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August 12, 2014

引領台灣製藥生技: 藥廠第二代/A咖/ 本土派 轉換中 !!!

蔡孟霖、李易達 代父出征中時 更新日期:2013/08/09 05:30記者:杜蕙蓉工商時報【杜蕙蓉】今年630日友霖總經理蔡孟霖搭著晚班飛機,要轉三班機到法國參加Pierre fabre參加年會和順道去拜訪歐洲幾家客戶,過去這趟年會是友華董事長蔡正弘要參加的活動。同樣的場景,7月間,杏輝集團研發長李易達單槍匹馬到德國MGMedi Gene)新藥公司參加董事會。因為527日杏國才以240. 58萬歐元(約新台幣9,400萬元),取得MG6.09%股權和一席董事,對於新藥Endo TA G-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全適應症的主導權落在杏國,那天的董事會進行了5個小時。李易達和蔡孟霖都是代父出征。原本專長就是研發的李易達,挾著杏輝集團在台灣、中國的布局,有完整植物新藥開發的成功經驗,而杏國從早期與國衛院合作開發的肺癌新藥,就是原創型新藥,加上還有紫杉醇的生產技術,杏輝除了2年前進行過一次增資,長期來就是自己投入研發費用養小雞的模式,吸引MG,也讓這場董事會雖然開的久,卻將更深化合作機制,不排除後續還有佳音。至於蔡孟霖的優勢是行銷,友華集團也是老藥廠中,少數在東南亞、菲律賓扎根頗深的藥廠,加上因過動症藥和抑制口水症新藥是分別是歐美藥廠合作,未來資源的相互整合,也讓第二代的開始接班,顯得活力十足。

台灣生技業 成功轉大人20140725 04:09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連續多日國際生技A咖加持,為台灣生技產業打下強心劑,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認為,國內生醫廠創業靈活,連接原本全球生技產業規律的成長法則,讓台灣生技產業成功「轉大人」。張念慈表示,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生技產業發展都有一定規律模式,要不就是自行透過自我成長,要不就是藉由購併快速成長,基本上無須過度擔憂產業泡沫化。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指出,並不是國外成功案例都適用台灣,台灣下一步優先要學會「How to survive(如何生存)」?而非只是「How to copy(複製)」,目前業者要預防國際大廠的專利侵犯。上騰生技顧問董事長張鴻仁認為,台灣市場不大,有先天上的弱勢,因此台灣生技產業必須要走出去,所以也造就台灣多數生技業者對於國際生技環境及法規都相當熟悉,未來台灣要走的就是將自家產品License給國際廠商,久而久之就可受到國際大廠的逐步肯定。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認為,台灣具有很好的研發能量及人才,臨床試驗的資料更是彌足珍貴,因此已有愈來愈多投資目光放在台灣,台灣生技產業未來應該是指日可待。不過他也提醒,一旦遇到問題就必須趕緊轉換方向,這樣台灣生技產業才可長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