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December 16, 2013

健康顯學!! 中國 生物医药 概念退

健康基地:20年后再出发 20年后,迎来新的"改革红利",将带动中山健康产业向1000亿集群进发●20年来,形成一个产业经济和民生经济"双重建构"的综合园区 来源:中山日报 2013-12-01  6894  A2版 发布日期:2013121 

1130,第八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举行。昨日,第八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简称"中山论坛")举行。至此,自2003年筹办起,中山论坛走过了辉煌的10 个年头,同样,这一论坛所依托的国家健康产业基地 (简称"健康基地")也迎来了其弱冠之礼。20 年来,健康基地打造了一个集产业、科技、人才、信息、资本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健康产业平台,该基地今年产值预计接近300亿元,在国内,已与北京、上海的健康产业发展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年后,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新发展方略的出台,健康基地乃至中山的健康产业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改革红利"和政策机遇,以健康基地为龙头,中山健康产业正昂首阔步地向1000亿产业集群进发。

20年成果: 年产值近300亿元 20年前,国内首个明确"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方向"(WHO 倡导的现代健康理念)的高新园区,在中山成立。10年前,在人民大会堂,《健康与发展中山宣言》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出"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倡议,中山论坛开启其历史的大幕,健康基地有了中山这块闪亮的名片。 健康产业在这里成长。记者了解到,健康基地发展20年以来,在产业发展方面,目前落地企业已达162家,工业产值已近300亿元(年产值),健康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基地已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首个医药集群产业升级示范区。 健康观念在这里得到改变。"中山基地的命名没有跟风潮冠以'生物医药'之名,而是强调了'健康'概念。"昨日,中山论坛组委会副主任甘师俊回顾健康基地成立20周年暨中山论坛筹办10 年时说,通过一年一度论坛的举办,宣扬了两个观念:一是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二是中医的预防为主、"治未病"和WHO 倡导的现代健康理念。 甘师俊说,历届中山论坛还系统地研讨了健康产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一是围绕人的健康需求,布局健康产业链的发展,加速向健康服务业开拓;二是健康产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健康产业与资本相结合,为健康产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四是初步探索了健康城市的问题,引导地方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论坛议论的所有这些问题,都在健康基地的发展中得以实现。 人才、信息和资本在这里集聚。中山论坛组委会介绍,尤其是自2009年中山论坛与吴阶平医学奖合作之后,目前,已经累计吸引了30 余名两院院士、近1000名行业专家、学者和6000多名健康产业领域精英参会,尤其推动了高端医学成果在中山产业化合作。而中山论坛通过与国家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的合作,健康产业投融资平台已运行多年,健康产业与资本嫁接融合的多种措施层层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年后再出发: 多重利好集聚 20年后,中山健康产业发展再次迎来"多重利好"。 时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的发展方略出台,"改革红利"在昨日的中山论坛上被多位主讲嘉宾提及。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在昨日中山论坛开幕式上,作了题为《践行三中全会改革要义,推动中国医改转型升级》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未来健康产业发展,应该紧紧抓住三中全会带来的"改革红利"。 刘国恩说,中山将健康与产业有效融合,将产业经济和民生经济有效融合,这本就是中山的前瞻之处,是与未来人类健康发展规律相吻合的,同样,这种产业特征,是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的,也是中山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最大的优势。 市场将在未来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理论上的一个新突破,特别引人关注和振奋。刘国恩说,这一焦点反映在医改领域,将是医疗领域生产力的大解放,最终的结果将是迎来中国医改的"升级版",而这个升级版最大受益者便是健康服务领域和市场。 刘国恩展示了未来医疗改革带来健康产业红利的基本逻辑:未来医疗改革市场化的方向是,放开医疗市场和医生执业自由化,也就是说中国未来"家庭医生制"将很可能流行。这将完全改变现行医疗服务理念和需求,具有全新的经济学意义。 "现在的医疗服务基本需求的前提是病痛灾难,其基本内涵是检查、治疗(吃药、打针、住院),而医生自由执业,家庭医生制流行后,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提前,也就是未病前也有健康服务需求,未来医疗市场不仅有现在的需求,还有更多的健康养护、照料管理等需求。"刘国恩说,从全球来观察,一般医疗服务业产值占GDP10%(中国只占约5%),按现有的增长率,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可达到82万亿(按10%计算,有8.2万亿的蛋糕),那么健康服务产业可以抢占这8.2万亿的市场蛋糕,这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改革红利"。

