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July 24, 2013

誰是下一個中國GSK?????

GSK賄賂案衝擊:多家跨國葯企代表被要求清空郵箱 北京新浪網 (2013-07-22 02:57)葛蘭素史克商業賄賂案衝擊波:多家跨國葯企代表被要求清空郵箱GSK英國總部派3名高管來華處理涉賄事宜,跨國葯企醫藥代表例行拜訪醫生被要求必須空手王蔚佳業內有不同來源的消息均顯示,集中於上周後半周內,包括美國雅培製藥、英國阿斯利康、瑞士諾華等跨國製藥巨頭的不同地區辦事處都曾被當地工商部門拜訪 ]葛蘭素史克(GSK)中國區商業賄賂案已持續發酵近一個月,但該案件不但沒有揭開謎底,不斷升級的事態反而向更多家著名跨國製藥公司擴展開去。GSK之後,上周末,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優時比(UCB)只要正式了被造訪的消息,稱「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經造訪我們。他們對在中國的多家製藥公司展開了調查,其中包括了中國公司以及我們這樣的外國公司,作為調查行動的一部分,我們在上海的辦事處在過去48小時接受了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訪問。」與此同時,仍未平息的GSK行賄風波又有了新進展。昨日,葛蘭素史克英國總部宣布,已正式向中國派遣3名高管,專門處理與中國區涉賄調查相關的問題。

醫藥代表立「新規」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相關部門對跨國葯企的商業賄賂調查範圍正在擴大。上周五,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優時比(UCB)製藥正式向本報記者確認,其上海辦事處接受了國家工商總局的合規調查。公開資料顯示,比利時優時比製藥公司(UCB)始建於1928年,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在華機構包括優時比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和珠海許瓦茲製藥有限公司,業務遍及全國,產品涉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變應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貧血和疼痛治療等領域。2008年全球銷售收入36億歐元。而幾乎同一時間,業內有不同來源的消息均顯示,集中於上周後半周內,包括美國雅培製藥、英國阿斯利康、瑞士諾華等跨國製藥巨頭的不同地區辦事處都曾被當地工商部門拜訪。而在本報拿到的一份出具於718的《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秦淮分局詢問通知書》顯示,工商局要求該外資製藥公司在22日上午1030分協助了解其「辦事處相關情況」。「現在風聲確實有點緊,公司已經開過幾次會強調紀律了」,昨日,某外資製藥公司大區銷售經理告訴本報記者,上周幾家跨國製藥公司辦事處都有工商部門上門,其中兩家公司先後有人被請去「詳細說明情況」。他進一步告訴記者,由於GSK事件中涉及銷售賄賂問題,在這一事件暴露后,業內多家外資製藥公司都重新規定了醫藥代表的「銷售規矩」。「我們已經被要求清空郵箱,去醫院例行拜訪醫生的時候也必須空手,不能帶任何資料。」昨日,某外資葯企銷售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這個非常時期,不僅製藥企業內部很緊張,很多醫生也非常謹慎,「我們近期原定的兩個學術會都已經通知取消了,醫生這個時候都推說有事不願意來。」他說。而由於此前公安部發布會上曾公開表示,根據目前案情進展,GSK賄賂案件牽涉700家旅行社,而外資製藥的公關業務活動基本都通過旅行社平台運作,GSK下一步的案情走向已經成為很多外資製藥公司關注的焦點。但另一方面,外資製藥公司對於已經擴大的調查仍三緘其口。此前,有傳言稱雅培、羅氏、諾華等企業辦事處上海辦公室被相關部門拜訪,羅氏方面表示,中國相關部門未就行業內反腐敗與其聯繫,公司不知道中國是否正在對羅氏製藥進行任何反腐敗調查;諾華則聲明稱中國政府尚未就反腐敗一事與公司進行聯繫,諾華稱尚未受到相關調查;雅培則直接否定有工作人員被「帶走」和地方辦事處被「拜訪」的傳聞,稱情況不屬實。但事實上,就在上周四,優時比對於「上海辦公室被工商部門拜訪一說」表示「不予置評」,而在第二天又承認確實接受了國家工商總局的合規調查。昨日,GSK方面消息顯示,葛蘭素史克首席執行長Andrew Witty已委派駐倫敦的新興市場和亞太業務總裁Abbas Hussain領導公司開展應對措施,消息同時顯示,GSK還將全球內部審計主管以及負責中國事務的副首席律師派往中國。同日,「葛蘭素史克」和「GSK」詞條在網路範圍內再次無法正常搜索。

利益格局肯定要重新劃分「利益格局肯定是要重新劃分的,至少在某些程度上要做出讓步。」昨日,某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資深人士就這一事件向記者表示,「在外資製藥面臨專利到期、價格下調空間存在的前提下,一些既定的利益格局肯定會被打破。」最直接的格局變化將最有可能出現在年內即將公布的新版醫保目錄上。按照發改委既定工作計劃,上一版2009年醫保目錄的品種更新將於年內完成並開始公布,隨後將進行品種內醫保目錄的價格調整,而這個目錄的調整將牽動外資製藥最敏感的神經。「國內目前兩個大的藥品目錄,醫保目錄和基本藥物目錄,雖然都是國家買單,但是對外資製藥而言含金量相差懸殊。」前述外資製藥公司大區銷售經理說道。以他所在的華中某城市而言,基本藥物目錄在招標採購中壓價「慘烈」,由於品種和定價限制,銷售量也並不大,儘管所在地區增補品種不少,但「醫院採購有限,不如醫保目錄銷量大而且穩定」。他說。這一現狀其實代表了跨國葯企在中國的普遍現狀,在醫保目錄穩定且高收益的「保護」下,進入目錄是第一步,保證價格是第二步,完成了醫保內的銷售,基本上可以保證業績沒有大的波折。但面對年內即將調整的新目錄和隨之而來的新價格,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是,外資葯企大量即將或已經專利失效的藥品,將很難以相同的理由進入醫保目錄或享受優待的價格保護。2010~2015年間,國際上有近400種專利藥物到期。全球權威醫藥健康諮詢公司IMSHealth調研報告顯示,全球前20大葯企平均有35%的藥品於2009~2013年到期。其中,2012年,被業界認為是專利藥物的災難年。在2013年,還將至少有15種藥品專利到期。據業內估計,2013年才是規模更大的專利到期的年份,這一過程將持續到2016年。據英國製藥和生物科技行業預測及分析公司EvaluatePharma預測,2012年,專利葯將面臨351億美元的損失,約合人民幣2210億元,而2011年這一數值僅為204億美元。「專利失效后,要麼讓國內製葯企業仿製,要麼原研製公司降低藥品價格,二者只能選其一,這也是國際通行的準則。」前述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但放棄既得利益顯然並不容易,但大趨勢又不可更改,所以後面,外資葯企中國化路徑必須重新規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