依《京都議定書》向其他國家購買碳匯權所設,也有製造LED等科技廠投入植物工廠,以水耕方式生產作物,「錢」景似乎看好。「植物工廠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為太空人在太空站缺乏蔬菜食用,研究出來的!」竹北市農會總幹事陳楷棟說,植物工廠適合在缺乏土地及植物的環境設置,他認為台灣生產蔬菜的農地不缺,並不適合推廣植物工廠。新竹縣政府農業處長范國銓說,台灣在八十年代曾推動溫室水耕蔬菜,沒幾年全軍覆沒,除易含有硝酸鹽及口感不佳問題外,液體肥料循環使用,若有細菌、真菌及病害,很快全部感染,水耕蔬菜技術尚有未能克服的問題。雖然科技業者聲稱水耕技術沒有問題,但范國銓強調農業是不可控制,要遵循自然法則,蔬果經由光合作用並安全用藥,吃起來才有口感,可控制就不是農業。近來,不少從事植物工廠的業者,在媒體報導時均稱生產的是健康的有機蔬菜,但在農業專家眼中,這種非有機的水耕蔬菜,算是「一眼貨」!更重要的是,植物工廠投資動輒上億元,使用人工光源及空調更是耗費能源,以新豐鄉現有百坪大的植物工廠而言,每個月電費就要十二萬元,不是傳統農民所能負擔。陳楷棟說,植物工廠屬高耗能產業,牽涉國家能源分配問題,如果政府政策支持,「科技農夫」將打擊傳統農夫,將是台灣農業的大災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