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June 11, 2014

魚鱗癬病 transglutaminase 1 gene (TGM-1)變異

全球首例!魚鱗癬病友置換人工髖關節 【中時健康 黃靖芳/台北報導】2014.05.27 「穿山甲人」張四妹女士除了治療先天性魚鱗癬病皮膚症狀,林口長庚還協助「穿山甲人」張四妹置換人工關節,成為全世界第一例魚鱗癬病患者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個案,而張四妹也成為目前先天性魚鱗癬病存活最久的患者。30多年前,作家柏楊在中國時報刊登一篇文章「穿山甲人」,介紹馬來西亞華僑張四妹女士,自小罹患先天性魚鱗癬病的她,長年不斷為全身皮膚剝落、滲血、龜裂所苦,幾乎到了體無完膚的地步,被當地居民稱為「穿山甲人」。長庚醫院30年來提供張四妹女士多次免費醫療服務,最近張女士又因右髖關節嚴重病變,痛到不能行走,再次寫信求助。透過長庚醫療團隊的協助,再度恢復行動能力。林口長庚骨科部關節重建科主任謝邦鑫表示,張女士由於右側髖關節磨損退化逐年加重,劇烈疼痛會放射到同側膝關節及下背部,使病患失去行動能力,連如廁、穿衣、抬腿、睡覺翻身等日常基本活動都變得不堪承受。林口長庚皮膚科官裕宗醫師指出,一般人髖關節磨損,只要置換人工關節即可。但張女士的手術預定切口處佈滿魚鱗癬,術後傷口難癒合,容易發生感染。此外,她很少到戶外行走,缺乏日曬,導致嚴重骨鬆,骨質脆弱,關節異常僵硬,加上她骨架甚小,使得手術困難度提高。謝邦鑫說,醫療團隊將張女士全身麻醉後,小心謹慎的進行皮膚的消毒程序及嚴格的無菌手術操作步驟,以最小的皮膚切口,最少的軟組織及骨骼破壞程度,完成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出血量僅100 cc,整個手術時間不含術前準備、縫合及麻醉恢復,共花了45分鐘,比一般人多花一倍的時間。官裕宗表示,張女士全身麻醉醒來後不需打止痛針,不感到劇烈疼痛,關節活動角度無任何限制,至今沒有感染發炎的現象,術後恢復良好,昨天還抽空至三峽祖師爺廟拜拜走動。官裕宗說,林口長庚每年要進行超過2500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其中髖、膝關節約各佔一半。病患術後能快速康復,手術當日即可下床活動,術後2448小時內出院已成為常規,整體手術成功率更高達99%

層狀魚鱗癬 分類代碼: 0802疾病類別: 08疾病名稱: 層狀魚鱗癬(自體隱性遺傳型)  ( Ichthyosis, lamellar recessiv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病理簡介:層狀魚鱗癬是一種嚴重的先天性角質化不良的皮膚病,組織病理上看到的是角質增厚,局部角化不全,顆粒層微微增厚或正常,表皮層微微增厚,其餘大都是正常的;電子顯微鏡下的變化是多樣的,包括脂肪顆粒、膽固醇晶体。角質化不全是起因於transglutaminase-1的缺失造成角質細胞最後要角質化時形成的蛋白 loricrin involucrin 無法聯結在一起,而無法形成正常的角質,同理即無法形成正常的防水功能。

遺傳模式:自体隱性遺傳,可能的疾病基因位於第十四對染色体的transglutaminase 1 gene TGM-1)發生核甘酸短缺、取代、增多等變異。少數基因連鎖研究報告指向第二、三或十九對染色体。

臨床症狀:發生率約五十萬分之一。一出生的小嬰兒大多呈現collodion babies,外層脫落後開始脫皮,可以是全身或局限在頭部、腹部、腿部。全身發紅及不等程度的脫屑,其皮屑是大片的、褐色的、或灰色的,且緊緊附著在皮膚上。嚴重的小孩,尖硬的皮屑會因為肢体的轉動而在皺折處、手掌、腳掌、手指裂開,因而限制了行動,慢慢地關節會僵硬。其他症狀有手腳掌增厚、禿髮、眼瞼外翻。流汗的功能完全喪失。因其皮膚的狀況不會隨年齡而改善,故在病人心理造成很大的衝擊,久而久之產生心理的問題,如憂鬱、孤僻、表現不良。

診斷:臨床表徵、遺傳模式、電子顯微鏡檢查及transglutaminase-1的缺失都可以確認層狀魚鱗癬。

治療預後及相關照護:輕微的層狀魚鱗癬可以用乳液或去角質物來保濕及去皮屑;有學者報告維他命D的乳液有效;口服的維他命A酸可能是最有效的,但是它會造成口乾,流鼻血,脫髮等副作用;比治療劑量稍低的維持劑量可以達到效果又可以減少副作用,是最佳的治療模式。

台北榮總小兒部 牛道明醫師 審稿  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詳見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或「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

Source: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http://www.tfrd.org.tw/tfrd/rare_b/view/id/8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