■健康产业大未来: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20年后,健康基地以及中山健康产业,对健康产业的大未来有了更宽广的蓝图:准备花3年时间,打造1000亿产业集群。 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健康基地将争取通过3年的发展,推动中山形成千亿规模的健康产业集群;以"广东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区"建设引领的现代健康服务业正在催生经济的转型、升级。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健康基地是龙头。健康基地方面,目前,主要是利用好现有的平台,同时加强政府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流的发展空间,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侯奕斌说,目前,健康产业发展已形成"一基地三园区",即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临海医疗器械装备园区、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板芙镇生物医药产业园,预期到2020年,服务区将吸引300~500家健康医疗信息服务企业落户中山。 在全市层面,侯奕斌表示,按照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和医疗信息服务产业四个产业态,中山已经做好了整个产业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包括近期推出的 "旋风计划",吸引更多产业在中山集聚。 侯奕斌说,尤其是关于加快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旋风计划"出台之后,中山规划出以国家健康基地为核心的 "一基地三园区"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并集合了20余项产业创新措施推动健康产业升级发展,其中包括加快重大产业平台、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核心自主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方案,以及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等关键性措施。

挑战:产业园区"群雄竞起" 20年后,健康基地的发展同样也面临多重挑战。 昨日,在中山论坛的主论坛上,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说,从统计方面来看,健康基地的健康产业年产值已经接近300亿元,与上海的张江高科园以及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区形成 "三足鼎立"之势,但近年来,自国家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类似于健康基地产业布局的高新园区已经群雄并起。 从第二届中山论坛开始,中山便推进了"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的建设,强调了健康产业与信息技术协同发展。从此,这一以中药企业和相关机构为主体,集政、产、学、研、贸"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的综合基地,成为中山健康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增长极。 但是,即便在中医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率先迈出步伐的中山,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记者了解到,在同是国家级新平台——横琴新区的规划中,其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将与中医药研发和产业基础相当深厚的澳门合办,准备抢占国内乃至国际中医药产业的研发和交易的高地。

93岁院士盛志勇获吴阶平医学奖 另一位获2013年吴阶平医学奖者是构建了灾害救援医学工程体系的郑静晨 今年93岁高龄的创伤外科学家、烧伤学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盛志勇教授,昨日在中山从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理事长晓萌女士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奖牌。 当日,第八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3年吴阶平医学奖领奖大会在中山举行。创伤外科学家盛志勇院士、灾害救援医学专家郑静晨院士,获得2013年度的吴阶平医学奖。而盛志勇院士,成为历届吴阶平医学奖获得者中最年长的一位院士。 盛志勇是中国烧(创)伤专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国内最早从事创伤、烧伤、放射复合烧伤的研究,并在全国率先完成低温储存皮肤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烧(创)伤后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的研究,脓毒症时免疫紊乱现象及其治疗的研究,为烧(创)伤后感染和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临床获得证实。 另一位获奖者郑静晨,是中国灾害救援医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构建了灾害救援医学工程体系,建立了新学科灾害救援医学,完成重大自然灾害医疗救援体系的创建及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研究。郑静晨发起成立了中国国际救援队。这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级综合型救援队。他作为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先后23次参加或组织了国际国内等重大救援行动,救助伤员4.6万余人次,成为出队次数最多、施救范围最广、救治人数最多的救援队。 "人类健康需要一代代的医务工作者积极探索奋斗。"在获奖感言中,盛志勇动情地说,吴阶平便是这样一代人的杰出代表。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于2007年正式设立"吴阶平医学奖",主要表彰在医药卫生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医学工作者,是目前国内医学界最高奖项。2009年起,这一奖项"移师"中山论坛,至今已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韩济生、刘允怡,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钟南山、陈洪铎等6位医学成就突出的院士,在中山获授吴阶平医学奖奖章。为进一步弘扬吴阶平院士的高尚医德和治学精神,2012年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首次增设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石元凯、郭姣、霍勇成为该奖项的首批获奖者。2013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分别由心血管外科学专家孙立忠,心血管内科学专家杨跃进,中药分析学专家果德安,肝病、传染病学专家段钟平获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